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339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复习班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A肯

2、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 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答案: A 这里因为 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 “这里 ”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答案: C 下表为 1937、 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 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上述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战争的影响 B. 抗

3、日根据地扩大 C. 国际援助的增多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成熟,主要表现在 A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根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反 “围剿 ”失利后,排除 “左倾 ”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答案: D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 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

4、向理想的社会中指出: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 ” 材料中的思想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 来源 :学科网 ZXXK A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B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 答案: A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5、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2010年 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 “(解决两岸 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马英久这一主张的实质应

6、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 “台独 ”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答案: A 握手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据说来源于古代交战双方放下手中武器,相互释 放善意的举动。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下列握手打破了中国整个外交的僵局,对亚太和世界和 平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答案: A 下列是 2010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活动的是 A海地地震后,中国警察赴海地维和 B胡锦涛出席在日本横滨举行的 APEC领导人会议 C胡锦涛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 G20峰会

7、D参加 “和平使命 -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演 答案: A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 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 B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举起 ”和 “苏联解体 ”。这些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开成 答案: B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

8、 “文艺复兴 ”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答案: D 该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 “民国荣光,锦乡河山普照 ” B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 C “共赴国难 ” D “将革命进行到底 ” 答案: B 法国某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革命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不符合这 种 “革命 ”定义的是 辛亥革命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邓小平改革 答案: A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

9、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 4.3分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 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 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 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答案: C 古有 “天子驾六 ”的说法。逸礼王度记曰: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

10、 B C D 答案: B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 “奉行 ”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 B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11、 D 影响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B海外贸易及经济文化交往活动 C东方文明的影响 D古罗马法律的影响 答案: A 伯利克里说: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答案: B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 C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 “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

12、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 障 答案: A 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答案: D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

13、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答案: A 孙中山曾提及,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到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

14、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答案: B 综合题 ( 25分)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 改变中国 ,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 ”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 是康有为,

15、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 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 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16、中国必 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 轴心国。 请回答: ( 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理解 ( 16分) (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 6分) (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3分) 答案: 促使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2)直接影响( 6分)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3)观点( 3分):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 15分)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 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 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 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克松这段话的认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