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593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工育蚕技术。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甲骨文中出现象形字 “丝 ”和 “蚕 ” B诗经里对人工育蚕进行了描写 C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含有家蚕丝的绢片 D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半个茧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错误,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出现的成熟的文字, B项是描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均和材料时间不符; C项正确,出现的含有蚕丝的绢片,是实物资料,反映了此时已经懂得了养蚕丝织的技术。 D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知是否是人工养殖的茧壳。 考点:

2、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料的相关内容。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法属留尼旺岛是全球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维多利亚市长以 75欧分在市场上买了一公斤荔枝,完成了欧元正 式流通后的第一笔交易。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 1995年 1月 1日 B 1999年 1月 1日 C 2002年 1月 1日 D 2005年 1月 1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欧元诞生的时间,欧元在 2

3、002年 1月 1日正式进入流通渠道。故选 C。 B项错误, 1999年 1月 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 AD项都是迷惑项。 考点:欧元 点评: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1999年 1月 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 2002年 1月 1日起正式流通。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 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模式 1 关税、货币、市场和司法统一 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

4、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 3特点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欧盟对应模式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应模式二,因此 BC 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经济论坛,它的 APEC原则,正是模式三的体现。故选 A。 D项与表格的合作模式无关。 考点:区域集团化 点评: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属于这个或者那个区域集团的成员,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各地,主要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除了掌握区域集团化外,

5、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也要掌握。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都是现 在经济发展的趋势。 某思想家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位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严复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故选 C。 A项明确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B项主张反对宋明理学; D项是清末维新派的翻译家。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

6、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解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成功地塑造了 “智绝 ”“义绝 ”“奸绝 ”等人物形象、至今仍给读者以多方面启迪的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聊斋志异 D三国演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在文学作品三国演 义中,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忠义的代表,曹操则被塑造成了奸诈的形象。故选 D。 A项表现得较多的是封建社会的反抗与忠义的内容; B项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反映的是反抗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内容; C项则是借鬼神的世界来讽刺世间善恶。 考

7、点:中国古代的文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明清小说的相关内容。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文学上的影响。除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外,其他时期如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 ,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 以下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 “书圣 ”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书圣指的是王羲之,他是行书的大家,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 D。 A项是小篆; B项是楷书; C项是草书,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书法 点评: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瑰

8、宝。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自觉地艺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大的书法家如王羲之、张旭、怀素等他们的成就也需要掌握。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 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大发明及其贡献。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打碎的是封建骑士阶层的堡垒,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因此 错误。印刷术的出现改

9、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十六世纪 ,中国的罗盘传入欧洲 .这一技术很快用于航海业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通过殖民掠夺 .大量财富被掠夺到欧洲 ,成为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 正确; 项明显错误。故选 D。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解答此题 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四大发明传播的情况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指南针是最晚在宋代开始用于航海,在 12世纪的时候被阿拉伯人传到西欧,为地理大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的情况也需要把握。 下

10、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手工业工序示意图(局部)。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这是在砍伐竹子在水池中浸泡以备造纸用。故选 A。 BD项明显和材料中图片无关; C项印刷术主要是制作成活字,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四大发明:造纸术 点评:因社会的需要,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材料廉价易得,便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为人类提供了书写的材料,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与此相关的四大发明其他各项的具体情况和传播的情况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康有为曾认为: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

11、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西方差距在于武器和工业 B中国还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C中国急需破除革命思想传播的障碍 D中国已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购买船械和设邮使,开矿务都是救国的低级阶段,只有进行制度领域里的变革,才能达到实现国家强盛的目标。故选 B。 A项错误,康有为认为东西方差距在于制度而不是仅仅在于器物;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思想变革的内容; D项错误,实践表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也不能救中国。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在中国倡导

12、民权。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发展资本主义经 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是 A科举制的废除 B白话文的使用 C列宁装的普及 D新青年的出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 1905年张之洞上书废除了科举制,而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 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在文学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C项是在建国后出现的现象; D项是新文

13、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西方的民主、科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923年 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 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指示: “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 ”这表明当时 A孙中山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B苏联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苏联已

14、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苏联成为支持国民党的重要国际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孙中山并未改变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质; B项错误,三大政策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而不是苏联。苏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项错误,苏联完成工业化是在 20世纪 30年代。 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对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考点:苏联对中国国民革命的支持 点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 了共产国际的重要的支部,受共产国际的指导。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帝反封建,国共合作成为了必要。苏联在推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给予了极大地帮助

15、。 ( 1924年 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所说的 “不同 ”办法是指 建立民国 扶助农工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新三民主义的民主主义,因此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故选 D。 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项是三大政策的内容之一。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

16、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 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制定了三大政策,国共合作。 2012年 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大会修改后的党章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追溯到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 B。 A项是在 1935年,毛泽东作为了我们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C项是在 1956年,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D项是在 1978年,做出

