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 桓公二年记载: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 )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通过层层分封,可以起到巩固周王室的作用。从材料“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也可以看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 A。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宗法制未体现; D项说
2、的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 14的人搞农业, 24的人搞 纯科学,只有 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 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 38到 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 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C国民政府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
3、料中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 ”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 “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 38%到 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据此排除 ABC项。因为 A洋务运动时期翻译的主要是西方书籍非俄文书籍; B以俄国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始了国民革命运动,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方面的,与当时的形势不符合; C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与俄文书籍关系不大,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恶化。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期间得到
4、苏联的大力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据国民政 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 13家,1940年为 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许多企业被迫迁到内地,材料中重庆地区工厂数量大为增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题选 C项。 A项 1895年
5、马关条约签订,时间上与本题不 符; B项 “民族工业的繁荣 ”与抗战期间的民族企业的现状完全不符; D项国共内战开始于 1946年与本题也不符。 考点: 点评: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沿海的内迁,也加强了各个地区阶层的相互的了解,促进了抗战的胜利。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 “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 。 ”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平等思
6、想的传播 通商口岸的开设 民主政权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也。 ”大意是:近来社会风俗日益华丽奢靡,服饰变化较大,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的人变得没有差别,尤其是在上海。即使是原来被视为低贱的仆役、小贩,有了钱也会穿戴阔绰,徜徉街头,出入欢场。而人们对此也已习闻习见,不再感到惊怪。据此,本题中 项说法正确,第 项 “民主政权的建立 ”与 19世纪末晚期实际不符,本题选 D项。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7、新思潮也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05年 8月 26日人民日报报道: 2004年,深圳每平方千米土地产生了1.75亿元的 GDP和 6 000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2005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3 8,每万元 GDP的耗水量下降了 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该材料不能体现出 ( ) A深圳的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 B深圳的经 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C深圳用具体的实践有力阐述了 “科学发展观 ”的深刻含义 D深圳成为国内发
8、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深圳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效益还很好,质量也很高,深圳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实现了和谐的发展。因此 ABC三项都能体现。但是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不出来。故选 D 考点:科学发展观 点评:深圳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向了一条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道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需要把握。 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9、 1983 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 1985年 1月,中共中央 “一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 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 1993年 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 农民购买能力增强 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商品短缺,要凭票
10、供应。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市场经济,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产品逐渐丰富;票证的取消根本上 是由于供给充足造成的,并不是购买力提高的结果,否则购买力越高商品短缺, 错误。因此 都是正确的。故选 C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等需要掌握。 下面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单位 GDP能耗的变化情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错误,我国人口增
11、长是持续上升的;建交国家数量也是持续上升并且逐渐稳定, C错误;单位 GDP能耗的变化情况是下降的,因此 D错误。材料曲线反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故选 B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点评: 52年到 57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得到较快的发展; 57到 62年是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之下降; 62年以后持续好转。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 “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 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产生影响, 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
12、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 A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C唯物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进化史观是近代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而兴起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文明史观就是以 “文明 ”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即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注意题干引文中的关键词 “密切联系整体 ”、 “全世界 ”,据此可判断 C项符合题意。 考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史观的问题,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
13、、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本身就是开放性的经济体,他要求全世界作为他的活动舞台,是资
14、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因此 ABC均正确。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的基础上的,是不公平的。故选 D。 考点: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过程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经济互动 的整体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认识正确的有 (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孕育了世界市场的雏形 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A B C D
15、 答案: C 试题分析: 说法错误,世界市场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些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因此 均正确,故选 C 考点: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后雏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近代世界市场,具有与早 期世界市场不同的特点。以下表述属于工业革命之后近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有 ( )
16、 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原先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工业资本让位于商业资本 大机器、交通运输、通信和工厂制度成了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正确,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掠夺原料,销售商品; 错误,应是商业资本让位于工业资本; 正确,大机器、交通运输、通信和工厂制度成了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说的是二战后。故选 C。 考点:世界市场 点评:世界市场是常考的知识点。需要把握的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
