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527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邓小平说: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邓小平强调要用 “一国两制 ”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在谈判中国共双方平等协商,但统一后台湾只能作为一个特别的地方行政区,而不能享有主权国家的权力,不能与

2、中央地位平等,所以 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余 A B C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 D项。 考点: “一国两制 ” 点评: “一国两制 ”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 例。 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该 “运动 ”取得的成就包括( ) 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

3、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绘了五四运动进程中的一个具体场景,五四运动的结果是:北洋政府被迫释放非法关押的学生和老师,同时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所以 两项是正确的, 两项不是五四运动要承担的革命任务,故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 要有深刻的领会。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

4、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共和政体是 “空洞的 ”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民主共和政体未能在中华民国中真正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并未真正掌握实权,国家 政治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民主政体没有得到贯彻,A项符合题意, C项是重要原因而非主因, B D两项表述不符合中国史实,故答案:选 A项

5、。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老农连声说: “吾非革命党人

6、,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 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 D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

7、觉醒和积极参与; 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 封建思想的斗争。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 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构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仿照美国政体实行了总统共和制,但革命果实 却最终落在封建旧官僚利

8、益的代表者袁世凯的手中,中国并未因此而走向独立、富强之路,所以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一直都是重点和常考点,其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的内容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的产生的积极成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9、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只有 C项“丰荒相通 ”及 “兴办保险事业 ”体现了人为应对灾难的救灾思想,其余 A B D三项均没有抗灾的含义,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说: “兴银行,倘有百万

10、家财者,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省及省外之人来采 ”。这表明他( )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 式 维护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洪仁 主张私人可以开设银行,富者可以雇佣工人,体现了他主张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变革中国社会的思想, 正确,在矿藏开采上,他主张允许外省人开采大的矿藏,说明他有将矿藏开发置于全国自由竞争情形之下的设想,所以 符合, 维护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在材料

11、中没有体现,它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材料即是对此内容的反映。由农民阶级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案这说明了中国近代了农民阶级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革命任务,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一种畸形表现。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 “太平天国的背景有哪些?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了下列结论。如果你是历史老师,你认为正确的有( ) 鸦片战争结束后,鸦片走私更加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导致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各级官吏大肆搜括百姓,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北伐战争失利,

12、加剧社会矛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均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发生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不是爆发前的时代背景,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 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电视剧亮剑中成功塑造

13、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他们能够合作共同抗日,其原因是( )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要求找出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 错误,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二者有根本差别, 错误, 两项正确,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国共合作 点评: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次合作

14、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 “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

15、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两项与此无关, 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答案:选 A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 “五四精神 ”主旋律的是( )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 “胶州亡矣,山 东亡矣 ” 某

16、店主张贴 “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的标语 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 “还我青岛 ” 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敢于担当,勇于救国的精神, 三项均是 “五四精神 ”的具体体现, 项主张金钱至上,与 “五四精神 ”相违,故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材料考查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

17、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 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在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18、的是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A 错误, B C 两项都是强调以和平方式收回台湾,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故答案:选 D项。 考点: “一国两制 ” 点评: “一国两制 ”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 说。 1982年宪法将“一国两制 ”写入宪法,使 “一国两制 ”有了宪法保证。 1984年, “一国两制 ”被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式民主道路最根本

19、的制度保障: ( )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最根本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B C三项是我国的基本制度,但不是根本的制度,答案:选 C项。 考点: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题考查的是政协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的转变,即由原来的代行人大转变为人大建立后的参政议政职能和统一战线组织 1954

20、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非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所以 不符合题意, 三项都是对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确描述,故答案:选 A项。 考点: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 评:高考对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查主要侧重于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

21、的共同纲领进行对比以及考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深远影响: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国家重大制度的宪法依据。 “二十八日,杭州学生联合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于二十九日一律罢课,宣誓救亡,发出罢课宣言,指责北京政府 邪正不辩,功罪颠倒 学生联合会再发宣言,将官厅镇压学生罢课爱国运动通告全国,重申五月二十九日十七校学生三千人与全国同 学诸君一致行动,实行罢课。 ”根据内容判断,学生罢课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B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D北洋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22、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的社会场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政府欲出卖国家主权,将青岛转割给日本,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与五四运动无关。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材料考查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考查近年来侧重于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这两个角度,这体现了新课标在历史进程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的复杂和曲折体验和感悟能力。 20世纪 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

23、流浪。 ”歌中的 “那个悲惨的时候 ”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绘了日军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无尽伤害,松花江在中国东北,由此可知这反映了 20世纪 30年代初的 “九 一八 ”事变,故答案:选 A,B C D三项战场均不在东北。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九一八事变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歌谣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 “九 一八 ”事变的感知能力是此题的最大特点。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这一课题,收集

24、以下的相关史料: 太平天国运动 抗日战争 中共诞生 维新变法运动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可知由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不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所以 不符合题意, 是正确选项,故答案:选 D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材料考查的其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新民主主义革 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

25、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007 年 9 月 27 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 “第 15人 ” 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 A俄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共 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 “以俄为师 ”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中

26、共一大会议中有共产国际代表参与的史实,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此可知中共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中共一大 点评:中共一大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材料从一大参与对象的角度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一大的成立既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本身不断发展壮大的产物,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下属支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与帮助。 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

