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42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秦始皇在公元前 221年完成统一后,于第二年下诏修驰道。汉书 贾山传载: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 )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皇帝制度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答案: A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 “君主 ”是实,“立宪 ”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皇帝 “有创制法律之权 ” 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

2、行之权属于皇帝 ” D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是国家元首 ” 答案: D 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 “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 “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 体面商品 的人购买 奢侈品 ,使本来只买 必需品 的人购买 体面商品 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 金钱准则 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答案: D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 “可以实行分业之学理,使日

3、趋精密;则佣工各尽其长,成物良而速 ”的优点,又有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 A 18世纪末的英国 B 19世纪末的美国 C 1920年的苏联 D 1930年的德国 答案: B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 “欧洲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控制必然意味着欧洲政治思想的传播。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 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材料中 “欧洲政治思想 ”包含的内容有 ( ) 民族主义 理性主义 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 A B C D 答案: B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

4、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最先提出这一理论并付诸实践的科学家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 答案: A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某法令规定: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 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 该法令 ( ) A保证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B在政府干预下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C保证了公民能够享受到普遍的社会福利 D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 B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 “新经济政策 ”( )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5、 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与完善 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符合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的基本国情 A B C D 答案: B 某一美术流派的艺术家们 “ 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一美术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C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 “发现 ”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

6、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 ”。其中对 “有新时代的光辉 ”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B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答案: C “公民大会每隔 10天集会一次, 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 五百入议事会的 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 10个部落各选出 50人。这 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上述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 ) 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

7、现了民主的原则 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A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 “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答案: A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

8、阁 答案: A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 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答案: B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 )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C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D为了提高汉族官

9、僚的权力 答案: C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答案: B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打倒列强,除军阀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中国人民站起来

10、了 ” A B C D 答案: C 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致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 其为 “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这次 “大撤退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 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 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1979年, (中国 )“选举法 ”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 1。 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 1。 2011年春进一步 修改为 1 1。

11、这表明 (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 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答案: B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 ) A 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C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2003年, “神舟 5号 ”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 )开塞耕战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 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

12、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6分 ) (2) 材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4分 ) 答案: (1) 内容: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孝文帝迁都及汉化政策。 (4分 ) 性质:前者属于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后者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2分 ) (2)共同原因

13、: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分 )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分,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即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 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材料二 材料三 生活在组成苏联的 16个加盟共和国中的难以控制的少数民族,

14、由于遭遇到了至少与美国 20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一样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的敌意增加了。戈尔巴乔夫的经济重组的改革计划唤起了人们对改善经济条件的期望。然而,经济形势却进一步恶化了。由于效 率低下的企业被迫削减工资额, 甚至关闭,失业率急剧上升。由此产生的社会贫困加剧了种族骚乱和冲突 这些不断上升的问题对戈尔巴乔夫来说实在是太多了。到 1991年,他的领 导人地位已被鲍里斯 N 叶利钦所取代,苏联本身也已解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请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加以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 (2) 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

15、 (1分 )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戈尔巴乔夫当时面临哪些主要问题?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什么? (4分 ) 答案: (1) 战略意图:攫取世界霸权 (或称霸世界 )。 (1分 ) 分析: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或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3分 ) 影响:形成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1分 ) (2) 趋势: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强。 (1分 ) (3) 主要问题: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3分 ) 总趋势:缓和与紧张 (或和平与动荡 )并存。 (1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

16、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 (指他的诗 )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 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 “然则 此书者,吾不敢径指

17、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 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 ”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 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 两点,正是 民主、科学 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 请回答: (1) 材料一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 “先世纯粹的光芒 ”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4分 ) (2) 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分 ) (3) 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

18、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3分 ) 答案: (1) 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观念。 (1分 ) 含义: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 (1分 ) 精神追求:追求人性的解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2分 ) (2) 依据:自由是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 (或人民主权 )。 (3分 ) (3) 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分 ) 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 (1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

19、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1840 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 而是一代人。 N 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 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尊敬阶段 (18 世纪 ); 轻视阶段 (1840 1905年 ); 乐善好施阶段 (1905 1937年 ); 赞赏阶段(1937 1944年 ): 清醒阶段 (1944 1949年 )

20、; 敌对阶段 (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 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 “中国形象 ”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分 ) (2) 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 和第 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分 ) (3) 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 “中国形象 ”?结合史实说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3分 ) (4) 上述材料反映

21、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2分 ) 答案: (1) 材料一 “中国形象 ”:抽鸦片的国家。 (1分 ) 材料二 “中国形象 ”: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1分 ) (2) 第 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分 ) 第 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分 ) (3) “中国形象 ”: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或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1分 ) 树立形象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

22、特色的社会主义;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或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积极参加地区性 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加入世贸组织。 (任四点 2分 ) (4) 综合国力的强弱;社会性质的变化;外交政策的制定 (如答出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可得分 )。 (任两点 2分 )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

23、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卷 128 材料二 国初,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以前仅减七百万耳。 转引自郦家驹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三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 南宋梦粱录载: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陆游在杂赋中 提到: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来

24、源 :学 科 网 材料四 2007年 12月,宋代古沉船 “南海一号 ”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 ”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 2 000 3 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2007 年 12月 22日广州日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 “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 (2) 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析这一现象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3分 ) (3) 依 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分 ) (4)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

25、。 (至少 2 例。2分 ) 答案: (1) 影响:消除了地方权重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战败 (或影响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导致地方困弱或导致北宋逐渐形成 “贫 ”“积弱 ”的局面 )。 (2分 ) (2) 历史现象:北宋人口持续增加;南宋虽然疆域比北宋狭小,但人口却下降不大。 (2分 ) 关系: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分 ) (3) 特点: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草市更加普遍 (或 “草市 ”上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海外贸易兴盛。 (3分 ) (4) 说明:儒学发展为理学,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加强;宋词 (个性化的书

26、法艺术、民间风俗画、说书艺术流行、瓦肆等 )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思想的影响。 (2分,举出其中两例即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我相信这句话是不朽的真理。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甘 地 材料三 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以至今日,从事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其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基础确立于大地,此后临

27、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万万同胞鉴之。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场景一、二与场景三的关系? (2分 ) (2) 依据材料二说明采用 “非暴力方 式 ”的理由是什么? (2分 ) (3)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4分 ) (4) 从孙中山和甘地领导的本国人民斗争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2分 ) 答案: (1) 关系:场景一、二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是场景三印度得以独立的主要原因。 (2分,如果写这是因果关系给 1分 )。 (2) 理由: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 (2分 ) (3) 孙 中山的主要功绩: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 (1分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分 )建立了中华民国, (1分 )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1分 ) (4) 启发: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依据本国特点形成不同的道路。 (有此意思即给分 )(2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