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545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2012年 3月 24日在河南新郑举行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2012年 4月以来,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区遭遇了强对流降雨和冰雹极端天气的袭击 2012年是唐朝诗人杜甫诞辰 1300周年,网络出现恶搞杜甫, “杜甫很忙 ”成为网络流行语 2012年 3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在北京联袂召开 2012年 4月 28日河南信阳举行第 20届茶文化节文艺演出 2012年 4月 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含义的理解和对文化现象的判断。根据题目中文化的含义,结合选项进行具体分析, 黄帝故里是文化遗产,对黄帝故里的拜祖是文化活动; 是自然现象; 网络流行语是精神活动的产品,是文化现象; 两会召开是政治现象; 文艺演出是文化活动;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是经济现象。由此可以判断,该题选 D。 考点:对文化含义的理解及对文化现象的判断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学 生对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判断。根据选项中的关键字,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全面掌握,难度较大。 徐飞教授在谈到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形象的讲到:西方文化是桥牌文化,而

3、东方的文化是围棋文化、麻将文化。美国人打桥牌强调的是强强联合,日本人下围棋强调的是一致对外,中国打麻将崇尚的是自摸。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牌,也休想让别人和。回答题。 【小题 1】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说明( ) A文化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B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D人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小题 2】中国文化源于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强调个人特征。这说明( ) A一定文化源于一定的经济生活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4、【小题 1】试题分析:题目透过中国、美国、日本的娱乐文化,说明东西方文化不同,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有不同的影响, A 正确; BCD 与题意无关。 考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根据 题目和选项可知,题目在于考查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影响,材料好理解,内容较简单,难度不大。 【小题 2】试题分析:中国文化和希腊文明不同,是因为它们源于的经济生活方式不同,说明一定的文化源于一定的经济生活, 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不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D文化对经济

5、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点评:该题回答的着眼点在于题目中 “源于 ”二字的理解,文化方式的不同源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题目中选项的干 扰特强,很难做出直接判断。 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题目中与不同的人在一块久了,会慢慢的、不知不觉的受其影响,被其同化, A正确。 B不符合题意; CD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错误。 考点: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点评:根据题意和选项可以判断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CD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排除,再根据题意,排除与题意不符的选项即可,难度不大。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选 D。 考点:人的文化素养、世界

7、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的地位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们文化素养中的地位。依据课本知识对三观的表述,结合选项内容,基本可以做对。难度不大。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文化创新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以陆游的诗为材料,把握后两句的含义,要真正知道就要亲自实践,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正确;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A说法错误

8、;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C说法错误; D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考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点评:该题考查了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表述,先排除AC 这两个说法错误的选项,在结合题目意思,侧重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基础作用,故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是不符合题意的。这句诗经常考,难度不大。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所包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 ) A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被抛弃 B新的文化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

9、陈出新 D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C正确。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和被继承, A错 误; B新文化是在旧文化的基础上出现的, BD说法错误。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这个知识。学生要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它的正确态度,结合材料主题,判断错误选项,进而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不大。 古人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工作者是

10、社会实践的主体 B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终身学习,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重点是把握材料主旨。题目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少年、壮年、老年都要学习,意思是要终身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错误;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错误; B与题意无关。 考点:终身学习 点评:回答该题,只要把握少年、壮年、老年都要学习这个点,基本可以判断是考查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这个理念。难度较小。 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这就必须( ) 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

11、则 承认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都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说法正确;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说法错误。故该题选 C。 考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该题考查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只要排除错误选项即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肯定只能是本民族的文化,而不能包含 其他文化,故错误选项是可以轻松排除的。难度较小。 据报道,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 CDP总量的 18% 15%; 4

12、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 72家是文化公司;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成为美国造创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回答题。 【小题 1】材料说明 (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文化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生产力在现状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小题 2】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B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任务 C必须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首要途径 D必须时刻警惕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该题以

13、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材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点评:透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看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该题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对材料有一定程度的解读,更要对课本知识熟练应用。难度较大。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要承接第一题的答案:做出判断。通过对第一题的回答,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高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重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生产力。 B正确。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各项

14、工作的中心, A 说法错误;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C说法错误; D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体现、启示,不符合题意。 考点: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点评:这个题和上题前后承接,答案:可以互推。这 个题关键是对错误选项的排除,题目强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无论文化建设多么重要,也不会取代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地位。排除掉这个干扰项,基本问题不大。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文化自身传承因素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列属于文化传承影响因素的有 ( ) 科学技术 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 社会制度更替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

15、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包括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由此可见,该题选 A。 考点:文化传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点评:该题的考查的角度是固定的,即从文化自身的传承角度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注意思想运动具体包括的内容。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学生容易忽视,难度较大。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目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

16、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判断正确的是 (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只有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才能促 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题目中认为传统民俗节目应扩充新的内涵,在内容上更新,对现代才更有积极意义,该主张是正确的。故该题选 C。 考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点评:解读材料,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题目中的主张是正确的,排除

