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四校联考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部门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早在西周晚期,中国就已有了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曲辕犁出现在唐朝;翻车出现在三国时期;那送的时候,已有了棉布,到明朝时期,棉布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衣料。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手工业的进步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2、新航路开辟后产生了 “商业革命 ”,它的主要表现是 市场和贸易扩大 证明了 “地圆学说 ” 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开始传播 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 式也发生了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茶叶、瓷器、也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历史上把这些变化称之为 “商业革命 ”。 不属于商业方面的内容。故应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开辟新航路 走向会合的世界 新航
3、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西班牙 荷兰 英国 B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C葡萄牙 英国 荷兰 D意大利 葡萄牙 荷兰 英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先后争霸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最先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称霸世界的是西班牙,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失去海上霸主的地位; 17世纪的荷兰,利用自己的有利地理位置和发达的造船业、航运业,称霸世界,号称 “海上马车夫 ”; 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号称 “日不落帝国 ”。故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4、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日 不落帝国 ”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 D机器制造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8世纪 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能同时纺出多跟纱线的纺纱机,即珍妮纺纱机。之后其他部门也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故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5、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 “世界工厂 ”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学。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世界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故该论文的主题应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故应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6、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故不可能出现在 “1853年的顺德县志 ”。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故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技术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
7、要考查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为解决因此加重的财政困难,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兴办事业单位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其他三项也是因素,但不是直接因素。故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一战 ”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 何花落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 A 应是
8、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 “短暂春天 ”,符合题意; D指的是 “一战 ”后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情况。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的春天;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曲折的发展; 20世纪 30年代末,云集上海的外国人多达 15万人,作为一个多
9、国殖民下的城市,现代生活无可避免地与世界同步了。当时的上海不可能经历的是 A街上随时可 见穿西装着旗袍的人流 B出门可坐双层公交汽车 C在石库门一带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D青少年在街头网吧上网冲浪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动变迁。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表述错误的即为正确选项。依据所学可知, “网吧 ”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不可能出现在 20世纪 30年代末的上海。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互联网的兴起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
10、 视野;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近代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分析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既然是维新派,所以不可
11、能 “组织工人运动、发动民众起义 ”,因其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方法达到目的,故可排除 C、 D两项。电影产生于 19世纪末,后来传入中国,当时看电影属于奢侈生活,在当时对一般民众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宣传方式行不通。报纸早在 19 世纪中期就已出现,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想。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就是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刊物。故应选 A。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这里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指的是 A
12、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俄经济政策变化的掌握。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以列宁为首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同时,也是列宁作为迅速向共产主义过渡到一种尝试。但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后来,列宁有果断地废除了这一政策,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故应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20世纪 20年代,有作家说: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
13、破碎的工业网,重 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俄经济政策变化的掌握。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以列宁为首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这种政策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情况,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1921 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
14、式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以下言论是苏联 (俄 )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A商业的发展 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 (和国营农场 ) 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A应是列宁的主张; B是所斯大林的主张, 1928年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是赫鲁晓夫的主张,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大力推行种植玉米; D是戈尔
15、巴乔夫的主张,致使苏联思想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应选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后苏 联的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09年 7月,中国海洋事业 60年成就展在广东珠海拉开帷幕,展示了新中国成立 60年来海洋经济、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成就。然而,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 “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
16、航海。 ”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 “闭关锁国 ”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外交政策影响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分析主要原因一般要从内部分析。由于明清时期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的政策,对对外交往严格限制,不需要有 “抵御大风的袭击 ”能力的船只。 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居于世界前列; B符合题意; C不是主要原因; D是外部因素。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经济政策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
17、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 “近代 ”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选项中 C项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艰难经营的
18、民间手工业 下 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发展农业而限制工商业发展 B突出发展农业而禁止工商业 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强调以农为本而取消工商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 “重农抑商 ”政策的认识与理解。自商鞅变法以来,中国就实行 “重农抑商 ”的政策,即鼓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分析选项, A项最为准确。 B错在 “禁止 ”; C错在 “忽视 ”; D错在“取消 ”。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19、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骨耜主要是商周以前的生产工具;耦犁出现在西汉;唐朝的时候,为便于水田的耕作,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为提高灌溉效率,出现了筒车。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 A采集生产方式 B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 C商品经济 D以家庭 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起来。伴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确立,以一家一
20、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题干材料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A、 B、 C都是对小农经济的正确认识。 D是错误的,近代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列强的侵略
