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59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东方文明)试图借训诫与榜样,造出些具有人为的高度伦理义务感的人;他们认为,靠这种培育,这些人便一定能够依据明智的判断治理同胞,而尽可能不援引固定的法律条文。这种思想模式,迥异于正常的西方习惯 后者乃是强调政治的核心是法理而非伦理。 ”可见 A西方自古就是法治社会 B西方政治文明比中国先进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本质是人治 D中国古代没有成文法律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说法不正确;文明有差异,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故 B项不正确; D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强调伦理,而西方政治强调

2、法理,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发展演变的两条线: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以选择题的形式通过文献资料、图表、图片及名人观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涉及的基本概念。 古希腊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在论及当时社会上流行的 “圣病 ”羊痫风时断定: “这种被称为 圣病 的疾病并不比其他疾病更神圣。人们之所以认为它神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它。 ”对希波克拉底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希波克拉底已经找到了治疗羊痫风的方法 B古希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

3、学 C古希腊当时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D希波克拉底是个唯物主义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人们之所以认为它神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它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古代希腊人已经重视人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和作用,故答案:选择 C项。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希波克拉底已经找到了治疗羊痫风的方法,故 A项不正确;古埃及的医药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故 B项说法不正确;希波克拉底被西方尊为 “医学之父 ”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并不是个唯物主义者,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近年各地高考题目,考查较多的是

4、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以及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分析和理解。( 2)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考查角度有: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及评价,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3)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对比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点。横向对比大体同时期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的异同,并寻找不同的原因。 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宋明理学家提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

5、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答案:选择 A项。普罗泰戈拉强调以人为中心,而心学强调通过内心的反省达到 “致良知 ”,故 B项不正确; C项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不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观点,故不选; D项说的是人的客观存在,材料只是突出人的主观思维,故不选。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主义起源,高考命题考查的角度有:( 1)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及评价,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2)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对比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点,横向对比大体同时期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的异同,并寻找不同的原因。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 “要寻求一种结

6、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 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A天赋人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中 “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 ”等,可以解读出统治者和个人之间是一种契约的结合,赋予结合者以权利和义务,属于社会契约论。故答案:选择 D项。天赋人权说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故 A项不符合题意;三权分 立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

7、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故 B项不符合题意;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故 C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启 蒙运动,( 1)近年各地高考题目,考查较多的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学说、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2)启蒙运动的考

8、查角度有: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理性主义 ”的内涵、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 3)复习备考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思想家的主张,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的具体表现,理解分析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整套理论依据。 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 ”。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答案: B 试题分

9、析:根据上帝创造人和宇宙说明是天主教会占统治地位,但是让人处于一个中央位置,正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中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时期。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上帝使人处于中央的位置,人比其它生灵具有自由意志,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材料着重强调了人的价值、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因此皮科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故B符合题意。作者并没有涉及神学和新的宗教,排除 C; D均晚于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关于文艺复兴,除了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其原因、指导思想、主 要成就及影响外,还与政治、经济相联系,把其放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进程中以材料题的形式进

10、行命题。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 “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 ”。这里的 “大兴土木 ”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构建民主法治社会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清理了场地 ”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摧毁蒙昧,而启蒙运动同样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不同之处在于思想家们构筑了资产阶级的 “理 性王国 ”的理论,故答案:选择 B项。 A、 C两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之一,但不符合材料中 “大兴土木 ”之意; D项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

11、动的意义。 点评:关于启蒙运动,除了考查其背景外,还要注意着重把握每位思想家的观点,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同时,也可以把其放在对欧洲人文精神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 “怪现状 ”的是: A复古尊孔 逆流的兴起 B清政府成为 “洋人之朝廷 ” C孔子穿西装 D大清子民 “剃发、蓄辫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状况社会,根据所学 A、 B、 C三项正确。 D项“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

12、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点评:关于社会生活史,主要是选择题形式考察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件背后的时代特征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多是利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特点、影响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的考查。在复习备考时,一是 要特别重视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认识;二是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 “民主 ”与 “科学 ”仍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

13、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启蒙运动的旗帜 D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文化运动倡导 “民主 ”与 “科学 ”,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尽管新文化运动期间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故 A项符合题意。 B、 C两项无法体现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核心目的, 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多是

14、利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特点、影响及马克思主 义传播影响的考查。在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特别重视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认识;二是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 “上帝直接对话 ”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 “神创说 ”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答案: C 试题分析

15、:根据所学,马丁 路德在 1517年提出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宗教改革;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理论,否定 “神创说 ”;17世纪末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从时间 “1859”可以判断: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符合本题材料所述时间及意义的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成就。 点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初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对科技成就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命题的主要角度有:( 1)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成就及特点;( 2)科技进步以社会发展

16、的影响;( 3)同一时期中外科技成就的比较;( 4)科技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鲁迅在回忆 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 “有人说 G Byron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 G Byron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B充满了理性主义的革命激 情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两点,一是 “20世纪初年的中国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是G 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

