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500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松原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CD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 A属于西周制度,但根据材料中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 考点: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 点评: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

2、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 (首都地区 )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当代学者顾准说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雅典城邦为直接 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城邦政务简单 ,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希腊城邦制最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因此 C符合题意。 ABD都不是对

3、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关系的正确诠释。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1、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 。 2、经济条件: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3、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 。 4、政治前提:城邦体制。 如图,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 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都反映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因此 D符合题意。 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主要是在政治领

4、域。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主,形式多样新颖,角度独特,不仅提供了生动灵活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综合性地考 查了多种能力。图片型选择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处理图片资料的处理能力。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把图片和题干进行仔细准确的 “对照 ”。在仔细读图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两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就一定能够顺利选出正确的答案:。 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 “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

5、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 意思相近,都是有关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而按照最佳选择题的规律,有并列关系的选项不选; C是对直接民主概念的理解,而没有说明它的恶果;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其实 ,选择题这种题型本身有弱点 ,在四个选项中 ,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 ,这使学生可

6、以利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单项选择题有三种情况可以直接排除。一是 :有三个选项明显错误 ,另一项必定正确。二是 :有三个选项是并列的关系 ,选其中任一都不对 ,必定是另一个选项。三是 :有一个选项肯定是错的 ,有两个选项是并列关系 ,第 4项必定是正确的。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 “鼓槌下人 ”(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 最高权力

7、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的行政机关 D最高的立法机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 ”可知涉及司法的职能, B正确。 AD不对,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是公民大会每月召开 3至 4次,决定内政和外交大事,通过的议案经批准即成国家法律。; C 不对,最高的行政机关是 500 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和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属于表述类型,提示语往往是表现、体现、反映、表述、背景、条件、内容、特征、性质、意义是等词。表述类型在历史选择题是最普遍、最重要类型,简单的可以

8、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点,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罗马法的作用是维护奴隶制度和稳定帝国统治,因此统治者不可能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因此 C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属于罗马法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 点评:法律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社会里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罗马法也不例外,它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体现了奴隶

9、主贵族的利益。 公元 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 “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结合所学,公元前 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由于版图扩大,很多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势必出现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动荡;为巩固统治,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因此C符合题意。 AB不对,公民法适用范围仅

10、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 ,被称为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D不对,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这种说法与题干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古罗 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习惯法 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为标志。 2、发展:公民法 万民法。 3、完善:民法大全为标志。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

11、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搞清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的共同点即可。内阁制、两党制不能反映 B,两党制不能反映 C、 D。答案:为 A。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共同点是对权力的制约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欧美各国尽管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岁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 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立法来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名英

12、国学者称: “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 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这说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意在表达英国议会作用在缩小,与之相关的就是内阁即行政权的扩张,早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内阁已经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ABD三项不对,至今英诺的政治体制仍然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随着英国君主 立宪制的发展,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

13、权。政府和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 “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 ”材料中所说的 “收敛 ”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题干涉及的是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而 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 B不对,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国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 D不对,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下来。 C符合题

14、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与英国相比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独立 B当时美国、英国政体的性质不同 C美国的共和政体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为先进 D美国没有历史负担是其建立共和政体的重要因

15、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美国革命之所以,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与英国相比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结合所学, A 不对,美国已经实现独立; B不对,美国、英国政体是形式不同,即前者是共和制,后者是君主立宪制,但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不对,两国政体都适应了本国国情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不能说美国的共和政体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为先进;根据题干 “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可见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新情景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要求进行判断、论证或者评价。解答此类选择题一般的

16、能力要求是: 1: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有关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一般采用 文言文的形式出现,易不解其意而造成错答。 2:对号入座。任何试题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将试题中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进行 “挂钩 ”,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 3:对照设问。也是明确试题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美国宪法)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 因为参议院是各州立法会议选出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B突出了议会至上原则 C扩大了各州权力 D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17、“为了限制众议院的 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 ”可知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原则。 B不对, 1787 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而且突出的是法律至上原则; C不对,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掌握国家立法权,主要不是扩大各州权力; D 不对,这体现为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立法、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征税和外贸等。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的主要原则: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分权制衡原则:将立 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

18、院三个部门,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体现 “三权分立 ”、 “权力制衡 ”的原则。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 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 “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可知是分化地方权力,结合所学,目的

19、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B不对,这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 C不对,这与民族关系无关; D不对,这反而容易降低地方行政效率。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 “目的 ”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 “主要目的 ”。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 “直接目的 ”,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 为 “根本目的 ”。例如汉武帝颁行 “推恩令 ”,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

20、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 2011年 8月 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秦朝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郡县制的原因; B不对,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结果后来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推行 “推恩令 ”以解决王国问题; C不对,元朝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

21、扔受中央节制。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肯定式或否定式选择题要求按照题意从选项中选出与所述事项相符合(或不符合)的选项,常有肯定式或否定式提示语, “是 ”或 “不是 ”, “属于 ”或“不属于 ”, “正确 ”或 “不正确 ”。选项之间是 “非此即彼 ”的是非关系。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实施严刑峻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 ABCD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维护皇权独尊的地位,因此 BCD都属于具体的制度或措施,都服务于皇权至高无上

22、这一地位或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 “家天下 ”的重要保证。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列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相权,加强中央集权 B以后历朝基本沿袭的政治制度 C不利于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省六部制意义: 相权一

23、分为三,强化了君权;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后来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因此 ABD都符合正确表述。 C表述不对,隋唐三省六部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 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 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 “不是 ”“不包括 ”“没有 ”“不正确 ”“错误的 ”“无关 ”“不符合 ”“不属于 ”“表述错误的 ”等。 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

