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806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统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 “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 ”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B形成了 “大一统 ”的政治格局 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 ”

2、可以看出当时商朝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周朝则实现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 “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 A稳定汇率 B实行浮动汇率 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实际上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没有形成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所以有必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因为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而欧盟等经济体实力在不断增强,所以不会有人再提倡重建布雷顿

3、森林体系,故 C错,浮动汇率恰恰是金融体系不健全导致的结果,所以 B与材料本意相悖,故 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贸易问题,而是金融问题,所以排除 D。稳定汇率则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秩序的要求,故选择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货币上的支配地位给美 国的霸权地位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好处。对内,它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可以免受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对外,它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外交政策,对他人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和压力。 ”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B二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有序化 C二战中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D美元成为世界各地流通

4、的货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货币上的支配地位 ”是指美国在二战后倡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得了支配地位,而这本质上体现的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 C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 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在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增长。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因此主张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现在(即 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第 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 ”材料的主旨

5、是阐述工业革命 A促进了投资和技术创新 B缓和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 C根本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 D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说的工业革命之前马尔萨斯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来看,说明人口增长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材料说到的 “经济和知识的增长 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 ”又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使得这种压力在减轻,所以选择 B; A在材料中有体现,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材料没有提到这是根本解决,故 C错;而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所以材料没有提到可持续发展问题,故 D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

6、业革命。 卢梭说: “国家最高权力 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 ”、 “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可以看出这是反映直接民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恩格斯在其遗稿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

7、“(在欧洲)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市民阶级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 A罗马法对欧洲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 B法学家等级之间进行了重新调整 C欧洲法学家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 D罗马法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在欧洲)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 ”可以看出作者意在说明罗马法对政治生活的重大

8、作用,这是材料最想表达的意思。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读 “19551983 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 “左 ”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片可以看出,第一次高峰是在 1958-1959年间,当时是农业领域的大跃进运动时期,高峰时浮夸风的体现( “左 ”倾错误的表现);第二次高峰是在 1983年及以后,这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导致的;第一次低谷是在大约 1959-1961年间,这

9、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的农业产量下降(推行 “左 ”倾错误的结果);第二次低谷是在 1967-1968 年间,当时正值 “文革 ”期间,由于干部群众都在停产闹 “革命 ”,所以农业产量下降,也是 “左 ”倾错误导致的结果。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 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 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

10、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 “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 ”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 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材料是在说明新中国政府的领导权问题,所以应该从政治层面去选择,故排除掉 A、 D两项,根据材料中强调中共的领导和 “删去了有关 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 的论述 ”应该排除掉 C而应该选择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 “(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 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不符合史实, C项说法正好和史实相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和发展), 由 “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

12、会 ”可以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 “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 ”。叶德辉说: “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 ”徐致祥认为 “变人 ”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 “一正君而国治矣 ”。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 “托古改制 ” B “变者古今之公理 ” C “祖宗之法不可 变 ” D “中体西用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 ”、 “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 ”、 “

13、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 ”、 “一正君而国治矣 ”可以看出这些主张都没有说到要变祖宗之法,实际认为只是中国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 “人心 ”改变一下足矣,故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王夫之认为: “子曰,奢则不孙(通 “逊 ”)。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曰,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 ”材料表明王夫之的消费理念是 A俭奢有度 B崇尚节俭 C量入为出 D自给自足 答案: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 ”可以看出王夫之并不是反对奢侈,由 “俭,德之共也 ”可以看出他也提倡节俭,由此可见,其在材料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俭奢有度。

14、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明史记载: “( 1425 年)夏四月壬寅,帝(明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 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 帝曰: 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 可迟疑 。 ”材料反映明朝 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 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皇帝让内阁大学士杨士奇草诏,而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皇帝为此进行了说明。这不能说明皇权空前强化,恰恰说明内阁大臣在参与决策,故选择 B。 考点

15、: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简答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针对 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两种解释都承认 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一种解释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工业革命前 18世纪形成的比较完善的自由竞争机制,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所提供的创新平台。第二种解释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

16、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第二种解释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作是不可能想象的。 评论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 原因的观点。(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赞同观点一: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2分) 论证: 18世纪的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刺激了纺织业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与技术革新,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8世纪英国农业生产领域也形成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推动了圈地运动的进行,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18世纪英国还

17、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股票市场,出现了东印度公司等资金雄厚的股份 制公司,从而为英国大规模海外贸易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每点 4分,共是 10分) 赞同观点二: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市场、大力扶植的结果。 论证: 在英国政府大力支持下,英国海外殖民扩张不断扩展,成为殖民大帝国,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金; 在英国政府推动下,圈地运动不断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英国政府曾颁布航海条例等法令,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或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国内市场; 在英国政府支持下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大型企业,推动了海 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

18、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海外市场和资金; 英国政府颁布专利法,保护奖励科技创新,也为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提供了有利条件。(每点 4分,共 10分) 试题分析:这一题属于观点评论题,题目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二、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市场、大力扶植的结果。首先要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出观点来,然后根据自己所占有的知识,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答题时,要先亮明自己要评论的观点,然后再去评论。评论要求要能做到 条理清晰,史论结合。无论选择哪种观点进行评论,都要紧扣观点,思考时,围绕上述原因怎么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

19、供了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条件去选取史实,然后加以准确表述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综合题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 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 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

20、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文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号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反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

21、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书院一度遭到禁止。后虽又重建,但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乾隆皇帝曾亲自下诏对书院的招生、教学、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此后的书院与正规的官学、州学、县学已无区别。书院的招 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下降。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书院逐渐停办,退出了中国的教育舞台。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明时期书院的办学特点,( 10 分)并分析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 8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书院逐渐衰亡的原因。( 7分) 答案:( 1)特点:办学体制新颖,公办民营;教