17、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故答案:选择 D项。 G 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但这不是国人喜爱其作品的原因,故 A项不正确;浪漫主义的特征没有充满 了理性主义的革命激情,故 B项不正确; C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点评:关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角度:( 1)以选择题的形式用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 2)选取材料,综合考查文学作品接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

18、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 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少年模仿电影明星的动作反映了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故答案:选择 C项。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表明青少年模仿的主要是明星的谈吐、姿势、举止,这些都属于日常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娱乐、审美,而明星们在电影中的谈吐、举止未必都是正面的,因此也不能得出 “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 ”

19、的结论。材料反映的是电影的消极影响,因此 B、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影视艺术。 点评: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把握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要注意与政治、经济、科技之间的联系。 18世纪法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摩莱里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 “自然法律 ”。而自然的属性才是事物存在的意义支撑,同样,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也不应该受到干涉,我们必须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下列作品与上述观点吻合的有 独立

20、宣 言 日出 印象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九十五条论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也不应该受到干涉,我们必须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可知,作者观点是反对专制与教权,追求自由与平等,故 符合。日出 印象是印象画派主要代表作品,不反映材料意思,故 不正确;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故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美术的成就。 点评:关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角度:( 1)以选择题的形式用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 2)选取材料,综合考查美术作品接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美国学者杰里 本特利

21、所著新全球史中说: “在欧洲艺术的影响下,日本学者开始对解剖学和植物学感兴趣,因其能够精确地表现事物。学者们将荷兰的医学和科学著作翻译成日语,并且学习按照直线透视法原理作画,这使得他们可以准备出比原先使用的中文教材更加精确的教科书。到 18世纪中期,德川幕府将军自己也成为荷兰学派的积极倡导人,而讲授欧洲医学和学习荷兰语的学校在好几个日本城市中兴起。 ”据材料分析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艺术推动了日本近代科学的发展 B西方文化通过荷兰商人传入日本 C西方写实的绘画风格在日本兴起 D西学传播使日本突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53年,美国以黑船事件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突破了日本

22、闭关锁国政策,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点评: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从形式上,高考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用新情境、新材料进行考查;从内容上看,着重考查明治维新主要内容的特点以及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有学者认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 ,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这里 “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应指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文化的现代化 D制度的现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甲午一战 ”“中国知识精英 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并结合所学知识 :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资产阶级维

23、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因此着力点应为制度的现代化,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点评: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有质的差异,高考试题要求认识两者不同的表现和原因,以理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变化的特点。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 “士 ”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 “学在官府 ”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 “

24、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 “学在官府 ”的教育走向没落。墨攻的时代背景已经是春秋战国了,不存在学在官府的问题,墨家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不可能无法办私学的, D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 点评:诸子百家思想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命题角度有:( 1)对诸子百家的思想

25、进行比较,要求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诊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根源;(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剧烈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这些变化,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的老师,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荀子思想中的法家因素。 淮南子 本经 记载: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引文中的 “书 ”为甲骨文 B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 C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D引文一定程

26、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 “书 ”为甲骨文,故 A项不正确;材料仅是神话传说,不能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故 B项不正确;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 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故 C项不正确;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仓颉作书 ”“天雨粟,鬼夜哭 ”反映了中国文字产生的影响,故 D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书画 点评: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体现,高考对这方

27、面的考查也是历年的重点(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26题),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角度:( 1)文学艺术作品的名称、代表人物;( 2)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 3)文学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文学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文学艺术作品的发展线索。 中国文化史载: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宋代藏书的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科举制度完善不可能出现读书者不甚爱惜书,排除 A 项; B、C

28、两项相比,显然印刷术更有利于增加书的数量,且造纸术的改进是在汉朝,排除 C项;图书成为商品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大发明上,强调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从命题的切入点来看,主要考查基础性的知识,很少上升到理论分析的层次。有的高考试题将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经济相联系,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的实用性特点。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术语说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知行合一 ” C “格物致知 ” D “致良

29、知 ”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天良 ”“良心 ”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 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答案:选择 D项。 “存天理,灭人欲 ”中的 “天理 ”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灭除违反天理、违反人道的人欲 ,保存包括人性的天理,故 A项不符合题意; “知行合一 ”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要注意这一理论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故 B项不符合题意; “格物致知 ”是指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要注意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故 C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

30、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二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二者的异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2)有的高考试题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考查,认识二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重要作用,高考试题站在这一高度要求认识二者的相似点,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缺乏公正性 C形式主

31、义浓厚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干中的第一句信息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这是强调罗马法律的原则性,即高度重视法律程序,后面则是举例,是对此进行具体说明,由此判断答案:选择 A项。罗马法律强调公正性,但题干中强调是其原则性, B项与 题意不符;罗马法律虽然存在形式主义,但材料并没有反映这一特点,故 C项错误;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 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律的特点。 点评: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基础。高考命题重视对罗马法演变历程、原则、内容及其特点的命题考查。复习备考