17、革命后最终形成。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 近代历史上被称为 “手伸五大洲 ”“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的国家分别是 ( ) A西班牙、德国 B英国、美国 C荷兰、英国 D日本、德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后,通过殖民扩张,成了 “日不落 ”帝国,即 “手伸五大洲 ”,美国二战后成为霸主,即 “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故选 B。其他各项均不符合。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战后美国的地位 点评:近现代以来,英国和美国相继在世界上居于支配地位。英国是在工业革命后,通过殖民扩张,成为霸主;美国则是经过一战和二战发展起来,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
18、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 “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 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 (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19、,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 ”、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等信息,本题选 B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时期、衰落时期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 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
20、重要因素 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 19世纪的时候,安徽的蚌埠还是一个小镇,但是在铁路开通后,很快发展成为了交通的枢纽,个中的 变化,全是因为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 A。 B 项未涉及; D 项自然经济的情况也未涉及;材料只是说了形成了木材的市场,但是木材市场形成后是怎样推动近代化的材料也未涉及。 考点: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其它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 (公元 1380年
21、 )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名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 ) 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胡惟庸 “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 C票拟制度化 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朱元璋设置了四辅官制度,目的在于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背景在于明朝初年,废除了丞相,原来丞相分担的行政事务急需要解决。故选 A。B项说的是明初丞相权力过大; C项说的票拟权是在内阁成立之后; D项未涉及。 考点:明朝废丞相 点评:朱元璋认为相权过重会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废除
22、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时期,逐渐发展到内阁制度,内阁后来权力不断扩大,掌握了票拟的权力。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 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隋唐中 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削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大一统 ”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
23、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可以看出,中国人心目当中分裂是不正常的,一个统一的中央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故选 C。 A项错误,唐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割据的根源; D项说法正确,但是本身并未体现。 考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与国家统一心理 点评:中国隋唐时期的完善的中央集权对中国文明的成熟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民心顺应民意,维持了长期的统一的局面。 尚书 禹贡记载的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
24、下下 ”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韵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 ) A水利设施完善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克服低洼易涝 所造成的危害 ”“治水与治田相结合 ”可以判断 B不正确;材料所述为自然环境的危害,并非自然灾害严重,故 D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广泛使用铁器,排除 A;塘坝圩田系统本身就说明了南方农业的先进,这是一种水利工程,反映了精耕细作,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
25、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钱穆评论秦代政治说: “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 进步的政治。 ”但是,以下不能反映秦所处时代的 “要求与趋势 ”的是 ( ) A废封建、行郡县 B建长城、筑驰道 C重功利、恃酷法 D拓边境、戍五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 D项措施推动了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因此 ABD均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趋势的。 C项严刑峻法,采用的是法家的的思想治理国家,秦的暴政导致其短命而亡,故选 C。 考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秦朝除了在以上在这些方面巩固统一、开发边疆的措施
26、外,还实行郡县制,在南方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这些措施都需要学生掌握。 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西周分封制时,板书如下,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 A诸侯们 (A-2至 A-4)从周天子处得到封地的统治权,并以服从、进贡财物和提供军事力量回报周王 B卿大夫 (A一 5至 A-13)也可以从诸侯 (A-2至 A-4)处得到相应的统治权,且以类似的方式回报诸侯 C在这种分封制下,很容易形成以 (A一 2至 A一 4)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威胁A-1处周天子的地位 D A一 2至 A一 4之间地位平等,互不干涉,能够友好相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
27、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是正确的; B项说的是诸侯与下面卿大夫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正确的;分封制下,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往往会威胁周天子的地位,春秋战国的大动荡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C项正确。D 项能够友好相处说法错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权力、财产土地往往发生战争。故选 D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 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元朝人称其政治制度为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一政治制
28、度 ( ) 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 集权 有利于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D 唐代成年男子从 21岁到 60岁为国家服兵役,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求把当年征兵范围提前到十八岁,这一要求得到唐太宗的支持,并草成诏敕,但不得鱼,明年无鱼。 ”此项提议最终没有通过。这一事例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唐太宗虚怀纳谏 B中书省的权限低于门下省 C三省六部制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 D唐代政治呈现出民主的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太宗采纳了丞相的建议,但是并非不属于纳谏,纳谏是谏议皇帝的过失;三省相互牵制,互不隶属; D项说法明显错误。因此
29、ABD均错。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皇帝同意的也没有通过,反映了三省六部制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故选 C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 ,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 ,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 ,儿童之谣也。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列举均为农业生产经验俗
30、语,从 “农夫之辞 ”“妇人之语 ”“戍卒之作 ”等可说明古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耕社会历史悠久, A正确。 考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的特点 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明朝初期的一首 “竹枝词 ”说: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 (征税 )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 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错
31、选 A者多。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 ”说明织布者不再织麻布,而是种棉织棉布,故 D项正确。 “,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 ”并非 A项 “政府压制棉纺织业 ”而只是正急着征税,故此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纺织业 点评: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元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松江成了棉纺织业的中心;明代后期成为普遍的衣料。 唐大历十四年 (公元 780年 )六月一日敕: “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 ”这表明当时 ( ) 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 B城市空间出现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
32、破 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 ”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楼房,房屋开始向空间发展,虽然政府勒令损毁,但是最后大臣奏请不要毁掉已经建好的房子。故选 B。 A项中 “城外 ”材料未涉及; C项坊市制度出现突破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 D项说法错误,有大臣奏请要拆除旧楼房。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坊市制度虽然比较严格,但是在后期也出现了夜市;城中楼房大量出现,并得到部分官员的认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市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据学者研究, 1820年,中国的 GDP占世界总量的 33,居世界第一。不过,
