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74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恩格斯的这句话最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 ) A法国的启蒙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它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巴

2、黎公社都不是理论,更谈不上不成熟的理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评价 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 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低两极格局结束后,现在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要记住,多极化现在还是一个趋势而已, C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形势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3、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它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痼疾,无法根除,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便会有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 A、 C两项是具体原因, D项是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 (候 )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

4、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精耕细作的理解。由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得知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其它是错误的。此题正确选项是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图 1到图 2的变化中,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

5、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提高。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使用的犁为藕犁,而图二中的耕犁为曲辕犁,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所以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我国古代耕犁技术的成熟。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的改进 祈盼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 “男耕

6、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五谷丰登 ”表现的是农业, “六畜兴旺 ”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 B符合题意, A项不全面, CD两项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布衣 ”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 “布衣 ”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 “布 ”的主要材料是 ( ) A丝 B毛 C棉 D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麻布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主要衣料;棉布是在明朝后期成为人们的

7、主要衣料;丝绸和毛不是劳动人民制衣的主要衣料。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的发展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美丽的器皿。 ”文句描述的是中国的 ( ) A青铜器 B铁器 C玉器 D瓷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瓷器发展。根据材料 “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美丽的器皿 ”可以得出这是对瓷器的描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瓷器的发展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

8、书说: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 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 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青铜器的作用。从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可以判断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图片 “四羊方尊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 ”指的是礼器, “三角援戈 ”指的是兵器。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器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 (如图 )请专家鉴定。专家认定这是一件极其精致的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

9、是 ( ) A唐代只有白瓷 B唐代只有青瓷 C古代中国没有彩瓷 D唐代以后才有彩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瓷器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粉彩瓷是清朝才出现的,元代的青花瓷,中国瓷器进入彩瓷时代,所以专家认定这个藏品不是唐代的瓷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瓷器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管理 “市 ”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所以答

10、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秦朝对 “市 ”的管理 韩非子视商人为 “邦之蠹也 ”(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 “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根据材料可知,韩非子认为商人是国家的蛀虫,要抑制商人的活动和抑制商业活动;而 ACD三项都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B项认为工业和商业都是根本的行业,与韩非子的观点不一致。所以答案:选 B。

11、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准确获取能力。从表格我们可以得出,有表格中的 “工场主 ”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明清时代的江南地区。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

12、小组开展了以 “会馆的发展变迁 ”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会馆是商业机构;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的实力的增长;会馆是商业领域出现的现象,资本主义萌芽是在生产领域里出现的。因此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 英国旁观者评价说: “富豪可能有能力买一所豪宅,但在世界的每一张

13、圆 桌边上,钱却不易买到一个位置。 ”这一评价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当今世界上的哪一国家 (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伴随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近年来极力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遇到了失败,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日本的崛起 20世纪 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 “韬光养晦 ”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 ”“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4、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苏联是在 90年代解体, A不是; CD 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 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 “交替 ”主要是指 (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答案 :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记忆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但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中。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

15、趋势进一步加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 )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要从本质上去认识、辨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 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

16、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所以答案:选 C, A项与题意无关, B项此时已经实现, D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考点

17、: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目的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 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中心城市,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也集中在城市,城市就具有了特殊地位,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响应。故选项为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18、特点 “二战 ”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了 (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 “二战 ”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从材料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美国要主宰 世界,建立全球霸权。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

19、格局的演变 美国外交政策 美国实力 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 C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级格局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所以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 “来吧,小鱼! ”后来被拉进网的 “小鱼 ”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苏联

20、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援助范围。根据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主要是援助西欧,遏制苏联,故苏联不可能包含在内。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 “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 “危险的行动 ”,是 “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 ”,是 “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 “铁幕演说 ” D杜鲁门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21、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丘吉尔 “铁幕演说 ”对 “冷战 ”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开了 “冷战 ”的序幕;D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A项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铁幕演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 “半球化 ”,其原因在于 (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

22、料中关键信息的获取能力。做好本题,关键抓住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个时期美苏争霸的高潮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制约着全球化的进展。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影响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的是美苏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对抗。根据

23、材料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可知是指马歇尔计划,苏联相应的在经济上成立经互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支持民主德国成立属于政治措施;成立华约组织属于军事措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经互会的成立 1961年 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 )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 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 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答案:

24、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结盟运动的理解。从材料 “1961年 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可知, 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表明不结盟运动正在形成。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漫画信息的正确获取能力。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所以

25、判读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应该是戈尔巴乔夫。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 “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出 ( )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苏联解体、 “冷战 ”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

26、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的外交政策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特点 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 “关键词 ”,依据有关知识,以下最准确的一组是 ( ) A欧洲联盟、区域合作、一超多强 B单极世界、特种战争、欧元问世 C柏林墙、欧共体、新思维 D独联体、不结盟、情报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特种战争、柏林墙、情报局都存在于苏联解体 1991年 12月 22日阿拉木图宣言签署之前。所以答案:选 A。

27、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关系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关系的特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材料二 宋代的 “市 ”: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

28、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 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市 ”的特点。 (6分 ) (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 “市 ”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6分 ) 答案: (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分 ) (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分) (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 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9、的产生。(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 “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可以概括出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市 ”的特点。 (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中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 与空间的限制。这些特点比唐以前的市有了很大的进步和不同。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

30、据材料 “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 材料二我们 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 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三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

31、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 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四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 “强有力的 ”、 “令人信服 ”的 “领导责任 ”。、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美国能实现这种战略的条件有哪些?( 6分) ( 2)据材料二,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4分) (

32、 3)据材料三,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美国在国际关 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6分) ( 4)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 “强有力的 ”、 “令人信服 ”的 “领导责任 ”,其背景如何?( 4分) (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对美苏关系有什么看法?() 答案: (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分)。国际:二战后,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分) ( 2) 1962年发生的 “古巴导弹危机 ”;(分)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

33、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分) ( 3)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 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分) ( 4)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分) ( 5)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材料 “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可以看出美国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的战略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能实现这种战略的

34、条件有:二战后,欧洲强国走向 衰落;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的出处 “摘自 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 1962年发生的 “古巴导弹危机 ”;从材料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三的出处 “摘自 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可知尼克松发表此言论的时间是 20世纪 7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尼克松政府不再承诺 “负

35、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的原因: 20世纪 70年代,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根据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力和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的重要行动: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4)本题考查的是 20世纪 80年代美苏两国国力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 20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两国的实力和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 步恢复,从而美国要重新担当起 “强有力的 ”、 “令人信服 ”的“领导责任 ”;而苏联力量下降。 (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四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