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783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论语 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笔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思无邪 ”即思想纯正。故儒家强调诗经的教化作用; A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诗经的写作风格是现实主义,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 305首诗歌;故 C、 D说法错误。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诗经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

2、。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 “战争与革命 ”转变为 “和平与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中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的国际关系。依据所学,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得,但局部地区仍动荡不安。故A 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C、 D两项说法太过绝对。故选 B。

3、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 “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撂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 量多种 保命麦 ,度过灾荒。 ”于是省委决定 “借地度荒 ”,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978年安徽省委的 “借地度荒 ”的做法。 “借地 ”意味着土地仍归国家所有,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

4、A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 “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 ”,可以排除 C选项;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确立是在 1980年后, D项与不符材料。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33年 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 “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 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 ”“奇迹般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 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 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答案:

5、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933年,美国新总统的倡导使美国有了奇迹般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1933年美国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使美国逐渐度过经济危机,恢复美国人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故 “奇迹般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实行罗斯福新政。故选 D。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普里马科夫认为, 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 1917年俄国进行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是一

6、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故材料叙述的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是肯定了二月革命。故选D。 考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 在天津南开中学不仅有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八字校训,还有容止格言、四十字镜箴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 ,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的校歌。张伯苓在 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 “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

7、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 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 ”, “ 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 ”。此材料表明张伯苓办学思想中最看重的是 A培养国家的拔尖人才 B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人格精神和价值取向 C科教兴国,振兴中华 D激励学子奋发读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南开中学的校歌中的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 ”,张伯苓讲演中的 “立志 ”、 “自新 ”、 “信心 ”等信息词可以判断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人格精神和价值取向。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1912年初,中华民国

8、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其中 “无效 ”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的制约 B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C官僚资本的垄断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 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 ”指的是实业救国思想。依据所学,实业救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它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难以获得独立发展。 C项出现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排除,选 D。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 “世界上

9、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 “最大胆学说 ”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更多运用了 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依据所学,美国颁布 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美国的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的学说是孟德斯鸠提出的。狄德罗创立百科全书派;洛克提出最早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权分立。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说。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 宗教动力

10、、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作者评论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事件发生的推动力是:宗教、思想、经济、技术、君主国支持。依据所学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思想根源是欧洲社会狂热的追求黄金;宗教因素是传播天主教;条件是:造船技术的提高,地理知识的进步,封建国家的支持。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宋 田制不立,圳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 (不曾追究查办 ),故赋入之利视

11、前代为薄 ”。这体现出宋代 A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B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C人口减少,经济倒退 D农民承担的赋税更加沉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宋代由于土地买卖、兼并,丁口隐漏,赋税收入与前朝相比,有所减少。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代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A、 C、 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道: “制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包括三个方面

1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依据材料中的 “朕为始皇帝 ”, “传之无穷 ”信息词,可以判断材料中体现的是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故选 C。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综合题 (20分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 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 l4 和 l5 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

13、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 。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 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4分 ) 材料二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 l850牟,美国仅有 6座人口超过 1万人的 “大 城市,不到总人口的 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 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 l9

14、00年,人口过 1万人的城市达 38个,大约 5个人当中就有 l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 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 编自 J 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6分 ) 材料三 在 16到 l9 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

15、,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 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 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请回答: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 (镇 )形成的原因,并说明江南城镇的发展的影响。 (4分 ) (4)读图 l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和规模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 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的分布主要特点。 (2分 )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四 在 1979年国家批准设立深圳、珠

16、海经济特区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 地区出现了以农业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多以及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城镇化现象: 随着全国改革与开放的层次从农村深入到城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中的科技人员涌入珠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规模迅速增加。 (5)根据材料四指出图 2、图 3、图 4和图 5中所反映的深圳、珠海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对拉动地区经济起到了到了什么作用 (4分 ) 答案:( 1)影响: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奴制 度和庄园制度。(

17、 4分) ( 2)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2分)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欧洲的移民和投资。( 4分) ( 3)明清时期城镇的形成是由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者、商人的聚集而形成的。( 2分)影响:为现在的城镇化建设打下基础。( 2分) ( 4)特点:沿海沿江地区,通商口岸( 2分) ( 5)原因: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作用: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珠三角经济圈,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试题分析:( 1)本问根据材 料一直接概括可以得出答案:,阅读材料时,可以将材料分为四句话,概括答案:。 (