21、与掠夺。故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企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种植农业 C刀耕火种 D千耦其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 B是指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C主要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 D是耕作方法。 “精耕细作 ”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22、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受封者向周王缴纳贡赋,不是皇帝;土地由嫡长子继承,不能转让和买卖。分析
23、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商鞅变法中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中土地制度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战国时候,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与改革,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最有成效。题干材料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反映的是秦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
24、而推动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故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 “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 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 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 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可知,黄宗羲主张按户平均分配土地,针
25、对的是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 B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早在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租佃关系应运而生。故应选 A。 考点: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6、 四川三星 堆遗志的青铜器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棉布开始成为民众的主要衣被原料是在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普通民众主要衣料的变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宋元以前,中国社会上层的主要衣料是丝、稠等;下层民众主要是麻布。南宋的时候棉花的种植得到推广,元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棉花的种植遍及祖国南北
27、,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的五种瓷器,青瓷最早,是东汉时候就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珐琅瓷最晚,应是清朝,依次可排除 A、 C两项。白瓷出现在北朝,比彩瓷、青花瓷都要早,故 应在 的前面,可排除 D项。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
28、的官营手工业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部门,其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皇室等使用,不投入市场。民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投入市场;家庭手工业产品只有一小部分投入到市场。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艰难经
29、营的民间手工业 “御街一直南去 ,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情况的掌握。从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时的坊与市是交叉在一起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宋朝,坊与市的界限已打破。这之前,坊与市是严格分开的。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综合题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
30、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 “恍然如入汴京 (东京 )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 一一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 点 创办人 企 业 名 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源 继
31、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市 ”的特点。 (3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 “市 ”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5分 ) ( 4)材料四中民族企业与明代 “机房 ”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8分) 答案: (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 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 2)打破坊市界限
3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4分) ( 3)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 分,答出任意 5点即可) ( 4)不同点:明代 “机房 ”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分布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4分) 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的诱导;外资企业的刺激。( 4分,回答其中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主要是 “市 ”的发展变化。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归纳总结 。如材料 “ 国家
33、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体现的是对 “市 ”的位置规定。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反映的是对 “市 ”的管理。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体现的是时间上的严格限制。 ( 2)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我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解答时要首先分析图片: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尤其注意城市中 “市 ”与 “坊 ”的布局变化。同时注意材料内容的提示,联系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其内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归纳。 ( 3)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新特点。回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的
34、时代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总结。如材料 “明清时期 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然后再结合这一时期商业发展情况解答。 ( 4)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企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别、特点及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回答区别主要从生产规模、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等方面。特点及原因要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的影响、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 变动等内容综合分析归纳。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
35、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1914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 材料四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 6分) (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 3)根据
36、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分) ( 4)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2分)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2分) 答案 : ( 1)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 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分) ( 2)早期:抢掠、欺诈、种族灭绝、贩卖黑奴等野蛮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 2分)
37、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抢占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继续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 略方式。( 2分) ( 3)资本的开放与扩张的本性;( 1分)新航路的开辟;( 1分)殖民侵略扩张;( 1分)工业革命的推动。( 1分) ( 4)矛盾:列宁初衷是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 2分) 解决:实行新经济政策。(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回答时,首先要注意三则材料中的示意图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其次需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材料一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
38、形;材料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材料三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2)本题主要考查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列强对外侵略、掠夺方式的变化。回答时,首先要注意三则材料中的示意图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其次需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材料一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外掠夺的特点就是赤裸裸的抢劫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材料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转向商品输出和强占市场、原料产地;材料三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瓜分世界,进行资本输出。这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3)本题主要考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回答此
39、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前提条件,即新航路的开辟;二是方式,即殖民侵略与扩张;三是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四是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要注意用词要恰当,语言简洁等。 ( 4)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含义,列宁大胆地承认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项共产主义过渡到尝试是不成功的,为此果断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列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适应当时苏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取得巨大成效。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会合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