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79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 “仁 ”的思想 B孟子的 “性善说 ”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 D陆九渊的 “心学 ”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以慈悲为怀,二是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天性。 ABC 三项都体现了慈悲和善良,但孔子和墨子都没有强调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内心,只有孟子的 “性善说 ”认为人性本善,而 D项陆九渊的 “心学 ”主要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反省内心就可得

2、到天理,没有体现“性善 ”的特点,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所给的两个特征:以慈悲为怀,慈悲出自人的天性进行分析。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上述言论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康 纪行 C孔子改制考 D瀛环志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介绍西方国家情况,而康 纪行和孔子改制考分别主要介绍有关西藏的情况和中国变法思想,排除。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都介绍了西方国家情况,但海国图志更凸显题干中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 ”这一主旨,即 “师夷长技以制夷 ”,答案:为

3、A。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解题关键要理解题干所给条件:即 “介绍西方国情 ”和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 大规模的、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 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描述的 “入侵 ”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中国领导人由被侵略认识到变革必不可少,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即要深入到政治领域,联系史实,中国近

4、代政治变革的开端是戊戌变法,其直接刺激因素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抓 住题干 “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同时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1902年 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 “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 ”。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C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 “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破坏主义终不免 ”可知,梁启超对清政府已经失去信心,主张 “破坏

5、”,即革命,但并没有提到革命后的民主共和问题,题干也没有明确表明他拥护 三民主义,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分析时尽量做到客观准确,不任意拓展题干意思。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小项, 是主张君主立宪, 是民主共和, 是接纳

6、马克思主义, 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尤其是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主流,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先理解各个小项所表达的意思,再联系所学史实排列顺序。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 来侵略 C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外国侵略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洋务派没有推翻清朝的意思。 B不对,因为它没有体现这些历

7、史主流思潮学习西方近代技术、继而政治制度的这一近代化特点, C 不对,洋务思潮、维新思潮都不主张民主共和,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三种思潮共同点的认识,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概况能力,当然还要依据史实。 20 世纪初,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 “良师益友 ”并誉为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的刊物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图片,联系题干,只有 B是刊物,其它都是报纸,题干要求选择刊物,联系教材,新青年 1915年创刊,主要发表抨击封建思想、宣传民主科学的文章,所以会有题干中提到的 “青年界之良师益友,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

8、一棒 ”的效果,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但应该进一步了解新青年的相关基础知识。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 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视 答案: A 试题分析:理解题意,这种发明使用方便,不用学习,手里拿着就能用,能听到对方声音,声音可传数千里,而且出现的时间是近代,从这些要点判断是电话,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

9、化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再根据所描绘的特征进行判断。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 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工农运动发展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A 和 D,陈独秀的政治理想是建立 “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 ”,辛亥革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共 1921 年诞生,然后制定纲领,与题干 1920年不符。联系史实,大规模工农运动兴起

10、是在 1925年大革命兴起后,排除 B,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既有史实方面的考查,也有分析判断能力方面的考查,关键是要把各个选项放到 1920年这个大背景中考虑。 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时代与曙光与危机中指出: “从( 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 “社会的觉悟 ”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11、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国人发现世界 ”指进入近代, “国力觉悟 ”即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觉悟即认识到自己政治制度落后,学习西方政治,文化觉悟指认识到自己文化思想意识落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社会 ”是个综合概念,题干强调 “从( 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 ”,实际强调的是人民在这一运动中最大程度的参与了,所以他所说的社会主要指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答案: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主旨,尤其注意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才算有社会这一论断。 下图是某同学自主学习的历史笔

12、记片断,该片断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错误,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主要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与题干“政府民主、经济职能、国家主权独立 ”这些主旨并不全部相符。 B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国民政府是一党专政,与笔记内容不符,笔记内容有 “国共两党合作 ”信息,与 D不符,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还要掌握准确的史实,综合性较强。 华西晚报曾经的一篇评论说: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

13、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 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件 A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和平民主,民主就是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 为实现民主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材料体现的正是这一事件,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后史实的准确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北大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持续动荡 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

