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3673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 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A分封的依据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目的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大宗 ”和 “宗子 ”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这段诗歌主要说明周代通过宗法分封制对国家来进行管理,故 D项正确;分封的依据是血缘的亲疏,分封的主体是同姓贵族,分封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

2、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分封制 1880年 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 1880年 7月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项与题干中 “被赦免者有君主派人士 ”的信息不符,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故 A项错误; B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故 B项错误; 1880年的法国已经确立了共和制,

3、这种大赦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能缓和社会矛盾,进而来巩固共和制,故 C 项正确; 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巩固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权威 B 1787年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D 19世纪晚期的德国议会对政府限制作用有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项符合史实,排除;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总统与国会是一中相互制约的关系,总统不向国会负责

4、,故 B 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干要求,故 B项正确;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议员选举产生,总统向议会负责,故项符合史实,排除; 19世纪晚期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议会对政府限制 作用有限,故项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法美德代议制的特点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宪法、 1871年宪法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 “轰 ”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走出中世

5、纪 ”意味着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不是中世纪与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 孙中山曾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 对这段话中的 “忠 ”,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为四万万人效忠 ”即要忠于整个国家、整个民

6、族,因此孙中山强调保存忠字的道德,实际上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故 C项正确; A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B项不符合题干 “君主可以不要 ”的信息,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 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这个政府 “揖美追欧 ”的表现有 实行三权分立 实行内阁责任制 实行 “耕者有其田 ” 鼓励发展工商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揖美追欧 ”意味着学习西方, 项属于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项属于学习西方的经济文

7、明,故 符合题意,答案:为 D项;实行 “耕者有其田 ”是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与学习西方没有关联,故 错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向西方学习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 “自由 ”“民主 ”“共和 ”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 “掠夺中国 ”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 “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标榜 “自由 ”“民主 ”“共和 ”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说明中国的这

8、场革命运动是追求 “自由 ”“民主 ”“共和 ”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国家不仅不支持,反而与落后势力联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与材料信息相符,故 B项正确; A项与革命性质不符,排除; CD两项与 “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特点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 能看到出路, 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

9、狂潮和义和团运 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 “20 世纪 ”,关键信息 “被逼到生 死存亡的关头 ”“能看到出路,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公车上书、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都主张保留清王朝,与材料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 ”“能看到出路 ”的信息不符,故 ABC 三项排除,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全球通史写道: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

10、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在于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 A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与题干 “深层次原因 ”不符,排除; CD两项都是外因,不是深层次原因,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从 1924年

11、1月后至 1927年 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 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领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在于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故 A项正确; BC 两项表述片面,故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国民党为核心,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 “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

12、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37年,冷战还没有开始,故 A项错误; 1928年,北伐战争就已结束,故 B项错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前期,即 19271936 年,故 C项错误;抓住题干时间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时代杂志的做法是对蒋介石夫妇的肯定和褒扬,这反映了美国重视中国对日本侵略的行动的抵抗,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诗言志,歌咏言 ”,唐人杜牧有诗云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

13、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周公曾经 “恐惧流言 ”,王莽曾经 “礼贤下士 ”,如果单凭一时的表现对一个人物进行评价是片面的,还要看到这两人以后的作为才能辨 “真伪 ”,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才能较为准确的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并非说历史人物的真伪没有了评 价的标准,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C、 D两项分别属于王莽和周公的特点,不是两个人物的共性,故 CD

14、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 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 波特对此表示: “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大卫 波特用 “机器标准化生产 ”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博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的信息,特别是 “普通人 ”, “与原件几乎没有区别 ”,可以看出标准化对

15、于普通人的意义,使得普通人同样拥有了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产品。这意味着平等,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平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机器标准化生产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 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以往的思想解放运动相比,这时期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D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18世纪的法国 ”“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等关键信息

16、,可知这一运动时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仅追求人身自由,还追求思想自由,故 A项正确; B项是宗教改革, C项是指着运动, D项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故 BCD三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的特点 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不利于中央集权,与题干 “古今上下皆安之 ”不符,故 A项错误;郡县制从秦朝开始推行,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与题干信息相符,故 B项正确; CD两项分别是元朝和隋朝确立的制度,与题干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孙中山在评价 “科举制 ”时说: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科举制虽有弊端,但还是培养了大量人才,故 B项

18、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如图中秦代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 “海内皆臣 ”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达到万民景仰的地步。这是对秦朝歌功颂德之词,表达了秦朝皇帝主张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故 C 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寓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19、成 秦的统一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在国家事务上实行抽签选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这说明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制,故 B项正确; A项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 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0、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 ”的信息,可以看出伯利克里强调了公民的职责和献身精神,故 B项正确;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公民意识) 乌尔比安的论

