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云南玉溪一中高二下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语云: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 对 “损刚益柔 ”之说,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种观点符合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具有辩证法的思想,意即彼此对立的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是可能会变为现实的,这是道家学派老子的思想,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出现了这样一个艺术流派, “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
2、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这一艺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 ”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印象派绘画的特征,所以应该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派 1956年 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 “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 39 年,战争结束也有 11 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
3、” 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让苏联人民遭受痛苦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困境 C人民对赫鲁晓夫表达不满 D苏联政府公信力出现危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时间是在 1956年,内容是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 ”,但是 “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这本身是矛盾的,所以是反映苏联当时的社会主义建 设成就较大,但是没有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所以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2010年 2月 3日法律界网站登载了题为刘瑜:动什么,不能动宪法的文章指出: “ 罗斯福新政时期,是总统权力扩张最迅
4、猛的时期。事实上,新政期间,总统权力的转型,也是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一个后果。 ”这里所说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型 ”指的是 A向社会福利型转变 B向中央集权型转变 C向总统集权型转变 D向国家干预型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目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权力的变化,总统权力在扩张,是指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采取的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所以说是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十二铜表法规定: “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 60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
5、 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保护了贵族利益 B保护了平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在竭力的维护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而不顾及债务人的身心或者其他的东西,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 “如果说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材料中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 A中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确立了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 1971年和 “30年后 ”可以推断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发生在 2001年,这样不难得出是指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时 间 项 目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7、识,判断下列说法与统计表所反映信息不相符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明显的可以看出,粮棉的产量 1956 年比 1952 年增长较少,而钢、煤、原油等则增幅很大,所以不能得出 A的结论,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1942年 2月,由精锐 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中国远征军出征的主要目的是 A履行反法西斯的国际义
8、务 B保卫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C解救被围英军 D协助印度、缅甸反抗日本法西斯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征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中国抗日的需要,结合当时的时间和形势,可以推断出这是为了保卫滇缅公路的畅通,以便能方便的得到国际援助的物资,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茅盾在春蚕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宝通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不一定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油、洋布、洋纱 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而且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
9、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国民经济开始殖民地化 C传统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D中国经济已经破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自从镇上有了洋油、洋布、洋纱 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 ”反映的是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使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受到了严重冲击,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外国经济侵略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冲击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 “宋代城市商业发展 ”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 “南海一号 ”沉船打捞出
10、来的青花瓷片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的摹本 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记载的是由春秋时期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的历史,根本没有记载到北宋,故排除 A;青花瓷出现在元朝,故排除 B;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是描写景色的,故排除 D;只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描述北宋东京城内的商业繁荣景象的,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 “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等,明代有三百另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二人 。其中受朱熹影响最深的同安、晋江、尤溪三县,在明代占二百另一人,清代占四百
11、五十八人。晋江城郭的旌表贞节牌坊,触目皆是,有的两牌坊间仅距三尺。 ”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程朱理学应对这一现象负责 B理学与专制权力相结合的结果 C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 D体现了理学的社会教育及示范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 ”是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象,“旌表贞节牌坊 ”则是当地政府对前述守节、殉节行为的肯定,所以这是理学与专制权力相结合的结果,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影响 .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 806820 年)给事中(官职名)崔 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崔 的意见
12、被皇帝采纳。请你判断崔 最有可能供职于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皇帝的诏令的,题干所诉的就是皇帝的诏令被驳回的现象,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综合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 6月 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 “紧急援助 ”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 7月 8日,
13、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 “联合国军 ”总司令的职务, “联合国军 ”正式建立。 “联合国军 ”总部设在东京。参加 “联合国军 ”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 非、卢森堡共 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 “联合国军 ”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材料二 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 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
14、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以上材料均选自百度知道 请回 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及其原因。( 7分) ( 2)据材料二所述,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8分) 答案:( 1)态度:积极支持美国。( 1分) 原因:政治上 推行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的共同需要。经济上 二战后,西欧国家国力衰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推行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使西方国家产生依赖。( 6
15、分) ( 2)态度: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分)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 6分) 试题分析:( 1)态度:题目要求 “依据材料一 ”回答,所以根据材料一中的 “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 ”、 “参加 联合国军 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挪威、意大利为 “联合国军 ”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态度为积极支持美国。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的关系角度,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去分析即可。即政治上 推行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的共同 需要。经济上
16、 二战后,西欧国家国力衰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推行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使西方国家产生依赖。 ( 2)态度:题目要求 “据材料二所述 ”回答,由材料二中的 “法、德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 ”、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 ”、 “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是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原因:需要结合伊拉克战争所发生的时间 2003年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欧美各国的实力变化与其关系 角度去考虑,即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
17、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伊拉克战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 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 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
18、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请回答: ( 1)孟德斯鸠推崇何种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背景。( 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9分) 答案:( 1)政体: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 2分) 背景: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思想文化 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4分) ( 2)相同:都认为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都突出强调法治。( 5分) 不同:梁启超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障;孟德斯鸠主张用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度。(
19、4分) 试题分析:( 1)政体:根据孟德斯鸠在材料中的说法,他认为当时的政体在事实上是不自由的,公民在法律上是不自由的,他所希望的政体应该既体现政体在法律和事实上的自由,也体现公民在法律和事实上的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即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背景 :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与孟德斯鸠所生活的年代 18世纪去考虑,即当时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思想文化上,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 2)由材料一中的 “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和材料二中的 “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
