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76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 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文选记载: “中朝,内朝也。汉代大司马、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关于 “内朝 ”和 “外朝 ”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以丞相为首的 “外朝 ”,逐渐退居到执行职务的地位 B “内朝 ”“外朝 ”之分始于汉武帝时期 C “内朝 ”“外朝 ”使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内朝 ”由侍从皇帝的近臣构成,决策国家政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机构,注意限定词:错误。 A项由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可知说法正确; B项对中外朝制度产生的时

2、间说法正确; C项错误于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D 项对 “内朝 ”的人员构成与职能说法正确。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外朝制度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 -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 (如 G20峰会 )大大增加 ,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 (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 )。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限定词:最准确,为最佳型选择题。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

3、 (如 G20峰会 )大大增加说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整体上世界是和平,但军事冲突此起彼伏说明世界各地区局部战争与动荡,故 D 项正确;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强权政治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C项排除。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 ,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下列 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 A洛克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4、的 “本无所谓君臣 ”、 “民择君也 ”、 “必可共废之 ”可知,反映了主权在民、人民有革命的权利的民主思想, B项正确; AB项两者主查权力分立的思想,伏尔泰是反对君主制度的,但须注意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与 B项相比较, D项不是 “最为相似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威廉 弗格森 在希腊帝国主义写道: “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各邦之间贸易发达 B外邦人有公民权 C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D人们轮番而治 答案:

5、C 试题分析:本题为论点论据型试题。解答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观点,进而排除选项。关键信息: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分割、“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题干材料强调希腊有众多城邦组成的,但 “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这是因为城邦之间是独立自治, C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无法佐证; B项说法错误,外邦人是没有公民权的; D项也是说法错误;公民权仅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享有的。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有经济学者认为: “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对材料中 “政治改革 ”的含义

6、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有所调整,这要求政府的管理职能与其相适应,故 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具有 AD项的作用; B项的说法正确,但与 “政治改革 ”要求不符;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 “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

7、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 报告中 “前进一步 ”的结果是 A建立政协制度 B制定一部宪法 C完成三大改造 D实现工业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强调 53 年后,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而共同纲领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临时宪法,故 “前进一步 ”应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54年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 B项正确; A项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已建立,排除;三大改造是于 56年基本完成,排除 C项; D项 “实现 ”与史实说法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四时期流行 “公理战胜强权 ”的口号, 1918年 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 “主张公理,反

8、对强权 ”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 “公理 ”是指 A宋明理学 “天理 ” B平等、自由 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D自然科学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须结合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代背景,理解公理与强权的相悖性。 20世纪初,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加之巴黎和会中 国外交的失败等背景,由此可知是平等与自由, B项正确; A项是封建政治思想,排除; C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五四运动 某些思想家把进化论观点演绎到社会问题上来。下列体现进化论观点的著作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眼是 “思想家把进化论观点演绎到社会问题上来 ”,以及理解进

9、化论点的内容。资本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的提示, A项排除;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政权建设问题,没有体现进化论, B项排除;梁启超变法通议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重要著作,认为社会在不断改变,社会就须不断改革,体现了进化观点, C项正确;论法的精神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作,主要阐述的资产阶级的理性思想, D项排除。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下列对 “晚清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之展品和会场布置场景概况表 ”的分析正确的是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

10、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 有木质大牌楼,上书 “大清国 ”三字 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 “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 ”,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 “ 无一外洋楼款式者 ” 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形象 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显著 富有很强的 “王朝 ”色彩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组合型选择题,采用逆向思维、排除法。从选项特征来看,可首先确定 是正确;从题干中的展品的类型来看,展品都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呈现农业国形象, 正确, 错误,排除 ACD项。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明

11、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市民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迷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A汉赋 B唐诗 C元杂剧 D理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生活 ”、 “市民 ”和 “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 ”分析可知,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艺术样式具有世俗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ABD项都不具有世俗性特点,只有 C项具有世俗性特点。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戏曲 元杂剧 历史学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

12、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或称程度型选择题。历史事发生的时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A项符合题意;原因、意义和评价都是人对客观史实的主观分析,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意识的影响, BCD项排除。 考点:史学理论 客观精神和主观因素 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 “福建往琉球 ”的针路(航海指南 )图,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命名,留下了有关钓鱼岛等地区的最早记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证明琉球、钓鱼岛等地区在明朝已经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 B反映出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官方贡赐贸易仍然频繁 C说明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 D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

13、力证据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在明朝已经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 ”说法错误; B项 “官方贡赐贸易 ”无法体现; C项 “开始广泛 ”说法与史实不符;按国际惯例,我国最先发现并命名,足以证明钓鱼为中国领土,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四大发明;史料运用 综合题 ( 36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 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传播方向 疾

14、病种类 传播时间 后果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 疟疾 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欧洲,却在美洲找到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 -金鸡纳 天花 地理大发现 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 -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1848 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 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 ,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

15、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 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 “黑风暴 ”事件。 20世纪 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

16、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 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四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 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 “严重受害区 ”。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 “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 ”20世纪 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 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 1)

17、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8 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 6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 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12分) ( 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10分) 答案:( 1)影响 :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 (全球化开始 );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引发

18、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每点 2分 ,共 8分 ) ( 2)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被污染。 (2分 ) 措施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分 )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2分 ) ( 3)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2 分)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意答三点即可, 6分)变化 :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分) ( 4)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

19、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4分) 观点:日益恶化的环 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分) 启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概述,一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从殖民扩张和自然环境两上角度分析归纳消极影响。 ( 2)本问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原因应依据材料二的出处和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措施则应依据 “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条例 ”、 “在工人阶级 的

20、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等关键信息分析,从立法和人民的斗争两个角度归纳。 ( 3)事件分析依据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 ”,结合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入手;第二小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策的特点,分析依据 “综合治理、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泰勒放牧法 ”等;启示应围绕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阐述。 ( 4)原因分析依据: “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 严重受害区 ”,主要阐述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观点分析依据: “20世纪 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

21、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启示围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分析与归纳。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 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 “六一汉 ”。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

22、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 “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 1)根据材料一,指出 “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采取消除 “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 ”的主要措施( 8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调节 “贵族与大众 ”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 8分) 答案

23、:( 1)原因 :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 (4分 ,如只答贵族奴役穷人得 1分 ) 措施 :经济上颁布 “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 (4分 ) ( 2)方式 :立法和建立制度。 (4分 )借鉴 :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 方利益 ,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任答两点 ,得 4分 )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描述了雅典债务奴隶的现象,原因应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分析归纳;主要措施从 “解负令 ”和财产等级制两个内容阐述。 ( 2)关键信息: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

24、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 考点: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

25、,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 8分) ( 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8分) 答案:( 1)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4分)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 2分)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分) ( 2)共同方式: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 2 分)如孔子兴办私学,( 1 分)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 1分)不被统治者接受。( 1分)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 3分) 试题分析:( 1)关键信息: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 “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 ”。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德治与礼治思想,材料二反映的是柏拉图主张按构成和能力不同来进行分工的思想;实质的分析应结合时代背景与阶级立场来分析。 ( 2)本问比较了两个历史人物的共同点,应从文化贡献和结果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共同方式与是否被接受;原因的分析应从两者思想主张是否能满足时代政治需求的角度分析。 考点: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柏拉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