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81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咸宁鄂南鄂州高级中学高三 11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独主 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特点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宝塔式 ”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 “血缘为基

2、础的宗族组织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由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严密体系;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 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洋务派兴办此类企业对中国社会的最突出影响在于 A扩大了中外贸易交往 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 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选 D。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他 “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英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

4、志愿而死。 ”该人物 A创建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 亩制度 B参与戊戌变法,创办民用工业 C领导辛亥革命,制定民国临时约法 D兴办大生纱厂,力举实业救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 “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英雄 他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可以排除 A、 B、 C。这是胡适对张謇的评价。张謇是晚晴状元,主张 “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 ”。四个选项中只有 D符合张謇。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本题还可以这样设计考查: 曾经考取了晚清的状元,但却选择了

5、实现救国之路的是 A冯济川 B陈启源 C周学熙 D张謇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 1953 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8和 187。这主要取决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借鉴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 1953 1957年我国进行的是 “一五 ”计划,故 A项正确。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 1956年; C借鉴斯大林模式是在1956年后; D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

6、1953年至 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通过采用代表制, “人民 ”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 “人民 ”自己直接行使的权力乃是选举权。 “代表制民主 ”在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中没有得到体现的是 A抽签选举 B轮番而治 C间接民主 D陶片放逐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代希腊雅典民主制被称为城邦民主、直接民主,这是一种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权利的行使和直接管理城邦事务的民主制。故选 C。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点评:在古代君

7、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查士丁尼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 民事法律 ,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 国际法 ,因为所有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的 “国际法 ”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强调一切国家应受法律和习惯统治 B国际法应适用于所有国家 C强调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D以民族法律解决民事纠纷 答案: C

8、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 “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 国际法 ”。国际法 蕴含了自然法的原则,即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性追求,而不是适用于某个民族的民事法律。故选 C。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独立后美国面临着 “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的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的权力

9、” 困境。美国走出这一困境主要是通过 A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统一关税保护国内市场 C完成由邦联制向联邦制过渡 D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制度 ”、“整个社会的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的权力 ”指的是美国独立之初实行的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为解决这种局面,美国制定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实权。故选。 考点: 1787年美国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的颁布,使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体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 1877年 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

10、机: “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 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 (共和制 )试验的时机 以后,他再也不许 (共和派 )越雷池一步了。 ”这种情况最终并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 B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的 能力,题目实际要求是分析法国封建君主派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877年,法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共和派力量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壮大,最终巩固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故选 B。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点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

11、布使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实权,标志着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记录片走向海洋中描述到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联合股 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此类公司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金集中使用但分散经营 C成为商品输出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D推动了荷兰海外殖民扩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

12、印度公司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东印度公司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拥有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故选 D。 考点:荷兰的殖民扩张 点评:荷兰的殖民扩张: 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取了马六甲、锡兰;入侵今印尼一带,并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 在非洲, 17世纪中期,荷兰夺取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 下图是 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

13、国)。导致 “漫画 ”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 激烈 B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的工业生产超过英国,结合图示自由贸易大树下的英国受到美、法、俄、荷等国等国挑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点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

14、量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带来战争。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斯大林经济政策对新经济政策的 “突破 ”不包括 A改变了苏联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 B强调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 C改变了苏联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D改变了苏联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答案: B 试题 分析: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变包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由迂回过渡到直接过渡;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斥市场,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5、 考点:斯大林模式 点评: “斯大林模式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利的高度集中。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废除农村平均主义思想 B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揭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利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理论解答本题。 1983年中国农村已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加强农村的政治建设,是为了

16、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B项正确。 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 “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 ”这里的 “局面 ”是指 A重庆和谈,争取民主 B土地革命,争取民意 C三军并进,两翼作战 D三大战役,胜利可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挺进中原,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迅速将战争推向了国民党统治区。国内

17、形势迅速朝着更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中国革命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 A重庆谈判发生在 1945年;B土地革命开始于 1927年; D三大战役开始于 1948年 9月。只有 C项符合题意。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的经过和重大战役有: 防御( 1946年夏 1947 、 6): 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反攻( 1947、 61948 、 8): 1947.6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决战( 1948、 91949 、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渡江战役( 1949、 4):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18、22 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 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时代特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采取 “一边倒 ”即倒向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故列宁装和苏联小说比较流行,人们的业余娱乐方式较少,由于抗美援朝等运动,军人成为人们心中 “最可爱的人 ”,故 A 项符合建国初期的特征。 B 项中 “时间就是金钱 ”“唐装 ”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 C 项内容是文革时期的; D 项 “上网 ”是90 年代出现的。 考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

