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593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这份盟约中的 “其他两缔约国 ”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俄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英国和法国 D德国和奥匈帝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战前夕的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三国同盟是德、意和奥匈帝国,三国协约是英、法、俄。材料中的 “其他两缔约国 ”是意大利的盟国,故正确选项是 D。 考点:一战前夕的两大军事集团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

2、难度适中。材料选择题的解法是先读材料,然后分析材料和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有关,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两大军事集团在教材中的表述很明确,关键是如何和材料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更要注重对这 种题型的训练,熟悉它的解法和技巧。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 “由于秦始皇完全彻底的改革,中国先秦时代的传统包括各种地方传统遗失大半 ”。这一 “改革 ”指的是 A灭六国 B修长城 C建立大一统体制 D称 “皇帝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

3、变化,这一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社会由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进入到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选 C, A、 B 、 D不符合材料中 “秦始皇完全彻底的改革 ”的含义。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的具体表现是 “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表现为 “郡县制 ”。高考关注的角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和具体特征,而秦代是这一制度的开创时期,应从整体上对此有所把握。 唐代政治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对于周秦之失的评价 A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落后性 B指出了秦朝制度的先进与暴政而亡的事实 C抹杀了分封制

4、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D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宗法 制与郡县制的时代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两个 “制 ”字均指制度,柳宗元认为周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血缘的亲疏,最终导致地方上诸侯混战,实行的分封制是周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 A项只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评价,较为片面;柳宗元只是指出了分封制的缺陷,并未抹杀其积极作用, 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宗法制,排除 D项。本题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表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 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度主

5、要盛行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之所以很少有朝代采取分封制度,主要原因在于分封制度的实行严重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稳定。即使实行过分封制度的王朝最终也必然要采取措施削弱分封势力,强化中央集权。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 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 汉武帝时期,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

6、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参议机要, “中朝 ”由此得以形成。中朝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 大司马 左将军 常侍 御史大夫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建立中朝制 ,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员为外朝。故排除 ,选 A。 考点:中外朝制度 点评: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 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伏

7、尔泰曾说: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 衙门任职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 B有利于官吏选拔的公平公正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D有利于官员创造意识的提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伏尔泰是在肯定中国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 衙门任职 ”,反映了科举制的公平、公正,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A项错在 “道德素质 ”;科举制为君主专制服务,不可能培养官员的创造意识, C、 D错误。 考点:科举制 点评: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8、分,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高考重点考查科举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读图,它是一页残缺的课堂笔记。该笔记反映的制度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题干中的政治制度废除了丞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设 “三司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期,故该制度最早出现于明朝,选 C。 考点: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点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

9、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的 纺织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纺织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先后是 丝 麻 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远在六七千年前,人们就懂得 用麻、葛纤维为原料进行纺织;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宋朝时期 ,棉纺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行业。故纺织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先后顺序是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 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有力者无

10、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这一现象给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农民无力应对自然灾害 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破坏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农民丧失土地被迫流亡,使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点评: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等。由于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

11、土地兼并。 读图所示,这一被称作 “龙骨车 ”的工具主要用于 A灌溉 B播种 C耕作 D冶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民在利用 “龙骨车 ”进行灌溉农田的辛勤劳作。龙骨车 ,又称为翻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农田灌溉工具 ,其最早由东汉的毕岚发明 ,经过三国时期马钧的改进 ,最终于唐宋时期定型 ,流传至今 ,为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选 A。 考点: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点评: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12、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 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顺序。战国时的 “司南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西汉前期,中国发明造纸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 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D。 考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点评:火药、指

13、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并称为四大发明。高考的考查一方面是集中在这些科技成就产生的时间及其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是考查他们对西方近代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下列关于明清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产生了章回形式的短篇白话小说 B明朝中叶以后,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C “三言 ”、 “二拍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 D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反映了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白话小说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在话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创作

14、进入繁荣时期,所以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点评: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主流文学形式产生的时代背景,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春 秋 李 秦 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 三国 改由拳为禾兴,后改称嘉兴 五代十国 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后改为秀州府 北宋 改秀州为嘉禾郡 南宋 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 元 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后升为嘉兴路总管

