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355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电影院放映了一部 1925年拍摄的影片,这部电影的特点可能有 无声音 只有黑白两色 听到优美的电影插曲 宽银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7年,美国华纳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融对白、音乐、歌唱为一体,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自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和色彩三大要素。二十世纪 50年代以后的电影技术宽银幕电影和立体声电影相继出现。把握题干时间 “1925年 ”,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电影艺术 点评:组

2、合式选择题使用排除法较多。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有的题目经过一次排除可能还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则须经过多次排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工农运动 有机结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体现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不对,共产国际的指导对中国革命既有有益地帮助,也有错误的指导,如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和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因此要立足于本国国

3、情,而不是盲从共产国际的指导。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 特里尔说: “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首先标准的哲学家。 ”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开创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出无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 ”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首先标准的哲学家。 ”可见是指毛泽东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 体现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

4、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属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与题干不符。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毛泽 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全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毛泽东个人对当时国内国际形势估计的失误造成的,它不是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来抹杀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 2012年是毛泽东逝世 36周年。伟人永垂不朽,伟人

5、 的精神永存,让我们找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年;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是在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是在抗日战

6、争时期 19371945 年;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 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1957年提出。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时间型选择题:有以时间推断其阶段性或阶段特征的,也有以时间为背景推导事件的,还有通过时间和事件来考查对事件意义的把握的。 毛泽东曾指出: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 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答案: C 试题

7、分析: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A不对,不能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 B不对,虽然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核心思想无关; D与史实不符。 C符合题意。 考点: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点评:陈述类的选择题常从相关历史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设置迷惑项以求干扰。纵向设置的干扰项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历史小专题的归纳和分类,例 1考查选官的科举制内容。对付横向设置干扰项无疑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如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条件、内容、特征、性质、意义。 1924年,孙中

8、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 ”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 A C 不对,武装夺取政权、建立责任内阁在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已经提出并付诸实践; B不对,走十月革命道路的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孙中山把三民主义阐发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可归为时间型选择题:有以时间推断其阶段性或阶段特征的,也有以时间为背景推导事

9、件的,还有通过时间和事件来考查对事件意义的把握的。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 “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 ”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 ”可见体现了反清思想,与民族主义相联系; “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 ”可见这些绿林好汉对民权主 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把革命理解为又是改朝

10、换代而已,至于民生主义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即 “创立民国 ”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发展)。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 “中国人从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 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与 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魏源 洪仁 李鸿章 孙中山 陈独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师夷

11、之长技以制夷 ” 对应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中体西用 ”对应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自由平等博爱对应孙中山等革命派,民主和科学对应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 洪仁 没有涉及。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 “向西方学习 ”的口号,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形成了新思潮。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提出了 “君主立宪 ”、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 ”的思想,主

12、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并在政治上进行了实践,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 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 这是民国七年 ,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话,它的创作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民国七年是 1918年,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是在 1924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是在 1921年,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在 1936年,因此ABC时间上都可排除,再根据 “北极下来的新潮 ”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促使

13、马克思主义传播。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点 评:材料型选择题做好这种题型首先要读懂材料,对材料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分析,坚持两个有效的原则,即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包括引导语和材料和主体部分)。做这种题目,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不能 “最大限度 ”地抓住有效信息作答,特别是有些材料的引导语常被忽视。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 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4、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多数国民 ”是为民众,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是为觉悟,由此选出 D不是难事。 A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可排除; C同样体现,而且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对应的是孙中山等革命派,而不是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闻壶运动中的激进派。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看考生能否将材料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怕考生完全寄托课本而又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错选其它选项。解答材料类选择题,必须按照材料第一性,课本第二性的原则解答。有时可能是命题人断章取义造成所选 材料的意思与课本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或者命题人故意选择一个与课本知识相反的错误观点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如果完全拘

15、泥于课本则会导致错误。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故答案:为 C。 A不对, 1915年 9月 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 9月 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B不对,少年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政治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 1919年 7月 15日创刊于北京。 D不对,每周评论 1918年 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

