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450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选择题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采用 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齐国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 “初税亩 ” A B C D 答案: A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 ”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

2、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答案: D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答案: D 20世纪 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 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 “要和平,争民主 ”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 答案: B 1949 年

3、 1 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 “奇迹、真是奇迹 ”。被斯大林认为 “奇迹 ”的是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答案: B 某年 9月 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 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

4、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 A 下图是民国 45年台湾地区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而发行的一枚 30周年纪念封的局部。依据图中信息判断纪念的是哪一事件?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北伐战争开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 B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5、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 B C D 答案: D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 “近代化 ”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项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 “近代化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B 秦 12、

6、据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A 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

7、844年 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 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同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 2008年底,中国与 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 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2009年版)、 2009年 10月世界知识画报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

8、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10分) (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10分) (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 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 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

9、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材料一 1941年,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旱灾、蝗灾、冰雹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日军的扫荡又使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人口减少。 材料二 19591961 年 “三年自然灾害 ”,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 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 1960年 10月 29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 “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 ” 中国改革

10、论坛 (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应对天灾、人祸,抗日根据地在这个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 4分) ( 2)面对 19591961 年的自然灾害,刘少奇在他的报告中引用了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的说法,指出 “从粮食减产看,自然灾害略大于决策错误;从一个时期的集中缺粮情况看,决策错误影响远大 于自然灾害 ”。刘少奇和周恩来的观点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 8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造成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决策失误有哪些,( 4分)造成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国际因素有哪些。( 4分) 答案:( 1)措施:按照 “三三制 ”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 2)相同点:刘少奇和周恩来都认为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和自然灾害有关。( 4分)不同点:刘少奇侧重于对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人为因素进行总结;周恩来则侧重于从客观上阐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4分)决策失误: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开展 “反右倾 ”斗争。( 4分)国际因素:美国继续推行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苏联政府单方面撤走专家,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等。(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