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660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可以看出这是在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通过这个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2、制度 农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期间兴办轮船招商局的根本目的是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 1875-1895、 189

3、6-1911、 1912-1913、 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 1914-1918年应是 A 4.6个 B 3个 C 2.5个 D 0.55个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4-1918年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被称作“黄金时期 ”,所以这一时期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上述四个时间段中最多的,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 B

4、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试题分析: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的行为是面对中国民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故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进步观念,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实业救国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 ”的新的工业。其中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

5、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是指中国古代以来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也就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即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948年 8月 19日到 11月 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 20倍,仅 11月 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 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 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

6、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这导致了 ABC,但是并没有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 19531957 ):;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 19911995 ):小平南巡 改革深化;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

7、兴起 B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C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五 ”( 19531957 )计划期间,我国实行了 “一化三改 ”的计划,最终工业发展成效显著,三大改造提前完成,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 1953 1957)计划 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 8.5% 3216亿 2200万担 实际达到 比上年增长 11.6% 3400亿 2400万担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调整国民经济的 “

8、八字方针 ”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述表格体现的是 1962年我国农业产值增长与原计划相比都多,结合这个时间考虑,应该是因为在经济工作中实行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 ”导致的,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1958 、 19591964 、 19701975 、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701975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3年和 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

9、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国民经济有明显的复苏和回升。故与 19701975 年相对应的是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文革 ”时期的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1978 年 7 月 1 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 1962 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 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 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

10、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民日报 1978年 7月 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 1962年发表的有关自己认为有很多知识不懂得讲话,用意在于让大家看到毛泽东的另一面,为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服务,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思想解放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 9月 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

11、大的改变 政 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由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到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是我国由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政策调整决定的,故选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年的十四大上,所以排除掉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

12、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就解决了困扰改革的路线问题,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这一论述主

13、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可以看出是对洋务运动时期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不学习政治制度等的反对,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创作于 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 “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歌曲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C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 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

14、的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歌谣说明了外国的工业品廉价且物美,导致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说明 A,但没有说到占领中国市场,故排除掉 B; CD与题目五 Uganda,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对中国的冲击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 “白市 ”、 “夜市 ”和 “晓市 ”,许多交易数额巨大, “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答案: C 试

15、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 ”、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最早出现在北宋的现象,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 “变异 ”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 的变异 ”应该是指与传统的自然经济不一样的经济模式, “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16、”可以知道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据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 “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 ”等信息说明以日出和日入前三刻为开市和闭市的时间,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市的发展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 麦迪森测算,在 1700-1820年间,中国的

17、 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 GDP 中所占的比重从 23.1%提高到 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 GDP 在世界 GDP 中所占比重仅从 23.3%提高到 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B自然经 济占主导地位 C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D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显示的是 1700-1820年之间的中外经济发展的比较情况,当时中国还没有面临外来列强的入侵,故选 C,其它选项都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18、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 “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形成了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明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是农耕经济的写照,而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9、。 ”关于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C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D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汽船发明于 1803年,而材料提供的是 1500年前后大西洋在世界联系中的作用,时间上不合题意,所以 C是对上述变化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汽船发明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 ”和 “向外 ”。 “向下 ”是指挖煤, “向外 ”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

20、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 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 ”和 “向外 ”。向外应该指的是为工业革命提供国外市场的方面,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答案

21、: D 试题分析: “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 ”是因为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 ”、 “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是因为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 ”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故 ABC 均符合题意,只有 D与题意无关,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 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 在 1850年由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计 238人,到 1910年降至 118人(萨维尔:英格兰和威尔农村人

22、口的减少,第 212页)。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人口流动的频繁 C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对英国南哈姆斯 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结果是手工业者的人数大量的减少,再结合材料所属时间考虑,即知是因为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到 1900年 前后,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 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23、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 ”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 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这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迅速加强,一定是 D的结果。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观察右边的示意图。引起 1760年以后图示棉花输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棉纺织业中手工工场大量建立 B棉纺织业逐步采

24、用大机器生产 C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采用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示意图显示 1760年之后棉花输入大幅增加,这是因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棉纺织业逐步采用大机器生产,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机器的使用与推广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

25、的 “市 ”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 ”“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 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 宋代

26、发生了商业革命 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 之 洛学 出,复兴古学,方使 千载不传之学 重放光明 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 内藤湖南, 1909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 “商业革命 ”的表现 .( 4分) ( 3)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 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 4分) ( 4)比较材料三、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和内藤湖南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分) 答案:( 1)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发展。( 2分) ( 2)表现:时间、

