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针对训练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阅读汉至唐前期江西福建郡县设置分布简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中央在收回地方权力 C行政区划的置废是由各地自己决定的 D前方郡县数量增加主要由于人口南迁造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从总体变化看,汉至唐前期江西、福建所设郡、县数量呈现渐次递增趋势;从郡县关系看,各郡所辖县的数量逐渐减少,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下图是绘于沙皇时代的俄罗斯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下列作品在创作理念上与之相似的是
2、A西风颂 B西游记 C日出 印象 D战争与和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作品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同情,创作风格上属于现实主义。对照选项, A项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项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C项日出 印象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作; D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与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创作理念上都批判社会现实,同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近代绘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认为, “一个受华盛顿密切监视的、统一的援助计划将能获得和平与
3、繁荣,即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削弱共产党,有助于多边的世界贸易以及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安全。 ”这说明 A美国将维护世界和平视为己任 B美国战后援助欧洲旨在遏制共产党苏联 C制定经济计划成为美国战后恢复经济的重要手段 D美国战后政策以资本主义各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出的 “一个受华盛顿密切监视的、统一的援助计划 ”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二战后美国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企图称霸世界, A项错误;制定经济计划是为了援助西欧国家复兴经济, C项不对;美国战后政策的制定是以
4、本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项也可排除;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冷战。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初期,传统农业的落后导致农产品供给短缺,农村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制约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把落后、分散的个体农业改造为集体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工
5、业化 奠定基础。 A项符合题意; B、 C、 D项都不是专门针对农业采取的措施。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大改造。 据革命中的中国 延安道路记载: “1936年,中共终止了根据地中的土地革命,代之以比较温和的改革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中日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C中共修正民主革命纲领 D中共地位被国民党承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6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
6、矛盾,中共终止了土地革命, “代之以比较温和的改革 ”, 改变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目的是服务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利于团结地主共同抗日。 A、 D项都发生在 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土地政策,并没有修正民主革命纲领, C项不符合史实。本题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日战争。 下图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发布的诰谕截图。它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旗帜鲜明地举起反侵略旗帜 B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 C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D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大局已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7、力。根据题干和诰谕的内容“四民各安常业事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发布的安民告示。诰谕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是由于 “胡奴扰乱中国 ”,即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项正确;诰谕并没有明确提出反侵略的主张, 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起义都属于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并没有本质区别, B项不符合史实;诰谕要求 “天意既定,人心宜从 ”,并非认为反清大局已定, D项是对材料的误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 “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 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
8、。 ”下列与唐甄思想相似的一项是 A制定经济计划 B国家干预 C建立福利制度 D自由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认为: “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 ”财用是生民之命、国家之宝,因此立国之道唯在富民。 “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 ”唐甄提出顺其自然,统治者不予干预,发展多种生产的富民主张。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相似之处,故选 D。 A、 B都主张调控、干预经济;材料中唐甄并没有提出建立福利制度的主张,故 C项也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元朝初年,侍
9、御史高鸣进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 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朝初年,有人建议恢复隋唐时期的中央三省六部制,这是侍御史高鸣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进谏。意思是:现在国家的疆土要大于从前的朝代,事务繁多,决 策于一个机构,还不能把事情办完,何况三省。元世祖采纳高鸣的建议,在中央设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行省制度。 综合题 ( 20 分)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 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
10、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 正如 3个世 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 “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 道德,善与恶 ”。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 材料二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 “封建主义总危机 ”: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
11、思潮再认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 4分)试举一例说明 “文人学者 ”是 如何 “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的?( 4分) 材料三 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 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夸天 ( 3)结合 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6分) 答案:( 1)贡献:关注社会和人生,追求美德。 (2分 )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对后世人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分 ) ( 2)原因: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天
12、主教信仰危机;资本主义发展。 (4分 ) 说明:必须答出代表人物及作品、作品怎么体现人文主义的。 (4分 ) ( 3)观点:人文主义推动民主制度的建立。 (2分,只要答出 “联系密切 ”即可 ) 论证: 18世纪,启蒙思想达到高潮,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规划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它推动美 (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美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 (或:法国先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 )。 (4分 )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可直接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 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 ,善与恶 ”,使哲学开始
13、关注人类社会,探讨人生与道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其思想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萌芽。 (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西欧社会 “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天主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 ”。第二小问列举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结合其作品的内容说明如何体现人文主义。如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 3)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 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首先需要归纳材料的观点: “民主制度
