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西省彭泽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问于老子 ,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 ,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上述现象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 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 B思想上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 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孔子问于老子 ,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 ,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反映了该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家们相互学习借鉴,而不是绝对的矛盾和不可调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
2、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 粉 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 “自由自在、打个粉碎 ”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所以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
3、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 A “人生而平等 ” B “美德即知识 ”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 .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其实质是强调人自身的感受,人的感受是判定真假、善恶、是非、曲折的准绳,选项中只有D符合这一核心理念。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 东方圣人
4、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 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 相同之处是( )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他主张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 ”统治国家;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所以 C 说法最符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 /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由纯洁女神们掩护 /
5、凡人眼睛看不见 /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 /求知,智慧,向善 /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答案: B 试题分析: “美德即知识 ”这一观点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与材料 “求知,智慧,向善 /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相符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 “知书达理 ”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 A “人是万物
6、的尺度 ” B “美德即知识 ” C “认识你自己 ” 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知书达理,就需要努力学习,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分辨是非,辨明好坏,不能蛮横无礼。与 “美德即知识 ”的内涵最符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美德即知识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而风俗画的出现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
7、作品,而文艺复兴的发生主要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由此两者呈现出世俗化倾向的共同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中下列言论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 ) A “信徒皆为祭司 ” B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信徒皆为祭司 ”体现了 “信仰即得救 ”的思想,符合宗教改革。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智者学派的主张。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是文艺复兴的思想主张。 考点:西方人文
8、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赫乔 威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 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说明了宗教改革的背后的动因是政治革命。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587年伦敦主教艾尔默这样说: “我布起道来无精打采,
9、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 ) A上帝是唯一的信仰 B教权高于王权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的神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我不相信上帝而只相信王上,王上是上帝的副手,因此是我的另一个上帝。实际上反映了王权高于教权的追求。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010年 3月 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 ,取消了城乡选举的差别 ,实现 “同票同权 ”。选举法的修改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 不断发展 ,这一举措体现了欧洲 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哪些精神( ) A理性民主 B直接的民主 C人民主权 D
10、人生而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取消了城乡选举的差别 ,实现 “同票同权 ”,选举法的修改反映了我国民主 政治的不断发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卢梭说: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体现他主张( ) A通过分权制衡以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 “人民的主人 ”和 “人民的办事员 ”永远对立 C “受托人 ”只要服从就不需要社会契约 D官吏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
11、把他们拉下台 ”可以看出,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体现的是 “人民主权 ”说,官吏需接受人民监督。 A项是孟德斯鸠的观点; BC 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法论功创始人李洪志说: “地球第一次爆炸是我祖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是我定的。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接见我,让我推迟地球爆炸的时间,我使了点劲,让地球晚爆炸了 30年。 ”下列思想家的思想最适合于批判李洪志谬论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王夫之 D老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地球第一次爆炸 .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 .让我推迟地球爆炸的时间,我使了点劲,让地球晚爆炸了
12、30 年 ”实质上反映了唯心主义的思想。再根据所学,王夫之发展了张载 “知太虚即气则无 无 ”的思想,作了明确的唯物主义解释,其与唯心主义相对抗。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项中,孟子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根本上还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
13、治,故应该排除; C项中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应该排除; D项不符合董仲舒主张提出的时代,也应排除;根据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的原理,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从政治角度来讲 ,大多为百姓而 “鸣 ”,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 “鸣 ”,它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儒家强调统治者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和刑杀;道家主张无为,反对过多的扰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ACD三项都是为民而鸣。法家思想主张
14、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君主而服务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王充在论衡 效力篇中认为: “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位魏国出力时,伟国就会元气大伤。结合时代背景,实质上反映了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15、治制度 商周 时期的政治制度 士的崛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要求: “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 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下列哪位也提出类似观点?( ) A荀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举一反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与有教无类的观点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16、”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的大意是管教严厉的家中没有凶悍的仆人,而太溺爱孩子的母亲却有不成才的儿子。最符合严刑峻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 学 (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 “为政以德 ”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汉代经
17、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主要观点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政治要求, B 说法正确; “为政以德 ”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不符合史实;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的是宋明理学,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 :“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 ,异己得到排斥 B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
18、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表达的观点是汉代的新儒学具有兼收并蓄的精神。根据所学,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夏曾佑指出: “汉武帝 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 ”。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 仁义恭俭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 .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 ”实际上反映了儒学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的观点。根据所学, 有利于有利于加强
19、君主专制。 天人感应的思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C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反映的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的观点相反, D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