24、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清初中央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置军机处,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调整 B军机大臣权力的上升 C清朝政权机构的变化 D皇权的空前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清朝初年, 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或地方官员 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 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 AC 只是表面现象, B说法

25、不对,军机处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的命题属于舍本求末,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 、主要的东西。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 “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下列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 ,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 三公九卿制度 行省制度 三省六部制 察举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时间排列型选择题, 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于秦朝; 行省制度建立于

26、元朝; 三省六部制建立于隋唐; 察举制建立于汉代。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 “先后顺序 ”“地理位置 ”和 “逻辑关系 ”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即要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解答此类题的有效方法是首尾法 +排除法,即认定排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得选项,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最后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答案:。 有关夏

27、商时期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早期国家制度之一 B是中国历史进步的必然反映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继承方式只有父子相传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世袭制 ”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 “家长 ”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 “家长 ”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权、谋权篡 位,故而不在世袭之例。因此 ABC都表述正确, D属于表述绝对化的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

28、本题考查夏商周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最常见的是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人 ” 。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 C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 悲壮 ”。从政治角度说主要是指( ) A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凿灵渠 C开创皇帝制度 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这属于秦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不属

29、于政治范畴; CD表述正确,都有片面化的问题,都从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 “大一统 ”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因此 A表述最为全面、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最佳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其他各项看似也对,但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就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做题中要反复比较后再选择。 科举制度选拔的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

30、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 ( ) A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 C是十分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不利于政局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有 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可知是指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B不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是郡县制; C 错在 “十分完美的 ”说法,因科举制也有其局限;D说法错误,科举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 点评: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中央不断加强对选官与用官的控制: 1.汉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中央与地方各行其权。 2.魏晋南北朝行九品中

31、正制,选官与用官为世家大族垄断。 3.隋唐至明清行科举制,选官与用官为中央政府控制。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 “世界中央之国 ”一样。 A不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以后; B不对,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经济繁荣; C不对,儒家主要是

32、反映在思想领域,与题干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本题要求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审题时不仅要掌握该材料的核心内容,更要读出隐藏在材料深层中的有效信息。 “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 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 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

33、协调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可知此时周勃是凭借血统门第, “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 ”可知后来是凭借军功,因此反映的选官标准、依据的变化。 AD与题干不符, B只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没有 C对材料的理解全面。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不少考生容易误选 B项,犯了 “以偏概全 ”的毛病。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

34、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 “科学 ”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 BC 不对,与题干无关,古代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主要是削弱相权、分散相权; D不对,不能说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明朝废除丞相制以后。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35、政令)都受制于皇帝,最终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三省六部制意义: 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君权;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后来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综合题 (10分 ) 阅读下列材 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 晋朝有人指责他 “无道 ”“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 请回答: (1) 秦始皇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

36、哪些措施? (6分 ) (2) 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4分 ) 答案: (1)措施: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北击匈奴,南平吴越;颁布秦 律;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建弛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大规模移民。 (6分 ) (2)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评价。既要强调其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也要强调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 (4分 )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从多角度表述即可, 政治上确立皇帝制、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文化上,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事上,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攻打越族。 (2) 一分为

37、二的进行评价:秦始皇一生的所作所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几百年之久的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 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也有利于政令通达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其政策还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疆域的基础,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朝历二世而亡,秦始皇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错误或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点评: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把其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8、及人 类社会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建者秦始皇的辩证了解,引导学生既形象生动地认识又辩证地探究 “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从而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宏观把握。 (12分 )从汉到元,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请回答: (1) 汉、唐时期都曾出现地方权力过危及中央集权的现象,分析指出其原因。 (6分 ) (2)宋代采取对地方进行极端限制的措施有何利弊?对此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 答案: (1)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随着诸侯王实力的增强,日益威胁中央政权 。 (3分 ) 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阵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形

39、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分 ) 利:消除了地方权重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 ) 弊: 地方无权,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元朝统治者吸取宋代教训,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 (3分 ) 试题分析:从汉至元的地方行政制度:( 1)汉朝:汉初,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40、,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 的祸根。(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

41、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规律小结: 1.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矛盾。 2.中央是否能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地方,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巩固的关键点。 3.很多地方行 政制度都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 14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

42、华通史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6分)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罪 名 陪审员 陪审员 陪审员 约 40万 约 4.2万 6, 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2分) 材料三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 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

43、满 30岁的公民中选出, 10个部落各选出 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四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 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

44、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4分)材料四中的 “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 ”分别指什么?( 2分) 答案:( 1)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3分) 异:唐朝的三省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立足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3分) ( 2)存在问题: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任答两点得2分 ) ( 3)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 4分) 分别是指:民主共和制,总统制。( 2分

45、) 试题分析:( 1)注意比较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区别 : 1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2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3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4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联系:形式上各部门都是相互制约的。 ( 2)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雅典公民和人口总数的比较,得出民主范围狭隘;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得出表决方式简单;苏格拉底的罪名可得出公共权力滥用。 (

4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和陪审法庭都是经公民大会产生的。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十将军委员会执掌军政大权。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政体。 考点: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 点评: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比较题是高中历史问答题的最常见的命

47、题类型。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 材料三 :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 “命运 ”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 ( 1)材料一、二说明了十二铜表法哪些特点?( 4分) ( 2)有人在分析完十二铜表法后认为其颁布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分) ( 3)以上材料说明了罗马法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5分) 答案: (1) 特点:保留了大量古老落后习俗,诉讼程序僵化,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贵族利益 (4分 ) (2)不同意。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产物,它的颁布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审判、量刑有了依据,虽然主要是维护贵族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利益。并且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渊源,影响深远。 (5分 ) (3)罗马法 的本质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5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一 “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 ”得出诉讼程序僵化;材料二 “债权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