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352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 “开眼界 ”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视问世于 20世纪 30年代,报纸和广播无法使人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所 B、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 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

2、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 20世纪 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南斯拉夫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D不对,二战后 50年代赫鲁晓夫已经在苏联开始改革; B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C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因此选 C。 考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

3、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 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经营,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

4、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选 B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 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1955年,全

5、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 1956年, 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全国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

6、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 “大跃进 ”运动的 “左 ”倾冒进错误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八大经济建设方针。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恩来主张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需要农业的配合,结合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可知选择 A项。 BC与材料意思不符; D时间不符, “大跃进 ”运动开始于 1958年,而中共八大召开于 1956年,因此选 A.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中共八大在总结中国

7、第一个五 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美国史学家说: “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 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 B是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严重失误;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A是生产关系的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兼有活跃农村、城市经济的意义,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点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 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 “中体西用 ”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

9、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说明 A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 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排除 B; “中体西用 ”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C项说法错误。因此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下开展,试图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10、。 李鸿章说: “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 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护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答案: D 试 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则表明了李鸿章的意图。因此选 D。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打开了缺口

11、。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 来分析,这里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本意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洋务派始料未及的,因

12、此选B.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 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 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13、A 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材料 “日佣为钱二百缗 ”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雇工受到工场主的剥削。因此选 A。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关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 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出现了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靠出卖劳力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人民日报某年 6月

14、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 “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B改革开放 C “文化大革命 ” D “大跃进 ”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8年党和政府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 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 “左 ”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

15、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选 D。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点评: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在 A “一五 ”计划期间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 ”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3 1957年,我国实行 “一五 ”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因此选 A。 考点: “一五 ”计划 点评

16、: “一五 ”计划期间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 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 C互联网 D卫星电视 答案: C 试题分析: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选 C.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互联网特点(优势

17、): 网络媒介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文字、图像、声音兼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高度互动,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费用低廉;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 度地获取信息。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A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 B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C因义勇军进行曲而闻名的风云儿女 D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35年 3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 “荣誉奖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因此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点评:近代中国电影发展大事:( 1)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

18、的起步。( 2) 20世纪 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电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风云儿女的插曲 义勇军进行曲,现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在反映晚清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当主人要暗示送客之意时就会 “端茶送客 ”。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 B只限于官场范围的行为 C中国传统习俗的延续 D是近代国门大开后的行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有一种 “端茶送客 ”的惯例 。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

19、谈完了,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 “送客! ”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这样的惯例,避免了主人想结束谈话又不便开口、客人想告辞又不好意思贸然说出的尴尬。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 点评:解答历史选择题,认真阅读每一被选项,充分理解其含义或涉及的知识,看被选项本身反映的是否是错误的历史知识,或是否与题干包含的知识明显不符,将这样的被选项首先排除,然后将所余被选项进行比较,并与题干知识和题目要求对应,一一甄别,选出正确答案:。 创 刊于 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

20、报纸 “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处于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此题应该选择 B。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点评:本题属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类型,导致 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因素有: 是没有读懂材料,不能获取有效信息或总结出其基本内容及特点; 是缺乏比较辨别能力; 是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认识不清,不能形成正确认识。排除障碍可采取如

21、下方法: 认真研读题干材料,充分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出基本内容。 将所得信息与备选项进行核对比较,从而判断出两者是否一致。 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和理解。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辛亥革命时期禁止蓄辫、缠足,故选 D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

22、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神马都是浮云 ”“hold住 ”“伤不起 ”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 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错在 “文化消费 ”的说法; C错在 “商业性影响 ”的说法; D错在 “消极影响 ”的说法 ;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

23、关系的日益密切。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 “先生 ”、“同志 ”取代 “老爷 ”、 “大人 ”,这一变化本 质上体现了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答案: A 试题分析: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 “大人 ”、 “老爷 ”、 “太太 ”、 “老太太 ”等称谓。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 “先生 ”、 “女士 ”、 “小姐 ”

24、、“同志 ”取代了先前的称谓。 1912年民国成立后,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 取代跪拜仪式,称呼上用 “先生 ”、 “同志 ”取代 “老爷 ”、 “大人 ”,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C说法过于笼统, D是近代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因此选 A。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有人认为: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 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1992年国家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

25、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大意是: 1992年之前中国改革没有目标与方向, 1992年之后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共十四大 点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1)提出: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目标确立: 1992年 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6、 3)理论完善: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近代的前夜 ”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中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27、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选项中只有 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C。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 D商品 经济较为发达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雇佣关系,这说明当地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明朝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 A B错误。

