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594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 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错误,即使史记比汉书早出或者单凭汉书的记载,也不能证明黄河在汉代之前是否改

2、道,还需要大量的史料的印证; C项正确,丙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结论相对合理。 D项错误,不能简单的从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上就断定结论也是错误的。 考点:史学研究:研究方法 点评:史学研究需要需要一定的史料,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研究方法。就史料而言,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如材料中的河北地貌等可以判断是第一手的史料,可信度较高,第二手史 料主要是一些后人的记载,如史记等史学著作。研究方法上要注意史料的相结合,相互印证。 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说: “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

3、义,如果德国认为 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这段材料说明 英国政府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英国政府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威胁 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错误,并非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条约,而是反对彻底的肢解德国,主张用德国抗衡法国; 项错误,英国政府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英法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支配性的地位; 正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威胁,必将会使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故选 D。 考点:凡尔赛体系 点评: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

4、处置战败国的过程中建立的体系,英法等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因为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进行了惩罚性的掠夺和打击,使得该体系体现了严重的不稳定性,被称为处于火山口上的体系,必然带来战败国和战胜国的新一轮的矛盾。 下列对华盛顿会议前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状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B美国对华坚持 “门户开放 ”政策 C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正确,在亚太地区,九国公 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当中,因此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体现了美国的门户开放的政策;因此 AB项

5、正确; C项正确,英美海军实力比例为 5:5;D项错误,在抵制日本在中国的独霸方面,二者有着相同的利益,观点相同。 考点:华盛顿会议 点评:华盛顿会议是战后继凡尔赛会以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美国成了这次会议的大赢家,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同时又拆散了英日同盟。在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决议上,在远东的华盛顿体系建立。 以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有关英国妇女地位的两份资料。资料甲:一份地方报纸: “女性还不明白一件事:她们已经不太可能再从事那些有薪资的工厂工作。先前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的女性,如今被要求回到她们原来的锅、盘世界中。 ”资料乙:一位现代史家说: “把选举权视为是对战争中女性

6、作出贡献的报偿,这是很简单的解释。实际上,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战争带来的改变不多。那时报纸报导女性得到热诚欢迎,但在农场、医院和工厂,她们都被痛恨敌视。 ”关于以上两份资料的见解,下列叙述何者为宜? A甲和乙认为战后社会对女性的看法未改变 B甲和乙认为大战改善了女性的经济地位 C甲和乙认为大战改善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D甲的观点和乙观点互相有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第一份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妇女并未在一战结束后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进入到社会领域,而是又回到了家中,从事家务劳动;第二份资料明确的告诉了 “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战争带来的改变不多 ”、 “在农场、医院和工厂,她们都被痛恨敌视 ”,因此

7、二者都认为战后社会对女性的看法未改变。故选A。根据以上分析, BCD均错误。 考点:一战后妇女地位的变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分析材料的能力。此类问题一般材料比较长,一般情况下应该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作答。第一步,是要大体的浏览一下四个选项,初步把握出题人的命题意图;第二步是要通读材料,重点关注句号、分号和一下分层次的关键字,进一步把握材料的信息;第三步进行概括总结,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 1920 年 9 月,新潮杂志载文说: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 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

8、胜利 B一战影响下 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D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 ”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 “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 ”,即一战的影响。故选 B。 A项说法明显和材料相反,材料明确提出 “军国主义别打破 ”; 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西方文明的问题; D项错误,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在材料中也未体现。 考点:西学东渐 点

9、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但是在一战之后,人们对西方的制度、思想等重新进行了反思。社会上出现了进行革命、进行分本社会变革的声音。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要求在会内讨论山东问题,日本要求会外直接交涉。最后在美国的设计下,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 “边缘 ”进行会谈的安排,由美、英两国列席观察 以及必要时调解纠纷以弥分歧。这反映了 A美、日在山东问题上利益一致 B美、英对日本形成一定牵制 C中国未能维护本国利益 D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获利

10、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我们知道,日本要求中日双方在会外讨论山东主权的问题,企图为自己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国力弱,希望借助国际会议的平台牵制日本。从结果上看,美英等对日本的提法进行了纠正,反映了对日本独占中国的形势不满,对日本形成了一定的牵制。故选 B。 A项明显错误; C项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主要说的是英美对日本的牵制; D项本身说法正确 ,但是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华盛顿会议 点评:山东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划分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列强势力范围。在这次会议上,英日同盟被解散,日本的侵略野心受到抵制,但是日本原来通过侵略获得了利益被西方列