14、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1870年后,法国 “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法国社会力量对比 B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逐渐平息 C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法国人的思想 D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项错在 “斗争逐渐平息 ”,因 1870巴黎公社推翻的就是第二帝国统治。 C错在启蒙运动的时间,其应该是 17、 18世纪。题干阐述 1870年后 “法国模式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 ”, D与题干阐述的这种情况相矛盾。因为法国工业革命增强了

15、资产阶级力量,由此才出现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局面。答案:为 A。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学生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同时和法国 1870年前后的国情相联系,把题干所阐述的情况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考虑。 亚当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最早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主旨强调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 ”,并且批判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

16、是没有公平分配财富,这方面 的政治实践,即公平分配财富有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它们都是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 “公平分配财富 ”,共产党宣言是理论成果而非实践, A错。罗斯福新政坚持的是私有制,与题干主旨相悖, D错,从时间比较,巴黎公社要比十月革命早,答案:为 B。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前提是先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同时要主要要求选择的是实践而非理论成果。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A区域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 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陕西行

17、省 ”、 “河南江北行省 ”、 “大都 ”等信息可知这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 A部分包括大都,即元朝的都城,根据教材所学,应该是中书省,答案:为 A。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旧唐书 郑注传记载: “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意思是:文宗问郑注富国之术,郑建议恢复榷茶政策,(榷茶是一

18、种征收茶税,管制茶叶生产,取得专利的措施,)其方法是 “收购民间百姓茶园,由官员运作,规定茶的生产贸易,使者征税。 ”所以这是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的现象,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干古文含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古文水平和知识。 明万历年间 “瓷镇 (景德镇 )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 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佣工 ”说明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 对, “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

19、人 ”说明这些人是流动人口,而且众多。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每日需要这么多工人,说明其制瓷业发达,题干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问题,答案:为 D。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准确提取信息。 清代苏州文士顾禄在清嘉录记载: “(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 ”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击牲烹鲜 ”破坏了生态平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在苏州,待客时在戏园,由 “击牲烹鲜,宾朋满座 ”可知,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材料

20、说明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 ”说明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击牲烹鲜 ”与生态平衡的破坏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为 D。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 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 “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 (1644 1911年 ),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 ” 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 “驶速迟缓 ”的主要原因有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21、 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此题要求回答的是为什么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速度缓慢,这要从中国封建社会本身寻找原因,如政治制度的落后、轻视自然科学的传统、自然社会的封闭性等,分析选项, 都符合鸦片战争前中国国情,且与中国科技发展速度缓慢有直接关系,答案: B。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中国鸦片战争前科技落后的原因,解题关键是要了解当时中国国情,并与题干有机联系。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 “火车的发明 ”、 “大清帝国的衰落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逐渐缩小的世界 ”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 有可能是 A工

22、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 B项只体现 “大清帝国的衰落 ”,排除。 C项只与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有关系,排除。题干中没有关于东西方冲突的内容,排除 D,如果说工业文明下的世界,就涵盖了西方的发达和东方的落后,即 “火车的发明 ”、 “大清帝国的衰落 ”,同时也可包含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的尖锐、世界市场形成等,即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逐渐缩小的世界 ”,答案:为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 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各个选项和题干对

23、比,排除不全面的选项。 圆明园内曾经有楹联: “尧舜生,汤武净,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角色;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大戏台。 ”与此相关的是 A唐朝传奇 B宋代话本 C明朝昆曲 D清朝京剧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尧舜生中的 “生 ”,汤武净中的 “净 ”,桓文丑旦中的“丑 ”和 “旦 ”,再联系题干中 “角色 ”、 “一大戏台 ”等可判断这幅楹联描述的是一种戏剧,即京剧,只有京剧中有 “生、旦、净、丑 ”等角色划分,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化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关于戏曲发展的基础知识。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

24、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法律制度完善 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任何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可知,这里实行的是民主制,但并不等于说其法律制度完善, “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 ”说明雅典是个城邦制的小国家,所以 错误, 正确。题干没有提到是否 “任何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 从 “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 ”、 “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25、”可知雅典人普遍参与政治, 错, 对,答案:为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时尤其是注意要把选项和题干密切联系。 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 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话,他的意思是地方习惯统一服从中央帝国法律,分析各个选项,题干没有体现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和“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

