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547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描述: “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 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 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 ” 若给这一章回加题目,应为( ) A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 B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 C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 D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上 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 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 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 ”能够

2、说明贾府正进行家庭祭祀活动,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意中祭祀活动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宗法制的具体内容,解题的关键就是必须牢固掌握教材中有关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对于宗法制内容的考察,高考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尤其是影响与现当代生活还紧密相关,例如,祭祖,同姓寻根等。 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 进步的丰碑。 ”其 “推动 ”主要体现在 ( ) 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 B C D 答案: B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共在二大会议上明确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相似之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且五四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而非国民党,所以 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五四运动的史实,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要求,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

4、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 “ 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 (河流名 )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 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 ”上述材料说明了 (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 ”说明在缅甸有中英两国军队在共同对日作

5、战,这能反映出二战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不符合中国远征军的境外抗战史实。 考点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 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 抗日战争的影响。 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围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图一 图二 图三

6、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 1912年颁布 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三幅图片信息分别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宪法,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利益和民主而非真正的人民民主,所以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A B 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中国现代法制化进程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

7、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 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中国各地开始出现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停播日本商品广告、停止赴日旅游等反日活动,有学者呼吁,要理性表达爱国热情,长远看待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爱国主义既可以把民族引向天堂,也可能把民族引向地狱。下列行为中属于理性爱国主义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 B义和团运动的 “

8、扶清灭洋 ” C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 D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材料中突出强调的是理性爱国行为的表达,结合史实不难得出 A项符合题意, B项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步, C项是感性冲动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符合理性爱国的表现, D项不利于世界和平的侵略行为。 考点: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 点评: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次重大历史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

9、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 1906年被节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 “嘻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 ”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嘻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 ”是对 1848年 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变形翻译,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中诗句含义明显不符。 考点:共产党宣言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 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

10、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 C项说法错误,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考点:俄国十月

11、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 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

12、“占领华尔街 ”)、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 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 “一超多强 ”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各 国政治的动荡能够说明当今世界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答案:选 B, 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C D两项不符合当今国际关系的史实。 考点:多极化趋势中的世界格局 点评: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与冲突不断,这说明殖民主义思想并未完全消除,利益的争夺

13、依然激烈。高考对该项内容的考查主要从政治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命题。 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一边倒 ”外交方针的实施 B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 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美苏对中国的战略 “扶持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曲线揭示了中国建国初至 70年代初在外交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结合史实不难发现 D项说法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遏制政策,苏联也由先前的大力支持转变为敌对态度,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点评:高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

14、法席位的恢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 律与事实的根据。( 2)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二影响,( 1)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图是 1953年版人民币 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5、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人民币上绘有汉字和大量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信息,这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体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原则,答案:选 D项, 项说法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纲领中即已明确规定。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 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 8年。该观点重在( )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

16、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 14年,而不是通常 所说的 8年 ”是指 “九一八事变 ”发生后中国就开始了抗日战争行为,只不过此时的抗战还只是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所以此种观点的着眼点是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该观点无关。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

17、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 材料 1:巴黎和会上,劳合 乔治对克里孟梭说: “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 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 ” 材料 2: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 “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保持均势。 ” 请回答: (1)据材料 1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劳合 乔治的说法是否影响到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说 明理由。 (6分 ) (2)材料 1、 2共同体现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什么政策? (2分 )据

18、所学知识,你还能举出一些事 例 证明英国奉行的这一政策吗? (4分 ) 答案: (1)观点一:有影响。 (2分 )理由:巴黎和会为防止德国出现类似于俄国革命的状况,没有满足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要求,德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4分 )或观点二:没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在会议上制定了对德国极为苛刻的和约,为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滋生埋下了隐患。 (2)“势力均衡 ”政策。 (2分 )参与签署洛迦诺公约,提高了德国政治地位;参与签署多边非战公约,粉碎了法国构建法美双边非战公约的企图,削弱了法国的影响力 (4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为开放型试题,首先确定一个与题

19、相关的观点然后找出证据进行论证即可;(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明显看出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其目的在于维护欧洲的 “势力均衡 ” 政策最大限度的满足英国的既得利益,结合所学知识找出相关事例进行论证即可。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其的考查进入了选修层面,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两次重要战争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旧存在,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有必然对其 进行深刻反思。 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 “权断手足情 ”指的是(

20、 ) A天京变乱 B北伐西征 C金田起义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权断手足情 ”是在太平天国内部的内讧事件,即天京变乱及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是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高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主要涉及 以下几个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 ”,艾森豪威尔在 1953年

