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42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礼记 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 晋语曰: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答案: A 小林同学对 “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 ”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苟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苟子主张通过教化来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2、( ) A二者形式上相互对立,逻辑上互相补充,共同深化对人性问题的认知 B孟子 “人性善 ”给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披上了伪善的合法外衣 C荀子 “人性恶 ”有戒欲绝欲之嫌,有可能导致 “存天理,灭人欲 ”的极端主张 D二者因为代表的阶级不同,故其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 答案: D 中外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调整、化解各种矛盾成为时代课题,许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中包含反对专制、暴政,主张 “民本 ”的是 ( ) 韩非子 孟子 黄宗羲 卢梭 A B C D 答案: A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

3、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 山水画 B 写意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答案: B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答案: D 马丁 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4、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答案: D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 “三大定律 ”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答案: B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上

5、述材料最有可能是对我国下列哪一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C “神舟 ”5 号发射成功 D “嫦娥 ”1 号发射成功 答案: C 新华社消息: 2010 年 1 月 12 日,拉美地区的海地发生了 7 3 级强烈地震,破坏十分严重,海地急需大量资金援助,用于暂时陛的救济灾民和稳定社会。海地政府可向下列 哪一组织申请贷款(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金融公司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D 近年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的提案很多都涉及到这些敏感的话题。下面对垄断这种经营

6、方式评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B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它是 “新经济 ”时代出现的特有现象 答案: D 2008年 10月 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 A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用途 B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 C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 D农村集体经济不再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 答案: B 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

7、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 由沿海深入内地 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 B C D 答案: C 美国历史上一共有 3任总统遭到国会弹劾,分别是安德鲁 杰克逊、尼克松和克林顿,表明( ) A美国总统权力不大,只是象征 B总统权力很大,但要受到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制约 C美国国会不仅享有最高立法权,还有司法审判权 D美国联邦法院享有监督总统的特权 答案: B “比较 ”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 “1787

8、年宪法 ” ( )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 D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 “第二次反思 ”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在下列关于 “南京大屠杀 ”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 “南京大屠杀 ”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

9、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 “一唱雄鸡天下白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A B C D 答案: A 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答案: C 下列关于我国

10、古代手工业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很好地服务和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私营手工业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A B C D 答案: C 综合题 (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

11、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本业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 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 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 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

12、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 (克里米亚 )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 “叛乱 ”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 “农民改革 ”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 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

13、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 3 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 “现代化 ”的基本含义。 (不得摘抄原文 )(1分 ) (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2分) ( 4)材料四中,日本没有 “骤然强搬硬套 ”,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 “民族传统 ”,请举例说明。( 1分)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3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分) (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

14、型过程。 (1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和 “社会转型 ”两个概念 ) (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 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1分) ( 4)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 1分) (10分 )改革开放 30年,也是中国文化积累、释放、调遥发展的 30年。作为生活的提炼与反映, 30年中国文化与时代生活和民众情感休戚相关。我们且从甜蜜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两只蝴蝶这三首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大众情,窥斑见豹,看一看这些年中众思想变化的脉络。 材料一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 ” 冲破质

15、疑和批判,台湾歌 手邓丽君演唱的这首甜蜜蜜胜似春风,吹进了被十年 “文革 ”长期桎梏和捆绑的思想和心灵,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在 19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人们心灵荡起思想解放的涟漪。 材 料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 ” 电影红高粱一遍又一遍地把嗓子喊破了。文化的苏醒与复兴几乎同时到来。对 “理性 ”和 “传统 ”的再次颠覆,对人性和个性的强烈呼唤,文艺作品又一次积极主动引领时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和主力。 材料三 “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 网络歌曲两只蝴蝶和 (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成为大众的传播媒介。文化走下圣坛 “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

16、本表达禁锢减少,文化 “翻飞 ”的个性时代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甜蜜蜜盛行的背景是什么 它反 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2分 ) (2)材料二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这一时期,以张艺谋为代表的 “第五代导演 ”开始崛起,你认为他们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 ) (3)材料三中的两只蝴蝶体现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 (5分 ) 答案: (1)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对国人的影响;对文艺前所未有的需求。理性回归。 (2)人性复苏。第五代导演用探索超越反思,突破传统表达方式,体 t

