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河南许昌市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 龟策列传载: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C神权与王权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 ,占卜的官员是神权的代言者。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
2、。故选 C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巴黎公社成立后,逐步接管了学校,清除了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品,规定学校用 “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 ”等口号代替一切宗教性的题词,取消教义问答课和赞美诗课等。这说明巴黎公社主张 A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 B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 C普及免费义务教育 D教育事业应由国家来办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清除了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品 ”、“代替一切宗教性的题词 ”和 “取消教义问答课和赞美诗课 ”等都是相对于宗教来说的,说明巴黎公社主张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所以选择 A。
3、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措施 读图 上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民国四年 ”是 1915 年, 1915 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 C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清朝覆亡后,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 B、 D项错误,立宪派和革命派并未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都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4、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 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 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或受其影响) A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员成为共和国总统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的是贵族阶层,
5、孟德斯鸠认为 “贵族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 ”。贵族应单独组成一个团体,有权制止平民的侵犯。法国最初的参议院实际上就是贵族院或元老院,参议院的设立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现在有网友认为, “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l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
6、息传播的社会性、广泛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C本身说法不准确,可以排除; 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题干材料反映了粉丝的数量决定信息传播的范围,体现了信息传播的社会性、广泛性,故选 A。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影响 资治通鉴第 191卷记载: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史称“玄武门之变 ”。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孔子倡导的 “礼 ” 董仲舒的 “三纲五常 ”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 唐朝的
7、选官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强调的 “礼 ”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王侯与臣民的关系。 “三纲五常 ”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 项的要求; 选官制度与本题无联系,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 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中新网 ”20
8、10年 7月 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 “礼之用,和为贵 ” B “仁人无敌于天下 ”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 “养心莫善于寡欲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理解。由材料的关键信息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可知这一指示的精神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思想一致。 A、 B、 D三项与题意不 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学艺术异
9、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三所示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D图四中的剧种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产生,体现了 “徽汉合流 ”的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图一是顾恺之的作品,但并非吸收外来文明;图二并不属于风俗画;图四的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只有 C项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元曲;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在古罗马的
10、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 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题干中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 ”说明无论奴隶还是奴隶主都得遵循法律的规定。古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社会矛盾,规范行为, B项错误; 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A
11、。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读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 %)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 8 12 66 15 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 5 15 5 13 9 学历 11 7 12 6 25 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和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C项表格内容无从体现,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择
12、偶标准的比例可以看出,B项中 “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彻底变化 ”不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本人成份、政治面貌择偶标准的比例在降低,说明 D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国革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人民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合 一国之内,在周围白 色政权的包围之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 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
13、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选文字的内容进行判断, 出自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 出自 1949年 9月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出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井冈山的斗争; 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 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
14、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 “中国之外的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 A、 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 C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最佳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王安石提出 “贤者,鞠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
15、外无物 ” 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 ,物也 ” C “天地为万物之本 ”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答案: A 试题分析: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 “有生之本 ”, “心生于气,气生于形 ”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 A项属于唯心思想,故 A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B以温和的行政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C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 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
16、武帝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 “霸王道杂之 ”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书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 “清明前后,点 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 ”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 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清明一到,气温
17、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下面是 “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 ”(以海关两为单位)。准确的解读是 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C中国的进出品结构趋向合理 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了 1872-1894年中国进口不断增加,逐渐大于出口,说明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经济半殖民
18、地化程度加深。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20世纪 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 “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 ”、 “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 ”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 们对社会主义改造很不理解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尚未建立起来 C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可知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项正确;材料与 “社会主义改造 ”无关,排除 A项; 1956年
19、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B项错误;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当时持这种观点并非是犯了右倾错误, C项不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国的财政中心 “
20、从华尔街到华盛顿 ”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于罗斯福新政;世界金融中心 “从伦敦到纽约 ”反映的是美国战后经济实力增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 (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 )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 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21、考查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的变迁。材料 “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 ”反映城市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政治功能为主,往往是政治与文化中心,经济功能不强;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 “市 ”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 “市 ”距离在缩小,城市商业活动逐渐打破了“坊 ”“市 ”的界限,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这实际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 “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
22、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 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 ”说明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由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而是 “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是在西方列强侵
23、略的刺激下产生的, A 项排除, B 项正确; C、 D 两项是对立的观点,说法都是错误的。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 工业的兴起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 “不打烂旧机构 ”和 “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 ”的做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革命政权 B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后采取 “不打乱旧机构 ”和 “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 ”的做法,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恢复国
24、民经济。当恢复经济的任务完成后,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提到议事日程,体现了毛泽东的 “不断革命论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恢复国民经济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据材