33、这个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的危机很快就爆发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其后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经济迅速下滑。 “危机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腐败无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实际上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新兴的资本主义的侵略。故选 A。此题不能单从经济上分析,材料已经交代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外交原因和腐败无能也不是根本原因。因此 BCD均错。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与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点如鸦片战争爆发点原因、结果、
34、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等需要掌握。 综合题 (14分 )在对 “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 ”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史料研习 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日 “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 ”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 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
35、六职官志 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裢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 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7分 ) 方法二规律认识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 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 三省六部 内阁 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3分 )
36、方法三观点探讨 材料三: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 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4分 ) 答案: (1)宰 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被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
37、移到皇帝手中。( 7分)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 “宰相 ”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3分)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共同行驶行政权;在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但是在军机处设立后,其权力遭到限制;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2)从这几朝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来看,唐代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多人共行宰相之职;明代废丞相,起用身边的亲信
38、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 3)对于皇帝制度的评价要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评价。 考点: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 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
39、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 “所依、所养 ”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 “生 男生女不一样 ”“多子多福 ”“子孙满堂 ”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 “孔孟仁政 ”治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 “拳孝廉 ”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4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4分 )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4分 ) (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4分 ) 答案: (1)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大江大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 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 养
41、老的主体;提倡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提倡邻里互助。 (4分,答出其中 4点即可 ) (3)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刺激了作者创作;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可以看出,小农经济无力治理大江大河,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中央的力量治理;此外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易形成割据势力,也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2)此题需要紧密的结合材料,依据材料作答: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提倡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提倡 邻里互助。( 3)桃花源记反应的是小农经济状态下的理想境界 :人民安居乐业
42、,丰衣足食。一般来说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主要的知识点有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时间及小农经济的特点等。此外,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等需要把握。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换 ”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和疾病。 传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并为欧洲的征服和殖民铺 平了道路。这些疾病中,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 1651年 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 无论为英国人或
43、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 殖民地 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 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 (1651年 10月 ) 材料三: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年开始 回答是,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 的地区申。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
44、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大工业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 “哥伦布交换 ”的重大影 响。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一条例的颁布对英国的直接影响。 (5分 ) (3)材料三、四关于 “世界历史 ”的开创 (开始 )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3分 ) 答案: (1)美洲的作物传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先进的生产方式传人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文明区域
45、间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的疾病传人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的同时,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6分) (2)主要内容:凡进 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如果违反条例,其船只和货物都将被没收。直接影响:有利于英国海外航运业和贸易发展,并引发了英荷战争。( 5分) (3)材料三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材料四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 3分) 试题分析:( 1) “哥伦布交换 ”指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带来的美洲与其他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美洲的作物传到欧洲,欧洲的先进
46、的生产方式传到美洲。另一个方面,也给美洲文明带来了灭顶之灾。( 2)航海条例的内容可以依据材料作答:凡进入英 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如果违反条例,其船只和货物都将被没收。此条例的颁行,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3)根据材料三 “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和材料四 “大工业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可以分析得出,材料三、四关于 “世界历史 ”的开创的看法:材料三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材料四认为
47、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 考点:全球 化的开端 点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问题是经济史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常考的地方。一般来说,全球化和世界市场有紧密相连的地方。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在于新航路开辟的时期;初步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 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 第七条 企业买行厂长 (经理 )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 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988年 ) 材料三: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