27、空间均不再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 “草市 ”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 4分任答四点即可) ( 3)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及闭关锁国的趋势加强,难以使宋代的商业革命对后来社会产生 爆炸性影响。( 4分) ( 4)同:都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1分 ) 区别 :前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1分 ) 后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1分 ) 试题分析:( 1)题目要求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从材料一中的“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

28、钱量大 ”、 “极为不便 ”可知原因之一是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也推动了纸币的出现。 表现:题目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所以从材料二的信息可以得出表现之一为时间、 空间均不再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表现之一是 “草市 ”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得出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和海外贸易发达。 ( 3)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北宋之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

29、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及闭关锁国的趋势加强,所以难以使宋代的商业革命对后来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 4)同:由材料三中的 “宋朝时的 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和材料四中的 “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可知其相同点是都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区别 :根据材料三中的 “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和材料四中的 “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等信息可以知道其不同点是前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后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30、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 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

31、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 与汉阳铁厂 材料二: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 1958年 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 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 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 “跃进 ”计划并报告了中 央,提出 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 3000万吨, 19

32、62年可以达到 8000万吨,甚至 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 1958年钢产量要在 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1070万吨。 材料四 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信枢纽。 1998年武汉全市进出口总额 18亿美元,比 1985年增长 20倍,平均每年增长 26 8,到 2005年底,武钢累计产钢 1.63亿吨,累计实现利税74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 52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 64.2亿元的 8.18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采取怎样工业化途径?( 2分)

33、并分析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2分)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2分) 答案: 、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财政常陷入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抗日战争对它毁灭性的破坏。( 3分 任答三点即可) 、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原因: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变化: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2分) 影响:发动了 “大跃进 ”,造成国

34、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因难。( 2分) 试题分析:( 1)题目要求 “依据材料一 ”回答。由材料中的 “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 ”、 “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 ”、 “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 ”、 “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 ”、 “所余被日军侵占 ”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题目要求 “据材料二分析 ”,结合材料二中的 “优先发展重工业 ”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原因:需要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及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回答,如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 、变化:由材料二中的 “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

35、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 ”和材料三中的 “钢铁 跃进 计划 ”可以看得出两者之间的变化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即发动了 “大跃进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因难。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结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和大跃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1: 材料 2:区位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

36、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 (或面对台湾 )、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 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 1)中国为什么能在上个世纪 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 4分) ( 2)根据材料 2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分) (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 20世纪止于 1989年,那么 21世纪则始于 1978 年的文章。作者马丁 雅克提出 “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

37、78 年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分) 答案:( 1)形成开放格局的原因:( 4 分) 中国贫 穷落后面貌需要改变;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 2)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4 分) 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2分) ( 3)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2分) 试题分析:( 1)形成开放格局的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主要应该考虑

38、中国的国情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国际形 势的变化和趋势去回答。即 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需要改变;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 2)原因:题目要求 “根据材料 2”回答,由材料二中的 “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 (或面对台湾 )、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即可得出。特点 :结合所学可以回答,即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 3) “21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年 ”实际是在表达中国的 1978年做出的决策对 21世纪的影响是至 关重要的,结合

39、所学可以知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以会有如上说法。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综合题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我国 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 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

40、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 “太公 (姜子牙 )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 ”,齐国成为 “海之王国 ”。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 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 “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

41、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 么思想观念 (2分 )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2分)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2分) (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 “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4分 )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 “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的

42、内外因素。 (4 分 ) 答案:( 1)观念:重视农业,轻视海洋开发利用。 (2分 ) 经济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分 ) 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工商业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分) ( 2)英国:十七世纪以来,英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海洋霸主,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分 ); 中国:清政府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 (2 分 )。 ( 3)内: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外:世界局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分 ) 试题分析:( 1)观念:题目要求 “据材料一 ”回答。从材料一中的

43、“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 ”、 “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等信息可以看出其观念是重视农业,轻视海洋开发利用。经 济根源:需结合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思考,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齐国兴盛的事实说明:由材料中的 “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齐国成为 “海之王国 ”可以看出工商业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这一题要首先回答英国选择海洋而中国选择陆地的含义是指什么,然后去回答其结果,根据其结果的差异来体现题目所说的观点是正确的。即英国从十七世纪以来,英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海洋霸主,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中国当时的清政府则实

44、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 ( 3)题目要求 “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 ”,而且要求回答内外因素,所以结合题目所提到的时间是 1987年,当时国内表现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际则是在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局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本思想和自然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 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