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3852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等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 :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 ,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 A项和 B项知识错误, D项

2、“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太绝对,故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960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三国曾经是传统殖民国家,题中的宣言显然有悖于其殖民利益,故选 ; 项是发展中国家的呼声,排除; 项 “冷战 ”与题中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战后民族解放

3、的趋势。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 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家 D 19511955 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 200亿卢布增长到 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ABD的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史实正确但要得出后面的结论尚显不足,而且这些

4、结论与史实也不相符。只有 C项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技 活字印刷术;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城市的布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苏联农业的发展。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 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 448家,机器材料 7.09万吨,技工 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

5、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大批工业内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侵略,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需要,工业的内迁和恢复生产,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故选 C。 A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内迁企业所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 B项说法明显错误,并非战时内迁企业所起的作用; D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抗战爆发后就结束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中内迁企业所起的作用。 凤凰卫视 “锵锵三人行 ”节目主持人在 “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 ”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

6、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 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 3倍的钱。 ”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D富人乐于纳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交税前后的对比来看,是不能够刺激富人的积极性的,排除 C。 B项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B。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夫人和穷人的实际收入 差距缩小,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故选 A。 D项明显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 “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

7、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 ”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 ”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 C。 A项是君主专制的指导思想; B项错误,大革命已经上升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而不再是宗教领域里的斗争; D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并非其指导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影响。 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

8、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小说。结合材料 “小说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判断 A项正确。 B项 “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是对材料的误解; C项 “宗教传播载体 ”,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

9、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世纪,其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 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 “价格革命 ”,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 D项; 17、 18世纪的世界霸主

10、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 A项; 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 “西班牙 ”不符,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影响。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所述 “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

11、漏洞 ”,正是因此妇女才开始获得或掌管财产。故选 B。 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 CD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是因为钻了法律的空子才获得了财产。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局限性。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那,因此不会遭到流放,排除 B;

12、资助贫穷公民是正义事情,不会遭到流放;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不会威胁到民主政治,排除 D;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就扰乱了民主政治,显然 A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 陶片放逐法。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 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代 “不抑兼并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判断 D 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 A;宋代土地兼并激烈,排除 C; 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13、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恩溥的这段记述表明了科举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众多学子穷其一生去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不仅仅是用追求功名利禄可以来解释学子动机的,还有的就是他们天 生具有的忍耐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促使他们

14、孜孜不倦的去参加科举,这反映了古代学子的价值追求,故选 C。 A项表述错在 “批判 ”这个词语,作者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或者疑惑,而不是批判。 B项的愚昧无知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题干只是表明科举制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摧残,而不是说明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综合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

15、出其渊源。( 5分) 材料二: “汉高祖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 并跨州连邑 ,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 “有土之爵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 “自置吏 ”,二是 “得赋敛 ”。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 “矫秦县之失策 ”的措 施及具体内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分)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

16、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5分)并分析其意义。( 2分) 材料四: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 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 4)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8分) 答案: (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

17、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4)变化: 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

18、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 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 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试 题分析:( 1)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了解和掌握。从材料中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 ”可知汉初实行了皇帝制度;材料中还提到 “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可知汉初采取了三公九

19、卿制;从材料中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 ” 可知汉初实行了郡县制。而这些制度都是在秦朝就已经确立和实行的制度,故渊源是 “汉承秦制 ”。 ( 2)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结果的了解掌握。从材料的第一句话 “汉高祖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 ,可知刘邦为了避免汉朝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采取了分封王侯的制度;材料的后半部分叙述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其封地上有两大特权, “自置吏、得赋敛 ”,即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任命官吏和收取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王的权利过大,后来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3)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

20、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推恩令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材料中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可知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材料中对谋反的诸侯王实行 “国除为郡 ”的措施,即将犯法诸 侯王的封地改为郡县;从材料的最后一句,可知采取了颁布律令限制诸侯王的措施。这些措施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意义在于消除地方割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 4)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注意归结是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结。

21、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 相关因素(社会状况、人口南迁等)。 ( 26分)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

22、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 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 基督教思想在 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848年) 材料三:在 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 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关键是西方腾飞了; 在中国落后 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23、 (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 1416 世纪意大利、 16世纪德国和 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五位一体 ”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 “五位一体 ”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 (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 ( 1)文艺复兴, 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9分) (

24、 2)经济方面:生产力极大提高( 2分,答工业革命 1分);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主义诞生;开创无产资级革命新时代(答对 1点 2分, 2点 3分);文化方面: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答对 1点 2分, 2点 3分);社会方面: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答对 1点 2分);生态方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分) ( 3)赞成 “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 理由 :时代在演变,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 “天朝上国 ”的保守观念。 赞成 主要是 “西方腾飞 ”。 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

25、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它东方国家。 赞成 主要是 “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 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依然故我。 ( 6分,观点 1分,理由 5分) 试题分析:( 1)回归教材,首先要明确三次变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然后归纳西方人文精神的三次大发展的历史意义即可。( 2)阅读材料及所学分析问题,千万 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材料、课本双管齐下,并结合时代大背景作答即可,要注意,从多角度作答,用 “五位一体 ”思维法。( 3)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一般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