20、期社会思想的变化 元末明初 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 张飞: “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 ” 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李恢 (投降刘备时说 ): “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孔明: “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求相结合。 、 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家的倡导。 项曹操 “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 ”、 “贤臣择主而事 ”不符合儒家忠君爱
21、国的思想主张。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 F,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 ,取名 “知行 ”。 43岁时 ,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 ,认为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 ,陶行知推崇的哲 学家是 ( )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的含义实际上是 “知行合一 ”。结合所学,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
22、王阳明提出来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节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 “反动 ”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介导 “自由、平等 ”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的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指的是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
23、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由此 A、 B、 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综合题 (13分 )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 “仁 ”和 “礼 ”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 “孔孟之道 ”。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 “性恶论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 “休养生息 ”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 “天人感应 ”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
24、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 “万物皆有理 ”, “理便是仁义礼智 ”,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 “正其谊 (义 ),则利自在; 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 ” 而孔子则认为, “君子喻 (看重 )于义,小人喻于利。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共有 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 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并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5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
25、生的背景。 (8分 ) 答案: ( 1) “战国 ”改为 “春秋 ” ; “调和 ”改为 “对立 ” ; “休养生息 ”改为 “强化中央集权 ”(或 ”大一统 ”)( 3分) (秦汉)儒家思想的演变( 2分) ( 2)不同:孔子主张 “重义轻利 ”,孔子所追求的 “礼 ”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朱熹则强调 “以义取利 ”(或 “义 ”在 “取利 ”中的重要性 );体现了义利观念的进步 (4分 ) 背景 :宋朝时,秦汉前的儒学不能适应中国封建统治的需要,加之佛学和道教的发展,因而,理学在继承发展儒学的基础上,把 “理 ”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 家传统道德上升
26、到 “理 ”的高度 ),形成中国儒学新思想。 (4分 )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 “休养生息 ”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 “天人感应 ”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 .”再结合史实,即可指出错误及其改正之处,结合历史阶段的儒学特征即可概括出主题。 (2) 根据材料二 “南宋朱熹 .“万物皆有理 ”, “理便是仁义礼智 ”,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 .君子喻 (看重 )于义,小人喻于利 ”,即可对比出孔
27、子与朱熹的义利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思想状况、政治需要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乃至国际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儒学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
28、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 “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 “被捧上独尊地位 ”的原因。( 4分) 材料二:史料: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他说: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 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主张以 “天下之法 ”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 ”不
29、侔( 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 “现代 ”事物为绝对尺度。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 “新见 ”。( 7分) 材料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 “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 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 “黄金法则 ”: 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
30、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 “黄金法则 ” ( 3)儒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三中 “黄金法则 ”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 4分) 答案: ( 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 4分) ( 2)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民本思想(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3分) “新见 ”: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 4分) ( 3)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 2分) 体现:和平共处五项
31、原则( 2分,若答到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也可) 试题分析: ( 1)据材料一 “(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 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 .”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来归纳。 ( 2)表现结合材料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和所学知识来归纲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关于其认识注意要联系上一问来谈认识,
32、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 ( 3)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知材料一有多种观点。 材料二、三从某些角度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 “维新 ”、 “开明 ”,据材料二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 “守旧 ”、 “复古 ”,可据材料三来归纳其理由。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材
33、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 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34、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 卢梭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6分) (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2分) (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 4分) (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 6分) (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 什么影响?( 4分) 答案: ( 1)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6分) ( 2)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2分) ( 3)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35、说。( 4分) ( 4)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主要是思想上的封建神学思想( 2分) 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即教权),提倡王权,是一场政治运动( 2分) 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更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2分) ( 5)其分权制衡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分)美国 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为基本政治原则。 (2分 ) 试题 分析: ( 1)实际上考查的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主要是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 2)考查对苏格拉底主张的记忆,依据课本内容作答即可,主要是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 3)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
36、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反映的是三权分立;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反映的是天赋人权;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 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反映的是人民主权。 ( 4)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主要是思想上的封建神学思想。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提倡王权,是一场政治运动。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更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 5)对照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是对以后美国政体和整个资本主义政体的影响,其分权制衡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 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为基本政治原则。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 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