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357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二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读懂材料是关键,结合战国时代特征,本材料实质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要求打破世卿世禄制度,打击的对象当然是奴隶主贵族。故选 A。 BD项明显错误,因为它们在政治上无地位; C项此刻尚无权力,但是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考点:分封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

2、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形成了层层的等级制度。在分封制下官员世袭,遭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不满。在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战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礼乐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文化,其本质上就是要从游牧文明转变为农耕文明。故选 C。 ABD三项都不是从实质上及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故错误。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孝文帝改革从实质上来讲,就要分

3、析经济层面。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开始采用汉族人的农耕文明,生活逐渐地定居下来。同时孝文帝改革,也适应了北方已经存在的农耕化的趋势,二者相互的促进,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 “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 B制定俸禄制 C颁布均田制 D同汉族通婚 答案: B 试题分析:俸禄制的实行,是为了整顿吏治,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政权,与民族融合无关。故选 B。其他各项都是逐渐地在经济和风俗上汉化,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

4、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尊儒崇经 B恢复汉族礼乐制 度 C模仿汉族制度 D学说汉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抓住图片的中心内容 “乐佣 ”,联系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思考。故选 B。 AC 项材料图片无法体现;学说汉化因为是图片并且没有相关的文字信息 D项也无法看出。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文化上看,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

5、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是触动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的反对,最终失败。故选 A。 BCD三项都是他们特别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是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考点: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点评:北宋中期,由于宋太祖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得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范仲淹和王安石等先后主 持变法,希望改变这一局

6、面。但是改革必然会触动大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的抵制,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 997年) 2408.1 1567.3 60: 40 天禧末年( 1021年) 2641.2 3874.0 40: 60 熙宁十年( 1077年) 2021.3 5117.2 28: 72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

7、能力。农业税的 “消 ”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 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 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北宋社会经济 点评: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格 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看,农业税的比重在降低,但是并不是农业生产的削弱的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让政府越来越依仗非农业税。北宋处在我国社会变革的前夕。但是由于我国的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宋明理学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始终在封建的老路上行

8、走未进入近代的大门。 熙宁四年( 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 “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说: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回答: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 权受制于士大夫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宋神宗的变法措施遭到了很多大臣的抵制。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则体现了改革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故选 C。 A项明显错误; B项错误,士大夫反对损害自己

9、利益的改革; 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材料中明确的提到改革有利于百姓。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改革的具体措施损害了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的反对,最终改革是以失败而告终。除此之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其他原因如变法用人不当,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等这些原因也需要掌握。 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征收赋税 B清查耕地面积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王安石变法中 “市易法 ”的内容之一。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 可以向

10、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其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故选 D。其他各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内忧外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实现富国

11、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因而其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因此 A、 B、 D 三项均符合史实, C 项说法明显不合史实。故选 C。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史 记 商君列传记载: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以上涉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推行县制 废除井田制 统一度量衡 重农抑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2、: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体现了 的内容; “为田开仟陌封疆 ”体现了 的内容; “平斗桶权衡丈尺 ”体现了 的内容。故选 A。 项重农抑商政策体现不出。 考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点评: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主要是废除井田制,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等 ;在政治上是主要是实行县制,推行什伍制度;重农抑商也是商鞅变法是推行的措施之一,但是材料中并未体现,故不能选。 南朝谢灵运说: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

13、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北方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的战乱之苦,赋税征收不上来,农民破产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孝文帝实行了新的租调制,以解决税收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恢复生产。故选 C。 A项是土地制度,材料说的是税收措施; B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项是在风俗文化方面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主要是推行了均田制和租调制。均田制的实行缓和了社会的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租调制的实行,也是曾加了政府的收入,是和均田制相结合的一种税收制度。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商鞅变

