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3748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监察制度 D宗法制和监察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前后 “两个制 ”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的统

2、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 :“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 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C “迂缓 ”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 “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体现的是妇女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无权可言,这正是专制统治的恶果。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正确; B与题意无关; C说法错误,原因在于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D只是表象,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

3、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 ,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答案: D 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报纸事业发展的影响。分析选项可知, A项中的 “不受限制 ”说法错误,不合实际; B项中的 “普遍提高 ”说法错误,历史史实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报刊的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的功能,所以 C项中的 “党的宣传工具 ”说法过于片面; 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4、。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下组图片所示事件发生后,农村经济体制出现重大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的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 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联产承包合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依据所学可知,A与 B没有体现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C有这一体现经济体制的变革,但之后农村变化不大; D 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5、道路 20世纪 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 探索与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表为改革开放前上海择偶标准比例统计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项目 19491966 19671976 家庭出身 26.6% 28.85 政治面貌 30.5% 23.5% 学 历 10.6% 11.7%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导社会生活 C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D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

6、活的变迁。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1949-1976年,择偶的重要依据是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这是由于受到这一时期一系列政治运动,尤其是 “文革 ”的影响,特别强调 “根正苗红 ”。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下列用词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C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D

7、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视欧洲以外的区域为野蛮荒凉之地,故新航路开辟为发现;美洲人从社会道德观念出发,自己深受其害,视新航路开辟为侵犯;如果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的开辟则是两种文明的相遇。所以应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评价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 “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

8、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依据所学,马克思的意思在于说明资本主义的英国的侵略比落后的土耳其、波斯或俄国对印度征服要好些,主要是因为英国在征服过程中客观上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并不是肯定侵略的合理性,只是这种侵略具有建设与破坏的双重作用。所以应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下图反映了 18011901 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

9、持续进行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C代议制民主改革完成 D工业革命和城市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1801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服务业。 C 项是引起变化的政治前提条件;A、 D项材料无法体现。所以应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

10、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斯大林体制的认识。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因为达到了将苏联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的目标。A、 B、项不合题意,从材料 “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 ”可以看出明显说的是斯大林模式。 D项材料不能体现。所以应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923 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

11、人 才是有价值的 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这一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从材料可知,柯立芝认为国家不应该向富人征税,帮助穷人、干预真不资本家的经济活动。这就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生产的随意性,容易出现生产的过剩和民众由于贫穷购买力严重不足的现象。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与民众购买力严重不

12、足这一矛盾。 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有因必有果。柯立芝时期埋下的苦果终于应运而生了。故应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是

13、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调整是战后资本主义进入 “黄金时期 ”的重要因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解决。分析选项 , A 项符合题意, B、 C、D表述错误。所以应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 “法国万岁 !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 ”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定 答案:

14、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分析选项, A错误,时至今日仍只是趋势,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B符合题意,欧洲一体化的进行使欧洲联系力量增强,联系密切,对战后格局是一大冲击; C表述错误,因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 D表述错误,欧洲正日益崛起,美国霸权趋向衰落。所以应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的重新崛起 下表是 1920 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该表反映的现象,直接说明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 值(亿元) 1920 1936年均增长( %) 官僚资本 1.84

15、 2.22 1.18 民族工业资本 2.51 16.32 12.41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经济主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解答此题要注意分析表格的内容,同时注意时间 “1920 1936年 ”。依据所学可知,1920 1936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实行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表中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近代的中国,经济主体依然是自然经济。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6、 曲折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略的影响。分析选项可知, A项 说法错误,不合史实; B与 C是一破一立,重在于 “立 ”,即开启近代化的进程,符合题意; 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小组长收集了以下资料作为研究素材。小组

17、成员讨论后一致认为最符合研究主题的材料是 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 维新变法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史实。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新旧民主革命以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之前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后的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析选项可知, 分别发生在1924 年至 1927 年、 1921 年、 1919 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故应排除。而 分别发生在 1851年至 1864年、 1898年、 1911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18、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运动; 某学者用了三句话回顾新中国 1979年以来的外交状况: “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其中 “政策大调整 ”主要指 提出了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的新战略 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逐步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决策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

