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542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 1787年宪法和法国 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基本史实,第 不对,因为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黑人只按四分之三人口数计算,而印第安人根本没有选举权。其它三项都是它们的共同点,答案:为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同时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布洛

2、斯是生活在公元前 5世纪晚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一个贫困的雅典公民,下列关于他的政治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A他作为第四等级的公民无权担任任何公职 B在公民大会上抽签当上了将军的官职 C通过选举成为四百人议事会的一员 D参加公民大会还能领取工资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在考查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联系教材可知,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人开放,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而那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五百人会议 ”,所以根据这些史实,只有 D项符合,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伯利克里民主政治主要内容的掌握和

3、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性格 B 经济条件 C政体形式 D地理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特别强调了大海的作用,尤其是大海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就经济发展而言,大海是一种地理环境,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大海这种地理环境,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材料主旨,明白其强调的是大海这种地理环境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达。 在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中国海军于 2008年 12月 2

4、6日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 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来的首次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这说明 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 中国的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以及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因此 对, 错误。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与反对霸权主义没有关系, 错误。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

5、: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时事性很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能够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 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状况,分析各个选项, A、 B、 C都涉及与中国不接壤的国家,如 A项中的中美不是邻居,所以这三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6、乌兹别克斯坦都是中国的邻居,所以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的认识和了解,解题关键是抓住题眼 不如一个好邻居,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另起炉灶 ”、 “分道扬镳 ”、 “播种友谊 ” B “斗智斗勇 ”、 “再次较量 ”、 “峰回路转 ” C “另起炉灶 ”、 “跨洋握手 ”、 “扬眉吐气 ” D “扬眉吐气 ”、 “跨洋握手 ”、 “冰释雪融 ” 答案: D

7、 试题分析:首先联 系史实,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情况是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日本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世界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而 “另起炉灶 ”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 A和 C。 B项中“斗智斗勇 ”、 “再次较量 ”等在七十年代也没有表现,所以 D 项最符合题干要求,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史实,再分析选项和相关史实的对应关系,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识记等综合能力。 孔子曾提出过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意思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

8、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的是追求相同与和谐,保留不同但不冲突,分析选项, B和 D都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冲突的表现,排除。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一历史事件符合题干所述,答案: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 “求同存异 ”方针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把选项和题干密切联系在一起,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009年 11月 10日, “台湾江苏周 ”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

9、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国两制 ”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析:分析题干,其重点阐述了在举办经贸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江苏和台湾之间的商贸和旅游往来。和 “一国两制 ”没有关系,排除 。合作论坛形式是一种交流的新渠道,而这一现象说明了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及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正确,答案:为 C。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

10、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做到既不夸大其影响,也要全面看待问题。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 “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 “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 ”,而过去 “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 ”,这种变化首先与 B和 C无关,而 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早在 1956年就建立了,直到现在这项基

11、本制度没有变。题干体现的是基层民主选举的情况,所以答案:为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其发展历程和影响。 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以下关于古希腊政治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B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借鉴了古希腊的政体形式 C主权在民 (公民 )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基 本特征 D古希腊雅典民主选举原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实际是在考查学生对古

12、希腊政治文明的认识和了解,联系教材所学,雅典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立法、行政、司法的初步尝试,其民主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民主,并且体现了人民主权,即公民主权的特点,轮番而治也是其特点之一,分析各个选项,只有 D项不正确,因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是间接民主,是现代代议制,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政治文明的认识和了解,解题关键是充分掌握古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

13、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所列举的案例涉及到私有财产问题,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题干强调的是所有权转移的必须条件,目的是 保护公民财产权,题干并未涉及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或者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方面的内容,也不涉及是否为等价交换,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意思,明白其强调的是对物权转移过程中应该满足的条件,保护公民财产权。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

14、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制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民主政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 B、 C、 D都符合世界近代史的基本方针趋势,只有 A项描述不准确,因为近代包括英国、日本等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并不是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答案:为 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的掌握和理解,解题关键是全面把握问题,但要个别分析某些国家实际情况。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两国代议制的相同点是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国家元首拥有大权 C国家元首