25、料信息 “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 ”,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具有随意性。 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 C、 D项材料都不能体现;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 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 “无敌舰队 ”,取得了海上霸权 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
26、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针对荷兰的。 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商业贸易强国,英国为了限制荷兰,争夺商业利益,故颁布航海条例。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 ”,故 A项不正确;东印度公司垄断与印度的商业贸易,故 B项不正确;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项不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 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 (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 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
27、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答案: A 试题分析: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苏格拉底针砭时弊,认为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A 项正确。B项政治腐败无法体现;苏格拉底反对的并非是否有辩证法的问题,而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问
28、题, C项不对; D项错误,追求真善美是苏格拉底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材料的中心思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1946年美国对法国的贷款,法国总理利昂 布卢姆和美国国务卿 贝尔纳斯协商后,包括了给予好莱坞影片更为容易地打入法国市场的特殊条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电影事业发达,海外市场广阔 B法国政府注重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C法国获得贷款是受益于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通过文化输出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所学知识可知 “1946年美国对法国的贷款 ”是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并通过 “
29、美援 ”控制西欧各国。美国给法国的贷款 “包括了给予好莱坞影片更为容易地打入法国市场的特殊条款 ”,反映了美国希望通过文化输 出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D项正确; A、 B、 C材料都不能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 综合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
30、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1920年代, “联省自治 ”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 “联省自治 ”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 提出 “武力统一 ”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
31、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东军阀陈炯明认为, “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 ”。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 “民治精神 ”,建设民主。 摘自中华百年祭 政治卷 ( 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政策)相比,其有何进步性?(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
32、背景及其特点。( 4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 “联省自治 ”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 3分) 答案: ( 1)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分)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历朝所沿用;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分,任其中 1点即可得分) ( 2)背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松散邦联体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 2分) 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
33、违宪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各州分享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2分,任其中 1点即可得分) ( 3)原因:内忧外患下,知识分子为消除内乱割据和实现民主富强而大力宣传推动;地方军阀以 “联省自治 ”为旗帜抗衡统一,力图割据自保;受欧美国家联邦制的影响。( 4分,任其中 2点即可得分) ( 4)认识:地方自治性过强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动荡不安;过度集权则使地方丧失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 3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秦始皇认为: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分封制导致了天下混战的局面。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从加强中央集权、
34、巩固国家统一、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等方面分析郡县制比分封制的进步性。 ( 2)美国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 十三个州结成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为解决这种局面,美国制定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的特点:联邦政府拥有实权,地方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 3)依据材料三的相关信息概括民国初年 “联省自治 ”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 “联省自治 ”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推动; “在吴佩孚公开提出 “武力统一 ”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 ”,地方军阀力图割据自保; “广东军阀陈炯明
35、认为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 ”,受欧美国家联邦制的影响。 ( 4)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围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10分 )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
36、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 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 l4 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 “灾难 ”。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 谢尔曼乔伊新 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 “要 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
37、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四 (“文革 ”结束后开始的 )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3分 ) ( 2)据材 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 “欧洲从中世纪引向 近代世界 ”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分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
38、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 3分) (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文革 ”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 “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 ”产生的影响及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 (2分 ) 答案: (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 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1分,任其中 1点即可) 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糅合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 2分,任其中 2点即可)【以下作答也可: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
39、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西汉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每点的 1分,不得超过 2分)】 ( 2)使命 :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1分,促进社会转型或呼唤新的社会均可得 1分) 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1分,答出其中 1点即可) ( 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利用传统文化为传播新思想服务。( 1分) 看待:积极: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在
40、中国的传播;( 1分) 消极: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1分) ( 4)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奠定了思 想基础)。( 1分) 认识: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1分,任其中 1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第二小问联系秦始皇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实分析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 2)分析材料一、二可知,古代中国的百
41、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都是促进社会转型。第二小问直接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回顾所学 知识,从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概括回答即可。 ( 3)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文艺复兴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儒家思想、倡导民主科学作出正确评价。 ( 4)文革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小问掌握该类型题目的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时代要求;都起着共同的作用:即解放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考点:中国
42、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43、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 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 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
44、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 “君者,法之原也 ”。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 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4分) ( 2)根据材料二,论证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这一观点。( 6分) 答案: ( 1)观点: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1分) 影响:理论: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1分) 实践:美国颁布 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5、 2分) ( 2)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极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6分,任其中 3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孟德斯鸠的观点: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理论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美国 1787年宪法、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实 践了这一理论。 ( 2)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论点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
46、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题干已经给出,要求考生从材料二中找到论据,对比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条理清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的思想 ( 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 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1844 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 1859 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 1861年清
47、政府宣布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奕 主持下,其职权日渐扩大。 1863年总理衙门下设的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继任,赫德在长达 45年的任期内参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事务,凡事有关订立条约、对外交涉都得和他商量。 1875年清政府迫于英国强烈要求,派郭嵩焘赴伦敦就马嘉里案道歉,旋又正式派为驻英公使,郭嵩焘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随即在其他各国首都也纷 纷设立使馆。后又相继在一些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利益。 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 “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晚期外事机构的变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