16、陈独秀主编。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历史选择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选择题答案:的唯一性 ,审题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 ,审题是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关键。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以 失败告终,但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答案: D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因此挽救民族危亡 、推动政治改革、发展社会经济都未能实现或作用有限。 ABC都不对。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

17、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符合题意。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 19世纪 40年代至 19世纪末中国人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思想历程。它经历了从 “偏见 ”西方到 “认同 ”西方;从主张 “兵战 ”到主张 “商战 ”;从固守 “旧学 ”到学习 “西学 ”再到提倡 “新学 ”;从学习 “器物 ”到学习 “制度 ”的历程。这是怎样的历程呢?是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断救亡图存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可以说,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寻求变革的思想

18、历程,还是中西文化不断交汇、碰撞、融合的过程。正是有了林则徐等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中华民族才得以逐 渐走向复兴!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 “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 “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醒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题干没有涉及 “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而且19世纪六十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已经提出君主立宪

19、的政治主张; B D不对,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 “师夷长技以制夷 ” ,近代中国人开始从 “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醒来,这是指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 “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可见 C符合题意。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考点:康有为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的构题方式,一般是将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置于题干之中,并根据所引材料的内容设计设问。这就决定了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 “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 ,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 ,而是民族精 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

20、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 ,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 ,而是为了救国救民 ,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 ” 材料主要强调了 “新知识分子 ”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 ”“而是为了救国救民 ,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 ”可知作者是强调 “新知识分子 ”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A不对,表述片面化; C不对,题干无从体现; D不对,推翻清政府的主力是新军革命士兵。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最佳型选择题的提示语往往是最、根本、主要、主

21、导、突出、本质、实质等词。最佳选择题又称程度型选择题。这种题目的结构规律是四个选择项不是非正即误,而是一种程度关系。选择项在不同程度上均符合题意,只是符合的程度差异,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被排除的三个选择项有时并非错误,只是欠妥,算不上 “最 ”佳选项而已。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1960年调整国民 经济的八字方针 “文革 ”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决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符,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主要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文革 ”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是纠

22、正文革错误,与市场经济无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中共 “十四大 ”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 正确。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就社会主 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世纪 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 埃文斯爵士说: “邓小平是

23、一位伟大的人物,是 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邓小平确立的方向包括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动力:改革;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精髓:解放思想、

24、实事求是。因此 都符合。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作为组合题有 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音乐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下列三幅图片中的音乐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强烈的民族意识 B崇尚民主和自由 C反对封建专制 D要求个性解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茶花女是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天鹅湖是俄国的柴科夫

25、斯基的代表作,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息;黄河大合唱创作于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中华民族要求独立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因此三部作品都强调民族意识,故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近代世界的音乐。 点评: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一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是二者兼有;二是把题支和题干进行比较,看题支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支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只有本身是正 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支,才能当选。 “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 抹布。 ”这段话描述的画家风格应该属于哪一种美术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26、D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的美术成就。从题干材料描述来看,该流派符合现代主义美术的特色,追求个人感受,表现方式比较极端。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美术 点评:浪漫主义特点:( 1)注重表现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得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现实主义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印象画派特点:前期印象派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后期印象派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现代主义特点: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 “自

27、我感受 ”和 “自我表现 ”,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心理。 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 新鲜感,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A文人山水画派 B风俗画派 C现代画派 D印象画派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 ”应是指印象画派,印象主义美术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考点:世界美术 点评:山水画派主要是描绘山水田园风光,风俗画派是以社会生

28、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印象画派特点:前期印象派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后期印象派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 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现代主义特点: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 “自我感受 ”和 “自我表现 ”,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现在职业教育的经验直接来源于 A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B德育为先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 “两种教育制度 ”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

29、度等。 A表述片面, B强调道德教育, C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都与题干不符。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教育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时期内国家主要发展全日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是发展这种单一类型的学校有不少问题,如: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学校难于迅速发展,不能尽快普及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不能升学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很难安排工作,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还有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学习知识,等等。因此还倡导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指出: “教育公平的重

30、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有教无类 ”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三个面向 ”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可知是强调教育的公平、教育的普及。 都符合题意。 不对,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这是以历史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强调教育的地位,与题干不符。 考点:新中国教育 点评:

31、组合式选择题还可采用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961 年 8 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 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 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 “文革 ”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孟超在 “文化大革命 ”中被迫害致死; 1979年 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 受批判表明 “双百 ”方针没有坚持贯彻 李慧娘剧本本身存在严重的问题 政治运动扩大化是其受批判主要原因 重新恢复上演是对该剧的彻底 “平反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文革 ”期间国内

32、电影创作不再是 “百花齐放 ”,而是 “百花凋零 ”,样板戏 “一枝独秀 ”了 。( 1)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 “文革 ”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3) “双百 ”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因此 正确, 不对,不能说李慧娘剧本本身存在严重的问题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点评:历史选择题分析选项,一、要看表述是否正确。(绝对化表述是典型)二、要看是否符合题干的意思。本题就是如此, 即便李慧娘剧本本身存在严重的问题,也不应该进行政治批判,甚至将人迫害致死,这违背了双

33、百方针,因此表述绝对化。 下列关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即在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的 “百家争鸣 ”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与二千多年前 “百家争鸣 ”的背景相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百花齐放 ”即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即学术问题上的 “百家争鸣 ”(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 “双百方针 ”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

34、留意见的自由。 不对,二千多年前 “百家争鸣 ”的背景是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乱时代,与新中国的背景不符。 考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点评: “双百 ”方针中的 “百家争鸣 ”和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的实质不同: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2)而 “双百 ”方针中的 “百家争鸣 ”主要体现在科学 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点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

35、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百花齐放 ”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 ”借用了历史典故。 1951 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1953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 “百家争鸣 ”的主张; 1956年 4月 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 “百花齐放 ”,学 术问题上的 “百家争鸣 ”,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6、 ,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斯瓦米纳森博士给予这样的评价最主要是基于 A袁隆平是许多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的科学家的代表 B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C杂交水稻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D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可见是强调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意义。 ABC都符合袁隆平的表述,但与题干意思 “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不符。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37、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 ”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基础知识分析即可,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1975年 11月 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 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0年 5月 18日至 5月

38、 21日,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 “两弹一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在为我国研制 “两弹一星 ”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在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对我国研制 “两弹一星 ”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研制 “两弹一星 ”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 B我国的 “两弹一

39、星 ”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 “两弹一星 ”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 D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 “两弹一星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有二十位具有在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 ” 可见留学教育推动了 “两弹一星 ”事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原先是国外学习工作,但 “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 两弹一星 ”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 决定我国自行研制 “两弹一星 ”。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

40、到 “两弹一星 ”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 ”;江泽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 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为人民服务 ”“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

41、国和人民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 ”可见都是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CD符合三位领导人思想的表述,但与题干意思不符。 B符合题意。 考点:三代领导人的思想 点评:比较型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本题并不难,读懂材料即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D不对,首次提出建

42、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应邓小平理论; B不对,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应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因此只有 C符合题意。 考点: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点评: 历史选择题中, “继承 ”类问题实际上是比较相同之处, “发展 ”类问题实际上是比较不同之处,此类选择题实际上属于比较型选择题。 下列不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的是 A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B中共面临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C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43、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 : 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2、国内发展:( 1)社会各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新党员大量增加 ,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因此

44、ABC 都符合背景的表述。 D表述不对, 1978年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考点: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点评: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 “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

45、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 答案: A 试题分析: “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 B不对,与题干意思相反,此时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严重; C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与题干不符; D易错选,但仔细 分析,也不符合作者的核心观点。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没有固定的提示语,随题意而出。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完

46、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再作出判断。一般认为材料类型选择题是把材料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的一种延伸。材料类型选择题不但提供材料,也提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去选择。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是因为此 “药方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 “天朝上国 ”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 “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 ”可知是指洋务运动, A不对,

47、洋务运动发挥了作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不对,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不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天朝上国 ”观念; D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 不能够使中国富强。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因果类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两种情况:其一由结果推断出原因,题干为结果,选选项是原因。提示语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导原因、关键原因、是因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断出结果,题干为原因,选项是结果。提示语是结果是、影响有等等。 20世纪 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中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票数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上帝。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