17、错误说法的选项,然后再分析传统文化改变的是内容而非形式,这样正确答案:就出来了。题目难度较小。 2009年 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华文化的特色是通过故宫建筑和青铜器、九桃瓶等文物体现出来的,这些东西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A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说法错误; C文化和社会实践

18、的关系与题意无关; D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并未体现。 考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点评:该题内容比较简单,材料主旨很容易把握,先排除错误说法,再结合材料主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只要学生能看出材料中文化和物质这两点即能判断个大体。难度不大。 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化为乌有,为此必须( ) A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B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C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D在否定中发展,在抛弃中创新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遭到破坏,说明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单纯追求

19、经济利益而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C正确;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的原则。 ABD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不对。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点评: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依据选项,回顾课本原理,通过比较可以排除错误说法, D 选项要注意,在否定中发展是正确的,但在抛弃中创新错误,这个选项的迷惑性较大。结合材料主旨可以 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一般。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20、D民族的语言文字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民族文化和民族遗产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该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要紧扣题目要求作答。该知识点比较重要,一些题目中会涉及到,难度不大。 2012年 1月 5日,龙年生肖邮票壬辰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这是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发行第三轮中的第九枚。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2012年壬辰年生肖 “龙 ”邮票,在设计上基本参考明清蟠龙的造型,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产物,在生肖系列中有最独特的个性。这说

21、明( )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B C D 【小题 2】 1988年正值改革攻坚,第一轮生肖龙票采用中国民间年画剪纸等手法,刻意回避龙的威严感; 2000年国家提出韬光养晦,第二轮生肖龙票以书法和秦汉龙纹作为基础,更多透出飘逸和灵性;第三轮生肖邮票时值 2012年,也是中国快速发展 30年后迎来的新龙年,正迎来民族自信的重建。这表明( ) A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发行邮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生肖 “龙 ”邮票

22、,在设计上基本参考明清蟠龙的造型,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正确;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产物,说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正确。 不符合 题意,故该题选 A。 考点: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的传承 点评:该题以生肖龙邮票的设计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根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对选项逐个分析,可以做出正确选择。但该题选项说法本身都正确,排除起来难度有点大,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小题 2】试题分析: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同时期,生肖龙邮票的设计和折射的信息不同。说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而文化又是当时经济、政治的反映。 A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

23、对独立性是指文化有时先于经济发展而出现,有时有落后于经济 的发展, B不符合题意; C说法明显错误; D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点评:解答该题,首先可以排除一个本身说法明显错误的选项,其他的选项要结合材料内容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去判断。对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较大。 很早,我国就有 “秋暮夕月 ”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风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由此可 知 ( ) 文化影

24、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很早就有 “秋暮夕月 ”的习俗,今天,设宴赏月仍很盛行,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正确 错误;我国有 “秋暮夕月 ”的习俗,在不同年代都有一些和其相关的实践活动,故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正确;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 D。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该题以我国 “秋暮夕月 ”的习俗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表现 “这个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依据对材料的解读,不难做出正确回答,难

25、度不大。 对鸡、牛和草三种事物如何归类?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 )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秀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 B C D 答案 : C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正确;思维方式没有优劣之分, 错误; 是就事论事的结论,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 C。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点评:该题主要是通过中美对相同

26、事物的分类不同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错误选项比较容易排除,难度不大。 2011年,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成为网络上一道名副其实的 “风景线 ”,其中不乏九寨沟、玉龙雪山等著名重点风景名胜区。如点击江西省旅游局的官方 微博,网友不仅可领略庐山的雄奇、欣赏景德镇瓷器,还能相互交流旅游心得。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作为传播媒介的互联网,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 政府要强化对文化市场的引导、管理和监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风景名胜区通过官方微博亮相,网友既可领略风

27、景,还能相互交流心得,说明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日益显示出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在网上交流心得,说明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正确; 不符合题意。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作用 点评:该题属于四选三的题目,即有一个本身说法错误或者不符合题意。根据对材料的解读,可以看出该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作用,容易排除政府对文化的监督管理这个选项,难度不大。 今年是德国 “中国文化年 ”,中国全年将 在德国各地举办音乐、电影、对话论坛等活动超过 500场。目前,德国不少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存有偏见。这说明加强中德文化交流( )

28、是促进两国文化趋同,消除误解的举措 是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增进理解的体现 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是文化与政治交融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发展两国政治关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德国举办 “中国文化年 ”活动,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让德国民众和媒体了解中国,有利于两国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增进了解;通过文化活动,推动两国的政治发展,促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该题选 C。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两国文化趋同说法错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指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说法错误。 考点:中德文化交流的意义 点评:该题以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为材料,考查中德

29、文化交流的意义。该题错误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熟练掌握的话,不易排除错误选项。难度较大。 中国孔子 基金会策划组织、梁国典主编的儒家文化大众读本丛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努力发掘儒家文化中富有时代价值的内涵,使之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说明( ) 承袭传统文化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继承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通过继承进行发展。儒家文 化是

