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3508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生活中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因为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两个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认为命由天定是世界观。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是方法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 B项错误。本题

2、选 C项。 A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点评:注意 “侧重强调 ”在哲学 “关系类 ”试题中的广泛运用,比如:在考查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有时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在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整体离不开部分,有时 侧重强调部分离不开整体;在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有时侧重强调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有时侧重强调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遇到此类问题,我们一定要对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其具体倾向。搞清谁决定谁是关键。 “六十一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激流;六十一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一年

3、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一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建国六十一年的历程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缓流和激流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缓流比喻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激流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点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实质构成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总趋势包含着发展的实质。本题理解比喻是作对题的关键。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发展的实质是 量变到质变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和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量变到质变是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发展的趋势。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发展的实质 点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必须把握发展的实质,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

5、透的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能笼统说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 项错误。题中表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本题选 B项。 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考生要利用逻辑思维,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判断,需要对知识的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观察漫画, “延伸了别人的路也是成功 ”,这是

6、因为: A延伸前人的路比另辟蹊径更难 B延伸了前人的路推动了事物发展 C前人的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D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 “延伸了别人的路也是成功 ”,这是因为延伸了前人的路推动了事物发展。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事物发展。 点评:注意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本题可采用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入选。本题难度适中。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知道,而我却

7、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直接现实性 D能动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题中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本题选 C项。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实践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评: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

8、实践的历史性,材料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实践的社会性。 三年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 “嫦娥一号 ”顺利升 空, 2010年 10月 1日, “嫦娥 ”再次奔月。有 “嫦娥一号 ”、 “嫦娥二号 ”的基础,我国还将进行自主的火星探测。这说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统一对象的认识是唯一的 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认识具有主观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统一对象的认识也不是唯一的。对客观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也不都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故 BCD项错误。由题中人们对太空的认

9、识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本题选 A项。 考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之一,考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日本发生 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 震动状态 , 震动 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0、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地球一直处于 震动状态 , 震动 是地球的常态。 ”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运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鲁迅说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

11、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 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表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题中鲁迅说的话表明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点评:不管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

12、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受到 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下列与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反映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气者,理之依也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人病则忧 惧,忧惧见鬼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和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3、而气者,理之依也和人病则忧 惧,忧惧见鬼出是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选D项。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 ”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的答案:。也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

14、原是唯物主义。不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故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 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客观和主观的关系问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肯定的选项开始排

15、除。 综合题 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009年 9月 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12月 7日至 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顶着一顶非常沉

16、重的 “大帽子 ”, “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 12月 8日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一连用了六个 “请 ”,诚挚地希望与会代表尽快达成协议。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5分) (2)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10分)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又要用正确意 识推动事物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中没有充分尊重自然、不顾客观实际,以及在某些错误观念支配下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等

17、造成的。( 5分)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中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的。( 5分) 启示我们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分) (2)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了保护环境,应对 气候变化。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 5分) 整体与部分、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树

18、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5分) (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试题分析:本题第 (1)问我们首先整合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材料强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的哲学依据。分析材料我们不难断定知识指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依据原因我们得出启示是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9、。第 (2)问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怎么做。结合身边事例可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分析怎么做。 考点: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 点评:运用哲学中具体的理论知识分析材料时,首 先要清楚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用序号区分开层次表述。 材料一: 2010年 7月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引起此轮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市场价

20、格的带动、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影响、供求结构失衡等。 材料二:根据当前价格形势,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 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既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又要看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定信心。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15分 ) (2)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12分) 答案:( 1) 联系具有普遍性。多种因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 5分) 联系具有客观性。国

21、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存在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上涨与人们 的生活水平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分)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内部联系,又有外部联系,既有直接联系,又有间接联系。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5分)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来源于我国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的经济现状。( 4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的问题,促使我们加强研究政策措施。( 4分)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2、国务院的措施是在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的基础上决定的,必将对稳定总体价格水平和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 (1)问属于材料体现类,先明确运用的知识是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其包含的要点有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答题过程中从材料中寻找相对应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 (2)问实质是如何体现类问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 “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 就本题来讲需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可从 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方面分析。注意课本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