22、学管理新颖,学生参与管理;办学方法新颖,倡导讨论、争辩;名人任教,办学规模大;教学联系时政。(每点 2分,共 10分) 影响:加强了理学的社会影响和正统地位;扩大了受教 育的范围,有利于教育平民化;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精神的优秀人才,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对弘扬社会正气、政治清明起到一定作用;对近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点 2分,共 8分) ( 2)原因:清政府文化专制的加强,书院办学质量的下降;( 3分)近代工业化潮流(或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书院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2分)西方新式学校发展,冲击了书院教育。( 2分) 试题分析:( 1)特点:由 “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

23、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 ”可以得出 “办学体制新颖,公办民营 ”;由 “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 参 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 ”得出 “教学管理新颖,学生参与管理 ”;由“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 ”可以得出 “办学方法新颖,倡导讨论、争辩 ”;由 “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 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 ”可以得出 “名人任教,办学规模大 ”;由 “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 ”得出 “教学联系时政 ”。需要仔细阅读材料,逐条列出即可。 影响:由材料中的 “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 ”、“山长主讲

24、儒家经典 ”可以看出其影响是 “加强了理学的社会影响和正统地位 ”;由上一问中的 “特点 ”可以推论出其他的影响。 ( 2)由材料中的 “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 ”、 “招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 ”可知原因之一是 “清政府文化专制的加强,书院办学质量的下降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 “鸦片战争爆发后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近代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书院已经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了,也是其中的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

25、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俄国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俄国社会矛盾。 20世纪初俄国社会陷于动荡局面,导致 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工人、农民从抗议示威转为武装起义,资产阶级民主派加入抗议示威行列。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专制政府被迫实行政治改革,决定成立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国家杜马(俄语议会 ),参与国家权力。以下是沙皇政府有关国家杜马法令的摘录: 1906年沙皇颁布的国家杜马章程 规定: “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批权、质询权 ”。但同时又规定 “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

26、散(实际上沙皇多次使用这项权力解散杜马) ”, “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 ”。在颁布国家杜马章程同时,沙皇还颁布了国务会议章程,规定由沙皇任命贵族地主居多数的国务会议拥有与杜马同等的立法权,国务会议实际上成为议会上院。 1906 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杜 马选举法。该法标榜 “帝国居民不分阶级、财产、出身,均享有选举权 ”。同时又规定: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每 2千人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而企业主(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则分别由 7千人、 3万人、 9万人中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即土地所有者的一票相当于企业主的 3票,农民的 15票,工人的 45票。 (

27、1)根据材料,说明沙皇政府实行政治改革、成立国家杜马的主要目的。( 4分) ( 2)根据材料中的国家杜马章程,分析国家杜马在当时俄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4分) ( 3)根据材料,分析国家杜马选举法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产生的重大 影响。( 7分) 答案:( 1)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或遏制革命浪潮);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每点 2分,共 4分) ( 2)地位: 国家杜马形式上拥有立法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沙皇专制统治; 国家杜马的立法权受到很大限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沙皇专制制度。(每点 2分,共 4分) ( 3)影响: 维护了贵族地主的特权,受到贵族地主的拥护;( 2分) 一定

28、程度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缓和了资产阶级的不满,其不平等性又无法消除资产阶级与政府的矛盾;( 3分) 歧视工农必然进一步激化沙皇政府与工农的矛盾。(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的 “未从根本上缓解俄国社会矛盾 加入抗议示威行列 ”可以得出是为了 “缓和社会矛盾(或遏制革命浪潮) ”,从 “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专制政府被迫实行政治改革 ”得出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这一目的。 ( 2)由材料中的 “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 ”、 “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散 ”、 “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 ”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29、 ( 3)根据国家杜马选举法中有关 “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 ”、 “企业主(资产阶级) ”和 “农民、工人 ”的不 同规定分别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的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 1894年会试夺魁,高中状元,并走上仕途,担任翰林院编修。张謇早年与李鸿章私交甚笃,成为政治密友。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愤而与李鸿章绝交,后来又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的张謇政

30、治上赞成维新变法,反对用革命手段 推翻清朝统治,主张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道路,经济上大力倡导 “实业救国 ”。他曾撰文说: “救国为目前之急,比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而根本则在实业(即工商业)。 ”又说:发展实业应 “听之民办 ”,重点应发展纺织业和钢铁工业。 材料二 张謇不仅是 “实业救国 ”的倡导者,而且是积极实践者。 1896年张謇慨然辞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私营企业,人们称之为 “状元实业家 ”。张氏企业逐步壮大,尤其在一战期间达到顶峰,资本、利润均创历史最佳业绩。但一战结束后,张氏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 1926年张謇逝世时已处于破产境地。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

31、影响张謇转向 “实业救国 ”道路的多种因素。( 6分)并比较张謇与李鸿章在发展实业上的不同。( 4分) ( 2)简要评价张謇 “实业救国 ”的道路。( 5分) 答案:( 1)因素: 传统儒家爱国忧患意识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每点 2分,共 6分) 不同: 张謇大力发展商办形式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李鸿章大力发展官办封建性的工业; 张謇兴办的工业主要是民用工业,李鸿章大力发展的主要是军事工业。(每点 2分,共 4分) ( 2)评价: 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 3

32、分) 反对革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其救国道路必然失败。(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从材料中的 “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 ”、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 ”、 “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可以得出 “传统儒家爱国忧患意识的影响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 ”、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三个因 素,根据张謇所生活的时代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这一因素。第二问张、李二人所办实业可以从其性质和行业上去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 ( 2)题目要求评价,应该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评价,从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实行的目的和效果来看,取得一定的成效,那就是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最终的结果并没能成功则得出其局限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謇(课标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