15、对议会 负责 D代议制都名不副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德意志帝国元首,即德意志帝国皇帝是由继承产生的,皇帝任命首相,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受皇帝限制;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法国总统由议会产生,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有立法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所以 A和 B都不符合德国情况,而 D项说法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答案:为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德法两国代议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内容深刻,教材中没有深入涉及,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比较。 建立近代新制度并非一帆风顺,被称 为 “各种政体实验场 ”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16、 B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选项四个国家建立近代政治制度的过程方面的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只有法国经过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制度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半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政体模式,法国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比总统制国家的总统权力要大一些,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这四个国家政体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法国经过了各种新制度的尝试和反复,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011年 8月 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

17、式是 A人民选举产生 B总统任命产生 C国会选举产生 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联邦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但总统对所有重要政府官员的任命都须得到参议院的审批,这体现了美国宪法中总统和国会互相制约的特点,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考查的很细致,教材中 没有介绍关于 1787年宪法规定的具体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课外知识。 参与 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 “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 ”此处 的 “联合 ”是指 A联邦制 B城邦制 C邦联制 D单一制 答案: A 试

18、题分析:分析题干,结合所学,美国最初建国时实行的是邦联制,但造成中央政府缺乏权力,外不能御敌,内不能维持稳定,发展经济,为此制定 1787年宪法改变了邦联制体制,代之以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材料所指的 “自己的联合 ”实际是是指的联邦制,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主旨意思,同时密切结合教材所学。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 271票对 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

19、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阐明了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战争这一决定实际是是由议会做出的,而英王是遵循议会的决定对华宣战,材料表面议会比英王的权力要大,并且根据所学议会对内阁负责而不是对英王负责,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和理解材料主旨,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某班级组织 “罗马凭什么永恒? ”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

20、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 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思想主张,和罗马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罗马帝国并不永恒存在, B不对。 C项只是阐述了一个表面化的事实,与题干主旨要求不符,罗马之所以永恒在于其传递给后世的精神,即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考虑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 (罗马 )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

21、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这样的历史信息,即罗马法不断充实,罗马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根据提示 “法律如此之多 ”和所学知识,这跟罗马的统治疆域不断扩大的史实有关,所以应该选择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考虑罗马法不断充实的原因是什么,这需要联系教材所学,综合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22、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 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 “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是指它 A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 C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前夕,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 B。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发生于 1924年到 1927年大革命时期和 1937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联系题干所述

23、,这一重要作用应该是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认识和理解。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 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24、给出了建国大业这一历史信息,并且邀请宋庆龄的目的是 “参加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显然 B项与此无关,而 C项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 1956年,那时新中国早就成立了,排除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是在 1956年召开,排除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商议建国问题,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对题干所述内容深刻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近代化的

25、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 烈愿望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平分社会财富,这种理想不切合实际,并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排除 A。天朝田亩制度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小农经济,和近代化没有关系,也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B和 C。这种平分土地的要求只能说是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对其本质内涵有一个准确理解,正确评价天 朝田

26、亩制度。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强调的是关于司法方面的内容,阐明了在其它国家,外国人犯了法,由当地国依法审判,只有中国和土耳其政府不能依法审判在本国犯法的外国人,实际是在说明两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所以 B和 C与题干没有关系,而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侵犯是在 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 D不符合

27、史实,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所阐述的中心意思,基于此进行正确判断。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 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 现代化 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现代化机遇 B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C列强侵略阻

28、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鸦片战争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其主旨是在阐明中国现代化道路走的艰难曲折, 并且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内在的清政府的政治敏感度即对现代化的意识问题,准确理解了材料主旨,也就不难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与否了, B、 C、 D三项不符合题干强调的主旨意思,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所阐述的中心意思,基于此进行正确判断。 明成祖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

29、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阐述的实际是明朝所设内阁的情况,从材料可知,被皇帝选拔进入内阁的都是在职官员,所以 A不对,材料中虽有其 “参与机务 ”的内容,但并不等于说其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排除 B。朝位班次有所上升,但联系史实,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也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所以 C说法不对,实质上其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仍然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行政机构,答案:为 D。