15、府 明朝 A郡县的行政区划开始于秦朝 B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州的区划 C宋元时期的郡府军司行政级别相同 D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文字信息中可以看出嘉兴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县 郡 府 军 路等发展阶段,唐代府的行政地位高于郡或州,宋代以后路的地位也高于府或州,由此不难看出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答案:选 D。战国时期已有县制,州的区划始于汉代, A、 B项不符合史实; C项郡府军司的行政级别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 点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表明中国古代地方行

16、政制度的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分封制最终导致 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礼记 大传记载: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其作注曰 “别子,谓公子若始来在此国者,后世以为祖也 ”。由此可见,“别子 ”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周天子 B诸侯国君 C卿大夫 D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17、的宗法制度。在宗法制下,嫡长子承袭父亲的君位;未能继位的次子(或称公子、庶子、支子)因其有 “别 ”于继承君位的长子,故称为 “别子 ”。 “别子 ”除留居父国担任某些要职者或未成年者外,其余将受封为诸侯,建立诸侯国。他们被其后裔尊奉为始迁于该地的 “始祖 ”,到别子的第二代,其位亦由长子继承,遂成 “继别 ”者, “继别 ”者为其后裔尊奉为 “宗 ”。所以 “别子 ”的身份最有可能是诸侯国的国君, B项正确。 考点:宗法制 点评: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是 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弟之间的关系而立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

18、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 据吕氏春秋记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 纣故为王。 ”下列对纣能够 “为王 ”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启无才,遭父母厌弃 B父母对纣最为溺 爱 C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 D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材料显示,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微子启为长子。立太子时 “太史据(宗)法而

19、争之 纣故为王。 ”依据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纣被立为太子,说明纣出生的时候,其母已经成为正妻,而长子和次子是她为妾的时候生的。故选 C。 考点:宗法制 点评: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微子启虽为长子,但是 “妾 ”生的儿子,不是嫡长子,所以不能做太子;而纣是 “妻 ”之长子,是嫡长子,有资格为 “太子 ”。这说明商纣时期已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 下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 1: 28 德国 1: 32 英国 1: 57 俄国 1: 107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D俄国

20、率先退出了一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的表格材料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俄四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法国的比例最高,但各国总人口不一样,并不代表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A项错误;一战时期人类还没有发明和使用核武器, C项不符合史实;俄国的比例最低,但并不能反映它率先退出了一战,排除 D项。材料反映了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B项正确。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有: (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

21、展。 ( 5)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不休的战胜国却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这最有可能是为了 A确保法国的安全 B维系欧洲大陆均势 C遏制社会主义力量 D安抚德国抵触情绪 答案: C 试题分析: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分赃会议,各国由于分赃不均,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一战中 “德国在东线战场 ”主要是对俄国作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主要是为了封锁、遏制苏维埃俄国,故选 C。 考点:巴黎和会 点评:对巴黎和会有关史实的分析,既要看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又要看到巴黎

22、和会所体现的民族原则是历史的进步,它反映了欧洲 民族主义的发展。 下图是 20世纪初某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下列各项对图 1内容评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B是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重要修正 C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是对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日战争的尊重和认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20世纪初 ”、 “ 某国际会议 ”以及文件的内容,可以判断该文件出自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专门针对中国问题签署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规定 “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 “中国之门户开放 ”的 “原则 ”。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

23、,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A项错误、 C项正确;文件内容并没有涉及山东问题,排除 B项;九国公约签订于 1922年,而抗战胜利是在 1945年, D项错误。 考点:九国公约 点评: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 2月 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 葡、中 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广田

24、弘毅上台组阁后,陆军发表了声明宣称 “采取积极政策以革新国政,是陆军的一致要求。 ”随后,日本采取的 “积极政策 ”有: 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6年 “二二六 ”兵变以后,在军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广田弘毅出任内阁首相,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还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专制统治,如禁止纪念 “五一 ”国际劳动节等等。1936年 11月,广田内阁同德国法西斯正式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项符合史实;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 1931年,

25、并非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后, 不正确,排除。故选 B。 考点: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点评: 20世纪 30年代,德日两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由于历史和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取得胜利后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下图所示战争由于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参与,被称为 “小二战 ”。在这场战争中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了顶峰 德、意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苏联派出 “国际纵队 ”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美国商人向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的 “西班牙、共和军、