20、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等信息可以比较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相同:都认为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都突出强调法治。不同:梁启超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 障;孟德斯鸠主张用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度。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孟德斯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梁启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
21、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 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 1856年 3月 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 19世纪 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弊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6分) (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 “关键弱点 ”,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
22、了哪些积极作用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9分) 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2分) 结果:俄国战败。( 1分)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3分) (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2分) 积极作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农奴获得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4分)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是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为了 “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 ”这一目标,结果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 ”。批驳这 一观点只需要将所学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和影
23、响迁移过来即可,即目的是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是俄国战败;影响是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 2)材料二中的 “关键弱点 ”应该是农奴制的危机,所以未解决它所采取的举措是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个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受到农奴制严重束缚的背景下采取的,所以废除农奴制后,其积极影响是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农奴获得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改革并不彻底,所以还是会有局限,局限性表现在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结果及影响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24、: 什么是 “革命 ” 经典作家及理论认为 现代学者认为 共产党宣言认为: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列宁认为: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 毛泽东认为: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弄草,不是写字作画,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 钱穆认为: “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
25、,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 刘宗绪、黄安年认为: “革命中的立法 与政策的温和或激进,也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是否有利于对封建制度的改造去评价,并不都是越激进、越极端越好。 ” 比较材料中对 “革命 ”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答案:不同之处:对 “革命 ”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1分)经典作家认为 “革命 ”是暴力,是在打碎旧世界的基础上
26、重新建立新世界。而现代学者认为: “革命 ”不一定非得是暴力的。(或单独选出某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也可以)。( 4 分) 原因:( 1)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更多是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理想和社会发展进步等角度来论证 “革命 ”的。 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论证 “革命 ”。( 6分) 由于论证 “革命 ”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有所不同。( 1分) (在原因的论证上,只要能够切合材料,并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不同之处:从材料左栏中的 “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 “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
27、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 “革命是暴 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等可以看出经典作家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人认为 “革命 ”是暴力,是在打碎旧世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世界。从材料右栏中的 “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 “革命中的立法与政策的温和或激进 ”“并不都是越激进、越极端越好 ”可以知道现代学者认为:“革命 ”不一定非得是暴力的。综上所述,两者对 “革命 ”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原因:主要从两者看问题的角度去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更多是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理想
28、和社 会发展进步等角度来论证 “革命 ”的。而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论证 “革命 ”。由此可以得出由于论证 “革命 ”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有所不同。这一题是开放性试题,在原因的论证上,只要能够切合材料,并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革命的含义;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对革命认识的变化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 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
29、处于贫困 在 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 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 17岁 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 4605起, 1842年达到 31309起 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承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失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 化,中国人权事业也实现了历史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年来,党和政府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庄严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采取
30、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权事业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谱写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以人为本,既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又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把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 础上,依法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胡锦涛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1分) 材料二中胡锦涛是如何诠释 “人权 ”的?试从
31、政治、经济角度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人权问题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14分) 答案:( 1)社会问题: A、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B、工人极端贫困; C、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 D、犯罪率增高; E、社会矛盾激化。(每点 1分,共 5分) 措施:改革选举制度,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通过立法和 行政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建立国家福利制度)。( 6分) ( 2)诠释 :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权利,将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 4分) 有效措施: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发展权利(或
32、实行基层民主选举);(每点 2分,共 8分)经济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试题分析:( 1)社会问题:由材料一中的 “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 “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 ”、 “有 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 “社会下层 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 17岁 ”、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 1842年达到 31309起 ”、 “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措施:题目要求 “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有关史实 ”回答。所以需要将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史实迁移过来,为了解
33、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改革选举制度,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这可以解决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建立国家福利制度)等,这可以解决平 贫富分化的问题。 诠释 :由材料二中的 “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以人为本,既尊重人权普遍性原则,又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把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保障人权的首要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依法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可以得出答案:。有效措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可以从政治上和经济角度回忆所学知识,寻找与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有关的信息,如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3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委员会 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发展权利(或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经济上则需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农村改革的知识回答,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农民富起来。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改善民生的举措;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35、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 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 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 年 4月 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
36、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906年)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 6分) 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9分) 答案:( 1)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 6分) ( 2)设想: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3分
37、) 发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分) 实践:实行土地改革。(或打土豪,分田地)( 3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中的 “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 ”、 “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 ”、 “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应该预防革命后出现的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 2)设想:题目要求 “依据材料二 ”回答。由材料二中的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 “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等信息可知其设想是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 20世纪 20年代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的主张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实行土地改革或打土豪,分田地来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 孙中山;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