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故选 D。 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非强调大小宗之间的关系;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被分封的有同姓亲族,也
2、有功臣和姻亲。 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统一各分支,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 “冷战 局面形成 ”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 “华约 ”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条约 ”文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 “冷战 ”与多极化格局关系的准确理解。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文本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出现,不能直接用于探究 “冷战 局面形成
3、”这一课题。故选 D。 A 项是冷战的序幕; B 项是冷战在经济领域里的表现;C项是冷战的军事上的表现。 考点:冷战 点评: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冷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冷战的背景、具体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1949年,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应用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 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
4、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故选 B。 A项中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是在 1947年,针对美国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项 1955年成立华约,针对资本主义阵营 1949年成立的北约; D项 1949年支持民主德国成立,针对同年联邦德国的成立。 考点:冷战 点评:冷战是美苏之间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激烈的对抗,在政治上,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遏制苏联;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针锋相对,苏联在政治上成立了共情局;经济上推出了经互会;在军事上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根据德国 1871 年宪法
5、,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 l875 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 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德国代议制的差异。德国统一以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而维护国
6、家统一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法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共和派与保皇派的斗争,以议会和内阁牵制总统可以有效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故 A 正确。 B项错误,德国巩固统一是主要的任务; CD项均明显错误。, 考点:法国和德国政体的比较 点评:近代西方均建立了近代政体,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样,政体类型也不一样。法国经历了长期的专制与民主的斗争,确保共和制的成果是首要的目的,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较多的民主制的因素;在 1871年宪法中则是较多的反映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要求。 有学者认为: “19世纪 70年代的新欧洲 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
7、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时紧扣题干关键词 “19世纪 70年代 ”、 “阶级斗争 ”、 “新阶段 ”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 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 18世纪 60年代到 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 “阶级斗争 ”; 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 1917年,时间不符; 共产党宣言于 1848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 “新阶段 ”。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
8、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 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十月革命为切入点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俄国不 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 ”能体现 和 ; “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 能体现 和
9、 。 故选 D。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 “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 单极多极 的世界格局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霸权遭到
10、多种力量的抵制。所以,“单极多极 ”的混合格局实际上就是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故选 C。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增强,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极化格局,排除 A、 B, D项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加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
11、命性的突 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土地私有制确立 县制出现 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商业中心出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普及,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私有土地出现并最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代表,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因此 正确。故选 C。出现了商业的中心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县制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二者都与农业无直接的关系。因此 错误。 考点:春秋战 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
12、,推动了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的出现;在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在思想上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 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C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 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在偏远地区出现了草市,到唐朝时期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的景象。 AB项描述的是夜市, C项描述的是盗贼猖獗的景象。 D项草市是农村的集市,因此应选 D项。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
13、发展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坊市制度虽然比较严格,但是在后期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市发展的情况和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注意不同时期的比较。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 “民国初年 ”指的是 1912 1919年,
14、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选项均为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的原因, B项是外因, A、 C、 D三项都是内因,而 A、 C两项均是由 D项产生的。正是由 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15、 光绪七年( 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 “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 ”,以及机器缫丝厂 “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 ”, “夺人之生业 ”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关键信息是: “知县徐赓陛查封各处缫丝厂 ”即可判断是 C。 A项明显错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不是自身 “有伤风化 ”; B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
16、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 1月 8 月, 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 8万元上升至 1108 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A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期 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美元升值 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 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处境艰难。故选 C。 A 项错误,材料信息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B项错误,国民党的内战是主要的原因; D项明显错误。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筹措战争的经费,大肆搜刮的同时,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引起了通货膨胀的严重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 严重的灾难。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 2007-2008年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
