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人答: “金榜题名者快活。 ”有人说: “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朱元璋赞赏有加,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材料表明朱元璋 A看不起科举及第之人 B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心里没有快感 C望大臣不要乐及生悲 D希望举国上下服从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正是这样做的,他建立了一系列严酷的法律制度 ,设文字狱清除 “异端邪说 ”;兴修大狱滥杀大臣;设锦衣卫刑讯犯人;派大批检校监视百官,
2、等等。通过这些法律制度,使他个人独裁的 “家天下 ”得以巩固。也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万钢深深悟出了法网恢恢、威严可畏的道理,说出了皇帝想要说的话。因此选 D。其他三项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法度,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和利益的体现,任何一个阶级要巩固自己的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必须重视法制建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 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小农经济 =个体农业 +家庭手工业 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 +雇佣关系 发昌机器厂 =地主阶级 +近代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干预 +垄断资本
3、主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表述不对,发昌机器厂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者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因此排除后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近代中国经济史的地位正处在不断上升中。在复习时要注意两条线索:一,结合明清时 期资本主义萌芽,通过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衰落的学习,形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认识,进而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部分在考试中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题目的前后联系性较强,难度较大。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
4、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一个经济组织,没有军事功能,所以排除 C、 D两项;上海合作组织并非为了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故排除 B;只有 A正确。 考点:区域化、全球化 点评:本内容由于和时事政治联系密切,近年来是高考命题的集中区域。其中以区域集团化中的欧盟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考查尤为突出。在复习备考阶段应加强对此的深入挖掘。对欧盟、
5、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评价具备开放性试题的条件,应引起重视。 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 47 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 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如何评价历史现象,所给材料对照不同时期的北京最高建筑,强调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年地,注重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评价历史现象。把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去
6、认识、评价,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方法。答案 :为 B。 考点:史观史法 点评:要注意研究高考新的理念。关注自己史实、史观、史法的训练。高考的命题,往往是从学生历史事实的掌握程度、历史观念的清晰程度,历史方法的熟练程度区安排测试。那么科学的备考策略就要从这些方面去应对。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 “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 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
7、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 “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 ”, 巴勒克拉夫说20世纪的历史历史是 “全世界的历史 ”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因此选 C。 考点:史观史法 点评:注意研究高考新理念。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 1)文明史观: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思路及参考答案:充分体现了文明史观。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归纳构建古 今中外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主干知识体系。注意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比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差异性重要。( 2)全球史
8、观:世界近现代历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世界各大洲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全球化不断加强。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以 “社会空间 ”而不是以 “国家 ”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全球史观并不太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中性的,人类社会的进步或倒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干了什么,如果他们干了聪明的事情,这个 社会就会进步,如果他们干了愚蠢的事情,这个社会就会倒退。全球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3)现代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非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发展起
9、着巨大作用。 据美国侨报报道: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经济遭到 , 2008年 10月 1日最新公布的美国 AP-GfK民调结果显示,八成美国人担心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到工作、家庭财富、退休养老、子女前途等。但在此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这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什么思想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勤俭节约 的传统美德 C “量入为出 ”的观念 D稳定发展的和谐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造成本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引发次贷危机,进而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中国人的消费观正好与美国人相反,主要是量入为出,很少超前消费,所以在危机中受到的损失也就较少,故选 C。其他三
10、项都与题干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立意新,与当前世界形势相联系,解题时要抓住问题设问的主体 “美国华人在金融动荡中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与儒家思想的联系 ”,且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 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主张社会的改造在于强化
11、礼教和法制,即用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改造,说明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思想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对当今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试题的命制一是侧重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二是各时期儒学演变的新内容及其影响。 下图是晚清的一件档案,对此档案的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开办戏班必须得到皇帝批准 B说明当时开办戏班必须写下甘结,保证戏班没有旗人和违法之人才准开办 C三庆班的班主是当时京师著名的京剧演员,出身安徽 D说明三庆班的班主程椿具甘结保证戏班不违法乱纪 答案:
12、 B 试题分析: A不对,题干中 “大人 ”的称呼说明不是直接呈交给皇帝的; C不对,题干无从体现班主出身安徽; D对题干内容的理解片面化; “并无旗人演唱以及来历不明不法之人 ”说明 B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13、。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从分期角度提出 “唐宋变革 ”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 1910年他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程朱理学的出现 交子的出现 世俗文化兴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宋思想和制度的差别。 首先排除, 是从制度上说的, 是从经济上分析的,是最早的纸币,都与材料中的思想上不符。 都是在宋代 思想领域里的新发展。因此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
14、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材料 “经验证 ”,“一步推演 ”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15、去发现真理。 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得救; D 认为世界不可知;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为古希腊智者学派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 1近三年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2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呈现有 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把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考查。 “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马会把神的模样画的像马,每种动物都会把神的身体描绘得跟自己一样。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
16、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 ”这反映了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神和人一 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即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蒙昧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排除 A、 D两项;理性主义思想批判神,排除 C项。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本专题考点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地区命题达 35次,其中 2012年高考出现 10次,对启蒙运动的考查较多。如 2012年江苏单科第 13题等。选择题为主要考查题型,非选择题也偶有考
17、查,赋分在 8分以上。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7(1)(2)题等。能力考查的主要层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难度中等偏上。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7(1)(2)题。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 “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应注意 “本质区别 ”这四个字。 A只是表面现象,不是
