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54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秦国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 D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 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反映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因此选 B。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

2、立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19世纪 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上间接考查了学生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使外国经济势力受到损失,从而抵制了其经济扩张,故选 D。 A属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但与题干无关; BC 与史实不符,洋务

3、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分析 1912 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 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发展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发展 C清政府号召实业救国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表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纺织业发展反映了民国初年轻工业得到发展, A项不正确;清政府已经于

4、 1912年垮台,C项不正确,当时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D项不正确。因此选 B.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民国初年, “一战 ”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 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下图是 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年 (月 )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C抗日根据地

5、开展大生产运动 D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时间是 1933 1936年,应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 A;题干反映的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B与题干无关;抗日战争是 19371945 年,时间不符,因此选 D。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927 1936 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

6、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 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 ) A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B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封闭性 C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不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目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的显著特征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它不依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可以独立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落后。 AC 表述夸大,自然经济中也会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D符合自然经济,但与题干无关。因此选 B. 考点:自然经济 点评: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 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

7、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20世纪 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 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美国。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D。 B不对,二战后英法日严重衰落

8、; C说法绝对化; D与史实不符,官僚资本当时是急剧膨胀。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 1946 1949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 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 “新二十一条 ”。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读 19521956 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9、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农村正在进行土地包产到户改革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把握 19521956 年我国的阶级发展特征,再通过数据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粮食与棉花属于农产品,钢、煤和原油属于工业产品,从数据上看,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率明显大于农产品。因此选 D。其他三项都无法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 1953195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特点:

10、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 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D是

11、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 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两者都是强调土地公有制; C不对,后者是纠正人民公社的错误; D不对,两者都是系新中国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变革或调整 (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 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核心内容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

12、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和分配方 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7 1966年是我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

13、的挫折和损失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答案: C 试题分析: 957 1966年又称 “十年探索时期 ”。由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又加上 “左 ”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所以 A项错误; B 项是 “文化大 革命 ”; D项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因此选 C .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

14、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 到 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 “左 ”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广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60年冬,国家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AC 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D说法错误,仍是土地公有制为前提。因此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 点评: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15、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左 倾错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杜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 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 “这里 ”是指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发展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 ”,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宣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 BCD都发生在改革开放开始后。因此选 A。 考点:改

16、革开放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 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19781988 年的黄金十年 第二阶段 19882002 年的曲折十五年 第三阶段: 20032007 年的历史跨越五年 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 “一五计划 ”“信用卡 ”“互联网 ” B “合作社 ”“包产到户 ”“ 上山下乡 ” C “三大改 造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 D “家庭联产承包 ”“民工潮

17、 ”“新农村建设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互联网、国企改革与农村改革无关,故排除 AC;合作社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革时的产物,排除 B。因此选 D。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 点评: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可以有效地运用排除法。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要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旗袍源于满族女装。 20世纪 20年代初有人撰文, “近来女界旗袍盛行 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 (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 )之臭味

18、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 彩 B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C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 D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风气的变化。因 “旗 ”字 “若有宗社党 (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 )之臭味 ”,可着,但要把 “旗 ”改 “袍 ”,体现其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并不排外。因此选 C。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

19、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 有 不是 不正确 不包括 错误的 无关的 不属于 等提示语 19世纪 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 ”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是( ) A当地已殖民地化 B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C教育成就显著 D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如电话、发动机等。 A不对,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化; B不对,错在 “全盘西化 ”的说法,夸大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C脱离特定历史情境。因此选 D。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 点

20、评: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 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

21、,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 “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 ”由材料可 以得出 (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说明中国

22、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 A、 C、 D项没有反映。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解答材料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 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19 世纪 4060 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 “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答案:

23、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抓住 “19世纪 40 60年代 ”这一时间限定,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19世纪 70年代前后。 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 60年代。 19世纪末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项亦可排除。因此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 材料

24、、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 A电气时代到来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因此选 D。 AC 属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影响,但与题干 “工业生产结构 ”无关; B说法不妥。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

25、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垄断组织形成。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 ”这表明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哪一特点?( ) A农业生产具有盲从的一面 B农户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C技术含量的低下和简单 D农民生活无忧,幸福洒脱 答案: C 试题分析: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 ”说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含量不高,简单易学; B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本题易错选 A,但是题干体现的不是生产盲

26、从的问题,而是技术模仿的问题,因此选 C。 考点:中国传统农业 点评:小农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 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 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 “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 ”,水田 “七顷八十八亩一角 ”,以及房屋 “四百九十八间 ”。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土地兼并的盛行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封建政府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27、答案: A 试题分析:这种现象反映了宋朝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因此选 A。 B是反映现象而非根源; C与史实不符,国家授田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 D是土地兼并这种现象的影响而非根源。 考点:土地兼并 点评: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 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 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对以上两文献中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

