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故选 B。 A项是在战后就开始了; C项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且不属于第三世界的活动; D项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年,在不结盟运动之后。因此 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成立,第
2、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第二届不结盟运动时,就把主要任务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世界多极化趋势等需要掌握。 2011年 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卡梅伦是英国的首相,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则,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在政治上同首相共进退,当议会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是,首相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选 C。 A项错误
3、,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则,首相不是由选民选举产生; B 项错误,国王无实权;D项错误,在野党并无政治决定权。 考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点评: 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阁,党首自然成为首相。首相由议会产生,就政府事务对议会集体负责。 1832 年议 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进入完善状态。 美国 1787年宪法制定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允许奴隶制存在 允许各州拥有一些州权 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拥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最高法院与总统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4、对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分析理解。 体现了种族歧视,是其局限性。 允许一定的州权, 法院与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恰是其积极性的表现。故选 B 。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 ,对 1787 年宪法应该有全面的认识。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但是这部宪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这部宪法在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同时,对黑人、妇女等并没有赋予同等的自由权利,体现了有悖于人权理论的地方。 在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政权交接仪式,说明
5、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利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体制中,国王尽管 “统而不治 ”,但他仍然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对外代表国家,故选 C。 AD项错误,英王无实权; B项错误,英王是国家元首,地位无提高或者降低之说。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国王当时还掌握有行政权,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
6、政体中,承担行政职责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政党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B项议会掌握立法权; D项是政党,通过选举执政掌握领导国家之权。因此ABD均错误, C项掌握行政之权,首领是首相。故选 C。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 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实现的。但是当时国王还有行政权。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 要掌握。 某同学在学习罗马法时绘制了下列图示并根据图
7、示进行了说明,其中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范畴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法律观念,属于万民法范畴 D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是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示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揭示了罗马法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 A项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范畴,在罗马公民内部实行; 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 C项错误,说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法律观念是正确的,但是和是否是万民法不是一个概念; D项正确,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是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结果,适应了不断发展的疆域的需要。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
8、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某班级组织 “罗马凭什么永恒? ”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 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文明成果是罗马法,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制原则,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首先排除 B项,罗马建立的帝国很快的土崩瓦解了,并不能
9、够凭此永恒;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在希腊, A项错误;巴比伦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项不符合事实。故答案:为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考点 :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
10、服 ”,在 “征服世界的法律 ”中,最能够适应罗马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在 “征服世界的法律 ”中,最能够适应罗马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的是 ”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是万民法,万民法使用于帝国范围内的自由人。故选 D。 A项是在成文法出现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BC 项是适用于公民内部的法律。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最初是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制定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的开端,到了公元 212年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阶段,到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进入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1、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 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 A公民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自然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故选 C。公民法和万民法是相对于统治的区域而言的, D项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与是否是成文法不是一个标准。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
12、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美国为总统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因此 违背史实;而宪法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此 错误;据上述分析可排除含有 的 B、 C、 D三项。联邦制的确立,使美国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从而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A。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
13、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美国的联邦制的确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 ”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答案:
14、 D 试题分析:题考查明朝内阁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的比较,属于中等题。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是明太祖废丞相后,明成祖设立的辅助机构,而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是君主立宪制度,因此选 D。英国内阁制是英王 “统而不治 ”的表现之一,因此 A错误;明朝内阁没有核心权力,因此 B错误;明朝内阁长官称首辅,因此 C错误。 考点: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比较 点评:我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重要的成员是丞相,秦朝开始设立,后来逐渐发展演变,到明朝被废除。明代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是无实权,只是顾问机构。英国近代也 是确立内阁制,掌握有行政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明代的内阁不是一个
15、性质。 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 “冷战 ”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美苏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建立了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建立是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果,也是各自国家利益的体现。故选 B。 A项错误,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CD项错误,只是 从美国或者苏联一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考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点评:战国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妄图称霸世界,苏联也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二者的
