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下图为甲骨文卜辞,我们可以从中获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信息是( ) A夏朝的权力机关和组成情况 B商代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 C商朝的王权充满着神权的色彩 D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骨文为商代通行的文字,因此 AD项错误; B项说法错误,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而不是最早的文字; C 项说法正确,甲骨文中多是占卜、祭祀的内容,反映了商王朝充满了迷信的色彩。 考点:商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服和外服的权力,但是商王对内外服的控制力是不一样的,外服常常
2、与商王发生战争;另一个方面,商王朝充满了迷信色彩,希图以神权巩固王权,此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其中恰当的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答案: B 试题分析:很多错选了 AC。 A项与唐朝的史实不符,唐代并未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题干未涉及对外贸易的数量,所以 C项的 “不断萎缩 ”错误。从唐朝到清朝,广州的对外贸易地位都很重要,故 B项正确。 D项明显错误。
3、考点:古代的对外贸易 点评: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往频繁,陆路和水路都开通了对外商品贸易的通道,广州等沿海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在路上丝绸之路也更加畅通;在清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有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侵略的作用,但是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评价正确的 是( )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百家争鸣并未形成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只是使传统文化基本定型,在汉代董仲舒发
4、展到新儒学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 错误 正确;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在争鸣中相互的融合。因此 正确,故选 B。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儒家思想是百家争 鸣的重要的派别,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和 ”是儒家在探究 “天下 ”、 “人人 ”、 “人我 ”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长幼有礼 已所不
5、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维护的是等级制度, 属于教育理念,故排除 。 都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选 B。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的目的是( ) A以 法治国 B
6、禁止各家思想传播 C独尊儒术 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 ”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用思想领域里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 D。 A项明显错误,古代并未出现过依法治国的时期; B项明显错误,是独尊儒术,而不是各家都抑制; 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
7、掌握。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学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 CD项说法明显错误,谈不上科学不科学或者谁的贡献大的问题;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因此 ACD均错。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 B。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
8、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君主专制;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
9、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基本格局。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因此, A项正确。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 秦朝时建立,历朝不断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批判思潮,反对君主专制;到了清末辛亥革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10、 ”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 的形态如何,全在于人的感觉,强调了人对万物的决定作用,故选 A。但是此种观点过于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为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苏格拉底等一些思想家对此进行了纠正,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的观点,强调有知识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项与材料主题意思无关。因此, BCD均错 考点:智者学派的观点 点评:智者学派强调人在认识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人文主义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11、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 ,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 -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指南针 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ABC 三项符合所学, D项说法错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并非印刷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加快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欧洲封建贵族、僧侣对文化的垄断,使得平民、资产阶级也能掌握知识,增强了他们推翻封
12、建制度的力量。故选 A。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火药在唐代道家炼制丹药时发明。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代得到普遍的应用。火药在宋代传入西方,为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关的四大发明的其他的内容和它们对外传播的情况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唐朝以来, 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的成就是 ( )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等人提出 “工商皆民生之本 ” 宋朝民间风情画的发展 草书的形成和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品经济发展必然反映在文化领域,那就是市民文化的形成,表现为小说的出现和繁荣,宋朝风俗
13、画的发展,京剧的形成于发展。同时经济决定思想,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民主启蒙思想家,如黄宗羲提出 “工商皆本 ”的思想。因此 正确,故选 B。 项并不能反 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工商皆本的思潮,等级观念逐渐的淡化。这种思想变化在文学上也有较多的体现。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
14、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故选 D。 A项无法体现; B项说法错误,应该是说的豪放派特点; C项应该是现实主义的作品。 考点:古代的文学:宋词 点评:宋词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长短句,可配乐演唱。其它朝代的文学作品体裁及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另外,明清之 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
15、的,需要掌握。 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戏曲热,使大家对中国戏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下关于中国戏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梅兰芳扮演的是青衣 B京剧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 C古代戏曲的源头是傩戏 D南戏主要盛行于官宦阶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梅兰芳扮演的是旦角; B项错误,京剧是安徽徽剧进京演出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C项正确,戏剧的源头是原始社会的傩仪; D项错误,南戏主要是在民间发展。 考点:中国古代的戏曲京剧 点评:中国古代戏曲在 原始社会萌芽,成为 “傩仪 ”,春秋时期得到一定的发展,到了宋代形成完整的形式;到了元代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京剧则
16、是发展到高峰。 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 B “为田开阡陌封疆 ” C “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 D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决定政治,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的发展与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选 B。 A项是文化方面; C项是法律控制; D项说的是重视农耕,并未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租调制 D汉化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论能力,主要涉及对孝文帝的评价。盖世英雄,是指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千古罪人,是指汉化政策改变了鲜卑民族骑射的传统,使原先的优势丧失。故选 D。 ABC项都是经济措施,并未涉及到民族特色泯灭的情况。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