28、是 ( )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B工匠身份在唐代未发生明显变化 C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 D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仕 庶 农 商 工 ”到 “士 工 庶 农 商 ”看出商人排在末位,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因此选 D。 A错在 “彻底变化 ”,封建社会时期始终是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与材料不符,材料显示工匠身份在唐代有所变化; C错在 “放弃了农本政策 ”, 重农抑商是封建王朝历朝历代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考点:重农抑商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南

29、海一号 ”: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 “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 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 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 ” 其核心观点是 (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是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饮食习俗。由原来的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体现出瓷器传入促进了其生活水平的改善。 AB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是核心观点; C不对,中国瓷器在宋朝之前就开始外传 ,因此选 D。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

30、:材料型选择题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 “一标多本 ”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 “能力立意 ”为主,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城市的发展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宋代城市打破坊市制,正是商品

31、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因此选 C。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A是在明清时期出现。 考点: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北宋以前: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北宋之后:一是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二是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 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 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 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 C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

32、“工匠计日受值 ”等信息,无主之匠与机户关系更加自由 ,属于雇佣关系 .因此说明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为D.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 生产者就是早期的工人。 1524年,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前所未有的改变 ”是指 ( ) A地理位置 B政治体制 C经济制度 D国际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世界的边缘 ”:新航路开辟前,传统的商路中心

33、在地中海,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前,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 ”它的中央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西班牙因其远洋探险,带来丰厚的财富。 ”前所未有的变化 “: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选 D。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 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 A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B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C推行重商主义 D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是为了适应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打击竞争对手荷兰;

34、, 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是为了保护自然经济和维护封建统治; CD适合英国; B说法错误,即便清政府颁布禁海令 ,也是严格限制而非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因此选 A。 考点:航海条例禁海令 点评: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D 试

35、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能力。依据 “19世纪中叶 ”“满载着原料归来 ”“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 D。 ABC 三个国家此时已经衰落下去,因此选D。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 “世界工厂 ”。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来自亚非美等地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美国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 “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 是不可能的 ”。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 (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 B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明清

36、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 答案: B 试题分析: “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 ”是西方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设立的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扩张的机构;而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重视海外贸易,因此是不可能的。 A符合事实,但不是主要依据; C说法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与史实不符。因此选 B。 考点:重农抑商 点评:评价重农抑商 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 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37、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美国加州大学彭慕兰教授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挖煤) ”和 “向外 ”。这里的 “向外 ”应该是指英国 ( ) A发动鸦片战争 B颁布航海条例 C海外殖民地不断增多 D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38、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重要阶段。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市场、资金、劳动力、技术等 ,其中原料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向下挖煤是提供原料 ,向外是拓展市场 ,进行殖民 扩张。因此选 C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 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 劳动力 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 资本 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 技术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市场 “ 日不落 ”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 某历

39、史著作中包含有 “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 ” “火车的发明 ”“工场退位,工厂上位 ” “大清帝国的衰落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D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蒸汽机改良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不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无产阶级形成,而且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因此选 C。ABD都是涉及材料的部分意思。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后 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并为最终形成打下基础。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40、,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在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下表所反映的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 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行业竞争激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数据看待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观察表格可知,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在增长,说明 19 世纪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

41、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故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本题解答要注意观察表格中企业数量、钢铁产量及投资额的变化,然后结合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思考。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 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 20 万 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

42、质库 (即后来的当铺 )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 “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 “山市、河市、庙市 ”等,解决了农民 “买食用盐茶农具 ”问题 。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 ),明州农民,同时 “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

43、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 “市 ”的特点。 (3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 “市 ”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2分 ) (3)比较材料一、二 、三,指出 “草市 ”与 “市 ”的区别。 “草市 ”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 (4)“市 ”的发展、 “草市 ”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2分 ) 答案: (1)“市 ”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有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3分 ) (2)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2分 ) (3)区别: “市 ”设在都邑中, “草市 ”则在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 “

44、市 ”为政府所设置, “草市 ”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4分 ) 意义: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等的发展。 (2分 ) (4)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 荣,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2分 ) 试题分析:本题围绕 “市 ”、 “草市 ”组织材料,考查学生对 “市 ”、 “草市 ”概念内涵的理解。 (1)问对材料进行概括: “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 ”“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2)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 (即后来的当铺

45、)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即可得出 “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的答案:。 (3)问可以依据材 料从 “市 ”所处位置与管理设置方面进行比较,如材料一 “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 “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 ”,再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草市 ”出现的意义。 (4)问要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进行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出现过。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的新课标卷涉及本专题考题共有 13道选择题和

46、 2道非选择题;大多以 “三农问题 ”为切入点,通过设置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农耕经济,涉及的知识点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计算比较、论证阐释等方面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9年 1月到 1740年 6月,北欧瑞典的货船 “哥德堡号 ”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 ”复 原图 18世纪中期 “哥德堡号 ”来华航线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

47、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 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 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 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哥德堡号 ”到东方的航路早在 15世纪初就已开通,为开辟这条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哪几位 (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在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 2分) ( 2)结合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本质内涵。( 2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分) (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简要说明西方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