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511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 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 “平民得姓 ”关系最直接的是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

2、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 考点:郡县制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专题。其主要命题方式是依据新课标要求,选取适当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启迪考生思维。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 分析理解、评价应用等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其它政治措施的演变、特点、作用和历史影响等基本知识。 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一步步的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利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

3、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B易导致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封建割据。封建割据的存在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以及中央政权的削弱等因素有关。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官本位主义,权力支配经济,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中央集权易于快速调动大规模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故符合题意的是 C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4、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主权的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融合,有利各 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消极: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激化阶级矛盾,是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c. 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 关于古代实行的 “重农抑商 ”政策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 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D都导致了

5、中国国际 地位的逐步衰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 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重农抑商 ”政策在中国古代前期起过积极作用,如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闭关锁国 ”政策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起过民族自卫作用,因此选 B. 考点: “重农抑商 ”政策和 “闭关锁国 ”政策 点评: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1)积极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 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 2)消极

6、作用: 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恶化。 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 “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 “市 ”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 “市 ”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

7、 “市 ”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是古代经济,其中 A中的遍布城乡的应是草市; B不是各个阶层,表述绝对化; C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政局动荡,北方不可能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 点评: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2)宋: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 ”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8、)。 在我国 “四大名锦 ”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 “其价如金 ”。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 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官营手工业的弊病造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由 “其价如金 ”可知蜀锦制造为古代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 ,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 ,往往导致失传 ,因此选 D. 考点: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古代中国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

9、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2)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明朝时, “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 ”,地主与佃农之间, “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10、答案: C 试题分析:地主与佃农之间, “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说明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 “能力立意 ”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 “客居 ”,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安土重迁 ”的思想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

11、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 “客居 ”,迟早也要还乡 ”说明 正确; 不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流动,开拓人们的视野,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出现过。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的新课标卷涉及本专题考题共有 13道选择题和 2道非选择题;大多以 “三农问题 ”为切入点,通过设置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农耕经济,涉及的知识点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等基本知识

12、,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计算比较、论证阐释等方面能力。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 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 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封建专制集权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突出表现在加强边疆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英国等欧美国家却向近代过渡。答案:为 A。 考点:明清封建专制集权 点评: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

13、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 唐朝设置节度使 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明太祖在地方设 “三司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选项的结构看, 中排除一个即可, 唐朝设置节度使,但是节度使权力很大,后来酿成安史之乱和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排除后选 B。 考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趋势( 1)演变: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

14、制。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汉武 帝实施 “推恩令 ”,分割王国;同时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北宋派文官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趋势: 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 “十恶 ”重罪,属于 “常赦所不原 ”; “大臣专擅选官 ”、 “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

15、、 “交结近侍官员 ”、 “擅为更改变乱成法 ”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答案: A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 “斜封墨敕 ”,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沿袭隋朝的三省制度。唐中宗不敢通过中书省发下任命官吏的诏书,而改用它法,正

16、是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制度都有两面性,三省六部制度可以弱化相权而加强皇权,但是也同样可以制约皇权,实际上封建社会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历史。因此,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质则是对皇权的一定程度的制约。故答案:选择 B项。至于 A项,则是不正确的。唐中 宗时期虽然皇帝有点懦弱,但是唐朝处于上升期,所以皇权还是明显的存在的,故 A不正确。 D项本身没有错,只是材料没有这层意思。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7、的选项。 毛泽东非常欣赏秦始皇,曾称赞他 “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感叹 “不见始皇帝 ,天地一苍茫 ”。以下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 “薄古 ”思想的是 A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B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C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厚古薄今是指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厚今薄古的意思刚好相反,因此最能体现秦始皇 “薄古 ”思想的是指其与传统制度不符合之处,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就是其中表现之一。 考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分封制下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

18、并拥有封地,属于贵族政治;郡县制下,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属于官 僚政治。 综合题 ( 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 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

19、定交, 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 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 4: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 “取士不问家世 ”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 5: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

20、、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 “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据材料 1, “封建子弟之制 ”指什么? (2分 )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4分 ) (2).据材料 2、 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 “诸侯更相诛伐 ”的原因? (4分 )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分 ) (3).据材料

21、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6 分) (4).依据材料 5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6分 ) 答案:( 1)制度:分封制( 2分)。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分) (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4分, 任答两点均可得满分。)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答出郡县制即可得满分。) ( 3)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每点 2 分,满分 6分)

22、( 4)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每点 2分,满分 6分,摘抄原文亦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根据 “封建子弟 ”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 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 “封建子弟 ”和 “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 (2)旨在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 (3)“察举制 ”的内涵从表格可以看出其重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并由长官举荐,同必须 “

23、人、门兼美 ”。变化要从选官的依据、方式入手分析,注意要体现出 “变 ”。 (4)注意材料信息 “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 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 “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本专题重点主要是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措施及影响、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

24、的演变特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及影响。难点主要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28分 ) 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 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

25、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 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材料四: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 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6分) (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4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 发展有何影响?( 4分)

26、 (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4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分) ( 4)材料四中 “新经济的萌芽 ”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或者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2 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分)(或者答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也可适当给分。) ( 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4分 ,答出重视农业,限制商业或重农抑商政策亦可适当给分) 影响:强化了

27、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4分) (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 4分)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 “敬业、进取 ”、“守信、讲义 ”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分) ( 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4 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很容易判 断出是小农经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

28、经济。 (2)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一直推行的政策。影响主要从消极作用方面考虑,如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3)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归纳概括商业发展的新现象和晋商发展原因,注意材料信息 “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 窍,信誉第一条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 ”等。 (4)围绕着本题的主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预测 2013年高考,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从内容看,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此外,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从民生、平等、市场、开放、交通、文明等崭新视角审视古代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