11、强承认。美国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胜利者,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独占局面;中国则是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承认奥地利独立 并不得与其合并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理解识记能力。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凡尔赛会议上受到很大的削弱。 项正确,德国被迫允许奥地利独立并且不能与其合并,自身的力量遭到削弱; 错误,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德国放弃义务

12、兵役制,只是保留陆军十万人; 项错误,一战后并未对德国分区占领,二战后实行的分区占领; 正确,根据凡尔赛会议内容,德国要支付大量的赔款。故选 B。 考点:凡尔赛会议 点评:一战后,为了进行战后利益的分赃和对德国等同盟国进行处置,通过了对德国赔款、控制军备等限制德国的条款和对奥的条款等,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由于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利益分赃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对战败国进行报复性惩罚内容,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使得该体系体现了严重的不稳定性,被称为处于火山口上的体系,必然带来战败国和战胜国的新一轮的矛盾。 北宋东京(今开封) “通宵不绝 ”的夜市和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

13、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 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通宵 ”“不觉抵暮 ”,可以判定夜市和瓦子的经营已经没有时间限定,故选 A。材料没有讲市和瓦子的分布范围,排除 B,瓦子没有涉及经营者的问题,排除 C,坊是居民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D。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起来,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 。除此之外,还

14、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 15581603 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 “中兴和辉煌 ”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的崛起。根据材料可以知道,伊丽莎白时代是1588年到 1603年。英国在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 ”,开始确立海上殖民霸权。因此 C项属于伊丽莎白时代。 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弗吉尼亚。 17世纪中

15、后期,英国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此 ABD均不属于伊丽莎白时代。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国家即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运动。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但是在此后,英国的殖民扩张在广度和深度上明显超过前者。 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三次英荷战争 打败荷兰,在 1756年到 1763年打败法国,英国在 18世纪后英掌握了殖民的霸主。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

16、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 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对服装弹性需求 的动态消费的发 展 ”, “工业革命的发端和蔓延 ”可知,推动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对市场扩大的需求,故 A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也不难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 B、 D两项虽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表述不完整, C项与史实不符合。 考点:工业革命的原因 点评:市场的不断地扩大,使得原来的手工工场的劳动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

17、社会和市场的而需求,需要在技术领域里的创新,提高生产的效率,于是催生了工业革命。除了市场的需求外,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对外扩张掠取了巨额的资本、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建立等这些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 。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苏联) 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

18、目标。(工业化)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选 C。 BA项错误,从材料 “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 ”可以看出明显说的是斯大林模式; 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这一体制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主要意图并不是说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这种体制的积极方面也需要掌握,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关 贸总协定

19、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图表分析能力。做此类题一要注意看时间,二要注意看数字或百分比的变化。也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 C项正确; A、B、 D项在图表中都没有反映。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发展变化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材料选择题,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的角度和思维的层次。就此题来讲,从图片上看时间分

20、别为 “1965年 ”和 “1995年 ”。从所占比重看,1965年时,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相对较少,而到 1995年时,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所占份额相对增多,其他工业国、拉美和非洲有所减少,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无多大变化。再结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20世纪 50、 6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70 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 危机和 “滞胀 ”;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从以上分析能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以下关于

21、凡尔赛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联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 B对奥条约是凡尔赛体系的组成部分 C凡尔赛体系为英法所操控 D美国此时还无法在欧洲事务中发挥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AB项正确,国联盟约和对奥条约都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加入国联,因此国联实质上成为英 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因此 C项也正确; D项错误,并非美国无法在欧洲发挥作用,而是美国对凡尔赛体系不满。故选 D。 考点:凡尔赛体系 点评: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报复性惩罚,通过了对德国赔款等限制德国的条款和对奥的条款等,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由于凡尔赛体系

22、是建立在英法利益的基础上的,美国并未大范围的参与。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不公正的基础上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使得德国很快的重新走向了扩张之路。 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 “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 。他所描述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 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了化学武器,由于协约国军队未有防备,伤亡 5000

23、多人。故选B。 A项是发生在一战第一个阶段的战役,当 时尚未使用毒气; C项中首次投入使用的武器是英国的坦克; D项是发生在海上,是最大的一次海战。 考点:一战中新式武器的使用 点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很快的用在了战争中。 1916年德军首次使用了毒气 氯气,使对方伤亡巨大,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还首次使用了飞机;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使用了坦克。一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集中的展示,推动了战争形势和手段的发展,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 “道 ”是 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答