27、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表达了打到军阀 和土匪,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继承总理遗志完成革命任务的主张,由此可以断定它涉及的是北伐战争,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北伐战争 点评:材料考查了北伐战争的内容及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就其领导力量而言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东史郎日记这样写道 “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

28、火、屠 杀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 ”运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 南京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 建立七三一部队 大 “扫荡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符合题意,而 则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时,不符合界定的抗战时期这一时间范围,所以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关于中国人民

29、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 ”。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A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 “九 一八 ”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过程,由此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A项符合题意, B C两项发生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 D项出现在 193

30、3年以后,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 九 一八 ”事变 点评:材料 从描绘 “九 一八 ”事变发生的过程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学生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 “政府的真正领袖 ”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31、确解读 材料信息的能力,皇帝成为 “政府的真正领袖 ”是指皇帝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答案:选 C项, A B D三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于与西方议会制下内阁的比较。 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32、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唐代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中世族子弟依然占据支配地位,下层民众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唐代的科举制尽管较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进步,但在人才选拔上依然不够公平、公正,仍然须进一步完善,故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错误,与科举制本身的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实行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 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

33、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 (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 ),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B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C他事实 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在今广州地区秦朝推行了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郡守仅有管辖郡县的行政权。郡县不是郡守的封地, A错误,郡守是郡

34、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因此 B C D三项正确,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 “六部 ”分别概括为 “富 ”“贵 ”“威 ”“严 ”“贫 ”“贱 ”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 ”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 答案: D 试题分析

3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代实行的三省六部体制中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六部具体职能各部相同,“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由六部的职责可知中国古代有浓重的官本位的观念,吏部负责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地位最高,所以答案: D项符合史实, A B C三项不符合这一特征。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体制 点评:材料从学生对六部职责内容的了解角度进行考查,不仅能起到强化对三省六部体制的理解,明确权

36、力的运行,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与此相关的内容还有科举制的具体信息也应该被学生所关注。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是在实行三省六部体制,尚书,门下和中书省分工明确,相互掣肘,共同对皇帝负责,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强化了皇权, A 项错

37、误, B 项与此无关, D 皇权顶峰的标志是设立军机处,故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体制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的角度有 各个王朝的政治特征 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 明的比较。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 三哥( 20岁) B 四哥( 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 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 22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王位继承

38、上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 (正妻 )所生的长子, C D两项大哥、二哥均是妾所生,虽然按顺序居长,却没资格继承王位, B项四哥虽是正妻所生,但上头还有比他年长,又是正妻所生的三哥,所以也没资格继承, A项三哥是正妻所生的长子,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点评: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 (正妻 )所生的长子。具体规定为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拓展思路: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财产继承顺序。其出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合乎祖治,依法继承;二是违背祖治

39、,非法争夺。 下列现象分别与何种制度相关:(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 ”; 清明祭祀先人,中秋团圆。 A 均为分封制; B 宗法制, 分封制; C 均为宗法制; D 分封制, 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自诗经小雅,这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拜祭祖先的情结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即受到宗法制的影响,因此 清明祭祀先人,中秋团圆与宗法制相连。 A C 二项中仅一个与所联系的制度对应正确,B项两个对应的制度都不对,

40、因此 D是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点评:准确把握分封制的特点和宗法制的影响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对于分封制的考查,高考中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分封制的内容、目的、作用。对于宗法制内容的考查,高考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尤其是影响与现当代生活还紧密相关,例如,祭祖,同姓寻根等。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 以 “篡位 ”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 ) A破坏了分封制 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 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

41、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棣不是明太祖的嫡子,是通过军事政变登上皇位的,违背了古代宗法制度,所以不管政绩如何卓著,仍被封建史家视为 “篡位 ”。分封制主要是在西周时期, A项错误,因为他没有继承权,所以才以武力夺取帝位,因此 C项不是主要原因, D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点评: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 (正妻 )所生的长子。具体规定为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拓展思路: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财产继承顺序。

42、其出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合乎祖治,依法继承;二是违背祖治,非法争夺。此题中的朱棣的政绩也可换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政绩,李世民也非法定储君,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的。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答案: D 试题分

43、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可知,这一朝代推行郡县制,设有丞相和公卿,因此 最早发生在秦朝;由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可知,这一朝代推行三省六部制,因此 最早发生在唐代,据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可知,此时宰相已被废除,内阁出现, 最早不会超过明代,所以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的角度有 各个

44、王朝的政治特征 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 “重文轻武 ”的特点与影响 C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明代废除 了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就存在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了根本解决,清承续明朝,没有再设置丞相,而是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C 项中出现 “清代丞相 ”字样,与史实不符,其余 A B D三项符合史实,

45、故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历程漫长而复杂。高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察:( 1)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2)中国古代皇权是如何强大的;( 3)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如选官制度,中央管理制度。本题侧重考察就是( 3)希望引起学生对此项内容进行关注和归纳梳理。 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片面最惠国 ”的规定 领事裁判权 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 1896年英国在华开始工厂的法律

46、依据。 依据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英国在中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新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英国也可在华设厂,所以 两项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领事裁判权与开设工厂无关, 辛丑条约于 1901年签订,此两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 ,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 年各报刊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 1901年的是( ) A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