30、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内涵,正确分析题主旨,出题者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B唐太宗: “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 C宋太祖: “我 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创设了新情境,实际上考查的仍然是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

31、,各个主要王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包括秦朝创立沿用 2000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唐代三分相权,使他们相互监督,从而加强皇权。宋代设立了参知政事、三司使等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明代废丞相,设立内阁,使皇帝大权在握。清代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所以不符史实的是C,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历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相关史实的掌握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御史大夫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C实行 “推恩令 ”削弱王国实力 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答案: A 试题

32、分析:此题实际是在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 A 项设御史大夫是在秦朝,其它选项都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 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一块秦代砖文上刻有下列文字: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 “海内皆臣 ”实际是指秦始皇统一了全国,都是臣,说明皇帝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A和 D在题干中没有反映, B项只是对题干的

33、表面化解释,没有深入本质,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材料正确理解,考查的是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共主 ”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 “贵族色彩 ” C “西周的创制 ”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D “地方分权体制 ”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主要应该联系所学史实,

34、西周的两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度基础上的分封制对地方控制不严格,地方有较大自主权,那时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与秦以后的一统的君主对地方的严密控制是绝不相同的,答案:为 A。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这一点要牢牢掌握。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20余年 (18871920 年 ),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 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35、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此题是考查中国在 18871920 年这段时间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澳大利亚,排除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日本侵华战争的 1937年,与 18871920 期间居住于中国的莫里循没有关系,排除 。八 国联军于 1900年侵华,辛亥革命发生于 1911年,所以 可能是他亲自报道的,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实际很简单,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895年

36、,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 B C D 答案 :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马关条约使日本割占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 对。早在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就已经规定双方协税, 错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国家可以援引最惠国待遇同样享有设厂权, 对。 1901 年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郊民巷化为使馆界,而不是 1895年的马关条约, 错,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

37、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孙中山认为,义 和团运动是 “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从 “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在否定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而 “其勇锐之气令人佩服以及中国经过那次血战表明中国

38、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句话是在强调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意义,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 1949年 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 “时间开始了 ”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 “开国的绝唱 ”。 “时间开始了 ”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所阐述的是针对新中国成立的一句诗,结合所学,分析选项,新中国成立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

39、的社会主义国家,即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而是经过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标志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指 1978年改革开放后,所以A、 B、 C都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出题者 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能准确评价。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

40、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2月发表)材料中的 “伟大的事变 ”指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辽沈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C渡江战役胜利 D三大战役结束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所给时间 1947 年 12月。并且又提到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分析各个选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发生的时间都晚于题干所述转变,只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符合题干要求,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同

41、时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 是 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B抗战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诗句和选项,结合所学史实,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方针,国共双方又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才艰难成立, 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

42、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掌握和理解,包括抗战胜利后关于解放战争的史实,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史实。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 两支 “友军 ”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 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 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信息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抗击日本侵略,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是在 1937年 9月,北方的共产党军队成立为八

43、路军,南方共产党军队成立新四军,所以应该是七 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在考查有关国共合作的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小项, “屈指行程二万 ”指 1934年开始的长征。 秋收暴动指大革命失败后 1927年的秋收起义。 “百万

44、雄师过大江 ”指 1949年 4月渡江战役。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指举国欢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土匪军阀和帝国主义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斗争对象,分析选项,百团大战是反击日本侵略的,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都

45、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都不符合题干土匪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斗争对象,北伐战争针对的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所给信息。 当代学者提出了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

46、给了五四运动一个全新的评价,要求围绕这一评价答题,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指新中国成立, A项表述没有体现题干 “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说法, C项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后到新中国成立仍然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D项表述错误,政治制度早在维新变法时就已经是向近代转变的尝试,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领导阶级不同,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 准确理解题干对五四运动的评价角度,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47、,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虽然扩大了民主思想的影响,但并没有使民主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排除 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时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历史潮流,时间上要晚于题干所述,排除 C。五四运 动主要是针对中国外交失败的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为正统,并且后来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为人民抛弃,即失败了,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题干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