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570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海林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祈盼 “五谷丰登 ”、 “六畜兴旺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 “男耕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五谷丰登 ”、 “六畜兴旺 ”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结构。故选 D。 AB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C项是经营方式。 考点: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农业经济主要有三个特点:种植

2、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此外,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下项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各阶段的发展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甲午战争后发展情况比较好 B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C国民政府成立初发展比较顺利 D抗日战争胜利后明显好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由于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发展进入到衰落时期而不是好转。故选 D。 A项正确,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项正确,一战期间是黄金时期; C项正确,民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

3、展的政策,经济发展较快。因此 ABC均符合史实。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 ,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近代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 A京张铁路 B紫光阁铁路 C京广铁路 D京沪铁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京张铁路是我国 1905年自主修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故选 A。 B项是 1

4、886年修建的皇家铁路,是外国人修建,长 2000米; C项是 1957年全线建成通车, D项是 1968年建成,都是在建国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交通铁路业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以铁路为代表的新式交通方式也在 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不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

5、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 A按劳分配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C推行以工代赈 D强制劳动,实行 “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体现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 “强制劳动,实行 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原则 ”的内容;故选 D。 A 项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B 项没有体现出来, C 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都可排除。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

6、利,但是对农民进行了大肆的盘剥,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后来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列宁说: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为走 “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所采取的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根据所学,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7、、途径、方法和方式。联系材料中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等信息,即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本题选 B项。A项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C项是 A项的主要内容之一; D项是斯大林体制后来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措施。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调节生产,核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以支配自己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被列宁认为是 “危险的下山路 ”。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 A国民经济比例

8、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选 A。 B项说法错误,军事工业在 20世纪 30年代并不能认为是遥遥领先; C项错误,斯大林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的生活水平迟迟的不到提高; D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可能是健康的经济发展。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

9、,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这 种体制的积极方面也需要掌握。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这首流传于 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胡佛 ”、 “华尔街 ”已经从时间上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 ”可以看出这是描绘的 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故选 C。 A项说法相反,是股市大跌; B项错误,二战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后期爆发的; D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经济正在遭受着灾难。 考点: 29-33年经济大危机

10、点评:起自于美国的 29-33 年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此, “新政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美元贬值,降低物价 B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 调节农业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认为国家进步的标志是 “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 “以

11、工代赈 ”的措施,即建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故选 C。 A、 B、 D 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中的信息。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其中,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其改革的亮点,为以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有人说: (罗斯福 )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 “守夜人 ”; (罗斯

12、福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 “守夜人 ”兼二老板。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美国政府参与企业内部管理 B美国政府开始兴办企业 C政府干预经济 D政府不再干预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政府由单纯的 “守夜人 ”到兼二老板,这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故选C。 A项错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干预到企业的内部管理,而是把我经济运行的方向;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罗斯福新政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到国家

1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 ) A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采取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就业,保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工代赈是社会保障的内容之一。故选 A。B项不是直接的目的; 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 D项不是直接的目的。 考

14、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此题是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的基本知识。为了扩大就业,恢复和发展经济,罗斯福除了直接救济以外,采用了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建立兴修一些公共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兴修为以后的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戴高乐曾说: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据此,“二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做法是 ( )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B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 C进行福利改革,保障劳动者利益 D大力革新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二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纷纷加强了对 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发展经济。故选 A。 BCD

15、项是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以凯恩斯主义作为指导,扩大政府开支,扩大内需,纷纷对经济进行了干预和调节。在 20世纪 50到 60年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到了 7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 “滞涨 ”的时期,各国普遍减少国家的干预,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 ”。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 A国有化程度增强 B “经营者革命 ” C “人民资本主义 ” D建立福利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

16、了股票分散化的特点,即 “人民资本主义 ”。 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有化程度的问题; B项说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的情况; D项是社会保障制度。因此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人民资本主义 ” 点评:战后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是企业微观调整的重要体现。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是战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募集社会资金,另一个方面也应该看到,企业的决定权还是在资本家手中。 据全球通史记载: 1987年 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 ”苏联当时面临 “很多

17、新问题 ”的根源是( ) A严重的国内民族纷争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与美国全面对抗处于劣势 D国内政局时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改革,最终无法突破这一模式。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继续进行经济改革,造成模式更加僵化,苏联积重难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临很多新问题,其根源就是斯大林模式,故 B 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 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

18、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 ,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史料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类。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 A西周编钟 B宙斯神殿遗址 C资治通鉴 D尼克松回忆录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口述史料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D项符合题意。 AB项是实物资料; C项是史学著作。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史料的问题。

19、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一战期间中国很多发展迅速的民族企业在一战结束后却迅速衰落了,这主要说明了( )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C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 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在这一环境中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战后,欧洲列强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

20、侵略。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下来。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否顺利与帝国主义有决定性的关系。故选 D。 A项无法体现在一战期间发展较为迅速的原因; B项错误,并非战争与中国企业密切相关,而是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 (白

21、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说明了洋务派 “民用工业的兴办 ”(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 (白银 )”、 “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说明洋务企业民用工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选 C。 AB项材料未体现; 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最终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最后失败。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

22、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下列发明创造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 珍 妮纺纱机 蒸汽机 电灯 汽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是电灯、汽车等,因此 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选 B。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主要的成就在交通上主要是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

23、革命主要是在重工业上成就突出,内燃机、汽车飞机等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此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 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铁器和 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四个选项中,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是 B。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井田制 点评: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要知道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商朝兴起