19、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上奉行不结盟的,同时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展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和睦邻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分析选项,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开创外交新局面 分别收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分离 60余年后,于 2011年 6月 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外电评论说从 “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 岸亿万同胞的心弦 ”。对此认识有误的是 A此画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两岸同胞的悲欢 B此次画展折射出中华文化 “圆满与和谐 ”

20、的理念 C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D “山水合璧 ”标志着两岸交流的 “人为障碍 ”最终消除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时至今日,影响海峡两岸关系正常发展和祖国统一的因素依然存在,故 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 “树木 ”应处以罚金。

21、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度。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原告因为在法庭辩论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 “树木 ”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体现了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的特点。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2009年春夏之交,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 “补贴门 ”丑闻 (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 )曝光以后,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部分下院议员呼吁布朗

22、下台。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对布朗的做法同学 们展开了激烈辩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合法,布朗首相有权决定内阁成员去留,改组内阁 B合法,首相是英国的最高决策者,权力不受限制 C不合法,遭到大多议员反对的人不配做首相 D不合法,有近半数的内阁成员辞职,首相不再成为多数党领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权;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迫使内阁垮台,内阁首相也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二者相互制约。分析选项, A 项表述符合题意,故应选 A。 考点:

2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政治体制的差别。从材料可知,图中所示的是中国、雅典和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体制,雅典和美国是民主制,但是其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B、 D项不符合中国的体制体制; C项不符合雅典和美国。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权与中央官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24、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五大力量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欧洲、等都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政治或经济实体,材料点出了这几个重要力量的特点。这说明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

25、局正向多极化趋势的方向发展。分析选项, A, B, C三项表述均有误,所以应选 D。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 “牛王会 ”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 菩萨祝寿 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而安定 B耕牛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D川西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你也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 耕牛自古以来倍受推崇。题干材料的描述正

26、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铁犁牛耕 2013年 7月 6日中国经济网: “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 ”该信息表明 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入超 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产的地位,直至鸦片战争时期。故 不合题意,含有该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 A、 B、 D三项,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

27、 的发展 对外贸易 据数字中国网载: “宋代江浙地区出现 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 318个,清代 (1840年前 )增加到 487个。 ”与这些市镇明清时期状况不符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扩大的产物 B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 C城市存在使用雇工生产的手工工场 D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实行 “海禁 ”、 “闭关锁国 ”的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故 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 下图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28、B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依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古语云:家有二老不远行。题干图片的对话反映了这一问题。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重农抑商 ”、 “海禁 ”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 ”的政策 综合题 ( 12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 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

29、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 1 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4分 )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 19世纪 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3分) 材料三 浙江

30、省温州地区二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 1949年 5月 1994 年 12月)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4分) 答案: ( 1)滞后效应。( 1 分)封建专制制度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 3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1、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1分) (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经济兴起(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分) ( 3)政策背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 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统治及其落后的经济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依据材料对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 ” 的分析,结 合清朝统治状况,分析其作用及原

32、因。 (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变化。解答时要注意时间 “鸦片战争后到 19世纪 70年代以前 ”这一限定语。同时结合材料 “ 西方列强 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及所学归纳总结答案:。 ( 3)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时,注意两个时间点 “1979年 ”、 “1992年 ”,正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两个关键时期。然后结合相关内容及 材料数据分析解答。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

33、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0 分)货币与国家、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XXX年 11月 3日, XXX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节选 ): 一、自 11月 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 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 XXX年 11月 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

34、法币。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 摘自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 ( 1)材料中 XXX年和 XXX政府分别应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材料二 人民币发行的简表 开始发行时间 发行的面值 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第一套 人民币 1948年 12月 50000元、 5000元、500元、 50元、 5元等 12种 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套 人民币 1955年 3月 10元、 1元、 1角、 1分等 l1 种 第三套 人民币 1962年 4月 1