17、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中共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的代表会议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下图是人民日报对我国成 功发射第一颗氢弹的新闻报道。对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于 “文化大

18、革命 ”时期 B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C属于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D反映了 “科教兴国 ”战略实施的成功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7 年,是在文革之中,因此 A 项正确。故选 A。 1958年 :中国 首座 原子 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转,中共进入原子能时代;C 项错误,空间技术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是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 项错误,科教兴国是 20世纪 90年代提出来的战略。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领域里的发展。建国以后,把加强我国的国防,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威胁,作为我们科技工

19、作的主要工作来抓。在艰苦的环境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改善了我国的安全环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技领域里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上述材料应出自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的 A欧 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可以看出这是要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已解决经济中面临的问题。故选 B。

20、 A项是有关区域集团化的条约; C项是美国向欧洲援助的计划,主要是美欧关系; D项是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组织。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问题,即三大支柱的影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在组织中的地位,虽然发达国家掌握了支配权,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 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

21、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副宣传画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工代赈的内容,通过兴办一些工程,给予工作的机会,代替直接的救济。故选 D。 A项错误,与材料信息相反;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企业公平竞争方面的内容; C项说的是农业方面的措施,主要是销毁过剩的农产品,恢复农产品的价格。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关于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通过兴办一些公共工程,既有效地缓解失业的问题,同时又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罗斯福新政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

22、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这一法令 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干预了社会财富分配 巩固了新政的前期成就 缓和了社会矛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保险法主要关注的是失业者和老年人,与工厂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无关,因此 项错误,排除 ABC 三项。该法案的通过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也巩固了新政前期的一些成就。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

23、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历史学科要求一份证据说一份话。下表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秦国 “以牛田 ” 秦国已普遍采用了牛耕技术 B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政府重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C 四民月令在汉代成书 农业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 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该技术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秦国出现了 “以牛田 ”,只是说明了秦国已经出现了牛耕的技术,但是牛耕

24、技术的推广程度无法得知,因此结论错误。故选 A。 B项正确,战国时期大规模的水利设施的兴修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之下进行的,反映了政府对发展生产、增加国力渴望; C项正确,把农业的经验总结成书,一方面可以保存经验,另一个方面可以指导生产; D项 正确,先进的犁耕技术有利于牛耕的推广。 考点:古代农业发展的状况 点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的内容。我国春秋以前主要是采用的石器耕作;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此外,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兴办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下列诗句中,反映

25、了唐代 “市 ”的发展已打破时间限制的是 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B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唐朝扬州发展的非常好,就像月光,扬州的最明亮; B项反映了出现了夜市,反映了此时已经打破了商业交易的时间限制,故选 B。CD项错误,说的是出现了农村集贸市场。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坊市制度比较严格,市场交易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唐代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后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

26、市发展的情况和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注意不同时期的比较。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公平竞争 C民国建立激发了国人投资实业的热情 D民主共和的实现提升了民众爱国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 ”“今也其时矣 ”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激起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的热情,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 C。 A项说法错误,中国的工业发展是

27、在外国的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的,并非中国的产业革命; B 项在材料中没反映。 D 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国的建立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潮,中国的民族工业在 辛亥革命后得到很大的发展。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 “包产到户 ”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A

28、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是在 1984年 10月出台的; 项是在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 项是在 1978年 12月发生的,开始了包产到户的实践; 项是 1980年 9月。因此正确的选项是 ,故选 B。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此题是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在 7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凤阳小岗村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有学者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

29、村既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下列对 “不足 ”的分析,正确的是 A没有解决农民的生产经营权 B没有改 变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小岗村包产到户的不足是指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依然还是小农个体生产,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故选 D。 AC 项错误,包产到户农民掌握了生产的经营权,很快恢复了生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项错误,所有权没有改变不是不足,而是保证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30、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读图 1和图 2。作为 20世纪 60年代和 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它们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B记录的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C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见证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图一是在困难时期物质短缺的年 代发行的消费凭证,图二是公司股票,二者不具有对比性,二者对比也不是历史价值所在。 B项错误,图二并非反映民众生活的细节; C项错误,图一时期尚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项正确,两幅图片反映的

31、是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发展的状况。故选 D。 考点: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 点评:此题是借助改革开放前的购物券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票考查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片面重视重工业生产,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再加上左倾错误的发展,物资紧缺。改革开放后,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不断地深入。 1979年 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这两个省是 A广东、浙江 B广东、福建 C广东、海南 D福建、海南 答案: B 试题分析:特殊的经济政策是指要建立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我国 1979 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

32、区都是集中在广东和福建。故选 B。 A项错误,浙江并未建立经济特区; CD项海南是指 80年代建立的经济特区。 考点:经济特区 点评:自 1979 年起,中国相继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与海南为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主要是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积累对外开放的经验。事实证明,经济特区的开办对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作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马车 人力车 自行车 电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问的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马车是以畜力作为牵引动力,与材料要求明显不符。排除 ,因此排除 ACD项。 分别是以机械为动力