21、的救治演说中也说道: “命运已把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赋予了我国。 ”此时,为争夺世界霸权、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不包括:( ) A提出 “杜鲁门主义 ”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扶植日本 D恶化中美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美国在 1950年代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而中美关系的恶化是意识形态对立的结果而非因为与其争夺世界霸权,答案:选 D, A B C三项均是美国为实现领导世界霸权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考点:美苏 “冷战 ”的表现 点评: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

22、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 “冷战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 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 “新的、不同类型 ”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开创代议制民主形式 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总统制共和政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在世界上最早建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这正是其创新性的最重要体现从而也为后来世界其他国家共和

23、政体的创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美国史实不符。 考点:美国的政体特点 点评:美国政体是严格按照法国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独立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又彼此之间相互制衡,保障了美国民主政体的实施,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政治蓝本。 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 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这突出说明( ) A秦朝服饰丰富 B秦朝注重礼仪 C皇权至高无上 D他对服饰很讲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

24、了秦代帝王服饰的具体特征,而 “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能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僭越,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秦代皇帝制度 点评: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皇权独尊:皇帝自称 “朕 ”,命令称 “制 ”或 “诏 ”,印称 “玺 ”,称谓皇帝专用,成为 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 秦统一后,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

25、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特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 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故答案:选 C, A D两项是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B项职责有专职官员负责执行,如常见的御史大夫。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

26、重要标志; 它实现了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确立; 它奠定了中国以后地方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清代官方著作历代职官表说: “内阁职司票拟,其 官创自明初,原不过如知制诰之翰林,并非古宰相之职 ”这里说的内阁的职权是( ) A帮助皇帝批复大臣奏章 B用朱笔批示裁定大臣的奏章 C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D可以制定法律,拥有立法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原不过如知制诰之翰林,并非古宰相之职 ”说明了明代内阁官员只是皇帝的秘书或顾问官员,并未实际直接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利,答案:选 A, B是明代皇帝的职责, C D两项表述与内阁官员实际职权不符。 考点

27、:明代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 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于与西方议会制下内阁的比较。 有学者指出: “(西汉 )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 斑马式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九品中正制度 D内外服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斑马式 ”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指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国并行体制,答 案:选 A, B D两项是

28、中央制度, C项是官员选拔制度,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点评: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尤其是涉及到对郡县制的考查更是举不胜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强化对郡县制内容的理解。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马克思说 “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 ”这说明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对古希腊

29、影响的是( ) A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发达 B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航海业和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 D小国寡民,实行公民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说明自然环境对文明模式会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山多地狭,海港众多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而非农耕经济,答案:选 A,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 点: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点评: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理解,从材料中不难发现,政治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众参与政治是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但这绝不是根本原因,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30、其独特的生产方式。 公元前 5世纪的雅典,产生了苏格拉底和克里斯提尼这样的伟大的大演说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辩论是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措施 B雅典人崇拜博学善辩的学者 C雅典的民众法庭高度发达 D雅典人民都能参与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的实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演说和论辩能力,所以一般杰出的政治人物或思想家又往往是大演说家,答案:选 A, B项是其重要原因, 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具有很多特点,而人民主权体现在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威方面,轮番而治体现在管理者的选

31、举方面,由于其实行直接民主选举,因而与资产阶级的间接选举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有很大不同。 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陶片放逐制度 B陪审制度 C律师制度 D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陶片放逐制度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与罗马法制并未直接关系,答案:选 A, B C D三项符合罗马法的制度特征和法制精神。 考点: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古希腊以其民主政治著称于世,古罗马以其宏大和缜密的法律体系影响后世,尽管二者在表现上有巨大差异,但二者共同缔造了西方文明

32、的源头,成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石。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 A给予 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D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法却对后世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成为后世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所利用的强大思想武器,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与罗马史实不符。 考点: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古罗马法律以其完备实用的法律体系著称于世,就法律体系本身而言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标准蓝本。

33、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罗马法的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法制精神方面而非具体的法律条文,因为时代的发展会使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失去实用性而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 有位中国人比喻:虽然国王和皇帝都有绚丽的王冠,但在 17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 “紧箍咒 ”的。此处的 “紧箍咒 ”主要指 (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议会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紧箍咒的 ”是指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这直接来源于光荣革命后所颁布的权