14、法 王安石变法 梭伦改革 戊戌变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易用排除法。 项虽然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但是新法却推行开来,秦国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项是在平民和贵族都认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因此排除 。故选 D。 考点:历史上的改革成败比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古今历史上的重大的改革的相关情况。任何改革必然是对旧的既得利益的调整,因而也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的反对。这就给我们一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充满激烈的斗争,同时改革者要有无畏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王安石说: “恩泽子弟,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

15、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扩大宋朝政权的基础 B恢复汉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 C改革科举制 D整顿太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在选官和教育方面的改革。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王安石反对北宋的恩荫制度,认为恩泽子弟,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没有真才实学,弊端很大。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故选 C。 A项材料未体现; B项明显错误,材料主张改革科举而不是废除科举;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在理财方面,但是在其它方面也是有所涉及。主要变现为强军和选官制度上。在选官制度上反对北宋的恩荫制,主张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物,

16、但是因为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最终改革失败。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图片中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A陶片放逐法 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 C雅典的商业 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 答案: D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是雅典走向民主的关键的一步,他的改革对雅典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项是保障民主制度的措施,和梭伦开 创的民主制有重要关系; B项是民主的具体的方法; C项商业的繁荣是梭伦改革的影响,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结果; D项体现不出,梭伦改革未涉及。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颁布解负令,废除债

17、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 B。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C项明显错误; D项是从特点说的。 考

18、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观察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使秦国完成了封建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实现了北魏自身的封建化,故答案:为 A。商鞅变法未体现出 B项内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均未体现出 CD

19、项内容。 考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点评: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秦朝的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秦国最终统一全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文帝改革也是使北魏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统一了北方,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地贡献。 据史记记载:秦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实行连坐之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分析能力。对各项措施执行的效果的理解,由于 故 “勇于公战 ”;由于 故 “怯于私斗 ”。故

20、选 C。 项说的是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 项说的是经济措施。 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这自然调动了军队战斗的积极性,使秦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实行连坐 制度,使民怯于私斗,民畏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一切使得秦国强盛起来,最终统一全国。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 “秦民大悦 ”,而司马光却说 “人多怨之 ”。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研究历史应该以当时的史料作为依托,亲自考据,得出结论,而不能人云亦云。故选 B。 ACD

21、项明显错误,因为它们都是从某些人的观点出发。 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史料 点评: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材料中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就属于这一类。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图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儒家应设法 “正君心 ”来干

22、预政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体现的是明清之际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不能压抑人的欲望; 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 C项体现了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因此 ABC均错误。宋明理学的核心在于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当然应该干预政治。故选 D。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国学研究正 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

23、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 ”(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汉代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官方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是民间文化也不容小觑,不仅影响着民间,也在和官方文化交流,相互影响发展。民间哲学的代表是东汉时期传入的佛学。故选 B。其它各项的学问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不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 考点:中国的主流文化 点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经过董仲舒的发挥,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民间文化和民间哲学亦深受

24、儒家思想的影响,除了儒家思想影响民间外,佛学在东汉传入中国后,也是深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主流文化之一。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联系各选项, A项符合题意;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C、

25、D两项说法错误。 考点:五 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运动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但是并没有盲目的排外运动,因此与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相比,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氏族制度残余 B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了十个地域部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是梭伦改革的意义, C、 D两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均排除。 B项是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每个等级可以担任不同的官职。故选 B。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

26、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 主制的基本的知识,学生需要逆向思维能力。 D 项属于公民陪审法庭的权力,故选 D。 ABC 三项均是雅典公民大会的职责,因此排除。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

27、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在梭伦改革中能体现其倾向于平民的措施是 颁布 “解负令 ” 发展工商业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项措施的具体施行内容展工商业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而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能使所有包括平民在内的公民行使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的权利。因此 均正确。故选 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

28、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梭伦改革的积极 作用有 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说法明显错误,梭伦改革只是缓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因此 错误,从而排除 AD项;梭伦改革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废除债务奴役制,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这些都产生了积极地作用。故选 B。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

