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高考预测练习(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 “转折 ”是指(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设立 “中朝 ”、 “内朝 ”制度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答案: C 据报道,尽管深受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已经有 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历史上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次盛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间经济相互联系影响的力度加强 经济危机已经基本结束,影响力减少 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很重要 A B C D 答案: D 马克思指出: “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 ”这一评价是建立在哪些依据基础上的?( ) 生产力标准 一分为二的方法 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近代化角度 A B C D 答案: B 下表是 2005年至 2006年大陆与台湾之
3、间贸易发展的情况统计表。形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 因和因素是( ) 年份 2005年 2006年 增长率 台湾出口大陆 757 871.1 16.60% 大陆出口台湾 155 207.4 25.30% 贸易总额 912 1078.5 18.25% 九二共识 ”的形成 台胞投资保护法制定 大陆对台政策的稳定 海峡两岸政府共同努力 A B C D 答案: A 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 1953 年至 1958 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 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建国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 10倍 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 A B C
4、D 答案: D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伐战争“中途夭折 ”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联合绞杀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理论未贯彻 C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D没有组成强大的中国革命联盟 答案: C 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过: “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 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 ”这反映出海国图志( ) A主张倡导发动民主革命 B主张推行实质性改革和开放 C推动了近代日本社会变革 D摆脱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某著作
5、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座船厂按城市居民的坊厢编制。将工匠编为四厢,厢分十甲,甲有甲长。厂中还设有四十五名监督工匠服役的 “作头 ”。船匠人身极不自由。船匠普遍兼营农业,有的甚至依靠驾船载运来补贴生计,生活穷困。这部著 作记载的史实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唐朝 B宋代 C元朝 D明朝 答案: C 综合题 ( 3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正常。 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 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
6、府。 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在那时,按照薄一波同志的说法就是, “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的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引自新华网 2008年 9月 30日新中国定都北京原因之揭秘 材料三 党中央成立后,从上海开始,至北京结束,这一红色 “巨流 ”,在其 87年的艰辛历程中,几乎走遍大 半个中国。党中央的这 87年艰辛历程,饱含了党由于右倾、 “左 ”倾错误
7、带来的惨痛教训,也饱含了党在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的经历 。 引自新华网 2008年 9月 30日从上海到北京,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阅后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邮票反映的事件的名称并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邮票。(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分别确定在图 1和图 3的原因是什么?( 12分) (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主要原因。( 8分) (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变迁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9分) 答 案:( 1) 图 2,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 图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 图 1,抗战指挥中枢 延安。 图 4,西柏
8、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8分) ( 2)原因:延安 红军长征胜利达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重心转移到此。( 6分) 瑞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红军三次反 “围剿 ”的胜利,红色根据地壮大。( 6分) ( 3)北京历史悠久,城市保护完好;中共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的要求;定都北京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北京作为首都在地 理上,容易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 8分) ( 4)反映的主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艰辛历程;是党内右倾、左倾错误带来的惨痛教训;反映中共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
9、 9分) 第( 1)题是内涵式问题,答案:要源自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出来。 第( 2)是外延式问题,要联系红军长征的主要进程以及原因作答。 第( 3)题是内涵式问题,答案:也要取自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提炼答案:,在提炼过程中,联系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很重要。 第( 4)题是内涵式问题,要联系中国共产党的 由小到大历程分析说明。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任
10、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 引自亚当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 材料二 恩格斯说: “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 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 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 材料三 罗斯福睿智地指出: “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 从前那些大投机商和金融寡头们只要开发或建设什么,我们就什么都给他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任务不是开发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而平衡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
11、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开明管理的政治时代已经到来。 ” 引自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 美 国解说词 材料四 斯大林在 1926年指出: “社会主义经济是最统一最集中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按计划进行的。 “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部分论述 材料五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阅后回答: (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概括亚当 斯密、恩格斯、罗斯福、斯大林、邓小平
12、的经济主张或观点。( 10分) ( 2)根据以 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0世纪 30年代、二战后以上观点的应用及其影响。( 25分) (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得到有哪些重要启示?( 2分) 答案:( 37分)( 1)亚当 斯密:自由竞争,国家不干预经济。( 2分)恩格斯:垄断组织产生,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得到克服。( 2分)罗斯福: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2分)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抛弃市场手段的调节作用。( 2 分)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计划和市场的两种手段的调节作用。( 1分) ( 2)蒸汽时代,自由
13、竞争,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对亚非拉国家是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 5分) 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资本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列强争夺市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5分) 2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和了经济危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深远。德国和日本则通过国民经济军事化,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导致二战爆发。( 7分)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在发展经济中,把计划 与市场两种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 4分)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先照搬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国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分) ( 3)启示:经济体制的创新必须以适应生产发展水平为依据,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2分) 第( 1)题是内涵式问题,可以从材料中逐一提炼出亚当 斯密、恩格斯、斯大林、邓小平的经济主张或核心观点。 第( 2)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紧扣题中规定的时间: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0世纪 30年代、二战后四个时间段,分别予以说明。 第( 3)题 是启示类问题,从材料看,经济体制创新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实际看,应该与本国国情相联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