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818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姓 ”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 “氏 ”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胙 (赐予 )土命氏 ”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在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这个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 “胙土命氏 ”即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战争和改革而逐步破坏,但知道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才最终废除。因此 A错误, B正确,故选 B。汉代以后分封制不在成为主要的地方行政体制,因此

2、CD错误。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秦朝以后,分封制作为一种主要的政治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 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

3、 “动荡了 ”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 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传播了 ”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 “愤怒了 ”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 “爆发了 ”。故选 C。维新变法运动是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并无 “愤怒了 ”等内容;新文化运动无法体现 “动荡了 ”等信息。因此 ABD各项均与材料所涉信息 不符。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运动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传播了救国救民的思想,也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同时,科学

4、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到明天,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能实现! ” 这首唱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战歌产生于 A十月革命胜利后 B独立宣言颁布时 C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D巴黎公社失败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歌词选自国际歌,根据所学,国际歌产生的背景是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国际歌在革命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来经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故选 D。其他各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

5、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 需要掌握。 全球通史中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提取和判读,其中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明显可以看出材料所指

6、的是四月提纲,从而推 导出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答案:为 A。 B项是在 1917年 3月进行的二月革命推翻的; C项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在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的措施; D项是在十月革命后的任务。 考点:四月提纲与十月革命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 中共 “二大 ”宣言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

7、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三项所反映的现象都是在 1927年到 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所为。 1922年中共二大时仅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和农民的革命地位问题,把农民看作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故选 C。 考点:中共二大 点评:中共成立后,一大制定的纲领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主要目标,显然并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国情,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终于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8、社会,农民阶级在中国占据绝大多数,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问题,制定了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陕甘宁 边区 等信息可以判断民歌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情况。 故选 B。 A项是在 1927年到 1937年间抗战爆发前;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重点进攻中中共主动退出了延安; D 项是在 1956 年,已经定都北京。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时期国

9、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敌后,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抗日根据地,其中陕甘宁边区就是最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某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主观上希望实行抗日、反共两个第一 ”而实际上 “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 ”。该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 A坚持抗战 B消极抗日 C改变反共立场 D玩弄两面手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突出理解题中 的 “实行的还是抗日第一 ” ,故选 A。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蒋介石消极抗日,但是与材料所涉信息不符; C

10、D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准确的交代蒋介石既抗日又反共,但是抗日第一,并未玩弄两面手法。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但是在相持阶段,蒋介石也加紧了反共的步伐,正面战场消极抗日,但是毕竟还是把抗日放在了第一位,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终于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蒋介石曾告诉国民说 : “我国自清季开始与列强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们中华民族经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斯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纪录。 ”

11、蒋介石这段话发表于 A民国三十年 B民国三十一年 C民国三十二年 D民国三十三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 ”、 “中华民族经五十年的革命流血 ”和 “五年半的抗战牺牲 ”可以计算出是民国三十二年。首次订立不平等条约是在 1842年,由此可以推算出来。其他各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华民国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是为民国元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用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辛亥革命的相关情况如辛亥革命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1949 年 7 月,美国国务

12、卿艾奇逊把中国革命的原因归结为:一、人口太多,“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 ”;二、西方思潮 “激起骚动和不安 ”。这种看法的错误主要在于 A混淆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用表面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C混淆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因此要寻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故进行革命。美国国务卿的说法明显的错误,用表面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故选 B。 AC 项均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相关信息; D项明显错误。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是发生在 19

13、46年到 1949年之间的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 “ 真所谓 其兴也 卵桑 渫鲆埠鲅伞蝗耍 患遥 煌盘澹 坏胤剑 酥烈还 簧俚欢济挥心芴 稣庵芷诼实闹淞 泵 蠖 奔椿卮穑骸拔颐且丫 业叫侣罚 颐悄芴 稣庵芷诼省!泵 蠖 档恼馓酢靶侣贰笔侵 A井冈山道路 B进行解放战争 C实行人民民主 D进行重庆谈判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黄炎培与毛泽东谈 话的内容分析,毛泽东所说的这条 “新路 ”是指实现人民民主。故选 C。材料主要说的是夺取政权以后如何

14、保持政权的问题,而 A项是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项是推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项是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中国的问题进行的谈判,都显然与题意不符。 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材料虽然选择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材料,但是想考的内容却是建国后的民主建设的知识。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 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1949年 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 “时间开始了 ”表达

15、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 “开国的绝唱 ”。 “时间开始了 ”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因此 B项正确, AD是在1956年以后, C是 1978年后,均错误。故选 B项。 考点:新中国的成立 点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进入到当家做主的新时代。需