34、利法案中有明确规定,答案:选B, 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邦国领导完成的,因而有人认为 “是普鲁士色彩黯淡了德国民主与和平的光环 ”。所谓的 “普鲁士色彩 ”是指( ) A纳粹主 义 B霸权主义 C法西斯主义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是普鲁士色彩黯淡了德国民主

35、与和平的光环 ”强调的是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德国政治产生了直接影响,即 “君主为实,立宪为虚 ”,答案:选 D, A B C三项出现在一战之后,这一德国统一的史实不符。 考点: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完成德国统一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由于德国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模式实现的,因此德意志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反映在政体建构上便是 德国皇帝并不是 “虚君 ”而是真正手握大权的皇帝。 近代法国产生了 12部宪法, 1789 1875年的近 90年内,平均每 7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

36、势力的不断反扑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封建势力的强行介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说明法国国内各种势力较量的激烈,法国 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从而表明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答案:选 C, A B D三项只是强调宪法变更的原因。 考点: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点评: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此后法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体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长期争论,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1875年宪法,此后法国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综合题 阅

37、读下列材料: (16分 ) 材料 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 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 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 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 在非洲的反法政策 在亚洲的反俄政策 给予帮助。 1890年 7月 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 2: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 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 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 3: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 广大地区 (注:这里指刚果 )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

38、这将会 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 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 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1年 7月 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 1和材料 3,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 (2)材料 2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改变 “政治卑微 ”地位? (4分 ) (3)据材料 3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6分 ) 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3分 )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

39、英国的殖民地。(2分 ) 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2分 )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 民霸主地位。 (3分 ) (4)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由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试题分析:(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不难发现英德两国关系的变化即英国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材料二中文字 “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 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 1866年的政

40、治卑微地说明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联系德国统一后的史实可以直接归纳出原因;( 3)从材料三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在利用法国制衡劲敌德国;(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从中提炼出有关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实质和变化的规律特征即可。 考点:三国同盟的形成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 国和俄国的关系,在 1904年和 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

41、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 1915年 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 材料 1: 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进言,提出了一份题为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 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 “星球大战计划 ”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 2: “星球大战计划 ”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激化竞争,将前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42、,前苏联的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衡。 但是,美国的 “星球大战计划 ”出笼后,前苏联又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 材料 3: 70年代 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了加速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 “滞胀 ”中的美国经济摆脱困境,里根政府想到了 “以高技术计划盘活政治、经济格局 ”的高招。 实践证明,“星球大战计划 ”技术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转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分析 “星球大战计划 ”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 (4分 ) (2)结合材料 2、 3,分析美国进行 “星球大战计划 ”还有哪些目

43、的? (4分 ) (3)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争霸的态势有何影响? (4分 ) 答案: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4分 ) (2)拖垮苏联经济,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4分 ) (3)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加快了苏联解体和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进程。 (4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科学家进言总统里根可知美国推行 “星球大战计划 ”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是依靠其强调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实力;( 2)材料二说明美国实行 “星球大战计划 ”有拖垮苏联经济的目的,而材料三则说明 “星球大战计划 ”的实施有助于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威胁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44、;( 3)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分析“星球大战计划 ”对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对国际格局的重要影响。 考点: “星球大战计划 ” 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 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冷战 ”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和 “越南战争 ”。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 材料 1:二战结束后,美苏军队以北纬 38度线作为分界线进入朝鲜,接受日本投降。随即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导致朝鲜半岛分裂。 材料 2:

45、1947年 11月联大通过 181号决议确定巴以分治,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 (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 )的总理和外交部长 于 1947年 12月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 “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 结合所学请回答: (1)指出巴勒斯坦问题与朝鲜半岛问题形成的不同。 (6分 ) (2)联合国在朝鲜战争与几次中东战争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4分 ) 答案: (1) 问题由来已久,非冷战的直接产物。 冲突主要由于民族矛盾、宗教信仰、领土纠纷等因素而引起的。 1947年 11月联大通过的 1

46、81号决议是形成这一地区矛盾和斗争的直接原因。 (2)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 霸权政策,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中东问题上,为避免冲突的扩大与升级,维护地区和平,作了一系列努力。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内容对巴勒斯坦问题与朝鲜半岛问题形成的不同进行归纳,对比时可以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提示内容进行;( 2)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而中东问题上,为避免冲突的扩大与升级,维护地区和平,作了一系列努力。 考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 点评: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两级格局的严重冷战对峙,苏联解体后的局部地区的激烈冲突,以及当前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益 深化等阶段。从中不难发现,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此后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局部冲突难以避免,世界多股力量的对比和分化组合尚在变动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