33、和电力为动力或者 是近代西方传入的交通工具,故选 B。 考点:近代交通的发展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在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不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 “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以竹枝词形式描述这一现象的文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 19世纪初 B鸦片战争后 C 20世纪初 D改革开放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 “高楼、电灯 ”等可以看出这是在第二次工

34、业革命时期,AB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尚未出现电灯; C项正确, 20世纪初,电灯传入我国。故选 C。 D项错误,改革开放前电灯已经出现。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的标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主要的成就有汽车、电影、电报、电话等,这些成果随着列强的侵略也逐渐的传入中国,带动了中国的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地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D社会风俗全盘西化是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

35、侵略,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的生活方式也逐渐的传入我国。在西方文明的传入过程中,政府也曾经启动推动作用,如洋务运动等;近代中国工业文明影响比较大的是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内地影响很小。因此 ABC项均正确 .D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并非全盘西化,也不是趋势,而是被动的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 发展,特别是后来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使得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博尔顿认为,他和瓦特联手制造的蒸汽机,给人类带来了梦寐以求的

36、力量。这种 “力量 ”带来的最直接作用是 A导致了大工厂制度的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打破了人类对自然力的依赖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产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打破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限制,工厂大量的建立起来。故选 C。 A项是在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 BD项是蒸汽机使用的影响,但是不是直接影响。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 18世纪开始的再生产技术领域里的变革。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最先在英国产生,英国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从而使英国确立了世界工业

37、中心的地位。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使工厂的建立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下列对世界市场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从 16世纪起,资本主义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B自由主义原则推动世界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C殖民扩张和商品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引导世界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 16世纪是新航路开辟的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兴起了自由主义思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项正确,殖民扩张和商品贸易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D项正确,世

38、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考点: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是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的表现。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使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链接为一个整体。其形成的过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 “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决不是新出现的。 但是在 18世纪之前,工厂从未成为典型的形式。 只有需求扩大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 A工厂制为垄断组织的产生提供可能 B市场扩大推动英国 开始采用工厂

39、制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工厂制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只有需求扩大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可以看出需求在推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故选 D。 A 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在 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 B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工厂制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存在。 C 项错误,应该说是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不断地扩大。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此题考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且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厂制度代替了原来的工场手工业,自由主义指导思想确立,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和

40、资本的集中,大企业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曾发生相应历史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

41、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发展儒学的具体表现。( 4分) ( 2)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7分) ( 3)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朱熹的观点和董仲舒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干预政治提出的具体要求。( 7分) 答案:( 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发挥了孔子的 “德治 ”思想,提倡 “仁政 ”学说;( 4分) ( 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分)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

42、了一定的影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 4分) ( 3)相同之处:正君心。( 3分) 具体要求: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 “正君心 ”;社会政治应符合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4分 ) 试题分析:( 1)此题主要是依据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把仁的主 张发展成为仁政的政治主张,同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 2)从材料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 ”、 “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的观点。( 3)从材料 “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43、”也可以看出朱熹也是主张正君心。朱熹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核心就是正君心,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 考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点评: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 张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在西汉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了维护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如提出天人感应的理论、炮制了三纲五常的一整套的儒家伦理道德。在宋明之际发展到理学阶段,把封建的伦理道德上升到本源的高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但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44、 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 “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季诺维耶夫则将新经济政策解释为 “有条件的新经济政策 ”,即: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64年 10月 13日,赫鲁晓夫被自己的同事赶下台。他没有抗争,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吗?那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消失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 ” 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历史上也确曾

45、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随着苏联经济向效益型和质量型的纵深发展对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更高要求时,它就以其僵化、专制的一面,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 向文化世纪末的思考 ( 1)概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 。( 10分) ( 2)指出材料二中赫鲁晓夫所说的 “恐惧消失了 ”的含义。( 4分) (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

46、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何启示?( 8分) 答案:( 1)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 /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上实行自由贸易;分配上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8分) 原因:部分苏联领导人没有接受并领悟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认为承认市场经济和承认资本主义就是扼杀社会主义。( 2分) ( 2) “恐惧消失了 ”是指打破了对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破除了对斯大林个人高度集中体制的迷信。(如未提到斯大林,只写个人崇拜和高度集中的体制不给分,涉及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可酌情给分, 4分) ( 3)评价:在历史上曾发挥过

47、积极作用;随着时间发展,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4分) 启示:要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社会主义改革充满了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 4分) 试题分析:(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以依据教材的基本之水进行回答。从材料“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 “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可 以看出取消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2)从材料 “难道有谁能设想,我们能向斯大林说:我们不想要他,并建议他辞职吗?那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消失了,谈话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这是我的功绩 ”可以看出赫鲁晓夫说的恐惧消失指的是打破了原来的个人崇拜,政治生活开始民主化。( 3)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 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对苏联改革的启示的问题可以依据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