17、TAI 主义的觉醒,呼唤 人性的回归。 (3)个性张扬。背景:科学技术推动网络的发展;文化传播大众化成为时代特征。内容:形式自由、随意、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影响: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现代文化的内涵 (9 分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 之人也。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18、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 !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 !” 一一谭嗣同仁学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 (指明夷待访录 )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 -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回信说: “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格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 万民之忧乐 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19、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 一一 2005年 4月新华社电讯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黄宗羲是如何阐述君主与 “天下 ”的关系的?这一阐述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 (4分 ) ( 2)根据材料二说明黄宗羲的著作在晚清时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 (3分 ) (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代共产党 人有哪些启发 (2分 ) 答案:( 1)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君主与臣子共同治理天下。 (1分,任意回答一点即可 )原因:当时君主专制极端强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 (3分 ) (

20、 2)是反对孔教的思想理论武器,促进民权思想的传播。 (1分 ) 原因:自身含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适应专制政体变革的需要:梁启超等人的宣传。 (2分 ) ( 3)黄宗羲倡导为天下,为万民的思想,启发中共奉行 “以民为本 ”的执政理念;也启发各级领导加强自身修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分 ) (13分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 (踏 ) 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 材料二 18至 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 4 7

21、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 269万公顷。 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 1700 年为 3.175 百万夸特, 1845 年为 18 665 百万夸特 (夸特。计量单位 )。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 1959年 340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人均约 440斤 ),1978年 6000亿斤, 1984年 8 000亿斤 (人均约 800斤 )。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1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 ) (2)归纳材料二中 18至 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

22、3分 ) (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 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分 )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分 ) 答 案:(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1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3分) (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1分) 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2分) ( 3)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

23、粮食产量降低;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分) ( 4)提 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2分)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 (政府形式 )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片段 材料二 权利法案的颁布,打开了通向议会君主制的大门。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 “国王依靠自己生活 ”的时代结束, “国王依靠议会生活 ”的新时代开始了 ! 材料三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著名的华盛顿纪念塔。塔

24、内墙壁由 190块纪念石块组成,其中在第十级有一块颂扬华盛顿的汉字碑石,它是 1853年中国政府作为送给华盛顿纪念塔的礼物赠送给美国政府的。碑文称颂华盛顿是一位杰出人物,说他领导起义勇于中国的陈胜、吴广,开拓疆土雄于曹操、刘备,他虽然拿起了武器,开辟了广阔的领地,但他并不称帝为王,也不传位给子孙,而是创立了民主制度,做到了天下为公。如今前来参观纪念塔的人,尤其是华人,总要找到这块汉字碑,读一读上面的文字。 请问题: (1)材料一中公民行使权力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什么 “全体人民 ”中不包括哪些人 如何理解雅典民主制的实质 (3分 ) (2)材料二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

25、简 要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实质。 (2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华盛顿受到人们尊敬的理由主要有哪些 (3分 ) (4)三段材料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2分 ) 答案: (1)公民大会。奴隶,妇女,外邦人。是少数人享有的原始的直接民主。 (2)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排斥君主制,开创民主共和政体,消除国家元首终身制;不贪图权贵等;具有民主、自由、人权、宪政等理念。 (4)追求自由、民主、法制;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发展的源泉;资

26、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等 (10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 “君 ”、 “民 ”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 )“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 清唐甄潜书 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 语 楚语上 “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执政者须 )“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7、”(论语颜渊 ) 孟子 梁惠王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 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 )(4分 ) (2)材料 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 (3)材料一、材料二对你有何启示 (3分 ) 答案: (1)“以民为本 ”(或答 “民本 思想 )。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重民 (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 ); 爱民 (关心民众的劳苦 ); 养民 (不要过度掠夺民众 ); 从民 (根据民意 任用贤人 ); 信民 (取信于民 )。 (2)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 (3)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