16、要注意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区别。社会主义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1990 年 4 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 贝克说: “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 ”。此话并不意味着 A美国强力推行 “美式 ”民主 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 “冷战 ”政策 C苏联、东欧实行政 治多元化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答案: D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进行判断。材料所给的时间是 1990年。苏联是在 1991年解体的。冷战尚未完全结束。故选 D。 A项正确,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进行和平演变; B项正确,美国长期的与苏联争霸,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C项正确, 20世纪 80年代

17、后期,在西方和平演变下,苏联和东欧均实行政治的多元化。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在冷战即将结束时,已经看到冷战结束的曙光。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 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A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推翻了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D结束了封

18、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本题重点落在对辛亥革命的意义的理解上, 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封建帝制, 但并未改变中国的 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项 C、 D 错误;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选项 B 不正确;只有 A 项正确,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 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因而辛亥革命既是一场成

19、功的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常考的知识点有三民主义、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等。 洪仁 自述中说: “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 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 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义说: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中原地区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B太平天国不能仅仅依凭苏杭的繁荣 C洪仁 看到 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 今弃

20、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 “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可以看出洪仁 看到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部原因(放弃鱼米之乡)和外部原因(清王朝与外国侵略者勾结)。故选 C。 A项并不是材料说的主要方面;BD项只是说了材料中分析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方面。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于阶级局限性,它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也不能有效地应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最终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 许多学者认

21、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官僚政治 ”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 B正确。 AC 项不是从官员的任命方式上进行分析的; 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未体现官吏的选拔方式。因此 ACD均错误。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

22、,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 需要掌握。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了宋朝出现的冗官现象,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鉴于唐末藩镇割据而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后果,官员增多,但是由于同一职位多名官员,造成效率低下,故目不见官。 C项正确。 A项是现象, B、 D两

23、项是次要原因。 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 点评:北宋时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无权、主动性差等消极后果,并且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 长短经总结秦亡教训说, “秦既吞天下,患周之败,以为弱见夺。於是讪笑三代,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刘、项随而毙之。 ”基于同样认识,西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实行 “无为而治 ” B分封同姓王 C平定七国之乱 D建立中朝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 “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

24、,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 ”意思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分封同姓王,以至于发生战争没有亲戚相助,导致失败。基于这样的教训,西汉初期实行了分封同姓王的做法,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 B。其他各项均与材料意思无关。 考点:汉初政治制度 点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同姓亲族的庇护辅佐,因此分封了一些刘姓诸侯。后随着王国力量的增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的势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太祖时期加强皇权 和中央集权的努力也需要把握。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 “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从公

25、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雅典人的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这里所指的应该是民主制度的衰落时期,因为雅典的民主制开创于公元前 594年,而真理不一定就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时,直接民主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故此题应该选择 C。 A项材料未体现; B项说法错误,苏格拉底等人只不过是反对直接民主制,因为直接民主制产生了很多的弊端; D项说法错误,雅典民主是少数

26、人的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本质。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直接民主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即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 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雅典民主制的机构主要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总的来看雅典的民主制推动了雅典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这说明 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 B皇帝的敕令是法律组成部分 C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 D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马法起到缓和阶级矛盾

27、、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故排除 A 项;古罗马民法大全是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组成,故排除 C项, D项错误,古罗马是奴隶社会,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皇帝拥有实权,皇帝的话就是法律。因此符合题意的是 B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1689年英国议 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

28、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 “主权在君 ”到 “主权在民 ”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 C 试题分析:逐项分析, A项说法错误,君主立宪制并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较多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 B、 D项说法是对英国本国的影响,不属于对世界民主化的影响。根据所学,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君主立宪制对世界各国

29、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为 C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治体制。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7 世纪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9世纪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获得多数。 “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是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 变成了 民授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 ”材料中的 “国王由选举产生 ”意思是 A人民选举国王 B王室推选元首 C议会选定国

30、王 D内阁决定元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英国的民主政治的理解能力。结合英国的历史可知, AD两项不符合历史常识,国王世袭的,不民众选举的,也不内阁决定的。在君主立 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掌握了国家主权。故选 C。国王是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因此 B错误。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 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世袭,但是对外出访代表国家。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的过程也需要掌握。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着国债限额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共和党方面要

31、求削减福利开支,坚决拒绝任何征税的要求;民主党方面则希望借国债限额问题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双方相 持不下。这种体制保证了 A联邦体制,效率低下 B三权分立,避免极权 C两党竞争,人民得益 D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不出,在围绕国债限额问题两党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政党政治维护了不同派别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分权制衡的原则。故选 D。 A项材料未体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民主; B项中的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三权分立,材料未体现; C项明显错误。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

32、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美国 1787年宪法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宪法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 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1871年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因此两部宪

