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校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 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 关键词 ,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C雅尔塔体制 八千字电文 铁幕演说 D雅尔塔体制 戴维营会谈 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7年 3月 12日 ,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 ,提出了以 “遏制共产主义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是 19
2、47年 6月 1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有关欧洲复兴方案的名称。柏林危机是 ”1948年 ,美苏在柏林发生了一场争斗 ,历时 11个月 ,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而告终;故选 B。朝鲜战争( 1950年 -1953年);雅尔塔体制是指 1943年,美、英、苏三国通过德黑兰会议( 1943年)、雅尔塔会议( 1945年)、波茨坦会议( 1945年)达成有关对德、日作战,处置德国,波兰和远东问题,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协议,形成了以雅尔 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八千字电文是 1946年 2月 22日;铁幕演说是指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戴维营会谈是指 1959年
3、9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发表的会谈公报;古巴导弹危机是 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因此 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7年到 1948年的国际局势。 在研究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这个问题上,有学者提出,应该从民间着手进行分析,比如民间的商 业生产、贸易、礼仪、生活、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对此,你的认识是 A可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民间各行业的发展 B不可行,这些方面不能较全面地展示明朝的民间生活 C可行,这些方面的资料丰富且真实性较强 D不可行,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出
4、发点是国家经济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明朝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很微弱,并没有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B项错误,理由和资本主义萌芽无关,研究资本主义萌芽并不一定全面的从民间生活着手; C项正确,在丰富的资料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参考研究; D项错误,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出发点不能从经济政策方面进行,国家政策都是重农抑商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种棉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少,到了清代康乾之时,整个上海地区,正如两江总督高晋所说: “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
5、七八 ”。由材料可知康乾时期 A种植水稻比种植棉花获利更多 B农民没有改变自己的种植结构 C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政府已经不在该地征收粮食税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可以看出此地已经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已经很高。故选 C。 A项材料并未体现比较来; B项说法明显错误;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以下对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的表述,准确的是 A鼓励农业,禁止商业 B重视农业,放任商业
6、C以农为本,工商为末 D农业为主,工商皆本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 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古代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故选 C。 A 项错误,紧追商业的发展不仅不符合史实,也无法实行; B项与史实相反; D项错误,工商为末,而不是工商为本。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政策。 在宋代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曾被称为著名 “瓷都 ”的是 A洛阳 B唐山 C景德镇 D佛山镇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其生产的瓷器不仅在中国影响很大,而且还曾经大量的出口到海外,故选 C
7、。根据所学知识,ABD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成就。 中国明朝之前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故选 D。 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C 项错误,民营手工业或者说是私营手工业在封建社会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规模较小,只是在明朝中后期才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 的形态。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
8、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秋七月,初税田 ” B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C “除井田,民得卖买 ” 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说明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出现了私田,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积极劳作,生产积极性比井田制下的农民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政府对私田开始征收赋税; C项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 D说明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原来用于祭祀的牛用于耕地。 B说明官府控制手工业,和铁农具的使用没有关系。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
9、要耕作方式 战国时期生产工具进步的影响。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发表求同存异方针 D向不结盟政策转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3年 12月,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 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选B。 A 项错误,是我国外交方针; C 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 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 “冷战 ”不利于国际社 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 “冷战 ”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 “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故选 C。 A项错误,
11、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B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 D项错误,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的国际局势。 温家宝总理在第 65届联大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出: “ 没有世界的和平稳定,就难有人类的发展进步。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都应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以和平手段解决纷争。 ”下列历史事件或主张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期间倡导 “求同存异 ”方针 越南战争 中国军队参加海地维和运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越南战争是美国侵略战
12、争,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不能体现题干中的观点。因此排除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于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求同存异的方针有利于缓解不同国家的矛盾,凝聚共识,中国参加维和行动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因此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活动。 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振兴 ,最主要的意义是 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新力量 发展中国家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13、发生变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于发展。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与中国的振兴,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力量,世界政治力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开始活跃于世界舞台,因此 正确,故选 A。 项错误,多极化格局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到现在并未建立。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美国的 “冷战 ”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控制西欧 C限制中国 D遏制苏联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冷战的核心是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选 D。 A项说的是根本