16、意识形态冲突越来越严重,冷战兴起。美苏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两极格局产生。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就是由两极格局到两极格局下多极化局势的出现,最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过程。 有关 “冷战 ”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格局呈现 “一超多强 ”的局面 B欧盟建立后的一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D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终于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今国际局势尚处于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级格局并未最终建立。因此 A正确, D错误,故选 D。 B项正确,欧盟
17、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项正确,俄罗斯的发展,也成为了国际中的重要的一极。 考点:当今国际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起世界的霸权,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是
18、马歇尔计划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故选 C。 ABD项表述不全面,都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二战后初期,美国 “冷战 ”政策的表现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丘吉尔的 “铁幕 ”演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方面,马
19、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方面,北约的成立。因此 正确。故选 A。 解开了冷战的序幕,但不是美国冷战的政策。 考点:冷战 点评: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冷战之中也有一些热战 ,学生应该明白。 有人说 “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 ”其根本原因是 A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还没有建立 B资本主义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 C工人运动尚未脱离资本主义范畴
20、D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领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 ”可以看出此题是考查的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是必然的,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还未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阶段。故选 B。 AD项错误,并未从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C 项错误,当时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 的政权,说明已经跳出了资本主义的范畴。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巴黎公社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武装起义,其失败是必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
21、列宁在莫斯科吟中写道:十月革命,有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C推动和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巴黎公社。故选 D。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和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因此 ABC均不可选。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
22、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 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文中的 “新政治制度 ”是指 A直接选举制 B义务教育制 C社会主义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政治制度是相对于资产阶级的旧制度而言的,是指的无产阶级的专政。故选 D。 A项错误,新的制度是代议制民主; B项是新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C项错误,当时并未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未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巴黎公
23、社的相关知识。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 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该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下列组织起草的纲领性文件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正义者同盟 C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D德意志工人协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48年 2月 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
24、盟纲领。故选 A。 B项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 1836年成立; C项是1846 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建立了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D项是 1847年 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对流亡比利时的德国工人进行政治启蒙教育和宣传科学共产主义思想。 BCD均不符合事实。 考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点评:在 19世纪以后,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具有了新的特点。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各国的独立的进行发展到各国的联合, 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出台的共产党宣言就说明了这一点。另一个方面各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纷纷建立了自己的
25、政党,纷纷走向了合法的斗争的舞台。并且在合法的斗争中收获到了更多的东西。 如果 40岁的卡波里是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普通公民,那么他可能 见证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 在公民大会上行使发言权和表决权 领取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津贴 被选举出任 “陪审法庭 ”的法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典伯利克里时期民主制进入到鼎盛阶段。雅典的普通公民会有机会看到伯利克里当选为首席将军,也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并进行发言;参加政治活动还可以领到津贴,也可以通过抽签选举选举 “陪审法庭 ”的法官。因此 均正确。故选 A。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伯利克里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基本
26、特点。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与现代民主不同,因此雅典非常鼓励每个公民积极的参与到民主政治中来。如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地参政,发放观剧津贴和会议补助。此外,雅典民主制的主要机构如公民 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相关职责也需要掌握。 20世纪 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参加 APEC 会议 参加联合国大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项都是在 20世纪 50年代参加的外交活动,分别是在 1954年和1955年;故选 A。 是在 1989年以后; 是在 1971年后。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实
27、际上考查的是 50年代外交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 业,总的来看,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到 70年代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第二个阶段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全方位外交的新时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
28、地道连成片, 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 ,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制定该路线的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雷战是敌后抗日的重要的方式,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 1937年秋天洛川会议中作出的。故选 C。 A项是在 1935年 1月长征时召开的; B项是在 1935年召开的,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D项是在 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召开的重要的会议。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军
29、,这样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存在着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国共两党的抗战,最终取得了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国共合作宣言 ”的公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7年 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 D。 A项是在 1924年,当时抗日战争尚未全面爆发; B项是在 1935年,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项是 1936年12月,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30、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 ABC均错误。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最终取得了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 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答案:
31、 C 试题分析:关键是正确理解辛亥革命之 “花 ”“果实 ”的含义各是什么, “花 ”应指革命的暂时成果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 “果实 ”应指革命的最终目标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 C。 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困难,但并未解散; B项错误,孙中山并未出走海外; D项错误,孙中山辞职是因为要把权力让给袁世凯,并非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逼迫。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
