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788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 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 选择题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 “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 “乾纲独断 ”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 “承旨书谕 ”而已,皇帝并非 “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权势过大,可能会给皇权造成一定威胁。故选 D。 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来要惩罚军机大臣的意思; B 项说的是军机处的作用,材料说的是皇帝的

2、认识,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可能威胁到皇权;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此类内容。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有人说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B中国经济建设蒸蒸日上 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D中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毛泽东说的 “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意思是世界形势的改变迫使尼克松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当时由于美国势力相对下降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地位,被迫改变外交政策,与中国关系正常化。故选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错误; B项错误,中国正处于

3、文革时期; D项错误,中国当时是结盟的政策,与苏联还是处于同盟关系。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某班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封建 神学到科学理性 B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没有君主,因而不存在从君主制过渡的可能,英德等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非共和体制。因此 B 项错误; A 项正确,从思想上经历了由神学迷信到科学理性的转变; C项正确,从经济上经历了由农

4、耕文明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D项正确,政治文明历程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向近代的发展趋势 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 经,因为圣经就象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象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可以分析得出教皇认为单纯的依靠圣经是不能实现得救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显然是反对的信仰得救的原则,故选 C。

5、A项材料并未涉及; B项错误,二者均认为信仰很重要; D项错误,二者都认为圣经作为信仰的 基础,只是对圣经的解释权产生的分歧。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革 阅读下图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B 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 “一五 ”计划推动 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 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EF 点的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正确, AB 点是新中国的成立到大跃进之前,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较快; 项错误,当时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再

6、加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 项错误,虽然国民经济困难,但是并未发生动乱; 项正确,文革后期,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好转,人口增加。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建国后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 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

7、会舆论方面对中共的压制,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 1943 年,国共两党相互合作,坚持抗战。因此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进行舆论斗争。故选 D。 A项明显错误,统一战线1937年即已建立; B项错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但是抗战爆发后即以进入抗战状态; C项不符合事实。 考点:抗日战争 抗战中的两党关系 朱子曰: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 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 “理 ”是一种客观物质 B人性与天理一致 C主张 “

8、知行合一 ” D格物致知是探究 “理 ”的根本手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解材料含义,抓住关键词。如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 “ 天命之性,处处皆是 先从自己身上寻起 ”,要从控制人欲的方面达到理的境界。故应选B。 A项说的是宋明理学的世界观 ,是错误的的,理学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C项说的是方法论; D项说的是探求理的方法, CD项与人性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令空间命名为 “集市社会 ”,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 (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

9、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 “集市社会 ”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答案 :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 (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 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 ”可以看出,市镇在维系周边农村中的作用,起到纽带的作用。故选 B。 A项说的是与市场联系较少,材料并未体现这层意思; C项说的是地方自治,中国古代并未产生普遍的地方自治; 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市镇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并非商品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10、 古代市镇与周边农村的关系 综合题 (22分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 1840 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

11、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 “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 (4分 )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看, 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 1617 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 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 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 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 “遥遥无期 ” (6分 ) 材料四 近代前

12、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 (6分 ) 答案:( 1)对立: 和 对立:理由: 认为中国近代化是西方传过来的(或传导型现代化), 认为是自身发展而来的(或内生型近代化)。( 6 分) ( 2)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的觉醒,为争取民主与民族独立进行了不 断的探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先进的中国人逐步接受了有西方传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分) ( 3)政治:资产阶级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但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

13、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入,但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6分) ( 4)主要特点: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救亡图存是其主体,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中国近代化是在全球化影响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不断的加深而逐步推进 ;在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中逐步发展。 试题分析:( 1)此题需要仔细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表格中的冲击 -反应模式指的是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进行的,表格中的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中国的近代化是由原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并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二者对立。( 2)从材料 “第一次是 1840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4、 1856 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 ”可以分析的出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逐渐的觉醒,进而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3)中国近代不断地进行着近代化的探索,但是近代化之路仍然曲折艰难,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决定的。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 4)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和外国侵略与反抗外国的侵略交织在一起的,中国的近代化与全球化密不可分,深受全球化的影响。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

15、近代化历程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在从 500年至 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 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 “野蛮人 ”。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又引发更多的技术

16、进步和制度变化。最 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 “一事成功百事顺 ”,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 “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这一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4分 ) 答案: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一:观点明确: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是推动世界的变革与进步;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思想僵化是阻碍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包袱 。( 4分) 评分二:观点总结不全面,只能慈宁宫文本提炼观点

17、;或只就一方面提出观点。( 2分) 评分三:没有观点,或者理解错误( 0分) 史实论证组织 评分一:能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整的论证观点。 西方因为交流学习而进步:指南针的传入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印刷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儒学对启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火药、科举制为资产阶级政治变革和现代问滚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4分) 中国因封闭自大而阻滞: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重要集权制度的发展形成超 稳定的政治结构;自然经济的高度发展形成超稳定的经济结构;儒家思想的不断地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抑制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 评分二:叙

18、述论证不完成或漏要点,只罗列事实没有论证的、上述两个方面缺一得分减半。( 46 分) 评分三:没有史实论证,只有部分史实罗列( 0-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 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的原因 (10分 )【历史 历史上重人改革回眸】 材料一 达尔文者,实举十九世纪以后之思想,彻底而一新之者也是故凡人

19、类智识所能见之现象,无一不可以进化之大理贯通之:政治、法制之变迁,进化也;宗教、道德之发达,进化也;风俗、习惯之移易,进化也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世界,进化之世界也 此义一明,于是人人不敢不自勉为强者为优者,然后可以立于此物竞天择之界。无论为一人,为一国家,皆向此鹄以进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简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5分 ) 材料二 康氏评论孟子所说 “民为贵 ”时有云:此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 公平所归乃举为民主,如英、法制总统然 近于大同之世经这么一解释,儒教本就有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思想了,并明示了二者的更迭和渐进过程康有为于是主张设

20、制度局以定宪法,并以孔子自称为素王,孔子亦主张改制,为其变法立宪确立了经典依据就这样,通过对儒教本土资的重新挖掘,宪政理论大可自给自足,移植西方宪政而不必同时引进西学,难怪梁启超称呼 康有为系 “孔教马丁 路德也 ” 重读戊戌变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梁启超称呼康有为系 “孔教马丁 路德也 ” (5分 ) 答案:( 1)观点:进化论思想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应学习进化论,变法自强。( 2分) 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 3分) ( 2)二者都主张改造本国的旧制: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进行改革

21、,马丁路德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5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达尔文者,实举十九世纪以后之思想,彻底而一新之者也 ”、 “无论为一人,为一国家,皆向此鹄以进 ”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赞同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应该学习进化论,变法自强。( 2)马丁路德与康有为的改革有相似性,二者都是借助某一项思想作为工具宣传自己的主张。马丁路德利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康有为则是借助了传统文化。二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维新变法 (10分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个部分的禁用核武

22、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后解决 的方法,但 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 首先,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殊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罗素 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 7月 )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许多伟人运用各种道德观念分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非常奇怪的是 世界上数以百万的人们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伦理上的指导方针,好像他们过去从没用过,或者旧的已经没有用了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 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

23、理。 1961 年 5月阿德莱 斯蒂文森在斯蒂文森基金会开业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不得照抄原文 )(4分 )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主要原因。 (6分 ) 答案:( 1)东西方签署协议,禁止拥有或使用核武器,反对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4分) ( 2)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惨状;有识之士探索防止核战的途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监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分)(答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殊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等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得出基本的内容。( 2)从材料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可以分析得出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新的核威胁,呼吁加强国际监管,增强相互制约性 ,政治多极化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核裁军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