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 选择题 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答案: B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答案: A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答案:
2、 D 90年前的 7月 23日,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书目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 答案: B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 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 75%、 20%、 80%等 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答案: C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
3、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 B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C 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 未来的中国 。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 “未来的中国 ”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答案:
4、 B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答案: D 图是一幅创作于 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 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答案: D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
5、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 “莫洛托夫计戴 ”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 C 雨果曾说: “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 “友爱关系 ”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 “紧紧地融合 ”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 “高一级的整体 ”的核心 答案: A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
6、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答案: A 根据所学的知识,表格 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答案: A 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答案: C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 “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 ”,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答案: B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
7、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 “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 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答案: C 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答案: D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 ”说。这里的 “良知 ”是指 A
8、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 A 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答案: A 法国将领在 1919年预言: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 “均势 ”政策 C美国抛出了 “十四点原则 ”,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答案: D 综合题 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9、。 问题:( 8分) (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 2分) 民法大全 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6分) 答案:( 1)答案: 1:填写正确的序号。( 2分) 判决一: ;判决二: 其他答案:。( 0分) ( 2)答案: l: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 6分) 判决二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 关,法官严守 “罪行不能继承 ”的原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 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此外,
10、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 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 3分) 判决二合理 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 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 1分) 判决二合理 它反映了古罗马 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只作判断面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 0) 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10分) 答案:史实( 7分) 答案: 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
11、进行回答。( 7分)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翻不断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 为主线的历史编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答案: 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史记的具体内容: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粱
12、启超 “新史学 ”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 0分) 组织( 3分) 答案: l:叙述两组变迁关系( 3分) 答案: 2: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 2分) 其他答案:按人物分别叙述,没有体现变迁。( 0分) 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
13、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 12分) ( 1)除法国 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 3分) (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9分) 答案:( 1)答案: l:填写了符合史实的 3个国家。( 3分) 英、美、俄 答案: 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 2个国家。( 2分) 答案: 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 1个国家( 1分) 其他答案:填写了 3个以上的国家。( 0分) ( 2)答案: 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 9分) 护照土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 !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 “随对照料 ”的措
14、辞十分含混 。 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 “宾礼相待 ”,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图人寻衅滋葶,地方官难以裁办。 答案: 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1-3分) 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其他答案:( 0分) 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l1 分)答案:标题部分( 3分) 答案: 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 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
15、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 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 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 0。分) 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 4分) 答案: 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 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其他答案:( 0分) 答案: l:提炼出与史实 致的观点。( 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其他答案:。( 0分) 史实部分( 4分) 答案: l:举出与观点一致敝实( 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其他答案:。( 0分) 答案: 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 2分) 袁世凯取代孙中
16、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其他答案:。( 0分) 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 15001900 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 17501900 年)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 1881 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 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
17、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27分) (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分) (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6分) (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4分) (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 看法。( 15分) 答案:( 1)答案: 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 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 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 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 0分) ( 2)答案: 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18、 6分) 19世纪 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 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 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 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 ( 3分) 20世纪初英荧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 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 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 1分) 英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 0分) ( 3)答案: 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 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 100部增至 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
19、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 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其他答案:。( O分) ( 4)( 15分)答案: 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1315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 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2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 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 37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 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 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O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