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3547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形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相对落后 ,很难有大的突破 ,所以不可能出现分工越来越细的状况。 B、 C、 D都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故选 A。 考点: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有: ( 1)从形成时间来看:起源早,独立发展

2、、自成体系 。 ( 2)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 4)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清初学者唐甄说: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反映的思想 是 A重浓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

3、业,所以本题应该选择 B 项。 考点:工商皆本思想 点评: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 “重农抑商 ”思想受到挑战, “工商皆本 ”思想在一些士大夫中出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楼兰室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从其地理位置判断,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故选 A。

4、考点: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点评: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 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被命名为 “丝绸之路 ”。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地主兼并小机户的现象严重 C明清工商业者热衷于土地兼并 D官府的政策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5、查 “重农抑商 ”政策。分析材料可知,清政府明令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对于超过的要进行处罚,反映了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下面是 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 “最重要的中国藏品 ”目录,从中 可以推测 (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 3)一个

6、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18世纪 ”,指的是鸦片战争前,当时清府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西方列强也尚未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因此 A B D均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是 C。 考点: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点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 点 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下图中描绘的是 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中国

7、某一城市的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可知,此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处可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 “十三行 ”经营对外贸易。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说明许多国家在此设有常驻商馆。据此可以判断,该城市是广州,故选 D。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 这是关于达 伽马航行的佚名笔

8、记,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船队由葡萄牙国王委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行是在西班牙航海 家麦哲伦远航好望角基础上完成的 船队司令回答王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目的在于寻找黄金白银、香料产地以及通往产地的航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达 伽马的航行发生在 1497-1498年,而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是在1519-1522年,故 有悖于史实; 均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故选 C。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 “四次探航 ”: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好望角;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

9、远航到达美洲;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及其同伴完成了环球航行。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 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

10、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 B。 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

11、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 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 “新 ”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

12、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 行列。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 “新 ”字。因此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等等。故选 B。 考点:殖民扩张。 点评:对于殖民扩张,还可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命题考查其影响:如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13、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世界商 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A欧洲发生商业革命、 B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的历程和 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工业革命开始于 18世纪后半期,并非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 D。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包括: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

14、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 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在杭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 词人在杭州有可能见到的是 富商凭借丝绸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商人家生活殷实 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富商的家里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杭州城里市场上 摆满了绫罗绢纱,特别是织锦图案精美,美轮美奂 在街头见到阿拉伯商人市场上讨价还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柳

15、永生活在北宋时期。北宋时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 符合史实;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时期,故排除 ,选 B。 考点:宋代工商业的发展 点评:宋朝时期 “商业革命 ”的表现: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江

16、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形态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形态: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商人众多 商业繁荣 经济破败, 田地荒芜 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A B

17、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时期商业的发展。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说明商人众多、商业繁荣。 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项错误;故选 A。 考点:唐朝经济的发展 点评: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农业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手工业方面: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出现许多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B “上农除

18、末,黔首是富 ” 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 ” 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 ”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A主张 “工商皆本 ”; C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D反对抑商; B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意思是只有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老百姓才能富裕、才能安居乐业。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重农抑商 ”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 “抑商 ”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墨子说:

19、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 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 “重农抑商 ”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农民 “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 ”,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 考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 “

20、私田 ”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 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出现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标志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各诸侯国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 B 考点:

2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初齐国和鲁国的税制改革,战国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和商鞅变法。其中最典型、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 “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 ” B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C “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 D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答案: A 试题分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 A项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 点评: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古

22、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 “男耕女织 ”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学习,同时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认识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史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代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而从北宋开始,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店铺可以随处可设。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时期,故选 D。 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点评: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23、 ”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故人 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 乡村民风的古朴醇厚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诗歌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符合诗歌的意境, 安土重迁的思想在诗中没有体现。故选 A。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4、。 从西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战国商鞅 “废井田,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 C。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最能反映的是 南方 北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25、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A、明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完成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籍贯在南方的内阁大学士远远多于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 A项错误; B、 D项与史实不符,而且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故选 C。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6、; 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 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C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 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的是农村商品经济的信息。而 A、 B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 C是海上贸易的状况。 “草市 ”即农村集市,反映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D。 考点:古

