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430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史德中说: “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 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 ”这强调史学家研究历史应 A尊重客观,强调实事求是 B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C集中精力进行史学著述 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答案: A 2011 年 1 月 26 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 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

2、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答案: B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 1950年到 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导致 A、 B两阶段军事激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 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答案: C 时间: 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 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 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 :看护纺织机;婚姻状况:

3、已婚;子女数量: 2个,请表姐照顾。材料中记叙的哈里斯的状况说明 A工业化早期所有的纺织工都像哈里斯一样悲惨 B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C工业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在工 业革命早期,女性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答案: B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 1904年、 1912年、 1936年和 1956年。颁布于 1936年的是 A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 B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 C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

4、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 D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 答案: C 美国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写道: “中共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够改变他们自身和整个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最能体现 “自发革命观 ”的是 A王明提出 “御敌于国门之外 ”的口号 B洛川会议提出 “全面抗战路线 ” C毛泽东关于 “大跃进 ”的构想 D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答案: C 2011年 2月,一张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的毕业证书走红网

5、络。因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历史名人,而被网友惊呼为 “史上最牛的毕业证 ”。仔细阅读图片,判断毕业证颁发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A 全球通史载: “ 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 应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B 明夷待访录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

6、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然则,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A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B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C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D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 答案: C 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 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自宋代起,租

7、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A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 B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 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D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 答案: D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 “七个范子,八个障子 ”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 “七上八下 ”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答案: B 综合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晋、唐、宋时北方人口的流动多是在战乱发

8、生、生命受着威胁的情况下南迁的,迁移的方式往往是整个家族的行为即举族迁移,并在迁移地聚族而居、聚乡而居。明清时期湘、鄂、赣地区特别是江西的流动人口则不是这样,除了个别特定时期,他们基本上不存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问题,他们是为寻求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流动的。因而,这种流动更具有经济特色而更少政治特色,或者说,他们是经济移民而非政治移民。即使在洪武大移民时期,也是将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迁往人口稀少地区。人 口流动的方式,一般是个人或小家庭的流动,即使是同一家族乃至同一家庭的成员,也未必聚族而居,更不用说聚乡而居。他们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或与他乡移民、他省移民杂居。从这一意义说,他们更少安土重迁的情结

9、。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进步所发生的作用。 方志远 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市商品经济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后,随着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到1900年农业劳动人口下降为 35.9,非农业劳动人口的比重上升为 61.4。同时,农村人口的比重也下降为 60,城市人口则上升为 40。到 1910年美国城市人口有 4262万人,占总人口的 46.3。列宁指出: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在全国农业完全按资本主义方式组织起来,并且在各种农业中都普遍采用机器时,农业雇佣工人(与工业工人不同)的绝对数量就一定会减少 ”。 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第一辑 ) 材料三 以上海为例 ,近百余

10、年间 ,产业工人增长十分迅速。 1870年有工人 4,908人, 1894年为 36,220人, 20世纪初达到 140,000人, 1928年仅八大行业就有223,681人。 1852年上海人口不过 50余万人,但到 1949年增至近 550万人,单靠人口的自然增长 ,近百年时间上海增加 500万人口是难以想象的。有学者估计 ,根据正常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百年时间里 ,近代上海人口最多增长到 100余万至150万左右。 材料四 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 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 60转

11、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 20世纪 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 40的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 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摘自农民日报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人口流动较两晋、唐、宋有哪些特点?根本原因是什么?( 9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原因?( 9 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海产业工人增长的原因。城市产业工人增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哪些影响?( 10分) ( 4) 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

12、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 “民工荒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 “民工荒 ”的问题 。( 4分) 答案:( 1)特点:流动方向:以往是由北向南,明清是由人口密集地区向人口稀少区域流动; 流动原因:以往由于战乱,政治特色浓厚;明清寻找更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经济特色明显;流动方式:以往由举家举族迁移;明清是个人、小家庭迁移。 作用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点任答三点,共 6 分) 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3分) ( 2)原因:一是工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二是美国在 19世纪中晚期,已完成了近代农业机械化。三是城市工资高,文化生活好,吸引着大批

13、农业人口流向城市。( 9分) ( 3)原因: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加速了上海近代工业和城市化发展。( 4分) 影响: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初期成为民主政权的领导阶级,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6分) ( 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通过政府立法和国家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规划和指导;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4分,任答两点满分。) 材料一 在(公元) 1500年以前,阿拉 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

14、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 16441807 年) 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 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 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中国 “银贵钱贱 ”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1)材料一告诉我们 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析其原因。( 8分)材料二中出现 “银贵钱贱 ”和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8分) ( 2)材料三中图 1和图 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 系 ( 4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