26、叛军 ”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场战争是 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中,德、意法西斯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干涉西班牙内战, 项正确;美国宣布 “中立 ”,但美国商人却向佛朗哥的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 符合史实;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阴谋, 错误;万余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并非苏联派出, 错误。故选 D。 考点:西班牙内战 点评:年至年,西班牙人民发起了反对国内法西斯武装叛乱,抗击德、意武装干涉 ,捍卫民主制度和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发生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民主力量同法西斯侵略势力的重大较

27、量。战争的结局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廉 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描述道 “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 这是他们,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 ,这里描述的是 A马恩河战役 B德国突袭波兰 C德国攻陷法国 D莫斯科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中的 “第三帝国 ”指的是 1933年至1945年的纳粹德国,马恩河战役发生在一战期间, A项可以排除; B、 C、 D都是希特勒发起的闪电战,但符合 “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 ”的只有 1939年 9月德国突袭波兰。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但他们落后的装备远远不是德

28、军的对手。故选 B。 考点:德国突袭波兰 点评: 1939年 9月 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 58个师, 2800辆坦克, 2000架飞机和 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 “闪电式进攻 ”。 9月 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亲身参加了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 先生充分肯定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 审判的价值,认为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大创举。这一 “创举 ”中不包括 A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 B追究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个人刑事责任 C对法西斯国家的犯罪组织依法进行审判 D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起诉被告 答案:

29、 A 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同盟国分别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先后设立了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斯国家的战争罪犯进行审判, B、 C、D项符合这一 “创举 ”;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始于1919年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故选 A。 考点:二战后对战犯的处理 点评: 1946年 5月至 1948年 12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审理东条英机等 28名日本甲级战犯。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国际审判活动,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现代国际法若干重要原则的确立、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这

30、位司令官应该是 A蒙哥马利 B艾森豪威尔 C麦克阿瑟 D马克 克拉克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可知,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 ”是朝鲜停战协定。 1950年 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演变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1953年 7月,朝中代表团与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代表团签订停战协定, “联合国军 ”代表团的签字者是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答案:为 D。 考点:朝鲜战争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朝鲜战争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 “英法帝国主义梦想用腐朽的 炮舰政策 ,恢复他们对埃及的统治。美帝国主义正在纵容和利用英

31、法的侵略,企 图从中渔利。但是在今天的时代里,他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了要失败的 ”。周恩来给纳赛尔的这一电文评价的是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 “六日战争 ” D “十月战争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纳赛尔是埃及独立后的第二位总统;电文认为英法恢复对埃及统治的阴谋注定是要失败的。联系所学知识, 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为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 1956年 10月 29日发动对埃及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B项正 确。 考点:苏伊士运河战争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考生 “调动和运

32、用知识 ”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解读和接受,并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的核心。 图 1与图 2均拍摄于 20世纪 90年代的中东地区。两幅作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生化武器 B现代高科技战争较之于传统战争更加残酷 C沙漠风暴行动使中东地区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海湾战争。 20世纪 90年代,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图片没有体现萨达姆政权使用生化武器,也

33、没有涉及对经济的破坏, A、 C项可以排除;无论是现代高科技战争还是传统战争都同样残酷, B项说法不确切。两幅图片都反映了战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D项正确。 考点:海湾战争 点评: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 、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收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B和平

34、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C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史料的第 1条反映了战争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第 2条认为第三世界的发展程度影响世界和平。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故选 B。 考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点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二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综合题 ( 1

35、6分)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试看(春秋时期)列国都城在地图上的分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邻近河流;以现在所知,几无例外。一部分固然因为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也因为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 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张荫麟中国史纲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春秋列国建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分) 材料二 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 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

36、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 “街市 ”,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娱乐场所)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 2)根据材料二,概述北宋时期开封城商业功能的新发展。( 6分) 材料三 自 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 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初广州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