35、0元、 1元、 1角等7种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四套 人民币 1987年 4月 100元、 50元、 10元、 1元、 1角等 9种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行。适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2)请参照材料二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为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编写简要说明。(答案:写在表格中)( 3分)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 3)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黄金、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流

36、入欧洲。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3分) 材料四 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1( 20世纪)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美元重挫英镑。 2制度安排为美元扫清障碍。 3马歇尔计划为美元国际化加速。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 20世纪 “美元重挫英镑 ”的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 3分)为美元扫清障碍的 “制度 ”是什么?( 1分)从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地位过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分) 答案: ( 1)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 2分)内容:法币作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及银币全部收归国有,退出流通领域;三大行可自由买卖外汇以

37、维持汇率稳定。( 6分) ( 2)说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行。利于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分) ( 3)影响:引发价格革命,欧洲的物价暴涨;加速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 ( 4)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3分) “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分)启示:抓住有利机遇,提高本国影响力;经济实力决定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时期所进行的币制改革及其内容。分析解答时,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如材料 “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中央、中国、

38、交通三 银行 ”的提示,知应是国民政府的行为,在联系所学回答时间及其内容。 ( 2)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货币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回答时要参照表格中的简要说明。表中的将要说明主要是从人民币复兴的大背景及作用上进行简要说明的,所以对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作用,也要从这两个方面作以简要说明。 ( 3)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与殖民掠夺,使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深受其害,财富被掠夺,人民被屠杀,土地被占领,主权遭践踏。而欧洲则大受其益,掠夺的材料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欧洲社会深刻的社会变革。 ( 4)本题主要考查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过程。分析时,注

39、意材料中的关键提示“20世纪、三次机遇、制度安排、马歇尔计划 ”等。联系 20世纪的主要大事,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地位一落千丈,美国乘机取而代之。分析启示,自圆其说即可,注意从机遇、实力等角度回答。 考 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法币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 18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0、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 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 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2分)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 国际垄断

41、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 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在全球的经济扩张方式有何不同 ( 4分) 材料三 漫画 :当今全球化 输家与赢家 (不同的世界 不同的呼声 ) ( 3)有人认为全球化进程中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6分) 材料四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近现代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 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 近 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

42、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4分) ( 5)综上所述,假如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领导人,请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 2分) 答案: ( 1)方式:对资源和劳动力 (奴隶 )的掠夺,促使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走向全球。( 2分) ( 2)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集中于流通领域,以商品倾销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国际垄断同盟起重要作 用。( 4分) ( 3)赞成观点 1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因资本优势占据主导

43、地位;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掠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分工占据有利地位,获取的利益远超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贫富悬殊扩大。所以赢家永远是赢家。(每点 2分, 6分) 赞成观点 2理由: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 改革,采取相应经济政策,趋利辟害,促进自身经济成长。所以输家可以成为赢家。(每点 2分, 6分) ( 4)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

44、际竞争力。对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多边经济谈判,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内外各 1 点即可, 4 分) ( 5)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应主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忍剑,发展中国家应注意趋利避害,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的认识与理解。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已开始。西方列强在这一过程中,抢得了先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东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不平等的贸易、掠夺甚至惨无人道的黑奴贸易等方式来促进了全球化的向前发展。分

45、析时要结合材料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 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 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及所学归纳总结。 ( 2)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及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 “(第一次工业 革命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 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析解答。 (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所谓输家与赢家,只是看问题的角度

46、的差异。分析时,首先确立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所学从各国经济实力、科技现状、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各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综合分析回答。 ( 4)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及对策以及由此所 带来的影响。从材料 “ 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近 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 ”可判断中国这两次机遇是在什么时候,实际上一次是近代,给中国带来的是更多的屈辱;一次是现代,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是机遇,现在中国抓住了这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取得了巨大成就。联系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与理解。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害,各国在这一过 程的地位,对于中国尤其要注意联系近代以来发展的正反经验教训进行综合分析解答,只要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