28、C是 D的表现之一,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答案: B 试题分 析:男耕女织 ”式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从秦汉时期开始, “男耕女织 ”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

29、展的最大障碍。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 点评: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 分作为商品出卖。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 “精美,质量上乘 ”,所以主要原因

30、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 点评: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 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礼记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有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等六种工匠。这说明这些手工业都是为周天子服务,故为官营手工业,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

31、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祈盼 “五谷丰登 ”、 “六畜兴旺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 “男耕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五谷丰登 ” 体现了种植业, “六畜兴旺 ” 体现了家畜饲养业,因此选

32、 D。AB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 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据吕氏春秋记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

33、所匿其力也。 ”这段引文说明 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 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 C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D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公作 ”指奴隶在奴隶社会国有土地上的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隐藏力气,进展缓慢; “分地 ”指封建土地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提高,使出了力气, 所以进展迅速。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 “又灌溉三郡,开

34、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白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蜀沃野千里 ”,这是关键信息,可知此水利工程在四川 ,我们很容易想到是都江堰。因此选 A。 考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点评: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35、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材料中 “厚 (候 )之为宝 ”,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 ,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反映了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用粪犹用药 ”反映了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这些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排除 A、 C两项,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 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

36、主要生产特点 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中国古代 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商周时期,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春秋战国时期是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农具和牛耕);两汉时期是改进和进一步推广阶段(赵过的耦犁)和犁壁,隋唐时期是完善阶段 (曲辕犁和犁评)。因

37、此选 A。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要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 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

38、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民营发展在明清超过官营。在于自身的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恰是官营手工业的局限性。官营技术仍占优势。排除 B项目。分布的地点不是决定其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地区的选择还是源于市场因素。排除 C。明清制度的腐朽是其阻碍因素,排除 D。因此选 A.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朝中后 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 “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唐律疏议规定: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

39、门者,处徒刑二年。 ”这表明唐朝时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唐朝时期,坊市分开,市的开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违者要被判刑。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 点评: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 :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不包括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公私合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因此 D不属

40、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 “不 正确 ”、“错误的 ”、 “不包括 ”、 “无关的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656年,清廷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并 “不许片帆入口 ”,同时颁布了 “迁海令 ”,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C影响了商民

41、的收入 D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四个选项的叙述均是该政策产生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是 D项。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 游离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外,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因此选 D.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 “闭关政策 ”,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 “自卫 ”。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

42、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 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 “红罗复斗账,四角垂直香囊。箱帘六七寸,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 生光

43、”,“红罗复斗账,四角垂直香囊。箱帘六七寸,绿碧青丝绳 ”这些都说明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A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 点评: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一般是:仔细阅读选择题的解答要求,严格按要求解答选择题。 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干内容,特别要准确理解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如 “主要 ”, “根本原因 ”, “主导地位 ”, “直接目的 ”, “最准确 ”, “中心 ”, “实质 ”等。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明确题目 的空间范围。认真阅读每一被选项,充分理解其含义或涉及的知识,看被

44、选项本身反映的是否是错误的历史知识,或是否与题干包含的知识明显不符,将这样的被选项首先排除,然后将所余被选项进行比较,并与题干知识和题目要求对应,一一甄别,选出正确答案:。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男耕女职,自给自足。其中自给自足是本质特征。 A C反 映的是商品经济; D只能说明是纺织业,不能说明自给自足。而 B主要是说明生活用品由自己生产,故选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45、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 墨子说: “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 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农夫早出晚归,在种地方面强且不懈怠的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说,他们认为强必富 ,

46、不强必贫 ;强必饱 ,不强必饥 ,故不敢怠倦 , 就是生产积极性提高了,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选择题 “材料 ”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 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课本图表的熟知或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可以说这样实现了历史与语文和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跨越。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 “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 ”“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 ”的谚语。这表明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当时已经形

47、成地区性的商帮 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 “强如坐知县、不羡七品空堂皇 ”,可判断经商可以致富,没必要羡慕做官,故 C项为正确 答案:。 A、 B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 点评: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式选择题的特点正好与试题特点吻合,所以此类题型是考试的重点。此类题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 B宋都东京 C唐都长安 D隋朝洛阳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大意是:中秋节的夜晚,富裕人家将自己家的楼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