24、案: C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郡直属于中央,郡下设县,道与县同级,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 ABD错误, C正确,故选 C;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考点:秦朝的行政体制 点评:秦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郡以下设县,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和县同级,加强了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统治。 “上(唐太宗) 侍臣曰: 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 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 房玄龄对曰: 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 上曰: 然

25、,朕为民父母, 可利之,何爱一女? ”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 “存百姓 ”的思想 B虚怀纳谏的胸襟 C “战而后和 ”的策略 D文德治国的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然,朕为民父母, 可利之,何爱一女 ”可以看出,唐太宗对百姓的重视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女儿。故选 A。 B项也有所体现,但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唐太宗的重民思想,从材料的一句话就能说 明。 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采用和亲政策,而不是战争的手段; D项中的德治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的重民思想 点评:古代的重民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思想中就有所体现,孔子主张实行仁,要统治者爱惜民力;孟子主张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对这一思

26、想进行了发展,同样这一思想被唐太宗所吸收,把君主与百姓比作舟水的关系。 孔子在表达自己志向的时候,说道 “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 ”。这一志向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是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中庸之道 D长幼有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 ”可以看出社会各个阶层的都能得到关怀,必然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体现了孔子的爱人思想。关系 A。 B 项错误,克己复礼是指的恢复到西周的等级秩序中去,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 C项是不冒进、不落后的不偏不倚的思想; D项指的是等级秩序。因此 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孔子思想 点评:

27、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孔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 并未受到重视,但是其思想经过改造,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亚里士多德说: “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C真理高于 切的信念 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 “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 ” , C项真理高于

28、 切的信念符合题意。故选 C。 A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主张知识是美德,人的一生追求美的境界; B项是比拉图的观点,认为意识第一性的; D项明显和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古希腊哲学 点评: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推崇真理,尊重真理。与此相关的古希腊哲学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 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 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 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拿破仑曾对富歇说过: “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

29、院,一种统一的欧 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拿破仑的主要意图是 A颁布一部通行欧洲的法典 B强调以法国为主宰统一欧洲 C鼓舞法国士兵的斗志 D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的信息 “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 ” 来看,拿破仑要实现欧洲的统一,但是 “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可以看出,拿破仑强调以法国为中心实现欧洲的统一。故选 B。 AD项只是说了材料的一个方面; 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欧洲统一的思想 点评:在近代,即有欧洲统一的思想,拿

30、破仑曾经想着以武力统一欧洲,但是最终失败。 20世纪后,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 有同学说 “民族解放运动者都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所以,甘地是一个民族解放运动者 ”,根据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对此你认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大 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大前提明显是错误的,民族解放运动并非都是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的,中国的

31、民族解放是采用革命的方式;小前提是正确的,甘地确实是采用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结论是正确的,甘地一生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被称为 “圣雄 ”。故选 C。根据以上分析,其它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甘地 点评:甘地被称为圣雄,其领导的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对印度甘地的这一运动,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既要 看到其积极地作用,也要分析出其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1

32、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私人兴办小企业等,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分析各选项最符合的应是 A 项。 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正是三大改造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渐的变成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开始确立; C项是 1958年开始的左倾错误指导下的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 D项错误,与材料新中国初期的要求不符。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核心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以支配自己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在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中,三大改造

33、时期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和新经济政策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发展经济。 20世纪 80年 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 “推动 ”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突破了 “包产到户 ”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的是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包产到户,被事实证明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手段,突破了属于资本主义道路的观念,解放了思想,因此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故选 D。 ABC项都是从现象和结果的浅层次进

34、行的分析,没有触及到 思想领域的变化。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79年开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步,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清朝康熙帝开创了 “康乾盛世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是 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 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是乾隆帝时

35、期,为给乾隆帝祝寿,安徽的三庆班等进京演出;因此 错误。在康熙年间,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因此 均正确,故选 D。 考点:康乾盛世 点评: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清朝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进入到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 “康乾盛世 ”。在康熙年间,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经济领域,手工业中出现了粉彩,农耕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 爱因斯坦说 “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 ”。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