18、本质区别,所以不符合题 意。米开朗琪罗把现实生活中的 “苹果 ”提高到与宗教神学中的 “圣母 ”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作家淡化宗教神学,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因此,本题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热点预测: 2013年的高考命题仍会围绕人文主义的兴起与演变命题。趋势分析: 2013年的命题可能会关注古今中外的民本思想,跨度将会更大,要引起注意。还应注意不同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的比较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 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19、重从 18世纪的 70%下降到 1841年的 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 “血汗工厂 ”。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 l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的初期,许多工厂 通过残酷剥削工人而获取高额利润。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动,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
20、资本家甚至雇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来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工厂被称为 “血汗工厂 ”。 但是现代工厂制度的产生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经营管理规章,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厂制的普及,有力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故第 3项不正确。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对 其考查非常密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能够辩证的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从全球的角度,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
21、市场的形成步伐。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影响。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察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当今世界格局。题干一是苏联解体后,一是美国称霸 “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 ”,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因
22、此选 D。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点评:本讲内容在实践上与现实生活最为接近,很多高考试题以形象的新情境切入,考查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判断。多极化趋势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都比较受高考的青 睐。要注意世界眼光,从整体世界的宏大背景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力避就事论事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切入点具体、背景宏阔、含义深刻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描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 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的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
23、系的每一项利益,却又代表得足而又足。 ”这表明 A英国社会很难动摇其传统政治格局 B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内 阁制存在很大弊端 C这是由以新贵族为主领导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决定的 D英国原有的政治结构已不适应工业革命所引发的阶级关系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 ”“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的代表不足 ”这表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选 D。其他三项都有史实性表述错误。 考点:英国代议制 点评:代议制民主政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24、,经济决定政治。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提高了政治地位。 晚清大变局中的人物和思潮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到:他的历史作用在于他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 “准富者请人雇工 ”,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业、交通企业、开矿、办银行、办 “学馆 ”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这一 “某人 ”是 A洪秀全 B洪仁 C孙中山 D李鸿章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 “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 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 ”, C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
25、命的领导人, D 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阶级立场不符; AB为农民运动的领袖,其中洪仁 写出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选 B。 考点:太平天国 点评:太平天国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已不多见,从以往考察的角度看,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 片战争 B中法马尾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者是感叹甲午战争失败了,以前做的全浪费的意思。洋务运动通过三十年的努力求富求强,效法
26、洋人(外国)制造了军舰大炮,其中海军主要是创办北洋海军,但是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那些(造船练兵)花的钱全浪费(成空)了。因此选 C。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面对近代列强侵华 ,近代中国人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器物 制度 思想,洋务运动属于第一阶段,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不变革制度,不能使中国富强。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 ,是 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 )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
27、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今天 )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 A不对,甲午战争虽然使中国面临民族危机,但是民族意 识尚未完全觉醒;BD不能说明 “亡国灭种的危机 ”; 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爆发 ,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依然是高考命题重头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日本政策调整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影响,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等也不应忽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命题极易和世界史联系,应给予重视。 下列表格中的
28、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 “机器制造一事 ,为今日御侮之资 ,自强之本。 ”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 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因此 ABD都不是共同点,答案
29、:为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 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二是从戊戌变法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 “制度 ”;三是 1915年至 1919年,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的路 ”到 “走自己的路
30、 ”。 历史学家陈旭麓 指出: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B C D 答案: A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31、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察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材料中国接近两梦想,即基本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特点可知,此时期为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因此选 D。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包括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 事件,历年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复习中要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 )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
32、的城 )、将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 )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归绥 ”、 “迪 化 ”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 “呼和浩特 ”、 “乌鲁木齐 ”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 B 项正确。改名是在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 1955年才开始实行,故 D 错误。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注重行政区划管理,故 A、 C错误
33、,答案:为 B项。 考点:新中国政治 点评:预计高考命题将会继续注重利用丰富的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注意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思考,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 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 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 “分离 ”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 “相逢 ”最早应该在 20世纪 80年代 C “太痛 ”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太美 ”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 “一国两制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 D表
34、述错误, 1992年两岸达成 “九二共识 ”,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而非两岸当局都接受 “一国两制 ”,因此选 D。 考点:两岸关系 点评:祖国统一问题主要是对 “一国两制 ”与台湾问题的考 查,但命题极少。本考点要关注 “一国两制 ”的提出及意义;香港、澳门回归,两岸交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 1947年 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 “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 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此,美国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答案:
35、B 试题分析:材料是指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其措施即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从 而达到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的政治目的, z再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947年,因此选 D项。其他三项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点评:学习本考点,一要理清冷战形成、美苏争霸的历程的基本脉络;二要学会运用历史和辩证的观点认识雅尔塔体制的性质和作用;同时还要学习纵横对比研究各种史实,进而树立起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感。 中国有句俗话: “远亲不如近邻 ”。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 ,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C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D
3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外交。 “远亲不如近邻 ”体现的是加强与我国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思想。上合组织的成立是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的体现,其他各项都不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新中国外交的命题立意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与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进行链接考查。要关注 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成立初期到 20世纪 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的影响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梳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 日关系的改善的有关史实,理解其对中国国际地位、国际关系产生
37、的重要影响 4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及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影响。 简答题 2012年是中英鸦片战争结束 170周年。有关鸦片战争,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的认识。 近 16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看法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学人中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这场战争及对其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在科学认知基础 上的评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认同的。鸦片战争史研究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本文想就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鸦片战争以及它的基本评价问题,发表一些浅见, 1
38、840年到 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 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 “平等 ”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 04期 评材
39、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 观点:本材料关于鸦片战争评价的观点主要有五种,任选下列其中一个观点作为论点给 2分: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主要 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 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要求在 “平等 ”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 论述: 结合史实且能从四个以上角度论证观点的给 8分。 结合史实且能从三个角度论证观点的给 6分。 结合史实且能二个角度论证观点的给 4分。 结合史实且能从一个角度论证观点的给 2分。 没有
40、史实依据,只空泛评述的,最多给 2分。 只罗列史实不进行论证的,每个方面只能给 1分;不论罗列最少史实,最多只能给 4分。 结论:分论后,最后有总结论表述的给 1分。 论证角度提示: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如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与发展、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革命进程变化;东西方关系变化;中国思想界变化;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变化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在全世界范围进行殖民扩张;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开始为侵略中国作准备;鸦片战争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是为了扭转贸
41、易逆差;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为将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英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态度可以证明 ;鸦片战争结束前后所签订的条件可以证明;英法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动机与结果可再次证明 鸦片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可从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外交理念、宗教观念、经济思想、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社会生活等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可从立法动机(目的)、法律地位、法律内容、司法审判、人们法律意识等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要求在 “平等 ”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可从对外贸易政策、贸易思想、贸易地位、贸易方式、贸易管理、贸
42、易内容等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试 题分析:第一步:提炼材料的观点,本材料关于鸦片战争评价的观点主要有五种,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为论点;第二步: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可从鸦片战争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角度回答,但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三步:最后有总结论表述,在观点的基础处上有一定的升华。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历史评述题答题策略 一、答题模式综述: 1、题干问式单一:评论材料中某观点。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非判断。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判断该观点的是非对错。 第三步:用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题干问 式单一:评述材料中某观点。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
43、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第二步: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3、题干中另有这样的答题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 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仍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某一观点。 第二步:用最有说服力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综合题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 “十恶 ”条一曰谋反 (谓谋危社穰 );二曰谋大逆 (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 );二曰 谋叛 (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
44、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分 材料二 (明初 )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 (中 间人 )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 (1397年 )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2分 )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分 ) 材料三 民 (国 )初 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 (农 )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45、,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3分 )指出其历史作用。 (2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 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氏、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
46、要表现。 (5分 (5)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分 ) 答案: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分) (2)加强市场管理:实行 “海禁 ”。( 2分)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2分) (3)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3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4)加强法制建设。( 1分) “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分)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2分) (5)法制伴随社会发
47、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的 实质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第二问本质特征是指政治上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此题考查的是对美国 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则及具体体现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为社会秩序上: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和平稳定;思想自由:保证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实现社会保障。第二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中关于社会福利、工人经济权利:工资和工时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工会组织等方面加以阐述。 (3)此题考查的是对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理解。根据材 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特点可以直接概括为:领域:较为广泛;政治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与国情相结合: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第二问可以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以分析。 (4)此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观点及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观点可以从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保障人民民主;法制化:加强法制建设。第二问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