18、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直接概括,材料二明显从城市数量和人口两方面进行说明;第二小问把握题目要求的 “这一时期 ”,根据材料可以推定为 1850-1900年。故城市发展的原因除了材料中提及的两点外,还可以联系所学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3)材料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在 16到 l9 世纪四百年里 这一时期的文化 ”为第一部分,从这部分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 “到 19世纪末期 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为第二部分,根据这部分可以概括出第二小问 。 ( 4)本问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大中城市主要分布沿海沿江地区;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重建性的影响,可以判断出近代

19、大中城市还分布在通商口岸。 ( 5)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四概括答案:,即经济特区的设立;第二小问把握住“地区经济 ”即深圳、珠海的发展对珠江三角地区的影响。结合材料概括回答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古代经济 明清商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分 )中美关系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从长远角度出发,都至关重要,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杜鲁门说: “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

20、命正从大多数 无所为 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并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的基点是什么 (5分 )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 “二十年来,我们两国 (指中美 )隔着一条

21、敌视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 ”这种敌视和对抗不仅在中美两大民族之间造成了整整一代人的互相隔绝,而且在两国人民的心里埋下了误解的种子。这段历史所产生的阴影,给后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 曾劲松中美关系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 “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 (内部 )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对我们的政策。 ”对周恩来说: “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 要地位。 ”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十多年中美关系处

22、在怎样的状态 据材料一、材料四杜鲁门和尼克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有何不同 (5分 ) 材料五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 1979年 1月 1 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3)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 20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得到改善,中美关系得以改善和 中美建交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请指出中美两国遵循的外交根本原则。(6分 ) 材料六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 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美国国防部公布

23、的报告指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 ”。 “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 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的太平洋政策一文,明确表示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将向亚洲转移。希拉里 克林顿在文章中说: “未来的政治将决定于亚洲,而不是阿畜汗或伊拉 克。美国将置身于行动的中心 今后 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 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 锁定于亚太地区。 ” (4)比较材料五与材料六美国的亚太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4分 ) 答案:( 1)特点:社

24、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分)基点: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2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1分) ( 2)关系状况:敌视和对抗( 1 分),杜鲁门采取较为强硬的冷战政策( 1 分),尼克松采取了较为务 实的外交政策,不排斥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有着共同国家利益的国家进行交往( 3分)。 ( 3)当时的中美两国符合共同利益( 2分),改善前提: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分),建交前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 1分)。维护国家利益是中美两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2分)。 ( 4)由

25、放弃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到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谋求对这一地区的霸权( 2分),意味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对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杜鲁门 1948年的言论将矛头指向共产 主义,可以判断出当时国际上两大阵营的对立;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直接概括。 ( 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直接得出;第二小问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得出。 ( 3)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四中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可以判断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五可以概括答案:,注意理解 “(中美

26、双方一致同意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更是强调台湾问题;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即可,对于任何国家,外交的根本原则是维护本国利益。 ( 4)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五、六比较出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变化;第二小问是建立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的,考查的是美国战略的变化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16分 )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

27、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 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 (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 ) 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 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 1681年任命白晋为 “钦差 ”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 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

28、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 “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 ”。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 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 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 (6分 ) 材料二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 “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的人物 。明确规定以 “崇儒重道 ”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

29、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 (2分 ) 材料三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

30、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分 )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 (5分 ) 答案:( 1)特点:西学东渐,尊重科学;注重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封建帝王,能做到如此,体现了开明和进步的一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6分)。 ( 2)这些措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和进步( 2分)。 ( 3)滇平:平定三藩之乱,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收复台湾,瀚海:平定葛尔丹( 3分)。认识:康熙帝在位收复台湾,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篇幅较长,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31、一、康熙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二、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三、 1681年任命白晋为 “钦差 ”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由此可以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康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 态度。对康熙一定要放到其特定的时代中进行评价,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的这一做法是难能可贵的,是进步的。 ( 2)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即强化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其次对该措施进行评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评价。 ( 3)根据诗名滇平及 “洱海昆池 ”,可以判断为平定三藩;根据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的 “海上 ”,可判断为收复台湾;根据瀚海 “四月天山路 ”、 “辛苦事亲征 ”可以判断为平定葛尔丹。第二小问注意题目要求从中华民族发展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进 行总结答案:。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 康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