24、、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的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瓦解的表现、废除的标志也要知道。井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确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 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都江堰。故选A。 B项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是在关中地区; C项是在隋朝时期修建的,连接的是北京到杭州; D项是在河北。 考点:古代的水利设施的兴修 点评:我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的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古代各朝都特别重视水利工程

25、建设。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产生和生产力的发展,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在封建社会如王安石变法中把兴修水利作为主要的变法措施之一。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贵族土地私有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贵族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而不是战国以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故选 D。 ABC三项都是战国以后 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主要的土地制度。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在生产力发展不高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制度,采用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随着铁犁牛耕

26、的出现,耕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家一户生产成为了可能,这种情况下,土地私有制确立了,小农经济产生。在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是主要的形式。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 关政策 D贫富分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故选 A。 B项指的是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 C项说的是尽量不与外部世界交往; D项是对材料的重复。 考点:土地兼并

27、 点评: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往往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的均田制等。但是随着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不断地减少,均田制难以继续,说明封建社会只要土地私有制不发生变化 ,土地兼并就无法根除。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景德镇 )。 ”这是 18世纪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由题干中的 “景德镇 ”、 “18世纪初 ”这些信息可以看出

28、这是说的中国的瓷器。故选 A。 B项错误,丝绸也是我国的主要的出口产品,但是与材料中的地点景德镇无关; CD项并非中国的特产。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的制瓷业的成就。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瓷器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

29、济、文化等方面特征的能力。农民穿着棉袄说明棉花的种植相当普遍了,棉花的普遍种植是在明朝, “吃着烤熟的甘薯 ”也说明他生活在明朝,因为甘薯是明代从外国引进的,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故正确的答案:为 D。 ABC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棉花种植等相关知识。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元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松江成了棉纺织业的中心;明代后期成为普遍的衣料。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 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明中后期 ,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C宋代私营手工业

30、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从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方式的发展演变情况。在中国古代早期官营手工业一直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 C项错误,故选 C。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中后期 ,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因此 ABD均正确。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

31、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 A社会环境 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产力的发展,即南方地区劳动力的补充以及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引进,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 D。 ABC项都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都不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这一根本性的原因处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

32、: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材料和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 ) 形成于战国时期 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我国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由于重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因此 正确。故选 B。 项错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

33、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 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对重农抑商政策要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在前期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

34、自身消费和交纳赋税,除了盐铁以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应当排除 。故选 A。 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 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直到 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35、B资本主义的兴 C欧洲的殖民扩 D工业革命的开起 张 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把大西洋变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的直接原因,B项资本主义的兴起是造成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本原因,也是大西洋变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的根本原因。 C项欧洲的殖民扩张和 D项工业革命的开展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来说则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这

36、一切都推动了世界向近代的方向发展。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的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解释;美洲土著人则会立足自身来看待问题;在当今 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新的认识。下列观点能够准确对应上述三种史学观点的是 ( ) 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B 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C 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D 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答案: C 试题分析:欧洲人以文明的发现者自居,因此它认为到美洲是发现,因此称那个时代是发现的时代,而美洲土著则从欧洲人到来给他们带来的灾难的角度看,是侵略,但是,在全球史观下,从人类社会总体文明

37、发展进程来说,则是欧洲的新的文明与美洲原有的落后的文明之间的相遇。故选 C。根据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史学研究:史观 点评:此 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观的问题。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开端,不同地区的文明开始相遇、交融。 下列选项中属于荷兰的殖民活动方式的是 ( ) A建立殖民帝国 B组建商业公司 C进行海盗劫掠 D展开黑奴

38、贸易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 基本的历史知识。荷兰对外扩张是采用组建商业公司的形式进行的。故选 B。 A项是西班牙和英国; C项是英国; D项各国都有这一内容。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 17世纪为荷兰,荷兰主要是通过组建商业公司的形式进行扩张的,商业交通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 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 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 1

39、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 “俱用华人 ”,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 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 每天能磨面粉 200 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 “私设磨坊 ”、

40、 “哄闹官署 ”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 “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的特点?( 4分) (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分别面临着怎样的阻力?( 8 分) ( 3)说明造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上述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特点:资金少;技术 力量薄弱。( 4分) ( 2)民族企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8分) ( 3)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4分)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可知,材

41、料一主要说的是民族工业资金少,材料二主要说的是技术力量薄弱。( 2)材料三主要是说民族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材料四主要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还要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剥削。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举步维艰。( 3)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 19世纪 60年代 70 年代产生的。自产生之日起,就收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制,发展举步维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使得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着革命性和妥协性双重性质,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

42、未来不能担负起挽救民族命运的重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说: “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职业介绍所前求职的失业者 图二 蓝鹰标志图案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 ( )( 4分) 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政府不干预私人企业 A B C D (2)罗斯福针对图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8分)

43、(3)罗斯福针对图一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图二反映了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它对当时的 美国有何影响?( 8分) 答案: (1)C( 4分) (2)进行社会救济和推行了 “以工代赈 ”。( 8分) (3)由自由放任政策变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4分) 影响:恢复了社会生产力的,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中下层民众获得一定的好处。缓和了社会矛盾。( 8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我们可以判断出两点,一是罗斯福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是罗斯福为挽救自由企业制度而对经济进行了干预,因此第 (1)问应该排除 ;根据材料 2,我们可判断出第 (2)、 (3)问主要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在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 作用。对此,依据教材内容即可作答。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