37、析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 4分) 答案: ( 1)因素:便利的交通;周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安全保卫的需要。( 6分) ( 2)新发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答 “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也可给分);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成为商户居住和经商的重要场所。( 6分) ( 3)基本状况:广州城内外国商行云集,对外贸易继续存在;民间贸易被严格限 制。( 2分) 背景:清政府实 行海禁政策,但广州作为开放的港口,准许外商进行贸易。(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变迁及经济政策。 ( 1)从材料一中的文字内容中可以总结出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主要受以下几个因

38、素的制约: “邻近河流 ” 交通条件; “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 ” 周边农业发展水平; “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 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 安全保卫的需要。 ( 2)从材料二中可以直接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表现:坊市制度的破产,时空管制的取消;商业部门的增多以及规模的扩大等。 ( 3)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广州城内除了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外,外国商馆云集。第二小问联系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 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经历了由军事城堡 政治文化

39、中心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演变,宋代是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的转折点。 “海禁与闭关锁国 ”是明清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断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 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10分 )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活跃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以 “二帝三王 ”之美好时期为逻辑起点。然后揭露和批判 “三代 ”以降诸多 “为天下之大害 ”的暴君统治,最后以一一恢复 “三代祖治 ”为救世之道作为逻辑终点。 对 “三代 ”的理想寄托和精神诉求是儒学的传统,是儒学的历史观,它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

40、但是,与其说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毋宁说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是黄宗羲政治思想的“隐形 结构 ”或 “潜文本 ”。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 卢梭与黄宗羲的 “对话 ” 材料二 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 “下学而上达 ”。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 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

41、。(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 2分)为此,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 (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出现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关系。( 2分) 答案: ( 1)内容:批判暴君统治,恢复三代时期的贤明君主的统治;倡导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建立 “天下之法 ”;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分) ( 2)问题: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 “天理 ”、 “人性 ”。( 2分)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分) ( 3)明清时期出现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是传统儒学与明清时 期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分。答出任意一

42、点给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为代表的的儒家思想。 ( 1)依据材料一,黄宗羲的政治学说以 “二帝三王 ”之美好时期为逻辑起点,然后揭露和批判 “为天下之大害 ”的暴君统治,最后以恢复 “三代祖治 ”为救世之道作为逻辑终点。可以总结出黄宗羲政治理想的基本内容是:批判暴君统治,恢复三代时期的贤明君主统治。 ( 2)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明代思想界存在不关注国计民生,埋头研究 “天理 ”、“人性 ”的不务实现象;为此,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 3)结合所学知 识和材料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出现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当然明清进步思想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43、兴起,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 考点: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点评: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是高考的热频考点,就其内容而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 “重农抑商 ”思想,主张 “工商皆本 ”。 ( 24 分) 20 世纪以来,国联和联 合国的建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最初只有 23个成员国,以后逐渐增多,德国和苏联先后于1926年和 1934年加入,埃及于 1

44、937年加入,是最后一个参加国,成为第 63个成员国。积极鼓吹创建国联的美国始终没有参加这一组织。 按照(国联)盟约规定, 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20 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联合国由 51个成员国发展为 184个。它致力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建设,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 进步和发展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19451995 ) 材料三 它(联合国)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

45、、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 “灌木林火 ”战争。 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 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 斯全球通史 1500 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 1)历史学家黄安年认为,国联从诞生起就缺乏权威性和对会员国的约束力。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的主要特点。上世纪 8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些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10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作者对联合国的作用是如何认识的?结合上

46、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8分) 答案: ( 1)参加国联的国家不够普遍和广泛;美、苏等一批大国没有参加或没有一直参加国联(缺乏大国合作);涉及制裁 相关国家的决议很难全体一致通过。( 6分) ( 2)特点:规模大,具有普遍性;作用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影响深。( 4 分) 突出作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和推动地区性和平;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裁军和防止核扩散。( 6分) ( 3)认识:联合国在维持和平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未能消除战争和解决大国冲突。( 4分) 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各国尤其大国间的合作;真正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努力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4分;任意

47、两点,即可得 4分;言之有理亦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 际组织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国联的权威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参加国联的国家不够普遍和广泛;美国等大国没有参加国联; “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 ”,涉及制裁相关国家的决议很难通过。 (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的特点:规模大,成员国众多;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和推动地区性和平;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裁军和防止核扩散。 (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看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未能消除战争和解决大国冲突;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加强各国间的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等等。 考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点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