30、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大众读本的出版发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以上分析,该题选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 “承袭 ”一词错误。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学生要充分理解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所学内容全面掌握,并对材料信息有正确解读,错误选项不易排除,难度很大。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的是 ( )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 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华文明历史久远,汉字和史

31、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说法正确, 民族众多,方言较多,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 A。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点评: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特点。该题考查源远流长的特点的表现和见证,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错误选项较容易排除,难度不大。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 “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 ”与 “吉 ”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同心结 ”、 “平安结 ”、 “团圆结 ”,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

32、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结的起由是为了结绳记事,后来又被人赋予各种情感愿望,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正确;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明结绳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正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错误。故该题选 A。 考点: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3、 点评:该题以结绳记事的起由和发展为材料,考查了文化生活中的多个知识点。学生不仅要对材料有一定的解读能力,更需要对 每个选项进行判断。难度较大。 2011年 11月 1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始向公众播放古画动漫与古今虚实交错的悠游古今,品味生活等影片。同时,从 18日起公众还可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到十亿画素文物摄影成果,或是通过网络观赏 3D版的文创短片。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示,这些活泼生动的多媒体短片,揭示了博物院借由不同的创意激荡,形塑文物崭新的活力与价值。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些做法体现了( ) 科技、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

34、能 现代信息技术 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故宫博物院通过活泼生动的多媒体短片,揭示了博物院借由不同的创意激荡,形塑文物崭新的活力与价值的文化理念,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正确;经济决定文化, 说法错误; 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与题意无关。故该题选 A。 考点: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 点评:该题材料比较复杂,不易理解。学生可以采取先排查选项的做法, 根据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可以判断其错误; 剩下的结合材料信息判断,网络的应用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不是教育,这样就能选择了。难度适中。

35、 赵本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的小品形象,执导、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源于他始终对农村、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从黑土地上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精神。这说明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作来自于文化创作者的灵感 D物质条件差的地方也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 A 试题分析:赵本山取得的艺术成就,源于他立足于农村的实际进行创作,故该题选 A。 B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文化创作来自于社会实践, C说法错误; D明显错误。 考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6、点评:该题以分析赵本山取得的艺术成就原因为材料,考查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作用。回答该题,要侧重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难度适中。 2011年 10月 15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其中一个就是 “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 ”,进一步推动科技 和文化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 “双轮驱动 ”的发展模式。 2011年 10月 12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它( )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源泉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37、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反过来,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正确 错误;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说法正确。故该题选 B。 考点:文化创新的作用 点评:该题是四选三的题目,这类题经常考,学生可以先通读选项,看有没有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如果没有,再结合材料进行排除。该题 颠倒了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排除这个选项即可。难度较小。 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其播出掀起 收视热潮,获第四届CCTV电视剧 “最佳热播剧奖 ”和 “最高收视率奖

38、 ”。沂蒙用 “红嫂 ”式的质朴表现 “红嫂 ”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 )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视连续剧沂蒙热播,是伟 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正确;有力的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说明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正确。对民族精神要坚持

39、和弘扬,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错误。排除错误选项,该题选 B。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弘扬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这个知识点是文化生活常考的地方,选项中的错误说法比较容易判断,难度不大。 2010年农民歌手旭日阳刚翻唱春天里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龚琳娜演唱的 “神曲 ”忐忑走红网络,已播放不下 10万次。这种现象说明 ( )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人民大众需要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40、时尚文化和经典文化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化就是优秀文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们对新潮文化的接受,说明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大众需要多种类型、 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要发展大众文化,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 A正确。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样性的, 时尚文化和经典文化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大众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 说法错误。 考点:人们的文化需求多样化、发展大众文化 点评:该题考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排除选项中错误说法即可。难

41、度适中。 综合题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于 2008年 6月 16日一 18日举办 2008山东 (国际 )文化产业博览会 ”。山东各地积极响应省文博会,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带动了旅游、餐饮。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举办文博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作用。 (10分 ) 答案: ( 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 2)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

42、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3)举办文博会,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 文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试题分析:该题以山东省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举办这个文化活动的意义。原理范围固定,着眼点较小,材料比较好理解,学生可以从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回答,联系材料不符要点明文博会的具体作用。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点评:该题着眼点较低,运用的知识范围固定,学生要根据设问要求,把原理表述完整、准确,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对原理稍加解释。难度适中。 2008年 5月 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

43、,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 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 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44、鲁迅先生曾说: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 1)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 “民魂 ”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2分) (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 “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 ”?( 8分) ( 3)为什么要让 “民魂 ”“发扬起来 ”?( 10分) ( 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10分) 答案: ( 1) “民魂 ”指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分) ( 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分)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

45、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分)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2分)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分) ( 3)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 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46、,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分)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分)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来。( 2分) ( 4)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分) 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又要继承和发扬)( 2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四川汶川地震时,展现出的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及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意义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运 用。第一问,学生要从正面明确回答,民魂指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然后回答其基本内涵,要求要准确表述。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