27、代商业的发展 点评:草市 ”是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它的出现使商业得到了发展。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篡要 卷七)材料中 “可谓中国不缺耶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外洋货物,中国应有尽有,无需同外国五通有无。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

28、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A、 B说法错误; 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 C。 考点:明清时期的 “闭关锁国 ”政策 点评:明清时期 “闭关锁国 ”的原因有: 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 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即生铁陷入法,这个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选。 考点

29、:中国古代的冶金业 点评: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有: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唐中叶后由于土地兼并

30、加剧,均田制瓦解。故选 C。 考点: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点评: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等。由于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 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

31、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2分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分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分 )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分 )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 产方式。 (2分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2分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分 )

32、(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分 )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 (4分 )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形成。 ( 2)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 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3)根据材料二归纳: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治官府,给徭役 ”,向官府和地主缴纳赋税,承担徭役。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

33、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极端贫困,容易失去土地、破产流亡。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政权的安定;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小农经济的狭小 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 (刘邦 )乃令贾人 (商人 )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市井之子孙 (商人子弟 )亦不得仕宦为吏

34、。 史记卷 30 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后汉书卷 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 (务农 )者少,游食者众 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 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 1 请回答: (1)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3分 ) (2)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 (3分 ) (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 答案: (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

35、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 (3分 ) (2)抑制土地兼并,保证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 (3分 )没有达到其目的。西汉中期 以后,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 (3分 ) (3)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从长远看,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分 )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高祖 (刘邦 )乃令贾人 (商人 )不得衣丝乘车 ”,限制商人的地位; “重租税以困辱之 ”,对商人征收重税; “市井之子孙 (商人子弟 )亦不得仕宦为吏 ”,商人子弟不得做官。 ( 2)材

36、料二指出 “豪人货殖 有千室名邑之役 ”,即商人用赚来的钱财大量兼并土地;材料三指出 “治本(务农 )者少,游食者众 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 “重农抑商 ”政策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封建社会晚期, “重农抑商 ”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 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

37、 (15731644年 )的 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 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 (1700-1751年 )的 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 6 800多万元。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 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 (公元1757年 )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

38、商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 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 (贸易逆差 )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 回答: (1)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 (3分 ) (2)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 (3分 )

39、答案: (1)中国在对外贸易巨额顺差。 (2分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处于统治地位;而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大。 (2分 ) (2)限制海外贸易,仅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 (2分 )原因:中国当时不需要大量外国商品;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2分 ) (3)西方国家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 动目的是获取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巨额贸易逆差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分 )向中国走私鸦片。 (2分 )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世界上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第二小问可以从当时的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量小。 ( 2)材料

40、二 “清廷于乾隆二十二年 (公元 1757年 )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实行的原因可依据材料二回答, “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 外国输入大量商品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防范西方的殖民侵略。 ( 3)依据材料三,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 (贸易逆差 )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 英国认为巨额贸易逆差有损国家利益,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为改变贸

41、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与 世界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 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

42、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 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殖民者在各地的罪行。( 2分) ( 2)哪国殖民者率先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依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5分)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6分) 答案: ( 1)占领土地,掠夺财富,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2分) ( 2)葡萄牙。影响:使非洲精壮劳动力显著减少,黑人家园遭破坏,社会经济倒退,陷入贫困落后状态。( 5分

43、) ( 3)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同时也给亚非拉等被掠夺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世界各地由原先的分散孤立状态,逐步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6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殖民者在各地的罪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 ”,掠夺金银矿产; “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奴役、屠杀印第安人; “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占领土地; “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贩卖黑奴。 ( 2)罪恶的奴隶贸易由葡萄牙殖民者开头,欧洲其他殖民国家纷纷参与。 依据材料二概括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的巨大灾难: “过去住着人的村

44、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 ”,非洲劳动力锐减,黑人的家园遭到破坏; “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社会经济陷入倒退状态。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对欧洲、对亚非美洲、对世界三个方面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从而得出全面、客观的认识。 考点:殖民扩张 点评: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包括: 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国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对世界: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