18、届选举选出的 550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 363名占总人数的 66; 2234名州 (市 )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 1275名,占总人数的 57 07; l6069 名县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 9963 名,占总人数的 62: 41175名乡 (镇 )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 30744名,占总人数的 74 67。以上选举结果的意义不包括 A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D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重在逐步的提
19、高,这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了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这也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 ABC 都是正确的。 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并未涉及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故选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 ,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有五大民族自治区。 2010年 1月 31日,纪念周恩来总理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主席台正中央一幅长 8米、宽 4米的总理巨幅相片格外醒目。图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
20、 (中 )及周秉德的两个双胞胎孙子。下列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是 A “一边倒 ” B “另起炉灶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答案: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 (上古篇 )中写道: “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 封建帝国 ,维持了约七百年 ”。与这里的 “封建帝国 ”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中国史纲 (上古篇 ) ”、 “武王、周公 ”可知是西周,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封建 ”即 “封邦建国 ”。故选 C。 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制度; B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利继承制度; D项是秦朝
21、以后实行的制度。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 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差别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共主 ”说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
22、高度集中,故 A不正确;材料中明确提出 “共主 ”与 “独主 ”的统治方式的本质区别,故 D不正确; “共主 ”是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故 C不正确;而 “独主 ”是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包括通过地方长官的任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答案:选 B 考点:西周的血缘政治到秦汉的官僚政治的演变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后世采取分封主要是体现皇权,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分封。秦朝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 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
23、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B唐太宗: “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 C宋太祖: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符合史实,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 B符合史实,唐太宗发展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以强化皇权; D符合史实,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不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 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
24、无不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和皇权不断地加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需要掌握。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即说明法官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程序。故选 A。
25、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法官要依据法律审案;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最初是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制定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的开端,到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进入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我国的行政区划中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 )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简称,如江西简称赣,上海简称沪等。下列省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西 B河北 C四川 D福建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周主要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宋、卫、晋等,山西简称晋,故选 A。河北简称冀,由此
26、排除 B。西周的统治范围尚不及南方的四川和福建,由此排除 C和 D。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诸侯国,齐鲁晋等称谓就是以此而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 (公元前 13年 )前后的东海郡 “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 “推恩令 ”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西汉的地方管理制度。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郡下包括县
27、、邑、侯国,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 B。 “推恩令 ”只是分化诸侯国,并没有废除分封制;侯国属于郡的下辖单位,二者不是平行关系;材料仅展示了东海郡的行政单位设置,没有与其他郡进行比较,不能得出 D项结论。因此ACD均错误。 考点:汉初的政治体制 点评: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统治者认为秦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同姓亲族的庇护辅佐,因此分封了一些刘姓诸侯。后随着王国力量的增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 的势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太祖时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努力也需要把握。 药发表于 1919年 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
28、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 “二十多岁 ”、 “驼背少爷 ”,还是年长的 “花白胡子 ”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精神上还处于麻 木状态,对求民主、反专制的革命很不理解。作者这样做,就是为了唤醒民众,使思想解放,故 A 正确。B项揭露中国中国的社会的愚昧落后,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要唤醒民众;鲁迅的目的主要是在精神方面, CD主要是在政治方面,故 BC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
29、精神的觉醒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当时的背景,理解作者写作药的用意。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活动也需要掌握。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 ),这种变化反映了 封建制度的结束 共和观念的深入 民主平等的趋势 民族团结的重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的成立仅表明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反封建的任务并没完成,故 错误;根据五色旗五族共和的寓意,可判断 正确。故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
30、,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2010年武汉市加紧修建一花岗岩纪念碑, 100米的塔高喻指该事件爆发 100周年,花岗岩塔体喻指革命者坚定的革命意志,该纪念碑纪念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黄花岗起义 D南 昌起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时间 2010年、 “100周年纪念 ”“武汉 ”等信息可以看出,该事件是辛亥革命。故选 B。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 1851年; C项发生在 1911年,但是地点在
31、广州; D项是发生在 1927年。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下左图是当年演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容韵琳,如今她已成长为一位正在澳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姑娘 (下右图 )。说到澳门回归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容韵琳表示 “越来越好了 ”。容韵琳感觉生活 “越来越好了 ”主要得益于 A社会制度 的优越 B因演唱七
32、子之歌而得来的名气 C “一国两制 ”的成功实践 D澳门深厚的文化底蕴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大多数澳门人一样,容韵琳感受到了澳门回归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自身生活的美好,这与 “一国两制 ”政策的实施是分不开的。故选 C。 AD项错误,澳门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底蕴在回归前后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无法体现材料“越来越好 ”; B项明显错误。 考点:一国两制 点评:国两制是 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 97的临近,率先用在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中华人民共和