32、时,一是注意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注意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的具体案例,理解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 “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 手段也是目的。 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 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 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 ”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布兰代斯大法官拥有哪一项权力? A言论自由权 B司法解释权 C弹劾总统权 D司法审查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材料,反映了修订宪法以保障美国人民言论

33、和集会的自由,说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对于司法具有解释权,符合 1787年宪法分权的规定,故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共和政体下的三权分立制。 点评:美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考点不仅仅是重点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从大国崛起的角度看,认识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和巩固对于美国崛起的重要意义,理解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从全球史观来看,美国建立共和政体时,君主制在整个世界占有绝对优势,由此,理解美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世界意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

34、原则: “代替 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以下各项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B马克思认为个人自由是绝对的,不应受到约束 C马克思肯定自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 D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可以判断 C项正确,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基本的原则是人人自由。马克思认 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是暴力革命,故 A项不正确; B项说法错误;判断资本主义

35、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要准确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头暴露,阶级矛盾激化,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社会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借鉴;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同时,工人 运动的失败,说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

36、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感叹的是近代西方各国设立领事官,保护商民,但是犯罪等事务仍由所在国家的地方官处理,但是近代中国、土耳其等享受不到,反映了列强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丧失和不完整,故答案:选择 D 项。根据所学,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获取了领事裁判权,故 A 不正确;材料反映的中国司法主权丧失,与自然经济的瓦解关系不大,故 B项不正确;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

37、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与中国的官吏任免没有关系,故 C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西 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 点评:关于西方列强的入侵,高考命题主要突出两个重点:( 1)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 2)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一方面在分析具体事件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人民反抗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把历次战争及人民的抗争联系起来分析比较,理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胜利的原因。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

38、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 (原子弹 )、苏 (苏联 )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B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C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D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 “屈原 ”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 “苏武 ”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 8月 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

39、主要因素,故答案:选择 A项, B、 C、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点评:关于抗日战争,注意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对于日本近代侵华方针、政策,侵华暴行,注意结合目前日本政府对战争的认识进行深层次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得出历史的教训。 2011年 5月 1日深夜, “基地 ”组织领导人本 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B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C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D恐怖主义是传统安全威胁需铲除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 “基地 ”组织

40、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 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应该是贸易保证主义; C项说法明显错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贫穷,并未被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传统安全威胁 ,恐怖主义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点评:近几年高考多以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平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形势为切入点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在复习备考时,仍要紧扣热点,如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本不断加快 “入常 ”步伐等,这些都是高考重要的命题点。 文明史观认为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

41、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 贸易场所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故 A、 C、 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发生于 15、 16世纪之交,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工业革命发生于 18

42、世纪 60年代,开始于英国,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变革, 也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的近代史,在西方史学界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中西史学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史学界对新航路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以下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1)史观的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有罪恶说,也有进步说,其争议的根本之处在于史观的不同。文明史观强调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一般对新航路开辟给予较高的评价,而革命史观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给美洲人民带来的灾难。( 2)中国的角度:新航路开辟与中国联系密切,首先中国的 罗盘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

43、件,其次,中国没有抓住新航路开辟的机遇,仍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3)世界市场的角度: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它与三次科技革命一起构成了一幅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蓝图,高考命题站在这一角度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分析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8次缔约方大会及其京都议定书第 8次缔约方会议将于 2012年 11月 26日至 12月 7日在卡塔尔举行,各国政要将进一步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大力推行 “绿 色经济 ”。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44、,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B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C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发展 “绿色经济 ”的必要手段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 ”、 “西周律 ”“唐律中 ”都体现了立法,故答案:选择 B项。 A项不符合史实,全球变暖是当代引起的问题; C项没有体现 “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 D项 “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不符合史实。 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1)从整体史观

45、的角度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失衡;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消弱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很有争议的进程。( 2)把握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 系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的作者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钱乘

46、旦认为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钱乘旦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 “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 ”说明理学博大精深; “对中国之外的 夷务 关心 ”,体现了其封闭性,故答案:选择 D项。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 A项错误; B项与题意不符;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高考试题着重把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进程

47、中考查,认识其儒学发展中地位。同时,要注意宋明理学对 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考试题站在这一高度要求学生总结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影响。 下列引文可以作为汉代政策从 “无为 ”转变到 “有为 ”的原因的是 A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B “约法省禁 ”“废除烦苛 ”“减田租,十五税一 ” C “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 D “讲候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汉代政策的转变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发展。汉初,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经济残破,需要

48、休养生息。所以实行 “无为 ”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 “无为 ”转变为 “有为 ”。故答案:选择 C项。 A项描述的是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局面; B项是汉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D项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点评:汉初经过六十多年的 “无为而治 ”,经济实力得以恢复并逐渐增强,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1)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2)土地兼并剧烈;( 3)匈奴为患,这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书 董仲舒传中说: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