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353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潜能特长班)(带解析) 选择题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 “君权神授 ”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题干是说天干地支与君主有关而非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C不对,董仲舒 “君权神授 ”观念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 D不对,题干无从体现; B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考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1)以宗法制为核

2、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 ( 2)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 (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 1912年清王朝灭亡,经历了 180余年。下列关于军机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立者为清朝雍正帝 B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C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 D执掌着每日觐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令的重要使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清朝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始设军机处。特点:( 1)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2)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

3、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 ,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因此 ABD表述正确, C错在军机大臣有决策权的说法。 考点:军机处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 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 2种: 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 “等。 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

4、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 裁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秦以来的丞相制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考点: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结合汉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概况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 1)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 (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 3)皇权不断强化,相

5、权逐渐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 “偶有特殊情况 ”说明君主专制也曾一度受到制约, ABC所述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D符合题意,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军机处的设置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6、( 1)原因: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 2)措施: 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 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

7、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BCD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半岛上重峦叠嶂和海洋的天然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 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有助于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 对经济的影响: 平原少、土地

8、有限,使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海岸曲折,海湾良港众多,温和的地中海式气候,为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的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和发展要求有相对自由的环境,以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 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建立殖民地。殖民运动不仅缓和了希腊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与大规模的航海贸易活动相结合,炼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在雅典有居民 20多万人,其中公民 2 3万,而陪审法庭由 60

9、00人组成,他们可以以投票方式放逐、处死一些有才能、有贡献的杰出人物,甚至因战争失败判处八位打过胜仗将军的死刑。由此可见,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 ( ) A全民性 B公正性 C合法性 D盲从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之一: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一些有才能、有贡献的杰出人物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和积极作用: ( 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民主政治重视与强调公民人权、自由与责任感、注重

10、文化教育,极大地发挥了公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 2)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 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所创造出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法治、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

11、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最大的弊 端) ( 3)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公元前 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其主要原因是( ) A会议采用 “陶片放逐法 ”,妇女无表决权 B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 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力可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范围非常有限。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AB 题干无从体现;C说法不对,应是女人不得参加公民大会。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仅

12、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 _男性公民 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图片的文字说明,雅典剧院、神庙等反映了雅典文化的发展,说明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 煌成就。 ABC都无从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

13、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 A倡导自由民主平等,法 律公正 B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C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不可能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14、答案:选 C。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1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 1)政治上: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 2)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 2)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

15、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 3)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影响。 3局限: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 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男女不平等。 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符合题意,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B 是指罗马法对当时古罗马的影响,与题干无关;CD与罗马法不符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

16、典,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对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 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 “黄金时代 ”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所示法律文献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 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 AD是雅典民主政治; B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而不适用于非公民。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罗马法经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点拨:从公元前 6世纪末至公元

17、 7世纪,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 1)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由于法官多由贵族担任,习惯法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 ( 2)公元前 5世纪中期至公元前 3世纪中期,罗马只有公民法。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 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 3)公元前 3世纪中期以后,罗马出现万民法。罗马在共和国时期,就开始长期的对外扩张,到公元前 3世纪早期,征服意大利半岛的其他民族,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 27 年,罗马

18、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版图的扩展,罗马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一变化,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 “万民法 ”。 ( 4) 3世纪末至 4世纪初,法学家对罗马历史上的法律进行总结,编纂了一系列法典。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 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流于表面; C符合希腊民主制; D不符合罗马法,因罗马法发展到万民法阶段,

19、罗马法逐渐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B符合题意,两者都出现于西方奴隶社会时期,性质上属于奴隶制民主、法律。 考点: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 点评: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 征或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或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有时是通过假象来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靠思维尤其是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最快活? ”有的说: “金榜题名。 ”有的答: “功成名就。 ”朱元璋不以为然,大臣万钢回答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

20、,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不科学 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 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服从 D其他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理解问题的能力。由 “畏法度者快活 ”可知万钢的回答迎合了朱元璋巩固专制统治的意愿。其他三项都没有体现。 考点: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明清君主专制呈现出的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做法,又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程度空前强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监察、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

21、映 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因而只得靠强权,靠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靠制造冤狱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 )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反映的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变了

22、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了 “三冗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因此 BCD表述正确, A表述错误,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宋代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发展趋势是什么? 点拨: (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北宋派文官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行省,设

23、立三司管理地方。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三字经中写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B “天下共主 ”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 “天子封诸侯 ”打破方国血缘界限 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字经赞扬西周统治长久,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A项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说法不妥,毕竟奴隶制度最后还是解体了