14、目的, B项是为对苏联冷战服务的,通过控制西欧,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力量; C项不是美国冷战的中心内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综合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发展与美国息息相关,日美同盟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石。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8分): 材料一 2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 提出了实现 “政治大国 ”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 1983年中曾根首相提出的 “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 ”,即在 “多边管理时代 ”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
15、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中曾根以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和发展了 “政治大国战略 ” 军事博览报 材料二 日本首相小泉日前表示,在 9月下旬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他将表明 日本在不修改宪法的条件下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和以前相比,小采的态度来了个 180度的大转变。因此,日本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环球杂志 2004年 9月 材料三 福田康夫 在 16 日在自民党总部演讲时公布了自己参选的政策纲要:外交政策以联合国、日美同盟和成为亚洲一员为中心。争取根据日朝平壤宣言解决绑架问题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
16、人民网东京 2007年 9月 23日电 材料四 布什首先强调美日同盟关系是两国安全与和平的基石,表示要进一步 强化这一同盟关系。布什肯定了日本在解决朝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福田指出: “布什总统对日本支持国际社会反恐活动表示赞赏,他希望供油行动能够尽快重启。 ”他同时表态说: “ 我将尽己所能,(敦促国会)早日通过恢复日本在印度洋上供油活动的法案。 ” 人民网 2007年 11月 19日 请回答: ( 1)材料一、二表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特征 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新特征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8分) ( 2)上述日本社会的新特征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
17、日美两国的关系如何 ( 5分) ( 3)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日友好合作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当前日本外交政策突出联合国和日美同盟的中心地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 9分) ( 4) “成为亚洲一员 ”是福田康夫外交政策的中心之一。你认为日本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 ( 6分) 答案: ( 1)特征:提出了实现 “政治大国 ”的战略口号,争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4分) 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结束。( 4分) ( 2)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2分) 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
18、3分) ( 3)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美国大力扶植日本恢复发展经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日本支持美国开展国际反恐战争;日本支持美国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等。(答出 3点即可)( 6分) 使日本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 3分) ( 4) 日本政府要对过去给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的反省;反对国内右翼势力;积极改善同亚洲各国的关系;承担起对亚洲各国应有的义务。(其它要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6分)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历史 变迁。材料新颖命题设计巧妙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注意知识的综合和迁移。( 1)日本社会的新特征要结
19、合时代特点分析材料内容,从材料 “日本政府 提出了实现 “政治大国 ”的战略口号 ”、 “他将表明日本在不修改宪法的条件下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 ”进行分析。原因要注意其 80年代的 “以经济力量为后盾 ”及 20世纪 9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综合回答。( 2)由日本的战略要求分析多极化的趋势,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日本的行为必然构成对美国的威胁因此两国关系还应有摩擦。( 3)此题要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同时大力扶植日本经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的军需订货也刺激了日本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
20、时日本也积极的对美国进行的扩张进行支持,特别是美国进行的 “反恐战争 ”。( 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但是回答的方向要准确,日本政府要对过去给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表示深刻的反省;反对国内右翼势力;积极改善同亚洲各国的关系;承担起对亚洲各国应有的义务。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 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
21、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材料二 关于明代中后期石门镇 (注:浙北名镇之一 )油坊经济的发展,文献有载 :“崇为吾郡上游,当孔道,号剧难治,而石门镇为甚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防夷五事: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据称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据称借领外夷资本积雇请汉
22、人役使,并应查禁也;据称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据称夷船进泊处,应请酌拨营员弹压稽查也。 ( 1)上述材料 分别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 12分) (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主客观两方面概括晋商发达的原因。( 6分) ( 3)阅读材料三,指出防夷五事的政策实质和消极作用。( 6分) 答案: ( 1)材料一: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商帮(或商业资本活跃)。材料二:在明代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部门。材料三:对外贸易严加管理,有了明确的法规,使闭关政策成为制度。( 12分) ( 2)主观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
23、等(或 “敬业 ”“进取 ”“守信 ”“讲义 ”)。 客观上: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繁荣。( 6分) ( 3)防夷五事是清政府闭关政策的体现;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中国科技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分) 试题分析:( 1)通过审题可知,答案:来源于材料,材料一中 “晋商 ”一词,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商帮;材料二中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典型特征;材料三中防夷五事,结合教材 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严格
24、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依据答题提示从主、客观两分析方面。主观上,依据材料 “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可知晋商的经营原则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客观上,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达,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专业化的工商业市镇的繁荣为其提供了经营场所。( 3)依据防夷五事的内容可知其实质,答题限定是 “消极作用 ”,所以依据教材知识回答 “闭关锁国 ”政策的消极影响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