33、法都体现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思想。故选 D。 AC 项不符合 1871年宪法的内容,该部宪法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B项不符合 1787年宪法。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和德国 1871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联邦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但是是在宪法的规定之内去行使。 1871年限法规定德国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明显的专制性。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学生需要对此进行细细 的比较。此外,英国和法国的宪法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

34、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 “贻害于无穷 ”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所以选B。开设工厂和协定关税明显和材料所述内容不符。 考点:近代西方的在华特权 点评: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对华的侵略,中国的主权不断地丧失。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控制了关税的制定权;在该条约的附件中,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和实行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使中国受害无穷。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可以在华投资设厂,严重的阻碍了民族工业的

35、发展。 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 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A增开商埠 B掠夺劳动力 C资本输出 D割占领土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 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可以看出,清政府允许英国在中国掠夺劳动力。故选 B。 A项增开商埠、 C项资本输出和 D项个占领土材料均体现不出来,资本输出是在马关条约以后。 考点:北京条约 点评: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有增开天津为商铺,割九龙司地方

36、一区给英国,允许英国在华掠夺劳动力等条款。除了北京条约以外,还有天津条约等。第二 次鸦片战争签订的这些条约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成都程度进一步加深。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法律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 “耐 ”罪,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 ”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 30 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黥、劓(割鼻)等。秦法对 “

37、宦大夫 ”等地主阶级、 “隶臣妾 ”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引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 “稳压器 ”,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 “罗马法制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并评价秦律在历史上的作用。( 8分) ( 2)根据材料二,对罗马法具有的即时作用和 “永恒价值 ”你是

38、如何理解的。( 4分) 答案:( 1)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4分) 作用: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过于严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4分) ( 2)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 “永恒价值 ”: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分) 试题分析:( 1)秦律极为严苛,根本目的在 于维护自己的统治。秦律的具体职能从材料 “盗徒封,赎耐 ”、 “盗 ”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 30天劳役 ”、“秦法对 “宦大夫

39、”等地主阶级、 “隶臣妾 ”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等处进行概括分析。在历史上的作用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主要是想让学生从罗马法对古罗马和后世所起的作用分别作答。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相对简单。 考点:秦朝的法律和罗马法 点评:中国古代的法律特别是秦朝的法律主要是注重刑法,主张用严刑峻法规范人们的行为,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和等级秩序,不仅很 难缓和社会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罗马法主要注重的是民法,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为后世资产阶级的立法提供了蓝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政府

40、国会(立法权) 总统(行政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司法法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据 1787年宪法 材料二 “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 ”。 “苏维埃不仅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

41、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 ”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 摘自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特征。(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 4分) (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42、特色。(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代议制民主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所起的进步作用( 7分) 答案:( 1) 人民主权。(民主选举产生国会议员、总统)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法治(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6分) ( 2)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 立法权与行政权力统一。(政府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代议制。)( 4 分) ( 3) 权力主体是人民;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行政机关和 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43、,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分) ( 4) 进步作用: 推动世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 保证公民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有利于政治稳定,缓和社会矛盾。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不超过 7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的表格信息可以提炼出:三权分立的原则、民主的原则和法治的原则,分别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栏中归纳概括。( 2)从材料 “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 ”可以看出代表是有选举产生;从材料 “通过苏 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

44、能 ”可以看出立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3)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权力的主体是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行驶自己的权力。从材料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可以看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结合材料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美苏政体的特点 点评: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我国的其他一切的国家制度和机构都 是通过它而产生;苏联的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但是也是实行代议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相互制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各个派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45、。总的来看,不同的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体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 “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 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 实力。 材料三: 孝文帝出行图 19世纪末明治天皇像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 7分) ( 2)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

46、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 8分) 答案:( 1)共同特点:社会发展落后。( 3分)孝文帝改革:均田制,移风易俗,改行汉制。( 2分)日本: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文明开化。( 2分) ( 2)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 4分) 积极学习先进文化,改革落后文化,同时也应注意保持自身文化的民族性。(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当时的社会落后,鲜卑族处于奴隶制阶段,日本则是处于被侵略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措施即可; 第 (2)问注意限制条件 “社会发展进程 ”,可从分别从当时的封建化

47、、近代化入手,分析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可以从结合本民族的情况有选择的吸收利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明治维新和孝文帝改革 点评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逐渐的使日本走向了近代的方向。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渐走向了扩张之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得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十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 被激进派奉为祖师 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 旧制度下的贵族特权过于嚣张,因而特别招人怨恨,以至这种怨恨在革命前夕迅速激化。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要求也愈益激烈,同时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也极其崇尚自由平等,这无疑也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卢梭不同于伏尔泰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仅出身平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