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859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井田制的推行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的衰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百姓,战国以前,多为贵族的总称(当时贫民无姓)。商代贵族总称 “百姓 ”。战国以后, “百姓 ”多为贫民的通称,与 “民 ”同义。百姓由贵族专称到贫民的通称,反映贵族势力的衰弱。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战争、井田制的崩溃、王室衰落,特别是商鞅变法的种种措施,如军功爵制,尤其是后来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的官僚政治,这一切都极大地

2、消弱了贵族势力。同时平民地位有所上升。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贵族宗法势力的衰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 “左 ”倾错误领导人把反 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 ”倾错误的表现有 A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时间判断, A、 B项符合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表述,D 项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不属于 “左 ”倾错误。无产阶级革命应联合一切革命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应是团结联合的对象, 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典型的 “左 ”倾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 “左 ”倾错误。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 动的出发

4、点 ”,说明此时 的中共中央仍然是将重心放在城市工人阶级斗争,而各省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是处于 从属配合地位。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革命道路。 中共 “二大 ”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中国三

5、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A中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不属于中共二大的内容, B、 D中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时间是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的同盟军。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 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C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D伯利克里排斥 “持不同见解者 ” 答

6、案: B 试题分析: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不能享 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A项与题意相反, C、 D项材料未反映出来。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公元前 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

7、说明雅典是全体公民的直接民主。 B项材料未体现, C明显错误, D项不符合雅典民主的实质,雅典民主是少数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妇女、奴隶、外邦人,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频繁改革的结果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政治体制的产物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雅典城邦实行的是全体雅典公民的直接民主,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领袖的主张必须通过公民大会决议通过,而在公民大会上获得通过,必须要有相应的口才,演讲能力,所以, “政治领袖和演

8、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 政治的特征。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说明了罗马法本身的不严密。 A材料中未体现, C与题意无关,此时的罗马法已不再是

9、公民法,而是万民法。 D错误。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特征。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 “状态 ”,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都在上升,但贵族、地主把持政治权力,未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工

10、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话语权, 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议会改革,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下院的议席。故选 D。工业资产阶级是通过议会来掌握国家权力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 “三权分立 ” 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 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实行终身制,即:法官一经被任命,非经弹劾,不得被免职、撤职,或令其提前退休。美国宪法规定: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

11、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法官有独立司法权。此规定的目的是保障三权分立。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有人在 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 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 ”是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1789年革命指的是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1877年的法国根据所学,此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1875年 已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故选 A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

12、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 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1871年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判断。 A项中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符合宪法的规定,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帝国政府无需向帝国议会负责,帝国首相有帝国皇帝任命, C、 D错误,故选 A。

13、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答案: B 试题分析: “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说明了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当家作主,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故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4、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性质。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 ”这里所说的 “革命 ”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 “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 ”说明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表明这一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 1923年,陈独秀说:

15、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指 A武装革命 B民族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国民革 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是由无产 阶级领导的,陈独秀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指的是有新的阶级领导,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 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多家,总销量达到

16、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报纸由 100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多家,说明民众的言论自由度提高了,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1912年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享有言论、出版等自由。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 ”、 “公教 ”、 “公恤 ”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 6岁入 “小学院 ”,

17、11岁入 “中学院 ”, 16岁入 “大学院 ”, 20岁毕业。经过长达 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要用排除法来选出答案:。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通过改革变法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意识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错误。故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 汉文帝说: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厚葬以破业,

18、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民贵君轻 D崇尚节俭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初无为而治。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 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 “违制 ”的论断,主要指皇背离了 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D尚书

19、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书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故 A、 B错误; D项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表述无误,属于命令执行阶段,与皇帝直接发出命令是否违制无关。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下诏令必须经政事堂决议。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

20、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这里并没有批判的感情色彩在里面,材料只是一般的陈述事实, A错;材料旨在强调科举制下学子坚持考取功名,没有表明学子愚昧无知, B错; 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材料中体现出了科举制下学子们把求取功名,追求仕途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下学子的价值取向,正确; D选项不符合客观实际,可以判断为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明史记载,太祖 “革中书省,归其政

21、于六部 ”,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 诸大学士 “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可知,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太祖时期设殿阁大学士,但内阁制度尚未正式成立, A错;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内阁 首辅也不是宰相,不可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C、 D错;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 参预机务 ”反映 B是正确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代内阁制度。 自秦汉

22、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秦汉至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消弱,故 A正确;秦朝皇帝制度建立,行政权就已掌握在君主手中, B错;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宰相退出权力中心, C错;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即被打破, D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古代, “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

23、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宰相制度的废除,时间是 在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B军机处 C内阁 D礼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清代军机处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之奏报文书的处理,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谕旨,有起草谕旨之权。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机处。 近代一有识

24、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 ”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的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特权。里面包含了利益均沾的原则,虎门条约规定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继英国之后,有 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结果是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

25、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符合材料中含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 “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 ”,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C在华开设工厂 D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没有参战,不可能有军费赔偿, A错; C中在华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D 中进驻北京使馆区(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B中特权美国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 考

26、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津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 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1938年来判断, 中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 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 1945年,排除 ,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 “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 “全中国统

27、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 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 部 ”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日本侵华的逐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为结束国共对峙,一致抗日, 提出此主张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

28、一战线。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答案: A 试题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始终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日本的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尽管国共有矛盾摩擦,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A中国关税自主

29、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42 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开始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863 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海关,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项与题意相反。 C项与题意无关, D项完全控制说法绝对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关税自主权。 综合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 1、图 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

30、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共 10分)(任选一例)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6分 )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4分)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6分 ) 说明:唐代 “道 ”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历史地图往往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观看地图,首先从图片名称来看,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到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反映了汉朝到唐朝地方监察、行政区划的演变,汉代初期在地方设州,唐代初期设道,两朝中期以后, 监察区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其次,

31、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唐代的道多以山、岭、江、河的东西南北来命名,依据山川地理形势来命名。再次,从道和州的分布区域上看,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南北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州集中于此。到唐代,南方经济逐渐发展,体现在行政区划上道的分布南北大体平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道和州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请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0分 )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

32、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 “避亲法 ”、 “避嫌法 ”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 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 “素望浅 ”,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33、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9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9分)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 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 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

34、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 “第三院 ”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 “一人一票 ”制度 ( 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12分) 答案: (1) 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9分,每点 3分,任答 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3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6分) (2) 渐进性:许

35、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 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 大、内阁制度完善等。( 6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 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作答,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说明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置吏律、效律、上计律、唐六典等法律文件的出现,说明不同朝代重视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且相关的法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 念,如在人事任

36、用上通过了 “避亲法 ”、 “避嫌法 ”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侧重于在其他行政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第二问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中国古代的监察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可能监督限制皇权本身。 (2)首先要阅读图表,指出什么是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渐进性。英国民主传统浓厚,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成文宪法,而是几百年来习惯发的总和。而且许多制度包括机构都是在长时间历史中不断确立和完善的。因而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从表中文字来看,体现在:王权逐步受到消弱直至完全统而不治; 资产阶级控制的下议院权力逐渐扩大,上议院权力不断消弱;不断进行议会改革,到最终确立 “一人一票 ”制度,是选举权不断扩大的过程。“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 到 “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内阁制度逐渐完善。灵活性体现在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选举权的扩大,内阁制度的完善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转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监察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