36、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 “公式 ”“数学的思维 ”“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 ”,由此可见,本题所给的材料侧重强调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在于 “重视定量分析 ”。故选 B。 A项是古代科技的特点; C项是近代科学的特点,但是材料并未体现出科学实验来; D项明显错误,科学与生产和生活有较大的距离。 考点:近代科学 点评: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主要的代表,重视逻辑运算和定量分析,用严密的方法计算解释世界。它的产生有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到

37、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图反映了 20世纪初德国的对外目标是 漫画大肚德国容世界 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C对外殖民扩 张,称霸全球 D发展工业成为 “世界工厂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和图片的注解可以看出德国的目标是进行殖民扩张,成为全球的霸主,故选 C。 A项与题干大肚德国容世界不符; 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明显相反; D项错误, 19世纪英国为世界工厂, 20世纪美国的发展走在了前列。 考点:德国的扩张政策 点评:德国在近代的统一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的,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大量的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在第二次工业革

38、命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野心不断地膨胀,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在德国扩张政策的推动下,世界相近发生了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 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 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 的办学目标是

39、“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 “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 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 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 ( 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 8分) (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 6分) ( 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康熙帝 和拿破仑为维护政局稳定和国家主权采取哪些类似的措施?( 4分) 答案: 康熙对人才的重视和对

40、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 2分);特点是对传统文化仅起到总结作用,但缺乏创新( 2分)。 拿破仑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本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 2分);特点是重视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其教育政策具有为军事服务的目的( 2分)。 ( 2)康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 3分)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 3分) ( 3)对内平定叛乱,康熙帝平三潘和粉碎准噶贵族分裂企图,拿破仑镇压王党叛乱;对外抵抗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康熙打败沙俄侵略,拿破仑反击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 4分) 试题分析:( 1)康熙选拔

41、饱学之士参与编写明史和其它学术著作的编纂,反映了康熙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从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康熙帝只是对原有文化的总结,创新的成分不多。拿破仑确定 “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 ” 可以看出拿破仑也重视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但是材料中也交代,拿破仑办教育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军事服务。( 2)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二者背景上的异同。康熙帝是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近代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快速;文化思想上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42、想。( 3)二者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稳定政局方面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等,对俄作战,维护了在东北的权益;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的进攻,镇压保王党的叛乱等也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考点:康熙帝和拿破仑的比较 点评:康熙帝是中国清 代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维护国家主权,打败沙俄对我国东北的侵犯,平定三藩叛乱和收复台湾,为康乾盛世局面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拿破仑是近代法国的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位期间通过对外战争包围了革命的成果,传播了革命的思想,颁布了法典,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乔治 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

43、民尊为 “国父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年 9月,发表告别辞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 “二次革命 ”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

44、、 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根据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 “中国的华盛顿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8分) 材料二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 (注:时间是 1783年 )。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 在它 (大陆会议 )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 ”议长答道: “ 你将带 着同

45、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 将激励子孙后代。 ”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 2)材料二中的 “公职 ”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 “公职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 3)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 _ 、 _ 。( 2分) 材料四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 ”(但孙中山) “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 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 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 “二次革命 ”失败后

46、)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对三位伟人的了解,请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2分) 答案:( 1)相似之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选总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级宪法;主动辞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等。(每点 2分,共 8分,言之有理即可) ( 2)公职:大陆军总司令。( 2分) 主要因素:个人的道德力量。( 2分) ( 3)事件:家庭纺织运动(或土布运功);食盐进军。( 2分) ( 4)优秀品质:爱国进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不恋官位等。(任意三点给2分) 试题分析:( 1)孙中山和华盛顿有着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都创立了共和国,都参与制定了宪法性

47、的文件,都是主动辞职等。二者都对各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观念的发展传播做出了贡献。(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之中担任的公职是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对民主政治的信仰和个人的道德力量使他并未留恋权力。( 3)从第一副图片中的纺车可以看出这是甘地主导的家庭纺织运动,抵制洋货;第二幅图片是甘地领导的食盐运 动,又称为食盐进军。( 4)此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我们分析这些伟大人物的品质,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说明,比如爱国进去,不留恋权力,崇信民主,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等。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华盛顿、孙中山等 点评:甘地被称为圣雄,其领导的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华盛顿是美国独立和民主政治的创造者和领导者,不迷恋权位,为美国的历任总统做出了表率;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生为了国家的独立与民主,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其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创立 了民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国由新兴国家崛起为世界大国是近现代世界的重大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