32、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 某同学想做一个有关台湾人民反割台 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与这一课题没有直接联系的参考资料是 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B光绪皇帝褒奖邓世昌而撰写的祭文 C徐骧民团的骨干名单 D有关刘永福黑旗军台湾伤亡的报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台湾是在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徐骧的义军是保卫台湾的,刘永福黑旗军也加入到了反割台斗争中,因此 ACD都和反割台湾斗争有关;邓世昌是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与保卫台湾无关,因此答案:为 B。 考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点评: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消
33、息传到台湾,台湾民 众掀起了顽强的保台运动,徐骧民团和刘永福的黑旗军都进行了英勇的作战,虽失败告终,却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都需要掌握。 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因为沟通漓江和湘江的运河灵渠是在秦朝时开凿的,故选 D。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并未进行发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春秋和战国时期修建的是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因此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水利工程的兴修 点评:我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小农经
34、济的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古代各朝都特别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产生和生产力的发展,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在封建社会如王安石变法中把兴修水利作为主要的变法措施之一。 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 “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 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刺史 D宣政院 答案: D 试题分析:宣政院是元朝时开始设置的中央机构,与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并列 ,为元朝中央四大机构之一,管辖全国宗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务。故选 D。A项是中央行政机构; B项与材料
35、不符,材料问的是管理西藏行省的机构; C项西汉时期设立的监察机构。 考点:元代的政治体制 点评:元代的政治体制是对原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元朝实行一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元朝还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与此相关的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就当时分封的对象而言,包括 姬姓子弟 贤能之人 功臣 先代贵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可以看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分
36、封的对象有同姓亲族,这是主体,还有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等。因此 正确,故选 C。 错误,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的,而不是按才能。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 ”,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 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37、材料 “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 ”可以看出,中国人特别珍视血缘关系,故选 B。 A项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C项是政治体制; D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政治制度。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 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打倒列强,除军阀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8、”;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打倒列强,除军阀 ”,应是发生于中共而 “二大 ”之后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发生于全面抗战开始前夕;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发生 于五四运动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应出现于 1949年之后。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点评:此题为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
39、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B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项应该是 1954年宪法; C项正确, 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项错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是共同纲领,是在 19
40、49年。 考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 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 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图所摘录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民主集 中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
41、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可以看出 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故选 B。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体现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材料未体现; D项材料也是没有体现。 考点: 1954年宪法 点评: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国家机构和组织原则,规定了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1954年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的成就,为以后的国家机构的建立和有效地运作提供了依据。 周恩来作为一位活跃在世界政坛上的伟大的外交家,他曾再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
42、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会各国人民的友谊。这一会议是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会议 B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 D讨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 “求同存异 ”方针是在亚非会议上提出,而此会议是第一次无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故选 B。AD项说的是日内瓦会议; C项是在 1971年,并且与材料“求同存异 ”的方针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
43、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 20世纪 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 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因此不是 70年代的成就。故选 D。 A项是在 1979年; B项是在 1971年; C项是在1972年。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地在
44、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其核心是 A经济联盟 B政治联盟 C军事联盟 D结伴而不结盟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合组织是中国和俄罗斯发起的由中俄和中亚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是以维护地区和平,加强合作,打击三股势力为主要任务的组织,并不针第三国,不是国与国的结盟,因此可以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考点:上海合作组织 点评:上海合作组
45、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封闭的军事政治集团,该组织防务安全始终遵循公开、开放和透明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一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结盟不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因此 A
46、错误;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的是 “一边倒 ”的方针,而不是多边外交,因此 C错误;打击恐怖主义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内容,因此 D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 B正确。故选 B。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不管是建国初期的与苏联的结盟还是后来不结盟都是这一方针的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中国成立后 50年 代、 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都需要掌握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
47、 ”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反对殖民主义 维护民族独立 共同的社会制度 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参加 1955年亚非会议的国家大都是刚刚解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着类似的历史,也都面临着共同反对新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任务。因此 是各国的共同的基础。 错误,各国并不是实行的社会制度。故选 C。 考点:亚非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年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