18、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 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 1824年),分号遍布全国 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以 “汇通天下 ”著称于世。山西票号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 “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 ”的佳话。这最能说明( )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商业竞争的加剧 答案: B 试题分析: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地域性商帮。材料即可窥见一斑。故选 B。 A
19、项说法错误,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并未形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CD项材料并未体 现。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需要把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扬州近郊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 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收入除银 钱外,还有纸币
20、 D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A项发生在元朝及以后, C项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 D项彩瓷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A、 C、 D三项与题干不符。唐代出现了耕作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即曲辕犁的出现。故选 B。 考点: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点评:生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
21、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学生的理解能力。先注意题干中的 “没有 ”一词,然后弄清各选项的含义。 A项认为 “农、工、商、虞 ”同等重要,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说经商的人会被罚没人身自由变为农奴; C项是在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 D项明确提出农本工末的思想。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支配地位,通过重视农业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从而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
22、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史记 十 二诸侯年表 序记载:东周时, “诸侯兴师不请太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 ”此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 A争做盟主是东周时各国战争的主要目标 B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诸侯盟主实际上已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D西周以来维护统治的分封制已崩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诸侯兴师不请太子,然挟王室之义 ”可以看出此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发展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权力下移,周王室的控制力在下降,分封制崩溃。故选 D。 考点:分封制 点评
23、: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进步思想家认为: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 “掀翻一个世界 ”不包括( )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开创了皇帝制度 D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秦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而不是第一个国家政权,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B 项正确,秦始
24、皇统一了全国; C 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开始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D项正确,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等措施,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 美国历史 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
25、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君主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很容易导致诸侯混战的局面; C项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有助于维持长期的文明统一的局面,故选 C。 D项是 C项的一个表现。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需要掌握。 秦朝的下列措施中否定了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郡县制
26、 三公九卿制 皇位继承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周时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础上的,官吏世代做官。秦朝实行的在 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与选拔考核官吏的制度都打破了世代做官的局面,打破了血缘关系,建立了地缘关系。故选A。 项错误,皇位是世袭的。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历朝选拔考核官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刘邦认为 “(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
27、 无 )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由此汉初统治者( ) A废除分封制 B分 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答案: B 试题分析:刘邦认为秦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为王,即材料中“ 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 ”的意思。由此,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是与之相对的分封诸侯。故选 B。 A项错误,汉初又实行了分封制; C项错误,是削减诸侯国实力的举措; D项是限制相权的措施。 考点: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在吸取秦亡的教训的基础上实行的,目的在于巩固刘家江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实力不断的增强,逐渐的不听中央的节制,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不断地发动叛乱。 五代
28、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和所学史实, A项反映的是行政权的分离; C项反映的是分割军权; D项反映的也是分割丞相的军权;因此 ACD均不符合体制变革的内容。只有 B项表明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符合要求。故选 D 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北宋时期,通
29、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无权、主动性差等消极后果,并且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 明太祖认为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将相权一分为三 D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 以看出朱元璋认为丞相是祸害之源,因此他废除丞相制度,故选 A。 B项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制度; C项是宋朝实行的制度; D项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制度。 考点: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明太祖废丞相,沿袭
30、了 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彻底废除。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逐渐建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后来权力不断扩大,掌握了票拟的权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历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A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B “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重臣 ” C “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D “军机大臣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 A、 B、 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因此均反映不出来加强皇权的目的。D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材料理解,正确
31、答案:为 D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其权力来源于皇帝,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
32、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是大河文明的代表,而古希腊文明则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故选A。 B项错误,希腊并未 进入到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工业革命后进入的; C项错误,希腊并未传播基督教,基督教是公元 1世纪前后出现的; D项错误,二者并不能用落后与先进进行比较,二者创造了不同的文明,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考点: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点评:中华文明是建立在大江大河的基础上的,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创造的中央集权的有力的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文明的延续,而西方希腊是建立在海洋文明的基础上的,经商航海是其特点,创造的民主体制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影响。 罗马法在程