14、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 ”,然后联系启蒙思想的内容以及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论证人文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 16 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建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1895年后 至清末的十几年间,中外官商陆续修建了多条铁路,出现了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到 1911年全国已有铁路近万公里。 一一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5、识,分析中国第一次铁路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甲午战后,兴修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成为清政府的国策要政。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 下 借洋债成为卢汉铁路的主要用款来源。 尽管该合同在路权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但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卢汉铁路的兴建利大于弊。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p181184 ( 2)依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分析 “借洋债 ”修建卢汉铁路 “利 ”与 “弊 ”( 6 分)。 ( 3)过去史学界在对待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方式上,一向批判官办,肯定商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4分) 答案:( 1)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大举修建铁路;帝国主义为方便
16、对中国的侵略,抢夺中国路权,修建铁路;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推动了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 (6分 ) ( 2)利:提供了修路资金,加快了铁路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3分 )。弊:造成列强控制了中国路权的状况,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3分 )。 ( 3)官办铁路的承办者则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政府,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因而予以否定。 (2分 )商办铁路代表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近代民主革命中也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因而予以肯定。 (2分 )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 1895年后至清末的十几年间,中国出现
17、了第一次铁路建设的高潮。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清政府开始修建铁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收回铁路利权的斗争等方面分析原因。 ( 2)该问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二指出,卢汉铁路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列强 的借款。借款修筑铁路推动了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近代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弊端主要体现在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铁路路权,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 3)材料三列举了过去史学界在对待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方式上的观点,要求考生运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答题时需要明确 “官办 ”、 “商办 ”的承办者及其利弊: “官办 ”即由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政府修建,因而予以否定; “商办 ”主要由民族资产
18、阶级承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予以肯定。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0分 )【历史 历史上的重 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 若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染启超王安石 ( 1)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6分) ( 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所引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由此,你认为史料选择或运用应注意什么?( 4分) 答案:( 1)观点:
19、国家把持借贷,控制青苗法的实施,不利于经济复苏、发展。 (2分 ) 认识一: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青苗法的实施,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土地兼并。 (4分 ) 认识二: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青苗法的推行过程中,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4分 ) ( 2)问题:材料是二手史料,研究者的立场和方法影响史料的真实性。 (2分 ) 注意: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2分 ) 试题分析:( 1)材料中梁启超认为: “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国家作为唯一的银行把持借贷,
20、与民争利,不利于经济复苏。第二小问要求评述梁启超的观点,实际上是考查对青苗法的评价:若考生认为这一观点片面,需要以青苗法的积极作用作为论据;若考生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则需要答出青苗法的消极影响。 ( 2)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用来研究历史,而材料引用的是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属于第二手史料,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从而影响其真实性。因此需要对历史资料及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 从多个渠道获取相关史料,互相印证、去伪存真,才能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西方法制思想起源
21、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而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起源的 1215年制定 的英国自由大宪章,其核心思想就是限制英王约翰的权力。其后英国现代法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就是一个 公民不断与国王争夺权利的过程。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 “法治 ”的实质是什么 (2分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 “英同现代法治制 度建立的过程 ”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是如何实践的。( 8分) 答案:( 1)对专制权力的限制,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 (2分 )。 ( 2)代表:洛克 (2分 ) 主张:天赋人权,法治,分权。 (2分 ) 实践: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22、;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4分 ) 试题分析:( 1)材料指出,从 1215年自由大宪章制定后,英国现代法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就是一个 公民不断与国王争夺权利的过程。 “法治 ”的实质可以理解为近代社会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专制王权,实行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权利。 ( 2)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是 “英同现代法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 “天赋人权 ”(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强调自由、法治;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 1640-1688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从而使洛克
23、的理论变为现实。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洛克。 ( 10分)【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纪念中国抗战 5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建国 ”字样。邮票设计者将 “民族、 民权、民生 ”与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列。 ( 1)材料一邮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4分) 材料二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 2)材料二中 “
24、克里米亚的会晤 ”指的是哪次主要会议?其主要意义是什么?( 6分) 答案:( 1) 中美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美两国的 治国理念是一致的。 (4分 ) ( 2)会议:雅尔塔会议。 (2分 ) 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规划了战后国际秩序。 (4分 )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的邮票发行的目的是“纪念中国抗战 5周年 ”,邮票中心印有的 “抗战建国 ”字样等信息反映了当时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邮票设计者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 “民有、民治、民享 ”并列,反映了中美两国的治国理念是一致的。 ( 2)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二中 “克里米亚的会晤 ”指的是 1945年初苏、美、英三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雅 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盟国彻底打败德日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计划,而且就如何处置战败国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对于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