24、:B 不对,分封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也日益崩溃; C不对,分封制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考点:宗法制度 点评: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概念:宗法制是用 父系 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嫡长子 来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和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

25、治上的最高统治者。 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 正确的是 ( )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的分封制又称 “封建 ”,指 “封邦建国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分封制与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

26、社会产生了深远影 响。 B表述不正确,西周分封的对象除了王族,还有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 点评:宗法制与分封制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项目 宗法制 分封制 从目的 看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制度,属上层建筑,解决内部矛盾。 从内容看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在权利和义务上诸子可获得土地、庶民和奴隶等,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依次形成政治隶属关系。在大宗小宗双方关系上,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周王把同姓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

27、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分封的贵族按照爵位高低具有严格的等级和不同的特权,被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必须承担周天子所规定的义务。 从影响看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二者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 ”,反

28、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 ”说明了继承权力的唯一性原则,这实际上说明了宗法制的继承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联系宗法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特点: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 ,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

29、关系。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下列是对铜权(如左下图) 注: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年)诏文 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 B采用皇帝世系纪年法 C反映了国内市场开始走向统一 D权身诏文由太尉起草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秦统一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加上上面刻有秦二世元年,因此 ABC都表述正确;根据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可知,太尉是负责全国军务的官员,不可能替皇帝起草诏文。 考点:秦朝政治制度 点评:中央官

30、制:创立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总的特点:中央机构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a)军国大 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机构各部门执政相互牵制。 (b)军国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c)充分体现了 “家天下 ”的特点。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

31、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袭制下官员世代相沿,有利于地方势力或大臣权力的膨胀,而不利于君主集权。君主 “天下为私 ”,用人权等大权在握,即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这是实行封建官制的政治前提。因此选 C。 考点:君主专制 点评: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地方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它包含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32、“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秦,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贡献,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 D项说法最佳, ABC 都属于具体的措施之一。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干扰项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

33、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 “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 D,A,B 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 D. 考点:分封制与郡县制 点评: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有哪些? (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

34、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任,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 3)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刘邦认为: “(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 无 )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 书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认为秦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以致孤立而亡,因此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A与事实不符; C是

35、在汉武帝时期; D是古代中枢机关。 考点: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后来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诸侯王的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

36、枝。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以诗举士; 反映 的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格式呆板; 反映的是汉朝实行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考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 点评: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不重才能。 3科举制的发展。 ( 1)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发展壮大,世家大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推行下去。 ( 2)发展演变: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37、。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 1905 年,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 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因此此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 门下 尚书 兵部,内阁是明朝时期形成。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隋唐加强皇权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 (

38、1)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 2)职权: 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 3)作用: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 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史 地理志中记载: “自封建 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

39、域设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 “腹里 ”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西藏归宣政院管辖。因此 C表述错误。 考点:元朝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 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

40、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分封 秦朝疆域 元朝疆域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 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 “奉行 ”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

41、、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 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个朝代分别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3分) (2)根据材料二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3分) (3)材料三中北宋 “尽夺藩镇之权 ”中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的具体措施

42、指哪些 ( 4分)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 2分) (4)材料四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有何不同。( 4分) 答案: (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3分) (2)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3分) (3)具体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4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 2分) (4)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是一

43、级地方行政区域。(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所 学知识,从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看,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 2)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州郡逐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说明明者认为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 中央集权。 导致官僚机构和军

44、队的臃肿,形成了 “三冗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4)注意比较即可,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实际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同时又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历史材料题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 1) 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 2) 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 、概述、说明、指出 (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

45、、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 5)简述 的启示 古希腊、古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 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材料 2: “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 材料 3: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材料 4: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

46、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指出材料 1与材料 2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分 ) (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 (6分 ) (3)依据材料 1、 2,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 (10分 ) (4)恩格斯曾评价道: “罗马法 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请结合材料 3、 4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4分 ) 答案: (1)材料 1反映了人民主权的特点;材料 2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2分) (2)享有

47、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进入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和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 6分) (3)积极性: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国家的形式,多数人的决策往往更全面、正确;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减 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权利保证了公民的自由,造就了大量的思想家、艺术家,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民主政体形式和运行机制。 局限性:雅典民主仅限本邦男性公民享有,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这些造成了社会的不公。( 10分) (4)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 (材料 4),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4分) 试题分析:( 1)注意雅典民主的主要特征:( 1)主权在民。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雅典的 国家管理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 ( 2)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轮番担任公职,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