33、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已有关的案 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注意限制词 “直接目的 ”,结合题干中的避嫌、注重证据等,说明罗马法律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故选 B。 AC 项材料并未体现; D项表述不准确。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重视证据、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
34、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 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可用排除法。 中的 “直接确立 ”是错误的,罗马法与近代西方的法律代表的阶级利益并不一样; 中的叙述也不符合史实因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在对罗马法以及雅典民主政治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确立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
35、保障的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而非罗马法。只能说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国家制定法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现代资本主义法治的先声。因此 正确,故选 A。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 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 “废井田,开阡陌 ”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
36、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很多错选了 A。 “骨牌效应 ”: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 私田增加,井田制破坏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废井田开阡陌。故选 B。 AC 项是政治方面;D项是思想方面都不是从经济这一根本原因进行分析的。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在生产力发展不高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制度,采用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耕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家一户生产成为了可能,这种情况下,土地私有制确立了,小农经济产生。 据清代史书记载
37、: “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说明在清代投资多以买田置地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的观念,这与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密切相关,这导致了手工业生产资本的缺乏,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毫无帮助,故答案:为 D。材料中的这种买田置地的做法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也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 AB
38、C 三项均正确。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 材料一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材料二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 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
39、,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 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 4分) ( 2)材料二 “唐代政府机构示意图 ”体现了什么特点?( 2分)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分) (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 2分)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5分)
40、(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2分) 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 清朝: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4分) ( 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皇权高度集中。( 2分 )本质区别:前者是封建体制下的民主,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后者是奴隶制体制下的民主,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 4分) ( 3)经济特征:明代中期工商杂税的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以及材料三当中的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分) 发展趋势:缓慢发展( 1分) 原因 :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关卡林
41、立和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农经济及传统的买 田置地的观念。( 5分) ( 4)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而明清时 期的专制君主为维护封建统治必然加强君主专制。或材料一中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而体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的特征。( 2分) 试题分析:( 1)明清时期皇权加强的措施主要是有两个表现,一个是明代废除丞相,皇帝直接管辖六部,逐渐的发展起来内阁制度;清代则是设立了军机处。( 2)从三省六部制权力运作示意图可以看出,相权遭到了分割,皇权高度集中。与雅典民主制的不同可以从性质和目的等角度进行
42、分析。( 3)从材料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展缓慢,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 4)材料一中涉及到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当时封建时代的衰落,这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点评: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隋唐时期沿袭下来的一整套的统治秩序已经不能有效地维护明清之际的统治需要了,因此明代废丞相、清代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急剧加强,但是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导致我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非常缓慢。 阅读下列材料:(
43、 20分) 材料一 :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 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
44、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3分)并指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 (6分 ) (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 3分)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 (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 3分)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 2分) 答案:( 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3分) 时代特征: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6分) ( 2)韩非子主张法
45、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6分) (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分) 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 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分) 试题分析:( 1)三位思想家分别是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它们分别生活在战国、西汉和明末清初。它们生活的时代特征可以从社会性质的发展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 2)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治国
46、用法家思想;董仲舒则是发展了儒学,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黄宗羲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出现了早期的民主思潮。( 3)韩非子和董仲舒都是主张建立或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但是黄宗羲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的统治;三者思想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三者所处的社会存在不同,而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考点: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点评: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或者改革,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式的需要,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法家思想中的用严刑峻法维护统治的做法被秦国短暂而亡所证明行不通。西汉时期重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的思想。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批判专制的思想,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