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42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拟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这一风俗源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九品中正制 D 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实现国共合作 领导秋收起义 提出 “新三民主义 ” 颁布临时约法 A B C D 答案: A 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入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扩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从图 1到图 2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 袖

2、 图 1:洪秀全故居 图 2:南京天王府的石舫 A始终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 B一直保持农民革命本色 C没有摆脱 农民阶级的局限 D不重视政权内部的团结 答案: C 某学 校高一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 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 维新变法 五四运动 辛亥革 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 正确的事件 A B C D 答案: B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 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民国 C清朝 D新中国 答案: C 陈独秀说,

3、中共 “一大 ”对 “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 ”,到中共 “二大 ”时 “就脚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 “二大 ” A 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答案: B 黄河清 “洋 ”族词的兴衰中说: “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 ”等 “洋 ”族词日益增多, 19世纪中期至 20世纪上半期是它最盛时期、有 400多个 ”。 “洋 ”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最盛的原因有( ) 列强侵略的加剧 西方文化的渗透 崇洋风气日盛 政府的大力提倡 A

4、B C D 答案: B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 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会场 秋收起义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 C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由此,两村发生旷日持久的水事纠纷。中村 110名农民对县政府不认真处理这起水事纠纷的行为深感不满,以 “不作为 ”为由将县政府告上法庭。这一事件的法律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答案: D 斯塔夫里阿 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A 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B 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 C 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D 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 B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能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A 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B 周恩来与尼克松 C 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 D 胡锦涛与连战 答案: D 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既请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

6、,婚约始定 ”。这反映出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的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答案: B 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瓜分之说不啻梦呓 ”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 D 凌青诗作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 件有: 虎门销 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 B C D 答案: D 下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 A 西汉设立中朝 B 唐设三省六部 C 北宋设置通判 D 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

7、: C 秦始皇陵的建造历时至少 36年,动用人力逾 70万,这一工程能够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内外服制度 B 秦始皇统治深得民心 C 完成了封邦建国 D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A隋朝 尚书省 B唐朝 门下省 C宋朝 枢密院 D元朝 中书省 答案: B 下图反映的选 官制度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 D 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 A 军机处 B 唐三省六部制 C 秦中央集权制 度 D 隋三省六部

8、制 答案: A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 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答案: D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答案: C 十二铜表法规定: “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但重量最多为

9、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B维护贵族的利益 C维护平民利益 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答案: B 西塞罗说: “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 权威 B 理性 C 宗教 D 法律 答案: D 2008年 11月,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诞生,奥巴马顺利当选。而在英国, 2007 年 6 月却很平静地更换了首相,布朗接替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在美国当选总统和在英国就任首相的不同点在于 A 美国总统议会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民选产生 B 美

10、国总统民选产生,而英国首相议会选举产生 C 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民选产生 D 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议会选举产生 答案: B 某檄文写道: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 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 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 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 (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

11、特点?( 4分)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结合材料指出 这一制度的优点。 (3分 ) 材料三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 3)材料三中北宋 “尽夺藩镇之权 ”中 “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 ”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5分

12、) 材料四 : 军机处的工作: 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过朱:皇帝 朱笔改定奏折。 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随手:将谕旨、奏折 重点二季一编。 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 答案:( 1)图示一:秦朝( 1分)。图示三:元朝( 1分)。图示二:三省六部制( 1分)。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1

13、分)。 ( 2)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 1分)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2分) ( 3)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 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2分)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 1分)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1分)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1分) ( 4)向皇帝传送大臣奏折,按皇帝旨意拟旨,下发皇帝谕旨,返还、整理、保存奏折(任意一点 1 分,或按课本回答也可以。);军机处只起上传下达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14、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 一种全新的政体 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 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 ”指的是什么?美国在 “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 ”有何创新? ( 2分)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 (2)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3分 ) 材料三

15、对于 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 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 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 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试举两例说明。请指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6分) 材料四 图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图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图三: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 图一 图二 图三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的努力。( 3分) ( 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的政

16、治体制改革有何建议?( 2分) 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2分) ( 2)特点: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 1分)德国政府不是议会选举的,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政府是议会选举产生的,对议会负责。( 2分) ( 3)斗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武装起义等。(举 两例即可, 2分)成果:推翻君主专制(或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分) ( 4)颁布了 1954年宪法,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17、度,扩大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分,答出三条即可。) ( 5)启示:吸取古今精髓,兼收中西之长;与时俱进;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答出两点即可得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5至 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 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1) 18世纪 60年代至 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 “康乾盛世 ”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工业革命。为什么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 ( 2) 19世纪 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概

18、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的努力。 ( 3) 20世纪 50至 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上出现失误。试分析中国出现失误的原因。 ( 4) 20世纪 80至 90年 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是怎样抓住这一机遇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局部到整体、全球化的 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5)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 这种发展对文学主流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6)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市场也就开始具有了国际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则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指出 16 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案: ( 1)自然经济的顽强 阻碍;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 3 分) ( 2)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3分) ( 3)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犯了严重的 “左倾 ”错误。( 3分) ( 4)改革开放。启示: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3分) (5)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2分) 宋词。 (1分 ) (6)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3分 )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