29、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梭伦的诗句写道: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诗中 “黑色的土地 ”见证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是 废除 “六一汉 ”制度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确立财产等级制 改革币制 和度量衡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从而废除了 “六一汉 ”制度,梭伦通过规

30、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了土地的过分集中。因此 都是正确的。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可以承担不同的官职。因此 说法不准确; 未体现。故选 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 ,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键要注意题

31、目中的 “直接动力 ”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 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并非诸侯国君变法的原因;东周王室日渐衰微为各国国君变法创造了有力的外部条件。因此 ACD三项均不是变法的直接动力。各国国君主要是为了称霸天下,获取更多的财富、人口等进行变法。故选 B。 考点: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的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这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一个是战争不断,各国的力量在急剧的分化组合;另一个是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建立,社会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商鞅 “为田开阡陌封疆 ”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32、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 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故选 D。 A项是 D项的表现形式; BD项是商鞅变法的直接影响。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3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都是西周时期实行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商鞅变法过程中通过废井田,实行县制都给废除了; D项因为废除了分封制也不再存在。但是王位世袭制保留了下来,一直沿袭到封建社会的末期。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但是君主的地位世袭这一制度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

34、基层管理的什伍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故选 A。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废除了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制,掌握的了官吏的任免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废井田,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这些措施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 BCD三项都是 A项的表现。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综合题 阅读材料:( 18分) 材料 1: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35、 宋史 材料 2:陛下 (宋神宗 )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 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 ),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 生文集 材料 3: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 4: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曰: “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36、,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 “积贫 ”原因,除材料 1中所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 “积贫 ”采 取的措施,除材料 2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 “事 ”?依据材料 2,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6分) (2)依据材料 3 、 4,指出王安石 “新法 ”遭到废除的原因。( 6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评述。( 6分) 答案: (1)冗官。( 2分)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

37、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 (保证生产时间 );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4分) (2)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 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6分) (3)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 ”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6分) 试题分析:( 1)北宋 “积贫积弱 ”的原因在于 “三冗 ”,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经指出了 “冗费 ”和 “冗兵 ”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就是 “冗官 ”了;王安石变

38、法的内容调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王安石变 法的成效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 “民 ”和 “国 ”两个方面概括; (2)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阶级分析的观点,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 (4)本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 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39、问题( 22分): 材料一 图 1 商鞅舌战图 图 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 1商鞅 “舌战 ”的是哪部分人?( 2分)假设当时雅典社会矛盾的各方都获准参加图 2的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几个阶层的代表?他们各自有何主张?( 6分)图 1图 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材料二 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本业“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

40、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 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 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4分) 材料四 图 3:北魏文官俑 图 4:汉人胡食图 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 3、图 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3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

41、法的主要相似之处?( 2分) 答案: .图 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 2分)。图 2、奴隶主贵族,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平民,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工商业奴隶主,主张实行温和的民主改革。( 6分)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遭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2分) 2.共同 之处:等级的划分,管理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3分) 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4分) 3.图 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 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 ( 3分) 相似之处:移风易俗

42、,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言之有理皆可)(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第 (1)问,主要是将材料信息与教材内容链接,根据所学回答即可找出正确的答案:商鞅变法舌战的自然是反对他的奴隶主阶层,雅典社会的阶层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分为三个派别;第 (2)问实际要求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共同之处都是进行了等级的划分,对工商业的都有所涉及;第 (3)问要注意图片的信息是汉民与胡民的生活习惯逐渐接近,是民族融合的表现。 考点: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点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改革,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奴隶制时期逐渐地发展到封建社会,是一次全面的社会改革,影响深远;梭伦改革使得雅典走向了民主制的轨道,为民主制奠定了基础,他的改革也推动了雅典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孝 文帝改革是北魏封建化的一次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取得了积极地效果。对待改革的评价都要从历史的高度进行评价,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