33、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 26届联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讨论恢复印度 支那和平问题,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故选 B.A项错误,在这次会议上并未讨论印度支那停战的问题; C项是在 1944年召开的,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 D项是在 1971年,也未涉及到印度支那停战的问题。 考点:新
34、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 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综合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 ) 材料二: (雅典民主整体的根本缺陷 )在于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
35、,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五:总 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
36、到 “原则民主 ”与 “程序民主 ”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 “妥协 ”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的缺陷。 (2分 ) (2)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 19世纪末期到 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3分 ) (3)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 “国外移来 ”什么制度 试分析该制度没 能 “真实发生相当作用 ”的原因。( 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五中美国民主 “产生
37、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一论断的理解。( 2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你的启示。 (2分 ) 答案: (1)缺陷:享有民主的只占居民比例的 9,许多阶层或人群被排除在外,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执政,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和国家权力的滥用,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和夭折。 (2分 ) (2)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 (1分 )冲击挑战: l9 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20世纪初,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 (3)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
38、和国制度( 1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又具有妥协性,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答出其中 2点即可得 2分)。 (4)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2分) (5)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民主建设有赖公众的积极参与与监督;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民 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与创新的过程 (或民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 (2分,答出其中 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的公民所占的比例和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雅典民主的缺陷。( 2)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
39、集权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的特点是皇权至上,这种特点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受到维新派的挑战;在 20世纪初受到革命派的挑战。( 3)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从 “国外移来 ”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政体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和责任内阁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软弱性、妥协 性;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来分析。( 4)要从美国政体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等方面思考。( 5)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 点评:古代雅典创造了古代历史上的民主政治的模式,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40、;古代的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者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影响了二者的政体;近代西方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代中国也是为追求 民主孜孜不断的努力着,但是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建立了真 正的民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 l937 年 “七七 ”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躁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
41、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编自 l945年 9月 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恩格斯在 1893年 10月 10日给俄国友人 尼 丹尼尔逊的一封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地 “屠杀我同胞 ”的典型例证。 (2分 ) (2)结合 l9 世纪末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二中恩格斯观点的合理性。 (6分 ) 答案: (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 (2分,任答两点即可
42、) (2)合理性: l9 世纪末的日本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 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分 ) 试题分析:第 (1)题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2)题考查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回答甲午战争失败、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即可。回答第二问可以从抗战的意义和影响等角度进行回答。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
43、族解放战争 ,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 ,其臣亦自多亡命 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 1) 据材料一,说明
44、 “天下之变局 ”是指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 2)观察上面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政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 4分) 材料三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 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 从 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
45、( 4分) (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4分) 答案:(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2分)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分) ( 2)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分)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 1分) ( 3)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议会高于王权。( 2分)表现:建立君主立宪制。( 2分) (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
46、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古代、近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由材料中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到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 例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可以总结出 “天下变局 ”是指统治者由世袭贵族到出身布衣,国家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2)三图可知分别为秦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特征就一目了然了,发展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 3)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把握材料的关键词 “和平与渐进 ”、 “议会高于王权 ”即
47、可解答。( 4)认识从适合国情、与时俱进、尊重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考查中国古代、近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点评: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实行是世卿世禄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官制,但是皇帝 还是西周分封的贵族。到了汉代,从天子到大臣皆出身布衣,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主,不断的进行奋斗者,体现了我国政治有 =专制到民主发展的特点。英国以渐进的方式完成了政治的变革。和中国明显的不同。分析相关问题需要从相关国家的国情出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 贡禹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 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 货殖 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 “丝绸人 ”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 “三服官 ”和 “东西织室 ”的手工业类型,(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4分) ( 2)据材料二、三,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