26、,这两项本身也不符合所学史实。 A、 C错。题干有关于法官依法判决的内容,但没有提到他们 “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排除 B。此法使地方习惯统一服从中央帝国法律,稳定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答案: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题意,排除与题干不相干的选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彻底否定 了神学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27、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提到 “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 ”, 而且 “人们 坚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这说明作者肯定的是人的个人价值和尊严,题干有关于“否定神学权威 ”和 “抨击封建制度 ”的意思,但不是这段话的主旨, B与题干无关,答案:为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抓住题干主旨。 卢梭认为 “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 候起,平等就消失了 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

28、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卢梭的意思是人类的不平等最初产生时是为了一个人占有两个人的食物,但同时他看到由此出现的 “奴役和贫困 ”,分析选项,卢梭意思是由私人占有产生奴役和贫困,所以 B错误。 C项只看到了题干的表面意思,而题干也并没有说 “奴役与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为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既不任意拓展题干意思,也不仅仅从表面看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综合题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

29、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自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顶峰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 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共和国,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国会拥有立法的权力,但它无权执法;以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负责行政,拥有执法的实权,但它既不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也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任意诠释法律;法律和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由 9名大法官负责。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

30、: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

31、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 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 ( 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制度传承后世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4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的不同点?( 6分) (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 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影响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4分) 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 2分)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

32、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2分) ( 2)法国总统有创议法律之权,而美国总统无此权限;( 2分)法国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内阁的限制,而美国总统拥有完全的行政权;( 2分)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向选民负责。( 2分) ( 3)体现: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 4分) 因素:统治者的意志、经济因素、地域因素、人民的觉悟、先进思想的传播、历史传统等。( 4分,学生答出任意 2点即可给分) 试题分析:( 1): 从材料中 “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 可知其途径是经著作流传。其影响可联系教材所学,如公职选举、民主决策等。( 2):分析材料可得,美国总统

33、负责完全行政权,不能制定法律,法国总统和内阁共负行政权,可制定法律等。( 3):从 “人民行使其选举权、罢官权、复决权 ”等内容可知,他强调人民主权,而 “复决权 ”同时又强调了一种权力制衡。综合这些材料,可知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地域、传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 考点:中外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点评:此题以中外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核心,综合考查了古代雅典、近代美国、法国以 及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最后要求学生得出理论认识 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也不尽相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地域、传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

34、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 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 685年齐国 “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 594年鲁国 “初税亩 ”。 围绕着 “争霸 ”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 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

35、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气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 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人类文明转型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6分) (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点?归纳工业文明形成的主要特点?( 10 分) 答案:( 1)影响: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36、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2 分)加速了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 2 分)引起百家争鸣,促 进思想解放。( 2分) ( 2)观点:从渔猎采集文明经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4分)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 2分)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农业国的征服,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 2分)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 2分) 试题分析:( 1):理解材料,因为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促使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并且促使形成政治改革潮流,进而影响文化思想的突破创新。( 2):分析材料,从生产力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即渔猎采集文明经农

37、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材料还阐述了工业革命的表现,即对自然的 征服、民主政治的建立等。 考点:中外古代及近代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内容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到工业文明发展及特点,即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准确把握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概况总结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简表 著 作 时 代 类 别 九章算术 汉朝 数学 齐民要术 北魏 农学 大衍历 唐朝 天文历法 本草纲目 明朝 药物学 材料二 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 名 生卒年 成 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伽利略 156416

38、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牛 顿 16431727 万有引力定律等 (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8分) ( 2)结合 1617 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6分) (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 2分) 答案: (1)不同: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4分) 西方主要是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其成就在于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

39、发展。( 4分) (2)原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自由。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 6) (3)结论: 1617 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 制度。( 2分) 试题分析:( 1):分析表 1,中国古代科技包括数学、历法、农学、药物等方面,主要是基础应用,而表 2欧洲近代科技主要是天文领域,关于作用可依据教材所学回答,如中国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社会生产力进步,而欧洲科技发展促进其社会转型。 (2):此问主要联系教材所学,概述 1617 世纪中国和欧洲不同的社会情况分析原因,如:中国经济形态落后、政治和文化专制等。欧洲思想解放,带动科技发展。 (3):依据前两问,尤其是第二问,得出科技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制约关系。 考点:中外科技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以中外科技 为中心,要求比较它们不同的发展特点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据此得出理论认识 科技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