19、会习俗变化的特征:中国近现 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演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联系的加强,逐渐又跟上了国际潮流。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D管辖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 A 试

20、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 “众建其官 ”,旨在分割官员权力; “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选 A。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 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材,庶可救其不逮。 ”材料表明范仲淹强调 A科举制应以辞赋取进士 B科举制考经邦济国之术 C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 D科举制导致 “天下乏才 ” 答案: B 试题分析

21、:从材料看出,范仲淹认为 “以辞赋取进士 ”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他主张教育应 “教以经济之业 ”,科举制 “取以经济之材 ”。故选 B; A、 C、 D与材料主张不符合。 考点:科举制 点评: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高考重点考查科举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康熙帝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 “复用西洋历法 ”,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帝 A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B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C承认西方文化超

22、越中国 D对外来事物态度谨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题干清楚地表明康熙帝在经历了中西方争辩、验证并得出结论之后采用 “西洋历法 ”,说明 D项正确。 A项 “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与材料不符; 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外交政策并未改 变, B项错误。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关于古代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历程,有两个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宋元时期的 “中学西传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明清之际的 “西学东渐 ”,说明中国科技已经在世界上落伍。 下图是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遂公 ”

23、,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 (敷)土, (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 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对该青铜器的发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遂公 及铭文拓片 A证明了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B有助于研究中国 “德治 ”思想 C丰富了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D有助于了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解答。题文中的青铜器 “遂公 ”铸造于西周中期,上面铸刻的铭文应为金文。 A、 B、 D的表述符合铭文的记载;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 C项不正确。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 点评:商周时期青铜铸造

24、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 “青铜时代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都是这一时期制造的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 27题: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 B商业繁荣的景象 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 D市场管理的规范 答案: A 试题分析: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由材料 “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 ”可以判断汉代的关税高且关卡林立,其目的是抑制商业的发展。所以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故选

25、A。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进步性: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性: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公元 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 “水田之难,尤其旱损

26、。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 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 ”这段记载 描述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材料信息中的 “水车 ”是农业灌溉工具,故首先排除 C 项(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和 D项(播种工具)。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从材料中 “以手转、足踏 ”可知是翻车而非筒车(筒车依靠水力转动,并不需要人力)。据此排除 C项,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

27、,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土 地赋役制度的演变,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8、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C国内工商业市镇的迅猛发展 D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州县集市的密度应该是南方超过北方,故应排除 A项;从明清各地集市变化反映不出 C、 D两项;而从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在农村得到广泛发展,故 B项符合要求。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点评: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

29、洋气 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 唱反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 ” 鲁迅描述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B中国社会对封建小农经济的维护 C中国对西方文化习俗的排斥 D中国社会对西方侵略的反抗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鲁迅先生的描述 “和洋气为仇、和洋气唱反调 ”,是 “盲目排外 ”思想的典型体现。这种思想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B、 D材料无法体现; C项不够全面;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的农业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抵制,故选

30、 A。 考点:义和团的 “盲目排外 ”思想 点评:这种思想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 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其中 “灭洋 ”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所以带有笼统排外色彩。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 十三个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A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B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C描述了全国各省份独立的概况 D揭示了清朝灭亡的

31、内在原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问题,排除 A项;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排除 B项;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 C 项;故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武昌起义 点评: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 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 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毛泽东早在 1919年 11月发表文章号召青年男女: “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

32、父母代办政策,应该绝对否认。 ”对该文章发表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中国社会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婚姻崇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残余存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1919年婚姻思想和习俗变化的背景有: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 (父为子纲 )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辛亥革命的影响;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旧的婚姻观念仍存。四个选项均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近代社会社会的变迁 点评:本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

33、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设计较好,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很好体现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自北宋起,全国范围内经济联系性加强了,这个共同体也更趋于稳定 ”。 胡逢祥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 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 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

34、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 聚族而居者也。 ” 梁启超选集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满足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经过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洗礼,建立统一的民族国

35、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已经成为多数这个人的共识。 1945 年,中国以自己的巨大贡献与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杨宁一历史学习 新知识 新视野第 307页、第 453454 页 请回答: ( 1)根据 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汉族共同体形成和稳定的因素。(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 “民族主义 ”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 “民族主义 ”思想形成的原因。( 10分)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 “为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方面起到的作用。( 9分) 答案: ( 1)

36、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政治控制,有利于地域共同体的形成;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加强;宗法制的影响深远,人民的血缘观念浓厚;儒家文化注重人伦教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各民族形 成了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每点 2分,答任意 3点得 6分) ( 2)思想主张:主张以民族主义来组建国家;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强调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主张民族统一。( 6分) 形成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近代西方民族、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每点 2分,答任意 2点得 4