21、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洗衣人收到了交付清洗的衣服 ,这就意味着洗衣人与顾客之间达成了契约,老鼠咬坏了衣服,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说明罗马法重视契约,故 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原则 公元 67 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 “成熟 ”和 “重大发展 ”分别指的是 A

22、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元 67 世纪,民法大全颁布,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同时期的中国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故 A项正确;中国的世卿世禄制并没有废除,故 B项错误;罗马成文法的颁布,始于公元前 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故 CD两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民法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三省六部

23、 制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 “转折点 ”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国王成为了议会的国王,两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故 B项 正确;权利法案通过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故 A项错误; C项与材料 “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

24、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 ”的信息不符,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项是权利法案的意义,而题干说的是光荣革命,故 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 “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材料评论的是美国 “联邦制 ”,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 ”指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国家

25、之小而产生的好处 ”指的是地方保留了一定的权利,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故D项正确; AC 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不如 D项全面,故排除; 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B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

26、在于限制国王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法律至上、限制王权的原则,标志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 B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 “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 ”, ACD三项不符合这一要求,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持续动荡 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

27、: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妥协 ”“协商手段 ”等关键信息,可知作者强调政治协商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故 C项正确; AB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宪法 综合题 (本大题 3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 “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 ”。具体做法是 “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 “火耗 ”或 “耗羡 ”。)重者严行裁汰 ”,并将原由

28、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 “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 ”,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 “养廉银 ”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 ”,从而达到 “不使累及民间 ”, “上不误公,下不累民 ”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 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 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 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 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 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

29、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 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 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 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 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 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 ,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16分) (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 15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

30、策的认识。( 7分) 答案: ( 1)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 ,对整饬清代吏治 有一定积极作用 ,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 地方的管理。( 16分) ( 2)不同:关员的待遇更高;鼓励和约束相结合,有助于关员长期服务海关;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答上 5点 15分) 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廉不只是养出来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 治;应加强对官员的职业操守教育。( 7分) 试题分析:(

31、 1)积极意义从材料一中概括即可,注意划分材料层次,获取有效信息,从 “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 ”可以归纳出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 “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的信息可概括出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 ,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积极作用;从材料中 “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 ”的信息可概括出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来归纳即可,依据分值可判断出 5个要点,划分材料层次,逐层归纳,从 “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 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 ”概括出关

32、员的待遇更高;从 “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概括出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从 “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 ”概括出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从 “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 ”概括出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从 “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概 括出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第二小问认识可从高薪养廉的作用、保障官员廉洁的方法等角度来分析,如高薪在一定程

33、度上有助于抑制腐败,同时也需要加强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惩治,要加强对官员的职业操守教育。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养廉银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赫德的养廉政策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哈尔滨第六中学的前身是从德女子中学。 1924 年,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朱雅志、付润成等人募集经费,准备振兴国民教育 。他们找到了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的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非常支持这一 “爱国举动 ”,他的夫人刘秀颖女士思想前卫,希望妇女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对兴办女子学校满腔热情,积极奔走。闻听要筹建 “女中 ”,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

34、官朱庆澜大力协助,他对担任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的委员长傅润成讲:要办成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建女生学校,朱雅志等人设立了董事会,傅润成任董事长,刘秀颖是董事会的校董。当时人们习惯把从德女子中学称为 “女中 ”。 女中创立于 1924年 9月,校址在道里西十三道街路北,中央大街与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 )的中间(在现道里 区哈尔滨铁路五中处),是一所初级中学。女中初创时学生达到 40余人。学生年龄从十岁至十五六岁不等,按年龄分作 3个班级。 女中当时的课程设置有国文、美术、英语、体育、公民教育、商科。校歌是 “从德兮,松江滨,广厦宏开,气象新,学子莘莘,先生谆谆。莫道女儿身,亦是国家民,养成了勤朴敏

35、捷高尚德,方为一个完全人。 ”女中初创时的校训是 “诚敬勤朴整洁贞顺 ”。当时女学生在校生变数非常大,不少学生不到毕业就中途退学,多是回家结婚而终止了学业。 女中毕业的学生多从事教师工作,这一时期培养出了日后有 “30年代文学洛神 ”之美誉的萧红 。还有女中的 “五虎将 ” 上世纪 30年代的最红体育明星,她们是孙桂云、刘静贞、吴梅仙、萧淑苓、王渊 依据材料并结合 20世纪初 20 世纪 20年代历史,就从德女子中学的办学宗旨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要求观点明确,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 3分);论证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史实( 8分,政治、文化各 3分);史论结合,逻辑

36、清晰 1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开放性设问,没有唯一标准答案:,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首先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改观点必须紧扣从德女子中学的办学宗旨;其次依据材料信息,并 结合 20世纪初 20 世纪 20年代历史来分析,注意联系这一阶段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等,来说明这一宗旨即可,注意论证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