37、分) ( 3)抗日战争超越了阶级、阶层、党派及各种政治势力的差别,形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使全国人民形成了 一致对外的坚强信念,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每点 3分,答任意 3点得 9分) 试题分析: ( 1)汉族起源于文明曙光时期。经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的民族交往以及秦汉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整合,逐步融合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古代中国汉族共同体形成和稳定的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回答。 ( 2)梁启超广泛吸收中外的各种思

38、想资源,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对民族主义进行了中国化的改 造。其 “民族主义 ”的思想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分析梁启超 “民族主义 ”思想形成的原因。 ( 3)该问要求说明抗日战争 “为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方面起到的作用,实际上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概括回答。 考点:民族主义 点评: “民族主义 ”一词,最早出现于 15世纪的德国,近代以后才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在世界近代史上,出现过两种民族主义。即 “以反对民族压迫为内容和以反对封建压迫为内客。前者以建立资产阶级民族独 立国

39、家为目标,用反对民族压迫为思想旗帜,推动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后者以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目标,用反对封建压迫为思想旗帜,推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属于后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间,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从商品(如黄金)本位到信用货币的转变。商品本位制时代虽然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并实现贸易的自我平衡,但是也常常使得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同时也限制了政府政策干预经济的选择。与信用货币相比,商品本位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用于商品的发现、采掘与加工运输。今天的各国政府越来 越多地承担了刺激经济、创造就业的义务,使得回归商品本位成为一种较为不可能的选择。 世界货

40、币体系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响世界 材料二 15世纪,地中海地区贸易发达,欧洲各国向外扩张,各国银行开始向其他国家银行渗透。跨国金融业习惯法大量产生。 17世纪至 19世纪,英国、德国、法国颁布银行法,促进了国际支付、货币兑换、信用关系。 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形成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货币制度之建立。 20世纪,国际金融业更加发展。 1944年 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 44国参加的 “联合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通过了以 “怀特计划 ”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一个以黄金

41、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这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国际法律调整的新时代。 1988年 7月,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签署了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目的是在联合国体系之外的国际金融领域建立 “巴塞尔体制 ”。巴塞尔协议是将民间跨国货币资金融通纳入国际 法律秩序之始。 关于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 材料三 美元的长期衰落不可避免。从历史上看来,国际主导货币的发行国都是当时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到 19世纪世界接受英国的标准实行金本位,一直到二战之后的美元一枝独秀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或将出现多元化趋势。

42、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响世界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 “世界货币体系 ”由商品本位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原因。( 4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 “国际货币体系 ”的特点,并分析这一体系 的影响。( 8分) ( 3)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如何?并指出这一 “发展趋势 ”的决定性因素。( 3分) 答案: ( 1)商品本位容易使世界经济陷入通货紧缩;限制了政府干预经济的选择;导致资源的浪费;当代世界各国对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的重视。( 4分) ( 2)特点:国际货币体系呈现规范化、秩序化、制度化、法制化特征。( 2 分) 影响:一定程度

43、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维持了世界货币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 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 6分) ( 3)趋势:多元化趋势。( 1分) 决定性因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或多个经济中心的出现)。( 2 分) 试题分析: ( 1)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从商品(如黄金)本位到信用货币的转变。依据材料一分析 “世界货币体系 ”由商品本位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原因: “商品本位制常常使得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 ”; “同时也限制了政府政策干预经济的选择

44、”;“商品本位制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 “今天的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刺激经济、创造就业的义务 ”。 ( 2)依据材料二归纳 “国际货币体系 ”的特点:制定颁布金融业习惯法、银行法;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民间跨国货币资金融通纳入国际法律秩序。国际货币体系呈现法制化、体系化、秩序化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史实,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3)依据材料三 “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或将出现多元化趋势 ”回答第一小问。而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考点:国际货币体系 点评:从历史上看来,国际主导货币的发行国都是当时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到

45、 19 世纪世界接受英国的标 准实施金本位,一直到二战之后的美元一枝独秀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世界选择国际货币对于一国的经济地位变化相当敏感,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和美元的长期衰落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 20世纪 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对当时国民政府的政策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 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 “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所谓受 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

46、,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绝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 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错过的道路呢? 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提前与方式 我国今日 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 获得(或追求利益)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 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

47、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 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智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评材料中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 12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 O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一: 同意我国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从国内环境看: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中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需要利用国家力量进行资本积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 近。从国际环境看: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如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